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人在海外创业就业
关键字  范围   
 
精益创业:从0到1的最大危险 - 过早放大未经验证的商业模式
精益创业:从0到1的最大危险 - 过早放大未经验证的商业模式
2015/9/16 7:24:40 | 浏览:2551 | 评论:0

你想象的痛点   不一定是痛点

对于缺电的东南亚来说

用电的第一需求不是照明,是储藏冰块

  走上学术道路之前,我创过业。九十年代末,我和MBA同学做了一个太阳能公司。我们走访了全球缺电最为严重的地区,东南亚的缅甸、柬埔寨和孟加拉国。为了帮我们找到新的市场,我们去追寻一个最基本的答案:这些地区的第一用电需要是什么?

  照明对不对?对于一个从有电地区过去的团队来说,照明上的巨大差异,会带来巨大的困扰。我们带着这样一个强烈的预设,认为第一用电需求肯定是照明,而当地的用户访谈仿佛也验证并强化了我们的这个观点。然后,我们把这个认知带到了解决方案之中。但最后我们发现,当我们把照明作为一个解决方案推向当地市场的时候,它的效果远远低于我们的预期。

  几个月之后,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再次回到了这三个地区,这一次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在每一个地区,路上都经常会有一些制冷或卖冰的车和小店,这才是这些地区的第一需求。而这一点,我们原来根本无法想象。

  作为一个来自电力充足地区的人,到了一个电力严重缺乏的场景中,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冰对他们来说是不是太奢侈了?而其实对当地人来说,冰才是他们最底层的需求。这个需求是如此之深,以至于他们不再把它看做一个需要特别强调的需求,以至于无法清晰地把它表述出来——再穷的人家,再偏远的居民,他们也都要喝冰水。而我们所想象的照明,在他们看来并不重要,因为他们一直处在黑暗之中,对黑暗已经无比适应。

  追踪这条线索我们发现,在这些地区,直径20厘米、长度一米的冰柱,其价格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40到50美元。

  针对当地每月几十美元的生活标准,一般村镇的居民根本无法去承受这样完整的一根,所以针对这个需求,产业链背后有一条完整的工具——拉冰块、砍冰块。

  有客人来的时候,居民会去小店锯一小块冰,捧回家,每家都有一个冰棒箱,把相关的水或者其他的可乐放到这个冰箱里,最后给你喝的是冰水。

  以这个作为开局,我是想特别强调,我们所想象的事实,它不是事实本身。想象的事实和事实之间,有着一个巨大的差异,这个差异或者说这个差距如何来弥补。精益创业是我们今天重点要讲的一个方法论。

  我想引用尼采的一段话作为开局,“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的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的真理都是弯曲的”。

精益创业:从0到1的最大危险 - 过早放大未经验证的商业模式

美国生鲜电商20年前就开始了

却被webvan拖入深渊

它的火箭式发射,为整个行业带来了灾难


  创业到底是为了什么?价值的创造。但为谁创造价值?价值由谁来定义? 用户。从前,定价权在制造商或者渠道商,互联网诞生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被消除,定价权转移到用户。

  所以今天,价值创造的核心在于,如何以用户为中心,识别用户痛点,提供解决方案。硅谷非常有名的VC维诺德·科斯拉说:每一个痛点都是一个机会,痛点越大,机会越大。

  精益创业最本质的就是两点,“如何定义用户的痛点和解决方案”,“如何来验证用户的痛点和解决方案”。

  硅谷整个创业思维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火箭发射式:封闭开发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然后在某一天他会宣布产品,就像火箭发射那一刻的点火。它应用得是如此普遍,以至于这个词变成一个缩略词。“GET BIG FAST”,大干快上。

  这种模式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达到了顶峰,尤其以一家当时在互联网行业极负盛名的一家公司为代表,WEBVAN。它起步于1996年,提出的商业模式是中国在2014年最为火热的一个行业,生鲜电商、线上订单、线下配送。

  这家公司的创始团队可以称为梦之队,创始人鲍德斯在美国服务行业是一个传奇人物,最大的投资机构是红杉资本。

  这家公司96年底成立之后,花了大概三年的时间,封闭开发,建了一个庞大的仓储系统,系统软件都是专用,软件投入了1600万美元。

  当时他的仓储系统,和我们中国今的天相比都不落后。我们可以想像,极为震撼的商业模式、极为震撼的配送系统,它在资本市场是怎么样受追捧的。这家公司1999年IPO,当时营收只有区区的400万美元,但是筹集了4亿美元的资金,市值当时最高点冲到150亿美元。

