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东北咋整:给政策?给钱?还是给干部?
东北咋整:给政策?给钱?还是给干部?
作者:宋馥李 | 2016/3/24 2:46:52 | 浏览:1591 | 评论:0

东北咋整:给政策?给钱?还是给干部?

曾经的“共和国长子”如今步履蹒跚。

  作为一名记者,我曾数次到东北很多城市采访,哈尔滨、长春、沈阳、鸡西、延边、牡丹江……走访那里的企业和政府,与各个阶层的人士交谈,获取一手的资讯。对于“东北”和“东北人”那种无形的气质,深有感触。东北这片土地上的人大都刚猛和爽直,微信公众号“微大庆”发表过一篇名为“在东北,4个字就能摆平一切!”的文章,其中列举了诸如“快拉倒吧”、“多大点事”、“给个面子”、“都不容易”等四字词汇,很能说明东北人性格的共鸣处。这种性格上的共性,可以解读为具有大局意识,必要的时候能从国家和民族的高度来看待事物,也能解读为用一句玩笑话来自嘲眼前的万般难事。但在一片笑声中,固有的一些东西却很难改变。 

老工业区的路径依赖

  东北的经济滑坡,从2012年开始。各项经济数据越来越呈现下滑态势,其中工业企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数据,下滑比较明显。
 
  东北全局相较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显然是老工业区。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工业产品支撑和支援了中国早期的工业化,作为曾经引领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举足轻重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曾以独有的优势支撑着中国工业化进程。随着时代变迁,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惯性和定势让东北经济产生了某些牢固且畸形的“路径依赖”。
 
  从产业格局来看,中国工业和制造业的结构正在发生重大改变,绝大多数重化工行业的国内需求峰值已经或者即将到来,致使东北地区重化工业比重过高的产业格局陷入“量大利小、大而不强”的尴尬境地。
 
  正当中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变得更加平衡,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逐步超过制造业时,东北的制造业占GDP比重却由十年前的47%上升到了2013年的50%,服务业的比重不升反降。
 
  在所有制结构方面,东北经济同样难逃“路径依赖”的怪圈。2000年前后,该地区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国有企业创造的,目前这一比例已经降到了50%,远高于30%的全国平均水平。
 
  老工业区和资源型经济的典型特征,就是其增长动力来自于区域外部增长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重心早已转移,位于东部地区的长三角和珠三角,集聚了中国体量最大的工业,这些年,能源产品和原材料,一直是向这些地区输送的。
 
  对于东北来说,初级工业品和原材料,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南方,换得了这些年东北地区的较为体面的增长数字。一旦这种增长驱动力放缓,那东北作为输出型的增长模式,必然面临严峻的形势。
 
  在中国所有城市中,资源型城市的比例大概有20%,资源型城市在东北地区占有绝对数量。城市的发展对资源有高度的依赖性,因此当资源逐渐枯竭时,城市的转型就迫不及待。这些传统城市的转型,目前都面临着繁重的转型压力。
 
  在世界范围内,城市的转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农业向制造业转型,制造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传统服务业主导向现代化服务业主导转型,以及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东北的诸多资源型城市,还停留在由制造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的阶段,服务业在整个城市经济中,占据着较小的比例。向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方向转型,这是未来东北地区转型的一个基本策略。 

固定资产投资仍是主要拉动力

  考察一个地方的自我发展能力,最直观的方式:以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区域经济的发展质量。这个数据越大表明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越强。相较而言,东北的发展质量较低,自我发展的能力偏弱,这并不让人意外。
 
  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第三产业比重和民营经济占比都小于全国的平均值,其内生增长能力,也高于全国的数据。在这两个省份,经济增长更多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小于全国,民营经济发达些,却还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东北地区是最早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的地区。这样的经济体应是具有强大的内生发展能力的。从2013年,中国经济已经减速慢行,东北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是主要拉动力。
 
  单一的政策性扶持解决不了东北当前的经济困局,在原有体制上修修补补,于东北全然无用。东北的经济基本盘需要一次彻底的翻新。 

打破国企的冰封之门

  在东北,尤其是黑龙江省,围绕特定行业形成的封闭系统比比皆是。龙煤集团,黑龙江省属的大型煤矿集团,其主要厂矿所在的城市——鸡西、鹤岗、双鸭山和七台河,均延续着单一煤炭经济为支柱的体系。
 
  在鸡西市,龙煤集团承担的是一整套完善的社会职能,这套公共服务体系对应着鸡西矿业集团数量庞大的离退休职工。一旦煤矿经营出现了问题,依附于煤矿的各个子系统即刻失血,教师工资发不出来,医院难以运转。这些依托工矿区形成的城市,也想着从“企业办社会”独立出来。但“先有矿井,后有城镇”的发展历程,造成了严重的依赖,让这些机构很难独立。
 
  在东北,央企和省属国企往往体量巨大,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相对封闭。在整个经济社会肌体里,富有活力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始终难以成为东北的主流。长春市四大支柱产业,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光电子之间在上下游的产业关联上不强,没有形成围绕某一核心产业形成的产业集群。 

