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钟海之:中国需要更多施一公
钟海之:中国需要更多施一公
2015/8/23 7:27:45 | 浏览:2897 | 评论:0

对海归人才多一些尊重,多一些重用,并借助他们的力量改革陈规陋习。

钟海之:中国需要更多施一公

近日,“施一公院士拟出任清华副校长”,及其接连在《科学》和《自然》在线发表文章并有望拿诺贝尔奖的消息,再次让舆论的焦点聚向了这位明星海归。

人们不禁为施一公在国内得到重用并取得好成绩而拍手叫好。7年前,做为中国“千人计划”的首批成员,施一公放弃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职位回国,可回国之后的他并不是一帆坦途。2011年,他和北大生命科学院前任院长饶毅双双在中科院院士评选中双双出局;2013年,在中科院院士的头衔缓缓来迟之时,他却早已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这些事情相继引起舆论哗然。

众所周知的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数量虽跃居世界第一,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科研资金,但学术风气和学术水平并不令人满意,院士论文抄袭、科研经费分配不公、项目评审不够公开透明、搞关系奔经费等等不正之风令中国科学界陷入浮躁和种种尴尬。

其实,像施一公这样的海归精英们只是期待一个充满公信的科学界。在美国的华人教授中,想回国的大有人在,有的因对国内环境有顾虑还处在观望之中。然而,诸如辛辛那提大学终身教授管敏鑫被浙江大学无端解聘这样的事例又让许多观望中的华人对回国发展失去安全感。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刚刚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强调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实际上早在2008年,刚刚回到国内的施一公和饶毅就在《光明日报》刊文,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全面崛起的必要前提。两人还不时抨击时弊,批评中国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和科研文化问题。

施一公曾说,自己的心里从来没有美国梦,只有一个盼望祖国强盛的中国梦。他希望能改变清华科学研究的软机制,为国内其他机构所借鉴。这或许代表了相当部分的海外华人的心声。

中国真的需要更多施一公。既然渴望高精尖的海外人才,就要想方设法改革体制,创造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环境,对海归人才多一些尊重,多一些重用,并借助他们的力量改革陈规陋习,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培育更好的土壤。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台湾学者潘光哲:为什么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热衷于改造国民性? 2025-09-15 [36]
AI教父万万没想到,前女友用ChatGPT跟他闹分手 2025-09-15 [31]
男生给导师申请3块科研经费,被学校退回,导师:写个三块钱,这弄个鬼的... 2025-09-15 [45]
富过17代,这个中国名门望族把子孙全送哈佛 2025-09-15 [125]
薛澜:AI治理并非创新对立面或附属议题,需要回归到全球合作轨道 2025-09-11 [153]
《时代》周刊发布AI影响力100人名单,4位中国入选者有哪些共同的管理逻辑? 2025-09-11 [479]
刘元春:“十五五”锚定三大主线,治理体系改革是内部结构转型的破局核心 2025-09-02 [2363]
黄奇帆的最新报告 2025-08-20 [1457]
当年大批乌克兰专家来华援建,如今状况怎样? 2025-08-21 [901]
哥大教授:美国的大学不扩招 2025-08-21 [73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