  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实际运营表现。

  电商行业的底层逻辑就是流量,最相关的两个变量就是“客单价”和“定单量”,决定了你的这个大仓能不能达到平衡点。以这家公司当时IPO提出的目标,要达到这个利润率,它的仓库利用率要达到80%以上。

  开业的第一个季度,旧金山大仓的产能利用率小于20%。后来调整之后也只有30%,远远的没有达到盈亏平衡点。

  这家公司的做法是将旧金山大仓在全美33个城市进行复制,而且是在旧金山的模式尚未验证成功的情况下。苦苦支撑两年之后,这家公司在烧掉了投资人多达12美元之后,于2001年7月宣告破产。

  这个模式就回到我们所说的火箭发射式。当商业模式根本没有得到验证,就去盲目地复制和放大,不但把这家公司背后的投资人拖入了深渊,甚至对整个行业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美国的生鲜电商虽然1996年就起步了,但是落后于中国,就是因为这个公司,整个美国VC行业十年不敢再去碰这个行业。

  WB联合创始人皮特瑞曼说:

今天流行MVP(最小可行化产品),但是当年最流行的是GBF。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一级市场旧金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取得成功,而此时我们扩张的其他城市又在用烈火烧钱,今天看来也许我们当时的模式有可能会成功,只是我们都没有等到那一天。模式也许OK,但是没有等到那一天。

  而WB创始人鲍德斯说:

我不认为我们做错了什么,就像火箭发射,你不可能等到火箭升空之后,再去给它添加燃料。我们作为创业者,就是把一切的系统设计好,把所有的燃料在火箭升空之前添加好,一旦火箭升空之后,它必须要按照我们预设的轨道前进。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火箭发射式的思维。这个人失败过很多次,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创业者的思维非常关键。

  火箭发射式有很大的缺陷,当按下火箭发射的按纽,会出来几种结果,成功、爆炸,最大的可能性是第三种结果,就是无论怎么拼命按这个按纽,市场一点反应都没有,70%的商业发射最后是第三种情况。

  创业过程中间最大的浪费,是把所有的时间和资源都投入,最后市场上没有任何反馈,甚至连学习的机会都没有。

  火箭发射式本质上是以自我为中心开始创业,天才式的人物加天才式的设想,认为创造环境是高度可控的,认为创业参数是可见的。终点是已知的,路径都是已知的,连赛道都是已知的,所需要做的就是调研、思考、执行、优化。

  但是对绝大多数创业公司来说,我们所面临的从来不是确定的。

精益创业五大原则

用户导向、行动、科学试错

单点突破、快速迭代

  事实上随着WB的破灭,硅谷也开始向新的思维模式演进,精益创业。精益创业认为痛点和解决方案,在本质上都是未知的。

  如何去逼进这个痛点和解决方案,高速迭代,在这个过程中间,不断地积累认知,最终到达彼岸。最终到达的彼岸可能不是最初想象的。

  我个人理解,与火箭发射式创业比较,精益创业有五项基本原则。

  第一,火箭发射式创业是自我导向,创业者从自我出发;但精益创业是百分之百的用户导向,秉持“市场拉动”的原则。

  第二,火箭发射式创业是计划导向,强调完美的计划和执行;但精益创业强调的是以行动来牵引计划。

  第三,火箭发射式创业是把每一个细节都想好,理性预测;但精益创业强调预测是不可能完全精确的,需要科学试错。

  第四,火箭发射式强调系统思维,大系统,完整的解决方案,最初就完美开始;但精益创业强调单点突破,后续这个点会变成一个庞大的系统,但这个系统是找出来的,而不是计划出来的。

  最后一个,火箭发射式强调完美的计划和完美的执行,不能在任何细节上有偏差,是完美主义;但精益创业强调的是高速迭代,可以快速地从不完美开始,但是高速迭代,不断试错,最后逼近完美。

  事实上我们今天所讲的精益创业这个框架,整个框架紧紧围绕着这个认知而来的。当然我也想强调,不同的底层创新思维,不同的创业思维,最终可以导致企业完全不同的命运。

WB破产6年后

亚马逊谨慎进入生鲜电商

从一个城市切入、不断测试、做减法

至今都未扩张到全美


  2007年,有一家公司非常小心谨慎地进入生鲜电商这个行业:亚马逊。在WB失败六年之后,亚马逊建立了一个新的部门: Amazon Fresh。

  我们可以想像,以亚马逊的这个体量,它完全可以模仿WB,建很多大仓。但是亚马逊没有这么做,首先他选择一个城市开始:西雅图。选西雅图是因为西雅图地区对新技术和新服务的接受度比较高。

