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6中国留学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解读中国学生留学大趋势。来自美、欧等地的华文媒体纷纷解析报道,聚焦当地中国留学生的发展状况。
赴美学生更趋低龄化
据美国侨报网报道,《白皮书》显示,中国赴美低龄留学生的年龄越来越小。很多家长不仅打算送孩子赴美读高中,更从七八年级就送孩子赴美读书,以便孩子更早地接受美国中学教育。
由于美国签证政策放开等诸多因素,接受国际学生的美国私立学校数量近3年以每年10%的速度稳步增长,以满足中国学生的需求。数据显示,2015年赴美中学生数量是2013年的1.5倍。越来越多的小留学生选择在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就走出国门,赴美留学的大潮已从本科、研究生提前到了中小学阶段。
美国东北部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西海岸适宜的生活环境,一直都是中国学生和家长的首选。根据新东方近3年的数据分析,只有很小部分的家长选择了五大湖地区、中部区域或者东南部区域的优质中学。美国东北部区域吸引了一半数量的留学生,但也带来了巨大的申请压力。
目前,有不少美国的寄宿学校只招收五六个中国学生,却收到二三百份申请。面对激烈的竞争,学校不得不通过提高门槛、加大面试预约难度等方式淘汰一大批申请者,越来越多的美国学校选择第三方机构面试。
在2016年的申请审理中,招生官已通过提高入学门槛、设定更高的托福成绩来缩小面试学生的数量。更多的学校会选择让学生先参加第三方机构面试,由面试机构做第一轮的筛选和评分。同时,学校提前了预约面试的时间,来争取更优秀的学生。
此外,美国寄宿中学的申请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很多中国家长将目光瞄准走读中学的形式。如今,走读中学周边的寄宿家庭越发紧俏,家长来美陪读移民也渐成趋势。
英国1年制硕士热门依旧
随着中国与欧洲各国的文化交流不断深入,中国学生的留学足迹已经延伸至欧洲众多国家。
据《欧洲时报》报道,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2015年有超过45万海外留学生赴英求学,其中中国学生人数达到13万人。赴英留学生人数每年依然呈稳步上升趋势,研究生申请者占了最大的比例。
《白皮书》显示,在2015-2016入学季的英国院校申请统计中,计划攻读硕士及以上学位课程的人数占到64%,其主要原因是英国授课式硕士学制时间短。在专业选择方面,商科、金融依然是学生选择的热门,54%的学生选择了商科类专业。
不过,目前留英中国学生对“未来就业前景”与“提升外语能力”有更高需求。新东方前途出国英国部总监严菲菲在接受《欧洲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为了提升留学价值与就业竞争力,不少留学生在出国前就开始规划留学生活,利用英国1年制优势,在两年取得双硕士,其对于留学的目的有了更明确的态度。
赴英就读本科以下课程的学生有明显增长,增幅达27.5%。其中就读A-level以下课程的学生增幅超过60%。中国学生赴德国私立高中留学的热情也很高,2015年德国中学申请人数较2014年有近50%的增长。
留学欧洲更加“多元化”
虽然英国依然是大热门,但根据《白皮书》调查,留学生的留学国家、专业选择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理性化的特点。对比2015年数据,英国的学生申请比例略有下降,德国、法国、瑞士、北欧四国等地的关注度在提升,留学目的地国家更多元。
目前,德国的留学生人数仅次于英国,每年接纳约1.3万-1.5万名留学生,且每年有10%左右的增长,现约5万名中国留学生在德国高校就读。2015年约有超过1万名留学生赴法国读书。
多元化、理性化的选择,也让留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兴趣”而非“排名”,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及专业深造。
2016中国留学市场分析:家庭留学目标差异咋弥合
《2016中国留学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通过对比2015年和2016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留学市场的变化。
一个想东 一个想西
王舜(化名)是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大四学生,今年9月,他将赴伦敦城市大学攻读土木专业研究生。作为一名“准”留学生,在谈到留学的原因时,他说:“现在国内本科学历的人太多了,如果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加上外语能力等优势,以后找份好工作的可能会大些。”
白皮书数据显示,留学人群对“未来就业前景”和“提高外语能力”的需求较2015年分别提升了5%和3%,而对“受身边朋友同学影响”“国外气候好”等因素的需求则有所降低。
对于留学目的地的选择,孩子与家长也存有着较大差异。孩子更看重“拓宽国际视野”“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等,而家长考虑得更为务实,觉得在“国内应试教育压力大、负担重”等。“家长还是希望孩子出国之后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无论是在教育还是就业方面。与家长相比,孩子更希望出国提高个人的能力。可以看出,孩子是比较自由的,而家长相对比较焦虑。”新东方前途出国常务副总裁孙涛在分析数据时解释道。
热门仍热 冷门不冷
