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宋清辉:扩大中国大陆中等收入群体的四个关键点
宋清辉:扩大中国大陆中等收入群体的四个关键点
2016/5/31 10:15:14 | 浏览:1630 | 评论:0

宋清辉:扩大中国大陆中等收入群体的四个关键点

在财富积累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中等”是相对而不是绝对,在1元和3元之间,2元是中等的;在千元和十万元之间,中等指针将偏向万元。在竞争市场当中,任何时候都有高中低三等,所以说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绝对不能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人均收入的模式进行调节。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在人人手中可支配收入增多的情况下,一般都会迎来物价的上涨即通货膨胀;在提高人均收入方面常常更不靠谱,在平均值增加的同时,如果方差也进一步增加,就表明情况非常糟糕。

  我认为,扩大中等收入人群需要四方面同时进行:一是要实体经济的稳健发展,二是要社会就业率的提高,三是要稳定物价,四是要缩小贫富差距。

  实体经济的稳健发展,有助于其它服务类行业。实体经济步入正轨,意味着市场环境、金融秩序、社会因素等都会到达一个比较稳定的局面,风险和泡沫将大大减少。这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可以说这是实现目标的总基调。

  社会就业率的提高,意味着大部分人都能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意味着能让更多的人们实现财富积累的过程。在财富积累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在工资一定的情况下,将各类商品价格稳定在合适的区间内,才能实现有效的财富积累。如果物价涨得比工资还快,收入小于支出的情况下,不排除会出现一部分破罐子破摔、不愿意工作的情况发生。缩小贫富差距,让更多的贫困人口变成中等收入人群,同时促使部分中等收入人群向中高收入人群转变,这正是让更多人富裕起来的体现。

  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每一条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首先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国家需要对进入实体行业尤其是新兴实体行业中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进行有条件的筛选,对重点企业进行大力扶持,促进新兴产业在商业领域中的快速推广,拉动内需;同时通过各类政策,将新兴产品快速投向国外以增强产品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

  同时,国家需要进行产业的宏观调控,将部分地方落后的产能在经过对污染排放的大幅改善后,迁移至贫穷、工业发展落后的区域,以增加当地就业率、创造收入来源、发展相关衍生行业、提振当地经济。在产业发达的区域,适度发展服务行业,发掘、创造更多的盈利转变机会。当然,国家还需要对落后产能进行决策,同时对部分人员臃肿的公务、行政等部门进行整顿。

  实体经济的走强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所谓的就业机会是其岗位能够创造出应有的价值,而不是为了提高社会就业率去提高就业机会。假如一个人的工作岗位上安排了三个人,就容易导致人员散漫、有事的时候相互推脱,这种增多就业机会就是自欺欺人。

  当然,随着机械化设备的不断增多,大量传统的生产加工制造业在未来十年内可能将普遍采用机器人生产技术,也就是说在流水线上我们将看到各式各样的机械手臂取代了工人,车间里只会出现高级钳工、高级软件工程师以及一些管理和业务类人员。这种发展在未来必然会对中国的就业市场造成冲击,因此也要求更多的群体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知识文化水平、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以适应未来的工业发展需求,否则就有可能被工业化革命所淘汰,再度进入贫穷的行列。

  稳定物价可以说是人们最希望看到的,当大家都有钱、可支配收入都增多的时候,一些产品的价格就会走高,有些本以为能够买得起的产品结果依然买不起。如果不能稳定物价,在名义收入增多的情况下,CPI的涨幅高于名义收入增长率,意味着实际收入在不断下降,也就会导致人们看起来富了,实际上还是贫困。稳定物价又牵涉到一系列难题,例如如何调节市场供需、如何合理配置供给方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都是要花时间解决的难题。

  缩小贫富差距要注意的是,不是要让更多的富人变成中等收入人群,而是要让更多的低收入人群迈入更高层次,如图:

