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据: 中国工程教育规模世界第一
教育部近日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之《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工程教育在校生规模占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38.2%,本、专科工科专业布点数分别达到15718个和23875个,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该《报告》面向10000多名工科学生、600多名工科教师、150多名工学院院长、500多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工科毕业生质量总体认可,知识水平、通用能力、工程能力、综合素质的满意度平均分达到68.29。但工科教师和学生对自身满意度评分相对更高,分别为71.7和73.53。《报告》认为,其间的“差距”反应出高校对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和工业界存在错位,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报告》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分项评价不一。工科毕业生在专业知识、逻辑思维、工具使用、研究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表现得到企业充分肯定。但在前沿知识、创新能力、外语交流能力、分析解决工程问题能力、行业法律法规意识等方面的表现评价相对较低。工程教育如何适应工程科技飞速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数据显示,526家受访企业中,超过80%的企业有明确意愿参与校企合作,小型企业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1.4%。但目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仍以提供实习条件等传统形式为主,占比达到70%。企业在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修订等工科人才培养核心环节的参与比例不超过30%。32%的企业表示,迫切需要出台支持企业参与合作的法律法规和财税优惠政策,推动企业更加广泛、深入、稳定地参与校企合作育人。
工程科技人才是建设工业强国的第一战略资源。《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支撑引领中国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进行历史性跃升。中国工程教育能否支撑中国制造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能否承担起新时期国家战略重任?这是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
《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紧扣时代脉搏,以需求为导向,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充分的自信和理性的自省审视中国工程教育质量状况,通过企业问卷调查、院士深度访谈、工程教育认证报告分析、高校典型案例剖析等,全面客观地呈现了中国工程教育质量建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与差距,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思路。
1.面向工业界的工程教育质量
以“用户”视角审视工程教育,质量总体得到认可,但对现代工程发展需求适应性不足
对500多家用人单位、600多名工科教师、10000多名工科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工科毕业生质量总体认可,知识水平、通用能力、工程能力、综合素质的满意度平均分达到68.29。与此比照,工科教师和学生对自身满意度评分相对更高,分别为71.7和73.53,其间的“差距”反映出高校对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与工业界存在错位,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分项评价不一。工科毕业生在专业知识、逻辑思维、工具使用、研究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表现得到企业充分肯定,但在前沿知识、创新能力、外语交流能力、分析解决工程问题能力、行业法律法规意识等方面表现的评价相对较低,反映了我国工程教育的传统优势,也折射出工程教育对工业发展的现代需求适应性存在不足。工程教育如何适应工程科技飞速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政产学研共赢与发展视角看工程教育,合作育人趋向紧密,共赢发展成效显现,但制度保障仍需加强
国家出台系列举措,校企合作育人向纵深发展。截止2014年,共有21个行业部门、7个行业协会和6155家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覆盖全国208所高校1257个本科专业点、514个研究生层次专业点,约13万学生受益。15家行业产业类型协同创新中心入围“2011计划”,占2013年和2014年国家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总数的39.47%。
高校主动“走出去”,携手企业共谋质量提升。截止2014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联合626家企事业单位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派往企业挂职学习的高校教师达到4972人。高校携手企业参与工科人才培养、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已形成共识并成为共同的做法。
企业积极“走进来”,校企合作育人潜力巨大。适应工业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校企合作带来的共赢效果,校企合作育人潜力巨大。526家受访企业中,超过80%的企业有明确意愿参与校企合作,小型企业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1.4%。但目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仍以提供实习条件、共建实习基地等传统形式为主,占比分别达到70%和47%。企业在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修订等工科人才培养核心环节的参与比例不超过30%。32%的企业表示,迫切需要出台支持企业参与合作的法律法规和财税优惠政策,推动企业更加广泛、深入、稳定地参与校企合作育人。
2.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质量
用国际实质等效标准检验工程教育,质量达到国际互认要求,但问题与差距仍不容忽视
工程教育质量达到国际实质等效标准要求,不足和差距依然明显。用国际实质等效标准评价工科专业,结果显示,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四个方面完全达标的占比超过79%,而在持续改进、课程体系、毕业要求三个方面完全达标的占比不超过60%,集中反映在校企深度融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有效运行等方面存在不足和差距,亟待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工科毕业生12项能力达到国际水准,设计或开发解决方案、沟通两项能力“短板”急需提高。工科专业的毕业生能力达到国际质量标准要求。其中,99%工科专业的毕业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完全达标;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认可度比较高,95%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履行责任;设计或开发解决方案、沟通两项能力存在明显“短板”,仅64%的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强设计或开发解决方案的能力,63%的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反映在工程实践、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以国际先进教育模式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工程教育质量持续提高