对比2015年,选择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这4个留学大国的人群比例有所下降。新加坡、日本的关注度在提升。在留学意向国家对比中,家长对美国、加拿大更感兴趣,分别占全部家长人群的54%和23%。而孩子的选择趋于多元化。孙涛表示:“未来可以预见的是,留学人群选择的主流国家依然是这4个留学大国,但在留学目的地的选择上一定会显示出非常明显的长尾效应。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国际的交流互动频繁,我相信未来欧洲、南美,包括亚洲国家、中亚国家,有可能会成为中国学生的新选择。这部分人虽然不会很多,但会显示出‘热门仍热,冷门不冷’的长尾效应。”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选择留学目的地时,孩子更关注“国家文化”“心仪名校”“语言环境”,而家长更关注“教学水平”和“安全问题”。近两年来,留学生在海外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家长的首要顾虑。在韩国釜山大学美术系就读的大四留学生宋晓琪说:“大一刚来时,我妈每天恨不得给我打8个电话,我得实时报备她才放心。现在还是会每天联系,说得最多的就是让我注意安全。”她还表示,自己选择来韩国读书是因为“中了韩剧的毒”,从高中时就特别向往韩国,并且开始自学韩语。
既重“面子” 也重“里子”
“我爸名校情结挺严重的,当我决定留学的时候,就跟我说‘出国念书一定要读好大学’。我自己当然也希望能拿到名校的offer(录取通知书),名校教学水平高,将来就业更有保障。”王舜说道。白皮书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倾向的学校世界排名”调查中,高达23%的孩子和30%的家长选择了世界排名前50 的学校。可见,家长的名校情结更加突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更迫切。
除此之外,有个细微的变化值得关注。在选择学校时,孩子和家长对“学校排名”这一因素的关注度均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 “适合的专业”。孙涛坦言:“很多家长在选择学校时会纠结在学校的排名和专业合适度上,通俗地讲,就是在要‘面子’还是要‘里子’上纠结。一直以来,中国人的名校情结明显,但是通过白皮书可见,现在,中国家长和孩子选择出国学校和专业时越来越切实际,距‘面子’到‘里子’的平衡拐点越来越近,选择变得更加理性、务实了。”
据了解,本次白皮书的数据来源于全国27个城市的线下调研和腾讯、网易、新东方自媒体等线上渠道调研的3632份有效问卷。(郭广燚娟)
中国留学生三大“红利”
最近,美国一家新闻网站THE DIPLOMA发表了一篇文章,从美国人的视角解读中国留学生,介绍了他们的种种优势以及能够带给美国社会的各种好处。几年前美国舆论的一大话题是“亚裔化”,如今讨论焦点变为“中国化”。
据有关数据显示,至2015年底,中国赴美留学生超过30万,成为美国高校最大的外国留学生群体。对此,美国人的想法是怎样的呢?
拉动当地消费
目前中国留学生稳居在美国际生人数的榜首,截止到2015年,已经占到了总人数的31.2%。事实上,美国有近4000所学校需要依靠招收大量的国际生来维持自身的运营。面对这一情况,很多人可能会将美国高校大量招收国际生定义为“圈钱行为”。然而美国院校在学术水平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广招国际生对于学校和学生而言,其实是一种双赢的局面。留学生的到来,对于美国教育来说是一笔不小的“生意”,这单“生意”中,留学生花费高额学费来交换美国高校的教育。
到美国念书的中国留学生拥有中国人特定的消费习惯,这就会催生和带动高校附近一系列的消费。在美国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读大三的陈晓同学说:“中国留学生的消费能力还算不小,特别是我们不同于西方的生活习惯,会带动和促进附近一系列市场的消费。从我个人而言,每个周末都会进行大采购,假期回国的时候还会给亲戚朋友带很多礼物。这也是对当地消费做的贡献。”
提供高端人才
“大部分中国学生在美国人眼中是勤奋、聪慧的代表,他们学习刻苦,踏实肯干,在学术方面毫不示弱。面对文化差异,中国学生同样展示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积极地融入美国社会,在异国他乡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的刘哲(化名)说道。在美国结束学业并顺利进入美国职场的人不在少数,这部分人能留下来就证明了他们拥有较高的能力。进入美国社会各界之后,他们往往会成为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因此,国际型人才也是中国留学生带给美国社会的人才“福利”,他们的存在对于提升美国在全球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十分重要。
密切中美关系
“到美国念书后,经常会有之前国内的同学咨询我关于来美国留学的问题。每到假期,爸妈的朋友或是亲戚总会有人来问我,觉得自己都快成美国留学顾问了。”陈晓说。陈晓的经历代表了很多留学生,这无形中就给美国教育打了小广告。
更重要的是,选择去美国留学的人,大部分都对美国持正面评价。这些人学成回国后,以各种身份参与到社会工作中,他们的言行对于中美之间的交流与认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这种影响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也很难用数字证明,但它的存在不容忽视。
刘哲表示;“留学生就像中美关系的活性剂,让我们的了解更快些、更多些,两个国家的误解、隔阂也会少得多。”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大学学习,他们的经验也为后来者认识美国做出铺垫。这些都将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