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姚洋:不要迷信美国,制造业才是中国经济脊梁
姚洋:不要迷信美国,制造业才是中国经济脊梁
2016/3/18 12:05:24 | 浏览:1991 | 评论:1

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互联网+”,德国模式值得学习

姚洋:不要迷信美国,制造业才是中国经济脊梁

供给侧并非无所不包,需求管理不能放松

 

  供给侧改革被说得无所不包,但它解决不了需求的缺乏。此外,很多人把供给侧和需求管理对立来看,这也是极端错误的,从某种程度上这是在绑架政府。

  我认为,首先要厘清概念性的问题。供给侧的重点是长期潜在增长率,它的任务是保证潜在增长率和创新活力,提高企业、政府等的效率。需求侧的重点是短期实际增长率,任务是保证经济运行达到潜在增长率。我们长期任务要做,但是短期任务也要关注,不能拿长期措施来管短期的事情。

  供给侧改革要做,但是需求绝对不能放松。适当地用扩大财政赤字来补充的需求不足,我认为非常重要的。而且也不能把供给侧和需求侧对立起来。这几年经济增速下降,最根本原因还是需求不足,供给太多,要去产能。

  另外我们要防止乱戴帽子,“从供给侧创造需求”,这种话是说不通的。

  中央意识到需求侧还是重要的,政府工作报告把财政赤字率从2.3%提高到3%。其他措施,如货币政策方面降准也在实施。

  但忽视需求侧的整体舆论环境会影响地方政府的决策。地方政府会疑惑我们是不是只需要专注于五大任务,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就不做了。

  我们必须清楚,供给侧看长期,需求则看短期。短期任务已经定下来了,目标是6.5%-7%,这个任务必须达到,各个省就需要算算账,6.5%达不到就要想办法。

 

做实个人账户,税率还有减免的空间


  我们国家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长期以来都是2%左右,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将财政赤字率提高到3%,我觉得这个赤字率比较恰当。

  当然,市场上有人认为赤字率既然增加,那能否减税。减税是一个长期的事。我们国家的税率的确较高,如增值税率17%,这在世界上都是比较高的,我觉得降到12%-13%是合理的区间。另外,企业社保和医疗等项目的负担也较重,基本占到工资总额的45%。减税是应该的,但是税率降下来的同时怎么弥补社保,我想还是应该做实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占工资总额的11%,是很大一笔钱,但现在很多都是空账,全国算起来缺口大概三、四万亿。我想,国家应该通过变卖一些国有资产补上这个窟窿,做实之后允许大家再去投资。如果我们不把个人账户做实,把问题往未来推,未来再算上利息,那年轻一代的负担就太重了。

  但是,不能指望我们这个财政赤字全部用来补减税的窟窿。赤字是短期调节宏观经济的一个手段,长期还要靠提高企业生产力来提高经济增长潜力。

 

供给侧改革的最大短板是什么?

 

  我们要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目标,要把“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作用”这句话落到实处。我们现在最大的短板就在于观念和制度缺乏,导致上下脱节,没把简政放权落到实处。

  李克强总理多次重点强调简政放权,取消审批,但是这些取消的审批在一些领域还停留在纸面上,一些具体部门并没把审批权力放掉。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我们的发展都要依靠创新,而创新的最大障碍就是进入障碍。

  我们从各个部委到各级地方政府,观念都要转变,要相信社会和市场的自律机制。当今的企业家总体上已经跨过了草莽英雄的时代,很多企业已是国际性企业。如果企业出现不合规行为,市场自有惩罚机制。政府要做的是适应改革要求,成为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一旦企业违规,就将采取极大力度进行惩罚。到节骨眼儿上举刀不落,市场的纪律就永远建不起来。如果不转变观念,包括供给侧在内的很多改革就很难落实。

 

不要迷信美国,制造业才是中国经济脊梁

 

  2015年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比工业高出10%。我认为这是所谓的三期叠加造成的。

  第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客观规律。所有国家的经济增长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成功经济体工业化达到顶峰之后,其就业达到全部就业的30%,中国在2010年已经达到了,此后就业就开始下降。全世界的发达国家都走过这个过程,包括韩国、日本等,这是所谓工业化的倒U型曲线。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国家定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第二是全世界的变化。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前的十几年中,由于中国、印度加入全球化,这轮十几年的全球化是前所未有的,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都非常快。美国是需求发动机,中国是生产发动机,两架发动机加在一起,开足马力,最后崩了,世界就必须重新调整一遍。这次调整实际上比1973年石油危机那次调整还要更深。从这个角度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的出口下降这么快,2015年是负增长。

