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互联网时代第一次让中国青年人摆脱了权力、金钱与出身的精神监护
互联网时代第一次让中国青年人摆脱了权力、金钱与出身的精神监护
2016/5/6 1:55:53 | 浏览:2494 | 评论:0

互联网时代,青年需要有品质的信仰

皮钧

互联网时代第一次让中国青年人摆脱了权力、金钱与出身的精神监护
互联网时代第一次让青年人摆脱了权力、金钱与出身的精神监护。

  互联网时代第一次把信仰的品质问题摆到了所有问题之上,没有之一。

  互联网时代第一次让青年人有机会把理性、自由、生命、独立与协同作为价值来追求。

  互联网时代第一次完整地摒弃了世俗的组织形式,成为心灵的集合,信仰的集体。在现实生活中几百年都无法完成的数以亿计的人类大迁徙,在互联网时代只用了十几年便得以完成。互联网世界不仅仅给了青年人一个全新的家园,而且给了每一个人一柄权杖和一顶贵冠,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让人们平等地交流。

  互联网时代第一次让青年人摆脱了权力、金钱与出身的精神监护。

  互联网时代使每一个青年人都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生活在一个光荣与梦想不断实现,危机与挑战不断显现的时代。思想上的狭隘、封闭以最快的速度被摧毁了,取而代之是人人都有责任去思考与这个伟大的时代相匹配的问题,给出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答案。几千年来多少仁人士梦寐以求的开民心、启民智,在短短的十几来迅速得以实现。你会惊奇地发现,有比你想象得中还多得多的人,以脚踏大地、昂首天外的精神与眼光,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文明、认识人性、认识自己,以绝大之勇气来改造世界、改造社会、改造文明、改造人性、改造自己,正如“五四”先辈所做的那样。

  互联网时代需要理性的信仰。不经过深入思考的信仰都是伪信仰,互联网时代尤其如此。只有燃起思想之火,用理性的语言,人人才可以从源头探究真理,而不必仰赖权威。在这里,追求真理是不需要特许状的,每一个人直接面对世界、追求真理。不要害怕互联网时代青年人的奇思妙想,它的背后是象“阿尔法狗”一样深层的理性主导。一种问题在它赖以解决的先决条件未曾出现之前,是不会被提出的。但是问题一经提出,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客观条件一经出现,就会直接导致实践的飞跃。任何扭转航向的举动都是徒劳。青年人总要成长,总有一天会当家作主。他们终会按照自己的理想重塑世界。正如五四运动的先驱,他们也不是什么上一代人指定的行动,而是新一代自己掀起的涤荡世界的狂涛巨澜。

  互联网时代需要心灵的信仰。信仰必须以生命感受作为根基。为什么小小的事件都会在互联网上掀起轩然大波,是因为有那么多人还保存着本能感受不公待遇的能力,魏则西事件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世界各地皆然!他们不是对政治冷淡,他们的内心燃烧着比我们的想象还要炽烈千百倍的火焰,他们只是需要自己的世界,他们需要让世界听到自己的心跳,而不是淹没在空洞的说教中。其实,互联网时代最能够保持住这种永远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发生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各种形式的非正义行为——这是新时代最完美的品质。在互联网时代,青年人甚至自己发明了话语体系——他们说火星文绝不是为了到火星去,相反,他们深爱着脚下的土地。他们并不希望人们认为他们是“地命海心”,也不希望他们只是看上去让人“不明觉厉”。他们只是希望人们能够倾听,像97年前的先辈那样被人们听到。

  青年可以在任何人的作品中读出自己的光荣与忧伤,可以在每一首诗歌的背后闻到她的芬芳——其实那是遇见了自己的信仰,是历史和世界在生命中的再现。

  互联网时代需要自由的信仰。新的社会让每一代人同时居于起跑线上。他让所有的人突然归零,又重新起跑。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让现在支配未来,而不是让过去支配现在。互联网的世界没有国界,我们不能对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21世纪不会再有解放者,是人民自己解放了自己。互联网世界正是由人们自己建立――尤其是青年人创造的世界,只要不剥夺创造者的自由,这将是光芒四射的世界。它让人在精神上绝对自信,高度尊重草根,让青年人在权力、财富与地位面前,昂起了高贵的头颅。数以亿计的人首次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并把这种思想牢牢地铭刻在心上。

