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曹林:不断前置的起跑线 - 大陆像上了发条的社会
曹林:不断前置的起跑线 - 大陆像上了发条的社会
2015/10/11 11:33:38 | 浏览:1545 | 评论:0

 

曹林:不断前置的起跑线 - 大陆像上了发条的社会

杭州某幼儿园报名连夜排队

  北京部分家长为孩子进重点小学花费竟然高达25万!这是2011年时一家媒体的报道,这则报道面世后,引发了舆论热烈的讨论。这25万是什么,是臭名昭著的择校费。这样的择校费,在北京海淀区稍微知名一点儿的重点小学,动不动就要6万以上。而且要找关系,找了关系才有交钱上学的机会,不然能交钱的机会都没有。不仅北京,各地都一样。虽然各地都在治理择校费,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家长在积极择校,所以择校费总能以各种方式借尸还魂,甚至愈演愈烈。

  没有哪个国家的家长有中国的家长这么累,心累,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承载着如此大的压力。孩子一出生,孩子在哪上学就成为压在家长心头的一座大山,操碎了心。为了孩子上学,换工作、买学区房、找关系、搬无数次家。其实中国二胎政策早就应该放开了,不必担心会出现婴儿潮,昂贵的教育成本会形成天然的门槛,让家长变得理性。

  看到“部分家长为孩子进重点小学花费竟然高达25万”这条消息时,除了想批评学校之外,还想批评家长,为什么要挤这样的学校呢,为什么要交这么多钱。正是家长往这样的重点小学挤,挤得头破血流,才助长和哄抬着这样畸高的择校费。可说实话,这种对家长的批评,我是没有底气说出来的——因为我不能保证自己不成为这样的家长,我知道,等我孩子长大后,作为家长,我可能也会去挤这样的学校。到处都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广告,很难不受影响。

  我儿子快满两岁时,我就替他报了一个早教班,很贵,每节课两百多块钱,其实根本教不了什么东西,就是一群小孩儿一起玩儿。早教班还宣传说,我们是双语教学,真是大忽悠,汉语还没学会说两个字,就双语教学了。可明明知道是忽悠,看到邻居的家长都给宝宝报了名,也都争相报名,自己实在担心孩子未来真的会输在起跑线上。社会的竞争压力太大了,这个起跑线也越来越前移了,恨不得在胎教、在准备怀孕的时候就开始竞争了。

  虽然教育部的官员一再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种忽悠,不过我相信,这些官员作为家长,一定比谁都更在意这个起跑线,这真是一个让人很纠结的事。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问题,很多人在理性上,都觉得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但是,当置换成家长的身份后,进入到那种焦躁的社会氛围中后,立刻变得不理性了,立刻被卷入了那种对“起跑线”的焦虑和追求中,很早开始就焦虑于孩子的上学问题,交很高的择校费送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小学、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学。“起跑线”是家长身上的枷锁,也是孩子的枷锁,家长们坐一起聊起这个话题,总是眉头紧锁非常沉重。

  这不是哪个人、哪所学校的问题,而是一种整体的社会氛围。到处都是像“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之类的竞争暗示,从机场的成功学,到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每时每刻都在传播着“不能落后”的竞争暗示。每天都害怕落在起跑线之后,时时都处于竞争压力下,这让教育变得非常焦虑和浮躁,孩子在这种紧张的驱赶下也得不到自由的发展,学习也没有快乐。

  我的一个朋友,他在一所著名的大学任教,那一年他担任某一新生班的班主任,他一向反对这种无处不在的竞争,大学新生第一课,他给新生的演讲题目就叫《削减可能削减的竞争》,他推荐一种“没有竞争的教育”,他在演讲中极力淡化大学教育的竞争性,明确否认大学同学之间的竞争性关系。他说:新生们经过竞争激烈的高考进入名牌大学,他们都是竞争的胜利者。应试教育那种紧张激烈的竞争节奏和竞争的“惯性”,仍然在他们体内兴奋地活跃着,这对他们是危险的。他认为,学习比竞争美好得多,对知识的求索和思考,应该是非竞争性的。

  他的基本观点是,现在过于激烈的竞争,可能给社会、给人格的发生,带来了许多非常负面的影响,加剧了社会的冲突。他觉得,我们应该淡化竞争的压力,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发展氛围。可我相信,朋友在作这番演说时,可能也缺乏底气,这种“无竞争的教育”可能只是一种理想,一个乌托邦,如今整个社会都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时钟,竞争无处不在,我们真的很难进行这种没有竞争的教育。学生们很快就会进入残酷的竞争,奖学金、实习机会、保研机会等等。但是,我很欣赏朋友提出的这个观点,它应该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

  充满路怒情绪的公路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隐喻,遇到很小的拥堵,如果有及时疏导,或者车主们保持等待的耐心,很快就会畅通――可我们常见的是,大家都立刻焦躁地按喇叭催促前方,其实这样按喇叭对于缓解拥堵并没有什么用,相反却加剧了拥堵,让大家更加焦躁――可是,谁也不愿意耐心地等待,而是想通过按喇叭发泄情绪,既加剧了自己的焦虑,也让拥堵变得更糟。细想一下,不断前移的起跑线,不也是如此吗?渺小的家长们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拉进了魔咒一样的社会磁场中,只能被动适应和跟随这个起跑线,而无力抗拒。竞争总使有些家长会用力过猛,于是起跑线不断前移。

  我们的身上都被上了发条,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5]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52]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9]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8]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24]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9]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5]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73]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8]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