缺乏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与市场对接是一个牵动政府和企业的系统工程。如果说东北失速是外部市场的环境恶化,那重新为东北对接市场,当然是上善之策。
 
  以粮食为例。东北作为中国的北大仓,在粮食生产上举足轻重,是承载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区域,东北三省商品粮的输出量居全国之首,在中国传统的江浙鱼米之乡都变成工业厂房之后,黑土地成为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首善之地。
 
  东北产粮数第一,但粮食对东北经济的贡献率很小。东北的粮食,无论是大豆,还是大米和玉米,都在国家的调控之下,作为大宗商品的粮食,在应对国际市场价格变动时,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在中国的大豆市场上,大豆主产区东北,大豆多数成了政策豆,卖给国家成了储备粮。市场上流通的南方和沿海的油脂加工厂的原料大豆来自于进口。
 
  市场的缺乏和缺位,集中体现在粮食的各类产销市场上。东北作为大豆的主产区,在期货市场建设上长期滞后,沿海很多粮食加工企业,都设立了期货交割库。粮食期货市场,对大宗农产品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产粮大省和商品粮调出的区域,东北大地本该早就建立起粮食交易体系。大连商品交易所是东北和中国北方地区唯一一家期货交易所,但其作用仍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没有市场交易平台,就没有参与权和话语权。东北生产的玉米和大米没有在本省范围内形成上规模的交易市场。东北黑木耳好,但采购黑木耳要去山东东营,那里是木耳销售的集散地。单向输出,没有交易节点和物流集散,粮食产业对东北地区经济的贡献率自然低。 

制造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在国内外,“沈阳造”、“长春造”仍占据一定地位,东北地区仍然具有坚实的工业基础,以北方重工为代表的东北制造业,仍然是中国工业化的标杆企业,是国内巨大的制造业存量资源。
 
  从国际范围看,东北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如果想占据领先地位,需要切切实实地转型升级。互联网时代为制造业升级提供了一个低成本试错,快速看到效果的机会,依托“互联网+”和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自然条件,东北制造业完全可以再工业化,恢复往日的荣光。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盘活东北地区巨大的工业存量资源,是最经济、最有性价比的选择。一旦把传统的工业企业进行现代化制造业改造,将会释放出巨大活力,相当于中国在十年内成为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完成一半。
 
  以技术创新来盘活和优化制造业存量,首先就是要引进人才,或者是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在这一领域,东北的制造业国企还存在需要克服的体制障碍。近两年,有两位总设计师先后从北方重工离职,他们是研发队伍的“挑头人”,这种顶尖人才的流失,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影响很大。
 
  在中国南方的民营企业,对人才普遍实行了“知识私有化、成果商品化、终生受益制、产权资本化”的全新机制,在科技成果转让后既可以获得一次性奖励,又可以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终生受益,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可这种灵活、市场化的机制,在东北的国企还鲜有成功的尝试,国企科技人员的发明创造都是职务成果,所有的知识产权都归国家所有,科技人员顶多在收入上再拿个奖金。
 
  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必须率先打破阻碍人才创新的体制藩篱。在这些方面,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试点政策已经在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股权激励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试验。
 
  东北要做的,就是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将这些成功经验引入东北。当然,这些经验看似简单复制,实则是系统工程,需要有敢闯敢为之人,直面体制机制的障碍,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
 
  人的思想意识不可能说变就变。地方政府要做出表率,必须发挥超前引领的作用,把近些年中国其他地区先进的制度引入进来,诸如引入股权投资者、引入新的管理方式、鼓励企业通过各种渠道上市等等。只有用新的经济要素做增量,才有可能逐步改变旧体制。
 
  东北的产业结构和在中国的区位和地位,与鲁尔和匹兹堡有颇多相似之处。东北地区的转型发展,当然也不能跳脱开这样的发展规律,即循着“再工业化”或“新工业化”的历史周期,寻找再次崛起的契机。
 
  中国体量巨大的经济以及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正在为中国制造业创造全球市场空间。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制造业已经再次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传统制造业正在从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产业形态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革。而为了赢得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无论是传统的制造业强国还是制造业大国,都面临着新一轮制造业革命。
 
  这是一次“再工业化”的历史窗口,在这个窗口期,东北需要摆脱传统的“路径依赖”,优化存量,用好增量,还有体制机制上的重建,观念上的更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 

迟福林:东北突出问题是市场开放水平低
- 东北处在二次振兴的历史关键点
  

东北咋整:给政策?给钱?还是给干部?