宋清辉:扩大中国大陆中等收入群体的四个关键点

  左边是变化前,右边是变化后

  也就是说,要大量减少低收入人群,大量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数量,适量增加高收入人群数量。在中等收入这一动态变化中实现共同富裕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才是健康的发展状况。这也意味着,国家需要通过各种调控,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工作实现收入、实现富裕,让更多的人群脱贫。

 

姚洋:深入的工业化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宋清辉:扩大中国大陆中等收入群体的四个关键点

  压缩产能,最好由市场来做,否则受影响的全是私人企业。

十三五规划制定了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也就是今后五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6.5%。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跟中国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高度相关。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经验

  那些成功达到高收入标准的国家,对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过程有什么样的贡献呢?正如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宁娜》说的那样,“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失败实际上是很容易的,只要做错一件事,可能就失败了。高收入经济体都非常相象,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最好才能成为一个高收入经济体。

  那些成功的从中等收入发展成高收入的经济体都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储蓄、高投资。美国的国民储蓄率实际并不低,超过20%,其中主要是企业储蓄,老百姓储蓄比较少,政府则是负储蓄。有了高储蓄,才能有高投资。这是说的投资,不仅包括固定资产,还包括科研投资。搞科研就是靠砸钱,中国在这方面是肯花钱的。我们有自然科学基金,规模已经达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一半。照着这个速度增长下去,估计十年内就可以超过美国。

  第二,深入的工业化。成功的经济体都进行了深入的工业化。所谓深入的工业化,就是工业化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在进入中等收入之后还要持续二十五年左右。各行业的比重变化很有意思。其中农业的比重永远在下降,而服务业的比重是持续的上升。只有工业很特殊,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美国是这样,韩国是这样,台湾地区也是这样,成功的经济体都是这样的。这些经济体在工业化到达顶点的时候,制造业的就业可能占到总就业的30%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能达到40%以上。现在常说中国的工业比重太高,服务业比重太低。实际上,数据显示,中国的工业比重只是高了一点,和那些成功的经济体的差距并不大。中国的服务业统计很不准确,估计有10%左右的服务业没有统计进去。把这部分加上,服务业的比重就高了,制造业的比重就下来了。

  为什么制造业重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制造业能创造储蓄。制造业的资本密集度非常高,资本回报的占比比较高,资本拥有者的储蓄率高。第二,制造业提升了整个国家的技术水平。第三,制造业支撑了服务业。金融、设计等高附加值的服务业需要服务于制造业。

  拿印度来说,既使美国把所有的电话外包、软件外包都拿到印度去,在印度也只能雇佣500万人,对于印度5亿劳动力来说只是1%的比例。再说美国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服务外包都放到印度。印度要想赶超中国,只能依靠制造业,但是印度现在做不到。这是印度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严重障碍。

  巴西的问题是过早的去工业化,从八十年代开始就抛弃了工业化进程,当然这跟当时的主权债务危机有关系。自此巴西患上了严重的“荷兰病”。什么叫“荷兰病”呢?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石油危机,西方世界很紧张,纷纷去找油,就在北海发现了油田。荷兰大量出口石油导致两个结果:一是本币升值,国内物价变得极其昂贵;二是制造业完全消失。巴西也是一样的。这是不搞工业化而失败的典型例子。

  第三是制造业的大量出口。成功的经济体都是出口导向型的,而且制造业占出口的比重相当高。中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口了一些资源性产品、农产品,但是后来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现在比重最大的出口产品是机械产品。很多人说我们的出口技术含量低、是给别人打工,实际上我们的进步在过去三十年是无与伦比的,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做得更好。

  第四是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成功的经济体在很多指标方面和那些不成功的经济体没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在教育和健康方面,他们从一开始就比失败的的经济体要好。比如说台湾地区、韩国等很早就普及了小学教育。中国建国前三十年犯了很多错误,但是通过对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和印度,就可以发现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远远高于印度,这奠定了后来发展的基础。