成果导向教育(OBE)模式正在深刻影响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截止2014 年,涉及17个工科专业类139所高校的495个专业通过参加工程教育认证,构建OBE专业教育模式。近年来共有近900余所高校4000余名教师参与培训、研讨和交流,OBE教育理念越来越广泛地被认同和实施。
基于毕业生能力培养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影响力逐步扩大。截止2014年,由18所院校参加组成的CDIO试点工作组,在机械、土木、电气和化工等专业开展了试点,共有200所高校、2000多名教师接受了培训,对指导专业建设,推动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拓展和丰富了工程教育手段和方法,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以“爱课程网”(iCourse)为例,iCourse提供的开放课程中,899门视频公开课中工科类课程占22%,2681门资源共享公开课中工科类课程占44%,213门MOOCs课程中工科类课程占31%。
3.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质量
21世纪是更加注重质量的世纪,谁轻视质量谁就将被淘汰出局。面向未来新的质量竞争时代,中国工程教育应当敏锐捕捉世界工业发展和国际工程教育变化新趋势,冷静“把脉”自身质量现状和差距,聚焦工程教育未来发展战略方向,精准发力,提升质量。
用国际先进理念、标准引领工程教育改革,提升工程教育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持续质量改进”和《华盛顿协议》毕业生能力要求,是国际工程教育大力推崇并践行的先进理念和权威标准。建设工程教育强国,迫切需要以先进理念和国际实质等效标准为引领,推动更多工科高校、工科专业从传统投入导向、课程导向教育模式向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实现转变,以此不断提升工科人才培养质量。
把创新教育贯穿于工科学生培养全过程,融入工程教育“血液”
创新是工程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工程教育要改变产业适应性不足,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全方位落实创新要求,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把创新教育融入工程教育“血液”,贯穿于工科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回归”工程,把学生能力培养当作工程教育质量之本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薄弱是当前工程教育的显性“短板”。面对工程科技飞速发展需求,工程教育应切实扭转科学化倾向,主动“回归”工程,把学生能力培养当作质量之本,在加强工程研究、设计、提出解决方案等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加关注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工程伦理等“非技术”方面的能力培养,以适应未来工程综合化、系统化发展趋势。
用“互联网+”改造变革工程教育,助力工业强国梦实现
适应新技术革命和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对工程科技人才的要求,工程教育应主动运用“互联网+”改造变革现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通晓信息技术知识、具备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各自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国际工程教育比肩而行,助力工业强国梦实现。
链接: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概况
2014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层次工程教育招生人数为2878211人,毕业生人数为2587874人,在校生规模达到9740995人,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38.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中工学门类下设31个专业大类,共计15718个专业点;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中10个专业大类与工科教育相关(以下简称专科工科专业),专业布点数达到23875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开设本科工科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共有1110所,开设专科工科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共有1780所。
层次
普通本科工科在校生数略大于普通专科工科在校生数。由于学制上的差别,2014年,普通专科工科在校生总数为4621018人,普通本科工科在校生总数为5119977人,比普通专科工科在校生人数多10.8%。
普通专科工科招生数、毕业生数、工科专业布点数均高于普通本科。
2014年,普通本科工科招生数为1299865人,普通专科工科招生数为1578346人,比普通本科工科招生数多21.4%;普通本科工科毕业生数为1132226人,普通专科工科毕业生数为1455648人,比普通本科工科毕业生数多28.6%;普通本科工科专业布点数为15718个,普通专科工科专业工科在普通专科中所占比例高于在普通本科中所占比例。2014年,普通本科工科在校生数占普通本科在校生总数的33.2%,普通专科工科在校生数占普通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5.9%,比普通本科高12.7个百分点;普通本科工科招生数占普通本科招生总数的33.9%,普通专科工科招生数占普通专科招生总数的46.7%,比普通本科高12.8个百分点;普通本科工科毕业生数占普通本科毕业生总数的33.2%,普通专科工科毕业生数占普通专科毕业生总数的45.8%,比普通本科高12.6个百分点;普通本科工科专业布点数占普通本科专业布点总数的32.3%,普通专科工科专业布点数占普通专科专业布点总数的50.5%,比普通本科高18.2个百分点。
类型
非211普通本科高校工科在校生数、招生数、毕业生数、工科专业布点数远高于211高校,约占总体的80%。2014年,211高校和一般本科院校工科在校生数分别占本科工科在校生总数的19.3%和80.7%;211高校和一般本科院校工科招生数分别占本科工科招生总数的18.8%和81.2%;211高校和一般本科院校工科毕业生数分别占本科工科毕业生总数的20.2%和79.8%;211高校和一般本科院校工科专业布点数分别占本科工科专业布点总数的18.5%和81.5%。
区域
不同省级区域的普通本科工科规模差距很大。2014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本科工科在校生数、工科专业布点数、有工科专业的普通高校数差距很大。在普通本科工科在校生数方面,排在前五位的省份是江苏省、山东省、湖北省、河南省和辽宁省;在普通高校工科专业布点数上,排在前五位的省份是江苏省、湖北省、山东省、辽宁省、河北省; 在设有工科专业的普通高校数上,排在前五位的是江苏省、湖北省、山东省、广东省和辽宁省。
不同省级区域普通专科工科规模差距很大。2014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普通专科工科在校生数、工科专业布点数、有工科专业的高校数差距很大。在普通专科工科在校生数方面,排在前五位的省份是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河南省和湖北省;在普通专科工科专业布点数方面,排在前五位的省份是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广东省;在有普通专科工科专业的高校数上,排在前五位的是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和江苏省。
不同省级区域普通高校本科工科在校生数排名与专科工科在校生数排名有所差别。2014年,除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在本科工科在校生数和专科工科在校生数上的排序位数相同外,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这两项指标的排序上位数均有差异,其中辽宁省、黑龙江省、北京市、吉林省、上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在这两项指标排序中差异较大。北京市的差异最大:在本科工科在校生数排序中排在第14位,而在相应的专科指标排序中排在第2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