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3月22日—25日在海南博鳌召开,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振兴东北:‘工业摇篮’的二次腾飞”分论坛上发言,深度分析了东北二次振兴的关键所在,本文根据迟福林院长发言内容整理。
  
德国服务业是东北的榜样

   我个人认为,东北振兴目前处在二次振兴的历史关键点,为什么?2003年到2013年这10年叫做第一次振兴,在国家的支持下,东北以基础设施的改善和重化工业的发展为重点,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的变化,壮大了东北的实力,改善了东北的环境,经济总量明显提升。
 
  但一次振兴重视投资拉动,在结构调整、制度创新方面没有真正破题,遗留出了相当大的问题。所以在整个全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东北的矛盾问题出来了。我们现在分析很多的问题既要看过去第一次东北振兴产生的历史变化,更要分析一次振兴没有解决东北结构调整、制度创新的关键性问题,有历史原因,更有遗留下来的问题。
 
  二次振兴要解决什么?一是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二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三是以形成先进制造业基地或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目标。
 
  东北对现代服务业要有全新的认识,德国是我们的榜样,我这几年一直宣传这个事,我到东北、西北反复讲,这个东西对我们适不适应,我觉得适应。德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70%,恐怕东北连一半都没达到。
 
  为什么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很困难?制造业过去注重生产型,现在服务型特点怎么突出?服务型有两个特点,3D打印、机器人是制造业服务化的典型代表。我相信未来5-10年中国将是应用型机器人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5-10年机器人进入中产阶层家庭将是基本事实,这个市场大得很。
 
  东北在结构调整中关键问题是现代服务业的占比太低,所以严重制约了东北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过去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恰恰成为东北经济一个最薄弱的地方,拖累东北转型升级。另外东北国企是制造业的主力军,如果国企不改革,或者国企改革不破题,想实现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制造业转型升级很困难,所以国企改革必须要破题闯关。
  
严重偏低的市场开放度制约东北振兴

   东北二次振兴的突出矛盾在哪儿?市场开放度偏低,或者严重偏低,我讲三个数字。
 
  第一个数字,东北三省对外贸易依存度比2014年全国差了23个百分点,按照东北的外贸依存度和广东省比,大概是广东的13.4个百分点,对外开放程度严重滞后。
 
  第二个数字,市场开放程度严重滞后。全国民营经济的贡献率是60个百分点左右,东北大概只有50个百分点左右,在市场、民营经济指标上,和江浙比就是几十个百分点的差距。
 
  第三个数字,产业开放。不知道两位怎么看,我看到的数字是东北国有企业资产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的比重达到60%左右,但全国的平均数字只有10个百分点。所以从东北来看,我认为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开放程度、产业开放程度严重滞后是制约东北二次振兴的突出矛盾,要解决这个突出矛盾需要下功夫。
 
东北振兴怎么形成一股劲儿?

  我们最近在研究东北振兴怎么形成一股劲儿?劲儿在哪里?网上唱衰东北的调子很激烈,我认为要形成东北振兴的新动力,主要是要加大东北的开放,解决突出矛盾。
 
  首先东北在对外开放上要加大力度,国家发改委应该在东北振兴的对外开放上更大力度的支持东北。比如说“一带一路”,东北在东北亚要有特殊的东西,还有自贸区,沈阳也好、大连也好,沈阳和德国的工业园区需要在开放政策上有更大的力度,这里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因为这个地方严重滞后。
 
  二是在市场开放上,要高度重视社会资本在东北转型升级的作用,在这方面不下大功夫,想扭转东北的局面已经很困难了。三是在产业开放上需要有一个新举措。
 
  去年通过东北搞了第一次东北振兴论坛,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全力支持,国家发改委作为直接的指导机构,联系东北各个研究机构、各个相关的部门来就东北振兴做深入的研究、出谋划策。我想在这方面会下一点功夫。
 
  东北要实现这个动力要改变发展观念,首先政府要相信市场的力量,东北政府的力量很强,但市场的力量还是有差距,要改变发展理念很重要。
 
  第二,社会要形成包容性发展理念,只有形成这样的环境才能突破困境,在东北的二次振兴当中形成新的动力和发展环境。我相信虽然东北困难重重,但只要抓住了中国整个转型升级的机遇,在对内、对外开放上中央给予更大地力度,东北抓住这个机遇,我想东北未来的5-10年会发生重要的变化,会成为中国在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上海比北京文明,但不及北京有文化 2024-11-06 [296]
破“四唯”、“五唯”后,评职称变简单了吗? 2024-11-06 [274]
新中国75年出国留学大事记(1949年-2024年) 2024-10-06 [916]
现存的国自然基金申请书的歪风邪气有哪些? 2024-09-22 [302]
35岁副教授:科研没劲,不如当官 2024-08-27 [529]
被“双开”的李佩霞, 揭开了女官员群体的一个内幕 2024-08-25 [488]
中国最早的人是谁?云南元谋人?北京人?其实都不是!因为专家说...! 2024-08-20 [625]
大学生最佳就业城市排行榜出炉,杭州排第三,南京排第八,第一名真的实至名归! 2024-08-21 [609]
被官媒点名批评的4所大学,毕业证形同废纸,每年大量学生被坑! 2024-08-18 [288]
高校每次改革从不触碰行政人员,只拿教师开刀! 2024-08-18 [30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