  第三是中国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从1992年开始,中国基本上每7年一个周期,上升与下降交替。1992年到1997年,增长飞速;1997年后进入通缩;2003年底2004年之后,又开始增长;2010年之后,又进入通缩。以这样的规律看,大概会在2017年通缩见底。这是经济运行的自身规律,世界上大宗商品价格也都是每7年一个周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避免这样的经济波动。

  这三期叠加起来,使得消费所占GDP比重上升,投资所占比重下降。在生产面就是服务业比重上升,制造业比重下降。

  但我要强调的是,服务业比重上升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是不要以为只搞服务业就能支撑一个大国的经济增长,也不要认为服务业就光荣、高大上,制造业就落后。在这方面,我特别佩服董明珠。她的话说得很硬气:“马云离开我活不了,我离了马云照样活。”毕竟服务业是要服务于什么东西的,特别是高端服务业,要依赖于制造业。

  很多人觉得美国没有制造业,仅靠服务业、金融业发展起来。但是,其实美国的服务业服务了全世界的制造业。所以不要被它所迷惑。

  很多人喜欢把中美拿来比较,要知道,中国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7,这是没有可比性的。我国离世界前沿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发展制造业很重要。“制造业2025”计划提出来一定要落到实处。

 

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互联网+”,德国模式值得学习

 

  中国制造业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我们要和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去比较,而不能一味和美国比。美国已处于后工业化时代,领先了我们整整半个世纪。我认为,我们今天和日本20世纪70年代初期比较更合理。这样就会发现,七八十年代日本在电子行业的创新无与伦比,但我觉得中国有信心能做的比日本还好。

  首先,我们的增长速度会超日本;其次我国资本市场比日本发展的更好。日本资本市场很糟,80年代日本股市疯涨, 90年代初却崩盘了,之后就再没起来。所以日本年轻人从来没想过能在股市上发财。中国不光有股市,PE、VC等其他直融渠道都发展起来了,这些都会推动中国创新。

  所以我国的制造业不仅没问题,而且形势一片大好。

  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家患了互联网焦虑症,心浮气躁。虽然“互联网+”很热,但并不是不做互联网就难以生存了。相反地,一定要有人踏踏实实地做技术。

  互联网巨头们应该想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企业也要想想自身的性质是否适合到网上去叫卖。当企业考虑上网的时候,一定要想好盈利模式和给社会创造的价值。

  互联网改变我们的生活没错,但我们应该反过来说“+互联网”。很多人目前讨论云端,我负责任地讲中国要实现至少需要20年。德国做的工业4.0,是把所有东西放在云端,个性生产,柔性生产。这也基于德国整个社会非常平稳,大家有能力追求个性化需求。但中国的需求并没发展到那步,老百姓还处在大众化消费阶段。

  而德国模式可称为跟随模式,跟随美国,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做连续性的创新、改进。

  举例来说,德国默克公司拥有世界70%的液晶市场,占据市场绝对的垄断地位。1970年,日本人开始做的电子玩具上的液晶屏,默克认为有应用可能就开始做液晶,不断更新且越做越好。一点一滴地进步,不断占领市场,现在他们开始做OLED了,技术很成熟,颗粒超薄,而且可以做成任何形状。

  德国还注重培养技术工人。李克强总理这次提出要有匠人人精神,这点非常好。德国人、日本人就是具备匠人精神。匠人精神一定要落到实处。德国的匠人精神就是落到实处的,这体现在技校体系上。德国技工的社会地位很高,工资也很高。而我国对工人的普遍观念停留在以前。我希望国家能给予工人技术等级,让他们在达到高等级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

  不同于美国的两极分化,德国的中间力量非常雄厚,这些中间力量就是工人。

 

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信心

 

  根据统计数据,二战之后,不发达国家转变成发展国家只有大约11个经济体,多数在东亚,而且高度相似。那些失败的则五花八门。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用在这里特别贴切。那11个经济体的“幸福家庭账单”的共性是高储蓄、高投资、较好的人口结构、高教育水平、极其发达的制造业、较稳定的宏观经济、较稳定的政治等。

  中国大概只有一个不像,就是我们的不平等超过他们,这与我们国家地区间的差距有关。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应该有信心成为幸福家庭的一份子。

  中国很多都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的。如果中国有问题,那其他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所以,我一点不担心中国不能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5]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51]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8]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7]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22]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7]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4]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72]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7]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老郎中说:留言于2016-03-21 12:42:27(第1条)
亂雲飛渡仍從容
無限風光在險峄
姚先生的文章令人信服敬佩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