  互联网时代摆脱了体力与脑力枷索,也让人们体会到了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它也成为是生活的乐趣,让人们真正向往劳动而不是畏惧劳动。由此青年人才会真的相信:未来不会瓜熟蒂落,你必须亲自采撷果实。

  互联网时代需要独立的信仰。“英雄以独立不惧”。互联网时代,人们依赖整个世界,但在精神上不依赖他人。互联网让青年人看到了个人的伟大、激发了个人的能量,尤为要者,互联网提供了冲破枷锁的工具。人们为了自己的信仰奉献了如此多的东西,我们更应当加倍呵护这来自新时代的“民心”——-仅仅中国就有将近7亿网民,这个成就的基础是:至少每个人自己掏钱购买了一台电脑和一个手机,并且愿意支付每个月的上网费用,这个铺向每一个人的信息基础建设,费用就在万亿以上,这是任何一个政府、企业投不起的——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民心基础。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互联网精神传达的其实是对独立精神的向往和追求。互联网这个时代所截然不同于此前时代的精神气质,更让我们理解了人成为独立的人,才是推动时代进步的根本动力。

  互联网时代需要共通的信仰。互联网世界不仅仅投射出苦难,还投射出理想。不仅展示凡人的世界,更是在展示理想国。共同的是非观念,对平等自由的追求,对高尚者的赞美和对弱小者的扶助,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庄重感和对青春爱情纯真感情的由衷认可――不是因为任何人的许可,而是在法律之下,无拘无束地生活――-这是互联网世界的共通观念。在这个世界中,我们也许可以无限扩展朋友,接续生命,融入他乡,没有人知道你来于何处,行于何方。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有人面对不公而义愤填膺时,他就是你的同路人。如果你一直生活在同路人中间,那是人生最为幸福的时光――这在现实生活中被当作真正的奢侈品。

  更进一步讲,越是广阔的疆域,越需要强大的共通意识作为支柱,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在互联网世界。任何伟大的事业必须要同民众的力量结合在一起才能站住脚。当“五四”运动的先辈,迈着跋涉的步伐唱着带血的自由之歌眺望前方的时候,何曾想到未来的民众一生下来就可以享受这份高贵的自由。李大钊曾经热情呕歌一七八九年的法兰西革命和一九一七年的俄罗斯的革命,认为“历史是人间普遍心理表现的记录。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任何进步的变动,不过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由此渴望实现一种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倘若李大钊生活在今天,必将以更加激动的心情来看待今天的世界。

  信仰不是金子,而是种子;未经浇灌,不会开花结果。互联网时代的信仰不需要仪式、标签和符号,而是信仰的品质,需要的是崇高的内心、深沉的意志,是追求卓越的勇气和永不失去的柔情,是让真理的深泉在生命中涌流,是让每一个行动都配得上人的尊严。在互联网时代,与行为不符的信仰毫无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真正富有信仰的青年,回顾历史的时候都会心怀敬畏,把自己当作谦卑的来者;而面对未来的时候,必会豪情万丈,把自己当作开天辟地的先人。就如97年前青春的光芒仍能穿越时空照耀今天,有品质的信仰如大自然的“种”一样生生不息——种,就是强者的延续。

 

青年天天都在过节,不是狂欢而是奋斗 

郑承军

互联网时代第一次让中国青年人摆脱了权力、金钱与出身的精神监护
青年人天天都在“过节”。

  花开花落转四季,春去春来又“五四”。“五四”,既是青年人的节日,也是青年人的展示。其实,青年是人类社会的希望,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力量,世人对青年的关注早已超越“五四青年节”,可以说,在人们充满期待的目光里,青年天天都在过节,只不过不仅仅是狂欢,而是奋斗。

