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106年1月16日大選投票日不到一個月,國、民、親三黨對於何時舉行朱蔡宋辯論會的時間卻沒共識,原評估最快18日(台灣時間)舉行第一場辯論的計劃可能生變。綜觀此次總統大選辯論會的重點,也是明年總統大選的政策重點有三:第一,中華民國與台灣獨立;第二,兩岸和平與緊張對抗;第三,自由經濟與鎖國保護,這三大因素都攸關台灣未來發展。參選人透過辯論,可向國人清楚闡述其治國理念及方向,理想、抱負,對解決公眾問題當仁不讓,爭取選民的認同與支持。而未來的總統,要帶領台灣的民眾走到哪裡去,是非常關鍵的。
民進黨主張之台獨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尤其美國總統歐巴馬一再重申美國遵守「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與大陸的三個聯合公報、以及「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 TRA),而大陸也一在強調「反獨」。在美國不支持,大陸強烈反對的情況下,台獨根本是個假議題。不但會造成台灣內部的分裂,也會招致外在排山倒海的壓力,風險實在太高。
其次,就兩岸和平與緊張對抗而言,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主張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依法推動兩岸和平發展關係,並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持續兩岸海基、海協兩會制度性協商,為兩岸營造互利雙贏、創造和平紅利的新局。當國民黨、北京和華府都不同程度承認九二共識時,不知道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拒絕九二共識,如何與大陸繼續交往?蔡英文的兩岸主張關鍵重點,迄今為止,仍無法說清楚。蔡英文沒有講清楚法理和現實上的“現狀”為何,更沒有說明將用什麼辦法去維持,絕大多數民眾不了解蔡英文兩岸政策的真正意涵。難道一個不願坦然說明其兩岸政策的總統候選人,真有能力處理錯綜複雜的兩岸關係嗎?蔡英文迫於選票以及大陸、美國和民進黨內部的壓力的考量,可能會對處理兩岸關係的表述“咬文嚼字”,但她的兩岸關係政策是否會做出一些實質性的調整還有待觀察。大多數人都同意,兩岸關係攸關台灣的生存,而台海和平穩定是中華民國能否打開國際活動空間大門的必要條件。
再就自由經濟與鎖國保護而言,台灣土地小、資源貧乏、屬於淺碟型外向型經濟,在相當程度上依賴於出口拉動,更需要進口大量資源,加上市場胃納有限,經濟發展必須仰賴對外貿易,過去台灣成功憑藉對外貿易帶動經濟成長。作為細小的外向型經濟體,為了保護金融和貨幣市場穩定,對未來的主要挑戰,包括美國加息、以及大陸經濟增速放緩,必須抓緊時間和機遇,提升在經濟和金融方面的應變能力,維護良好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外來投資者。與此同時,社會各界應該認識到,台灣社會泛政治化,政爭太盛,已經影響到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多項有益台灣的大型項目建設和科技發展,舉步維艱,嚴重削弱台灣抵制經濟挑戰的能力。因此台灣全社會應即時放下政爭,以全體的利益為重,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民生,共同應對潛在的市場風險。然而,台灣內部有少數政客,打著照顧弱勢產業的旗幟,阻礙台灣與主要貿易夥伴大陸的貿易往來,也嚴重影響台灣經濟向前發展。如今,兩岸經貿對台灣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40%,台灣整體經濟陷入高度依賴大陸,已是事實,根據國際經貿理論,台灣對大陸經濟的依賴與密切關係是不可避免的。在經濟發展上,台灣現在面臨資金緊張、戰略迴旋餘地小、政治黨派視野有限的窘境,不應只是滿足目前的小確幸,應創造比現在更好的產業發展前景。國家安全,從來不是靠語言文字來維護;而是靠積極的策略與繁榮的經濟來鞏固。
台灣現今民粹當道,多元與包容似乎不再是社會共識,轉變為一個自我封閉、排他歧視的國度,兩岸關係寸步難行,將牽涉全球布局與市場競爭力。經濟成長的希望在哪裡?如此台灣在國際上將會被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