  他选了几个高端小区展开。这些小区购买力相对较强,居住密度相对较高。他一直对参数进行测试,然后小心谨慎的进行扩张。如果要使用亚马逊的这个服务,需要299美元会员费。

  精益创业0到1,不是做加法,是做减法。以亚马逊的能力,完全能够把人都拉进来,但是他先设置门槛,把不需要的用户过滤掉。而留在里面的用户,都是天使用户。天使用户对痛点如此之痛,以至于他愿意付出代价,来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解决方案。

  后来,WB关键的仓储技术也被亚马逊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仓储机器人技术,现在变成了亚马逊大仓技术的一部分。亚马逊的这个业务到今天都没有扩散到美国其他地区。因为它认为有些关键参数还是没有到位。

  所以我们想特别强调,不同的创业的方法论,最终导致企业完全不同的命运,这个在WB和亚马逊中间我们看得非常清楚。

初创公司不是大公司缩小版

是在探索未知的商业模式

当你的解决方案与痛点高度吻合

就能带来巨大的价值

  我想对精益创业的逻辑框架做一个介绍。

  初创公司和大企业有什么本质区别?资源、约束条件之外,最本质的,初创公司首先不是大公司的缩小版,大公司是执行一个已经得到验证的商业模式,而初创公司是在探索一个没有得到验证的、或者一个本质上未知的商业模式。

  事实上初创公司需要自己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精益创业。精益创业从本质上来说一共三块:

  第一块,商业计划。精益创业所说的计划和常规意义上的商业计划不是一回事,他只是前提和假设,而且是未经证实的前提和假设。

  第二块,如何来验证这些前提和假设

  第三块,如何来进行用户开发? MVP,最小可行化产品。

  首先看看商业计划,在精益创业框架里边,商业计划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是提供关键的前提和假设,来评估创业的机会,促进初创企业的学习和成长。这里有一个基本的框架:

  第一:你的核心价值主张是什么?你能够为用户带来什么样的底层价值?

  第二,基于你这个核心价值主张,你识别的用户痛点是什么?你能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方案?这是关于价值的创造。

  第三,关于价值的捕获,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你自身能够从中间捕获什么样的价值?这就包括你的盈利模式,以及你的价值网络:谁是你的朋友,谁是你的敌人。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框架,但是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再美的商业计划都是假设

经不起和用户的第一次接触

初创企业的很多失败就在于

过早放大未经验证的商业模式

  所以我想再次强调,如果我们要对整个商业计划做简单探讨的话,商业计划最核心的就在于你为用户带来何种价值,在价值主张的基础上,你识别的用户痛点是什么,这是关于价值与传递。

  另外,你的盈利模式是什么,你的价值网络是什么,这是关于价值的捕获。一个有生命力的商业计划,必须是对这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事实上再完美的商业计划,它也只是前提和假设,经不起和用户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你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真正的用户才进入这个模型,这是很多初创公司死掉的原因。

  大公司不一样,比如宝洁要研发一款新牙膏,可以做现有产品线的简单细微的延伸性产品,但大多数的初创公司来说完全不存在这个前提。

  前惠普公司的一个高级产品经理,根据他自己在惠普的经历,写了一本书,中文叫《启示录》,这本书就是他在惠普产品研发过程中间的一个总结,提到了这样一个产品开发经历:

  我们辛勤工作一年多,牺牲了无数个夜晚和周末,开发出符合惠普严格品质要求的产品。把产品翻译成多种语言,实现国际化。我们还培训销售团队,向媒体进行展示,收到了良好的反馈,我们发布产品后,以为万事俱备,开始庆贺。但是,没人购买我们的产品。人们并不需要它。

  他说,我们自己所想象的解决方案,永远不是真实的解决方案。我暗下决心,除非知道产品是用户需要的,否则我再也不会盲目地投入进来了。

  所以再完美的商业计划,也经不起和用户的首次亲密接触。

  大公司是在执行一个已知的商业模式,而初创公司它是在探索一个未经验证的商业模式。

  初创公司的全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这是商业模式的探索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商业模式的复制和放大;第四个阶段是商业模式的优化和执行。