  著名作家柳青曾经在他的名著《创业史》中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可是在紧要处只有几小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青春是美好而短暂的,我们要学会珍惜,好好把握。因此,把握青春,需要把握这样几个关键词。

青年,要敢于挑战

  人们常调侃成功者的人生像开了挂,他们突破自我、影响社会、改变世界。

  卡耐基说过:“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这让我想起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翁霍华德•休斯,这个集万千挑战于一身的神话青年,17岁就沦为孤儿,21岁孤注一掷成立电影公司,23岁凭借《两个阿拉伯骑士》拿下奥斯卡最佳喜剧片导演奖。30岁冒着生命危险,驾驶自己设计的飞机打破世界飞行记录。

  就是这样一个你甚至永远猜不到下一秒他会做什么的人,不论成功与否,他惊世骇俗的挑战精神,早已经扬帆起航。

  敢于挑战,就是休斯翱翔天空的翅膀,也应该是青年梦想起飞的翅膀。休斯用那双翅膀放飞每一个孕育的梦想,使我们今天能在环球航空的大客机上,看见那一双双环绕世界的漂亮翅膀——机翼。而青年们只要敢于挑战,就有突破自我,创造奇迹的时刻。

  当你冲击前人创造的记录失败时,当你的梦想被现实不断挤压时,如果你不认输,那么你就是一个幸运的青年,因为你一定会从试错和失败中总结,并且搞清楚为什么这样还不行。

 

青年,要学会创新

 

  松下幸之助曾这样总结道:“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当一个青年在失败中不断尝试直至探寻到最佳方法时,他便实现了创新。尤其在瞬息万变科技时代,从人际交流到衣食住行,创新带来的便捷已经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创新,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中开启未来的风向标,会一直引领着时代的进步。它就像人类大脑神经中最深邃的一条能源缝隙,青年人应该不断挖掘这条缝隙,缝隙开拓得越宽广,照耀进社会的智慧之光就会越灿烂。

青年,要保持活力

  或者说,保持一颗探寻自我、生活、生命的好奇心。但凡一生活跃于擅长领域的人,不可能不得益于永葆青春的活力。活力是彩虹的颜色,是一种永不凋零的品格,活力不但能让青年得到更多的生命体验,而且能带给青年很多书本之外的未知与知识。

  正如左拉所说:“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一个有活力,常怀好奇心的青年,在探寻未知的过程中,就可能解答人类的疑问,但现在只有极少数的青年,可能会像当初牛顿那样,带着疑问去苹果树下思考了。

  青年是贪玩的,但是贪玩也是一种活力。“拼命地玩,玩命地拼”成为新生代青年的座右铭。无可厚非,青年就是在活力中散发青春的魅力和美丽!

青年,要坚定信念

  我们常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为什么?因为坚定信念的人往往是少数。林肯说过:“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人的事业也是这样。”

  没有信念的人生,何以实现梦想。况且古人身体力行不断证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观点在今天看来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很难想象,如果一个创造者没有信念,会产生《史记》、《徐霞客游记》甚至四大名著吗?很多时候,信念就是人的脚,你如果对自己的脚都失去了信心,纵然条条大路都无法使你到达梦想中的罗马。同样,一个参加马拉松的人,会因风吹日晒而倍感不适,会因意外摔倒而万分疼痛,但如果停下来退出,终点就顿时遥不可及。

青年,要承担使命

  乔布斯曾这样定义使命:“你是否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有什么使命是一定要达成的?你知不知道在你喝一杯咖啡或者做些无意义事情的时候,这些使命又蒙上了一层灰尘?我们生来就随身带着一件东西,这件东西指示着我们的渴望、兴趣、热情以及好奇心,这就是使命。”

  是的,这就是让我们养成责任心、时间观、并且怀揣自豪的使命。一个青年之所以要承担使命,是因为这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在美国高中校园里的演讲中提到,高中生之所以要接受良好教育,是因为他们肩负了美国未来是否依然强大的使命。同样,中国未来的使命,也需要青年的担当、责任心和使命感!