  第五是稳定的宏观经济。拉美地区长时间没有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通货膨胀。上世纪九十年代巴西的通胀膨胀率是每个月20%。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人会去经营企业。中国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1994年通货膨胀最高达到24%,后来一直下降,1997年之后从来没有超过10%。

  第六是稳定的政治环境。那些失败的经济体经常发生政变,而成功的经济体大多有稳定的政局。

  第七是较低程度的不平等。这个大概是目前中国没有做到的,而那些成功的经济体都做得很好。比如说台湾地区,基尼系数没有超过0.37,收入分配十分公平。对中国大陆来说,可能是因为体量太大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巨大,因此基尼系数较高。

宋清辉:扩大中国大陆中等收入群体的四个关键点 

中国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中国具有两方面的巨大优势:一是大国优势,二是经济改革优势。

  大国优势首先体现为大学入学规模。中国的大学在校生大概是三千万左右,每年600多万大学生毕业。另外,我们有世界上最多的科研人员,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2.1%。这个比重每年增加0.1%的话,到2020年就可以达到发达国家的2.5%的水平。

  大国优势还体现为巨大的空间。中国的国土面积超过欧洲,人口是欧洲的2.4倍,内部差异也要超过欧洲。中国内部的差距远远大于沿海地区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过去发展主要是依靠沿海地区,近年来内陆地区已经开始迅速追赶。

  经济改革优势也很重要。在本轮经济改革中,金融改革是比较彻底的。政府通过放开影子银行等方式,成功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由于银行的避险特性,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是不适合创新的。想要通过金融来促进创新,必须求助于直接金融即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全社会来承担创新的成本,而创新者个人享受收益。发展资本市场也是中国正在做的。

  下面谈中国面临的短期问题,即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原因有三个,一是世界经济在调整;二是中国的经济结构在调整,也就是工业化过程的顶点时刻已经过去了;三是经济周期的影响。很多人一直在谈结构问题,而忽略了经济周期。事实上中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总共经历了每七年一个周期的四轮周期,目前我们正处在经济周期的底部。

  在分析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破除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把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归结到产能过剩,好像解决了产能过剩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上一轮经济增长太好,企业预期太乐观,加大了投资,最终在经济周期性调整中出现了产能过剩。是因为有了经济的衰退,特别是需求不足,所以产生了产能过剩,而不是相反。压缩产能,最好由市场来做,否则受影响的全是私人企业,使压缩产能成为国有企业的寻租手段,政府应该做的是把产能尽量利用起来。

  第二个误区是,由于中国的投资效率在下降,而且下降得很快,所以应该压缩投资。实际上经济学家测度的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它是个残差概念,是完全顺周期的。在经济上行期间,产能利用充分,效率就很高。而在经济下行期间,开工率很低,不少工人不上班,效率就很低。这种计算方法并不准确。

  投资回报率确实在下降,但这也是合理的。资本的回报率取决于边际产出。之前有源源不断的便宜劳动力从农村涌进城镇、与资本结合,所以资本的边际产出没有下降。现在劳动力的转移几乎停止了,资本的边际回报自然下降。另外,很多投资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面,这种投资的期限长,见效慢,而且很多回报是社会回报,大大提高了百姓福利,但不一定有经济回报。

  第三个误区是认为供给侧改革和结构性调整是提高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唯一选择。供给侧改革实际上是要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提高中长期的增长潜力。短期当然有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些任务,但是从长期来看还是要提高效率。

  这些和需求管理是不矛盾的。现在处于经济下行期,实际增长速度没有达到潜在增长水平。要想把经济增长速度提上去,只能通过需求管理。从手段上看,需求管理无外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与人们的认识相反,从2012年开始财政支出在不断收缩,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存款在急剧上升。这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是十分错误的。

  总结起来看,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还是会保持在6.5%以上,目前的增长率低于这个水平,所以要进行需求管理。中央政府要给企业信心,让企业家有一个良好的预期,同时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如果能够这样做,中国就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建国一百周年进入高收入国家的梦想。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81]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64]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401]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30]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35]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89]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86]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84]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48]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3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