  通俗话,第一、二阶段解决的是从0到1,优化和执行是从N到N+1。精益创业只关注0到1的阶段,商业模式的定义和验证。

  所以初创企业的很多失败就在于,过早地去复制和放大一个没有经过验证的商业模式,混淆了探索商业模式和复制放大商业模式之间的界限。要认识到,再完美的商业计划,也只是假设,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

  我们如果去看失败的初创企业,因为缺乏用户而失败的初创企业的数量,要远远的超过因为产品开发失败的初创企业。

精益创业只关注从0到1

核心是探索和验证基本假设

先打的不是主流而是创新用户

  精益创业的框架和我们刚才的整个橱窗企业的生命周期相对应。核心的就是两步,用户的探索来定义基本假设,用户的验证来验证基本假设,至于说用户的积累以及公司的运营,这个属于后续的商业模式的复制、放大和执行。

  我们首先来看看用户的探索,最核心的任务是来定义两个基本假设:定义痛点假设、定义解决方案假设。

  这个过程就像刚才亚马逊的案例,不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先把减法做到极致,然后再做加法。

  这是一个倾听用户的过程。事实上通过和用户的互动,来定义两个基本假设,痛点假设和解决方案假设。

  在定义两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下一步是进行用户的验证。用户验证核心的任务是检验两个基本假设。同时检验这个商业模式本身是否重复,是否很规模化。

  在检验这个过程中间是否能够找到那些的天使用户,如果无法找到这些早期的天使用户,我们就轴转,轴转就是调整,回到用户探索阶段。轴转要快速、敏捷、把握时机。

  很多初创公司的失败不在于商业模式不成立,而在于什么在确认商业模式成立之前,已经耗尽了他所有的资源。

  有本书叫《跨越鸿沟》,作者是摩尔,他认为理念和精益创业是完全相通的。他把用户分成三类用户:第一类用户是创新用户,技术爱好者和产品尝鲜者。这些人连夜起来去排队买爱疯的,这类用户一般占10%以下。第二类用户,是所谓的主流用户,他不会急于冲进去,他说我要看看别人用的怎么样,再来决定我买不买。第三类用户是怀疑主义者,这个比例也是很小的,一般在10%以下。一切出来的新技术和新事物,肯定不如老技术和老事物。

  如果要推一个新产品和新服务,怀疑主义者直接剔除,要切入的是主流用户还是技术爱好者?在《跨越鸿沟》理论出来之前,市场认为要打主流用户,因为主流用户是最肥的市场。

  《跨越鸿沟》认为我们先要打的不是主流用户,而是创新用户:

  第一创新用户和主流用户之间的距离在不断的缩短,因为产品进步的步伐在不断加速。

  第二,支撑这个理论的关键在于,主流用户基本上都是乌合之众。对新技术和新产品没有独立的认知和判断,是通过他身边的领先用户形成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切入创新用户最后来拉动主流用户。

  所以摩尔提出如何来颠覆,如何来跨越鸿沟:

  第一,单点突破,找到用户使用场景中间的痛点,挖掘出单个创新用户群作为突破口。

  第二,以点带面,在单个用户群的基础上,集中力量于单个创新用户群,而不是四处撒网,以单个创新用户群来拉动其他主流用户。

  第三,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原则,他举了一个例子,二战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如果当时在跟着登陆,千万不要考虑打完诺曼底之后,接下来如何去解决巴黎这个事。在分叉口一瞬间的迟疑,就足以导致整个船只的覆没。

  所以这一个理论实际上跟精益创业是高度相通的。以单个细分的市场群,来拉动后续的主流用户。

相关栏目:『创业就业
人才招聘 | 十大工科学院,200+教职岗位!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以诚相邀! 2024-11-16 [40]
【CSSA X Tripalink招聘会】校友助力留美新机遇!美国地产科技公司等你加入 2024-11-16 [33]
America is educating a nation of investors 美国财经济素养教育 2024-10-10 [791]
这样写才是有效推荐信! 2024-10-09 [836]
查理芒格:真正成功的人,一生只专注做5件事,远离物欲,空色 2024-10-06 [784]
未来10年,学什么不会失业?|专访《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2024-09-29 [965]
AI时代来临的6种稀缺能力,未来拥有这些能力,不会被淘汰 2024-09-25 [799]
未来怎么学好就业?文科生不再吃香?《人类简史》作者最新观点 2024-09-26 [741]
张雪峰:本科已严重饱和的五个专业,1、临床医学,2、法学,3、计算机…考研是唯一出路! 2024-09-22 [854]
留服认证越来越难办了?新国立、南洋理工都被卡 2024-09-19 [85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