  对于当下的青年,何尝不也面临这样的考验。使命,很多时候被视作英雄的专属,其实不然,是否承担使命从来不因个人能力差别而有所偏倚。正如一个追求梦想的人,绝不会因为没有成为首屈一指的佼佼者而放弃那份象征荣耀的使命。

  很多时候我们会体会到,生命中那些志同道合的同仁、知己,是因为我们肩负了共同的使命,这一使命,让青春更加殷实,让力量得以凝聚,让生命进而沉淀与升华。

青年,要体味成长

  冰心曾说:“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成长是生命中最本质而公平的,每个人的成长都不会缺乏精彩和暗淡,都少不了折腾和宁静,因为成长就像世间万籁,按各自规律夜以继日着。但是每个人都拥有与他人轨迹完全不同的成长道路,无论是身体的成长,还是精神的成长,都酝酿、挥洒在一段段峥嵘岁月里。

  体味成长,便是一个青年在追求梦想中不断寻找自己的过程。从酸甜苦辣中学会了生活,从挫折与奋斗中敬畏了事业,以及从胆怯与爱恋中领悟了爱情。这些人生中平凡却真实的东西,往往比金子宝贵百倍,因为别人的成长和生命你无法去模仿,而你独一无二的成长任何人也无法夺走,这一辈子只有一回的成长,就是我们称之为的“一寸光阴一寸金”。

  如果,每一个黎明醒来,我们感觉自己又成长了一点,我想,这也许就是生命中最纯正的味道吧。

  成长,就意味着试错和不怕输!跌倒了,没事!青春就是要和一切撞个腰!

  挑战、创新、活力、信念、使命、成长,成为青春的关键词。让我们用马克思的名言铭记青春:“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青年编剧钟诚对此文亦有贡献)

 

“五四” 97周年:德先生,赛先生,我们还要“数”先生

涂子沛

互联网时代第一次让中国青年人摆脱了权力、金钱与出身的精神监护
中国社会一直匮乏尊重事实、强调精确、推崇逻辑和理性的文化传统。

  今天是“五四”运动97周年。当年陈独秀疾呼的德先生与赛先生,已在百年时光中,引领中国从内忧外患走向繁荣兴盛。时代的步伐永不停歇,如今我们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路口,大数据时代呼唤数先生,他可以引领中国走向新一轮的启蒙。

  2006年的夏天,我刚刚抵达美国。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一场热闹的同学Party刚刚开始,一名中国留学生把自家“秘”制的蒜香排骨端上桌,盒盖一开,香飘满屋。

  “真是好吃。”美国教授也赞不绝口,“有菜谱吗?我们要学”。

  “当然有。”这位同学立刻就把菜谱从网上搜索了出来,逐字翻译给教授听。这是一道普通的中国菜,原料简单,制作流程也不复杂,但翻到“油一勺、盐少许、酒若干”时,拿着笔的教授抬起头皱眉发问:“到底是多少?多少毫升,抑或多少克?”

  我至今还记得,因为说不出精确的数据,那位同学尴尬的笑容。

  这一年,距离 “五四”运动已经87周年。

  时光转到2012年。我常常回国交流、考察,在中国倡导如何将数据用于管理和创新。这年秋天的一站是武汉一家大型中日合资汽车制造公司。他们跟我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案例。

  合资公司成立的当年,是日本人担任董事长。这一年,就该不该给员工加薪,中日双方相持不下。

  中方强调经济形势不好、员工情绪需要安抚。日方起初不同意,后来要求中方列出所有影响加薪的因素,并确定一个“加薪公式”,即用量化的方法决定是否需要加薪、具体又要加多少。中方照办了,做了一番研究,列出的因素、加权因子和公式也被日方认可。

  于是,这一年,中方关于加薪的建议在董事会获得通过。

  第二年,按照这条公式的计算,同样需要加薪。日方表示:“既然是严格按公式推算出来的,那就应该照办。”中方认为可以不加,但公式是自己定的,最后就不置可否。

  没想到第三年,计算的结果又是加薪。这一回,中方不再认可自己提出的公式:“员工的积极性没有问题,形势稳定,不用加薪!”

  就这样,中国人坚持不加薪,最终把自己两年前制定的量化公式推翻了。谈完这段经历,一位中方高级经理自嘲说,我们习惯把数据当作可用可不用的工具,根据情势机动处理,每年可能都不一样;而他们,确实是在用数据管理。

  这是听中国人评价日本人,没想到不久,我又听到了日本人评价中国人。

  2014年7月,我参加硅谷地区日本商会联盟(JCCNC)的年会,会上,几位日资企业的高管告诉我,和中国人打了几十年交道,他们总结了一个特点,中国人是“点头不算摇头算”。即中国员工说“是”的时候,你不能完全当真,必须用细节一再确定;但中国员工摇头说“不”的时候,那就真的是“NO”。

  中国人是这样吗、不是这样吗?

  我心下觉得他们总结得有理,但又不全对。

  果然,没多久,“点头不算摇头算”又受到了我美国好友Karis的质疑,她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中国人说“不”,其实也不算。

  Karis在家中招待中国朋友,一进门就会问:“要喝水吗?”

  “不要不要。”来客都说不要,她也就没有倒上。

  但是有一次,她在一个中国人家里做客,看到中国主人殷勤招呼另一位中国客人喝水,这位客人的回答也是“不要不要”,但是主人还是倒上了。让她意外的是,客人接过去,端起来就喝了。

  她说她糊涂了,“要”还是“不要”,这相当于“0”和“1”,本应泾渭分明。Karis反问我说:“我到现在也没搞明白你们,到底是要,还是不要?”

  我心里想,不仅外国人没搞明白,在这些习以为常的含蓄、模糊、感性、没有明确界限的表达之下,很多中国人自己也搞不明白,而且这种现象由来已久。

  回到新文化运动的起点1919年。

  那一年,胡适先生在《新生活》上发表了《差不多先生传》,为那些囿于模糊思维的国人绘制肖像。差不多先生,正是中国人漠视精确、数据文化匮乏的生动写照,也是一个民族的缩影。

  同样也是在那一年,陈独秀先生在旧势力的围攻之下愤然反击,大力倡导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两位洋先生,作为民主和科学的化身,成为中国新文化启蒙运动最深入人心的形象。

互联网时代第一次让中国青年人摆脱了权力、金钱与出身的精神监护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五四”运动至今,已近百年。中国人对德先生、赛先生的理解和实践,推动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差不多先生”始终还在,至今,仍有许多中国人被这位老先生灵魂“附体”,却又浑然不觉,这一直拖累着德先生和赛先生大步向前。

  中国社会一直匮乏尊重事实、强调精确、推崇逻辑和理性的文化传统。而在当下,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大数据时代。我们本来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如今正是“换轨”进入大数据时代的关键节点,这就好像我们和别人赛跑,曾经我们落后500米,突然裁判一吹哨子,说“停,你们换一条赛道,重新起跑”。

  在这条全新的赛道上,上演的将是以数据为基础的全面竞争。这一次,面对大数据的无垠瀚海,我们可能与世界同步,甚至还能领先。但中国亟需一场崭新的数据文化启蒙。

  时代呼唤数先生。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上海比北京文明,但不及北京有文化 2024-11-06 [296]
破“四唯”、“五唯”后,评职称变简单了吗? 2024-11-06 [274]
新中国75年出国留学大事记(1949年-2024年) 2024-10-06 [916]
现存的国自然基金申请书的歪风邪气有哪些? 2024-09-22 [302]
35岁副教授:科研没劲,不如当官 2024-08-27 [529]
被“双开”的李佩霞, 揭开了女官员群体的一个内幕 2024-08-25 [488]
中国最早的人是谁?云南元谋人?北京人?其实都不是!因为专家说...! 2024-08-20 [625]
大学生最佳就业城市排行榜出炉,杭州排第三,南京排第八,第一名真的实至名归! 2024-08-21 [609]
被官媒点名批评的4所大学,毕业证形同废纸,每年大量学生被坑! 2024-08-18 [288]
高校每次改革从不触碰行政人员,只拿教师开刀! 2024-08-18 [30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