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宋鲁郑:不早不晚,卡梅伦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脱欧?
宋鲁郑:不早不晚,卡梅伦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脱欧?
2016/6/8 20:58:33 | 浏览:2135 | 评论:1

宋鲁郑:不早不晚,卡梅伦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脱欧?

  用中国的一句俗话“屋漏偏逢连天雨”来形容现在的欧盟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主权债务危机、欧元保卫战、难民危机、恐怖袭击一波接一波,早已将欧盟搞得元气大伤,现在突然又冒出一个英国退欧公投。

  英国是欧盟第二大经济体,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十足的大咖,其影响力绝非一个小小的希腊所能比。所以退欧公投一出,顿时如同炸雷般横扫欧洲。

  从历史上看,英国就有“身在欧洲心非欧洲”的传统,英国加入欧盟时就不积极,加入后也力保自己的独立性:没有加入欧元区和申根国家。2008年美国的经济危机在欧洲演变成主权债务危机,欧元地位也受到极大的撼动。此时的英国深感受拖累的风险大于其收益。而欧盟为了应对危机,加速了一体化的努力:试图建立统一的财政政策,甚至政治上也要进一步的一体化。这是一向强调自我独立性的英国所强烈反对的。再加上,东欧国家成为欧盟成员以来,大量的移民根据自由迁徙原则进入英国。虽然外来移民也颇有贡献,但在英国人看来,他们不仅抢了自己的工作,更有许多人因生活困难,还抢了已经日益紧缩的福利。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出现了一股强烈的疑欧风潮,包括执政党保守党就有一半的议员支持退欧。保守党明日之星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也跳出来公开呼吁退欧。

  卡梅伦身为英国历史上最为年轻的首相之一,一方面敏锐地感知到经济危机下的新民意,另一方面也反对欧盟新的发展方向。于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卡梅伦果断出手了:他以本国民意为筹码,借欧盟极度困难之际,提出英国版的“改革方案”。卡梅伦高明之处在于,他非常明白此时多事之秋的欧盟根本无法承受英国退盟的冲击和代价,而只能选择妥协和让步。在达到目的之后,再回过头以公投对付退欧的民意和党内的造反者。可以说,时机拿捏的非常精准。如果危机之前或危机之初英国出手,只会踢到铁板。

  事件的发展果然按着卡梅伦的剧本进行:欧盟不得不极大满足了英国的要求,特别是减少和终止了外来移民的福利补助。

  赢了一局的卡梅伦现在又开始进行剧本的下半场,他要以一场胜利的公投彻底解决这一纷扰了英国多年的问题。

  卡梅伦一方面明确公开自己支持留在欧盟的立场,另一方面“坦诚”地告诉百姓退欧的代价:英磅将大幅贬值;欧盟是英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英国对外贸易的50%,一旦退出将丧失所有贸易优惠;美国和欧盟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将把英国排除在外,而美国已经宣布不会和英国再进行谈判;赞同留在欧盟的苏格兰将再度寻求独立并不会得到欧盟的反对;英国将丧失美国在欧盟代言人的身份,英美关系必然受到冲击。

  更为重要的是,英国唯一独步世界的金融行业将受到最大的冲击。今天的伦敦金融城,从事着74%的欧盟外汇业务,40%的全球欧元业务,84%的欧盟对冲基金业务和一半的存款保险。另外还有240多家全球金融巨头的总部设在伦敦,80%以上的金融巨头们支持留在欧盟。甚至已有金融机构声称如果英国退出,将把总部迁到巴黎。

  把严重的后果如此“坦诚”地告诉选民,这在民主国家实在是非常罕见的事情——他们往往为了选票只是一味讨好选民,哪敢真话真说?说经济困难,必须减少福利?必须大家一起节衣缩食?这可都是政治自杀。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莫不如此,就是被称浪费了二十多年的台湾,在刚刚结束的选举中,各方不还照样竞相慷慨许诺吗?卡梅伦如此不按“民主规则”出牌,足见其魄力和势在必得之心。

  卡梅伦信心百倍还有一个原因,一向批评和监督政府的媒体此时一边倒的站在他这一边。这固然是西方媒体小骂大帮忙本质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媒体都掌握在政府和资本手中,资本既然要留在欧盟,它控制的媒体自然不敢说不。如果说中国媒体姓党,西方的媒体则必须姓资,它们也同样有自己版本的“48字真言”。

  如果问英国退欧公投闹的究竟是哪一出?答案很简单:国家利益以及卡梅伦的个人利益。

  虽然外界普遍认为英国退欧公投将有惊无险落幕,但民意的流动性和情绪化也无法排除意外结果的可能。这也是为什么西方主要国家极少举行公投的原因。美国联邦从未搞过公投,法国在戴高乐时期多次搞过公投,以戴高乐之威望,最后还是折戟沉沙于公投,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甚至一些小国想搞被认为直接民主的公投,却在周边大国强烈反对下而取消。比如2011年法国G20峰会前夕,希腊突然想就欧盟救助方案举行公投,结果在外部压力下不得不放弃。中美在台湾不能举行公投一事上有共识也是同样的逻辑。

  英国真的退出欧盟,其代价前面已经讲了,那么对中国又是何种影响呢?

  首先从英国一方讲,摆脱欧盟约束的英国可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可以自由地向中国出售武器。但不利之处则是英国丧失了在欧盟的影响力,英国对中国的重要性大大降低。而且中国在英国有不少投资,这些投资是以整个欧盟为市场导向的。英国退欧,这些好处就都丧失了,中国的损失自然不菲。

  其次从欧盟的角度讲,此时英国退欧,将极有可能引发欧盟解体的多米诺骨牌。毕竟,要求退欧的民意并不仅仅在英国迅速增长,欧盟其他国家也一样。只不过在其他国家退欧的力量还达不到迫使政府如同英国一样直接面对。假如英国退欧了,这股势力将不可遏制的增长,欧盟解体将不可避免。

  欧盟解体或者一个被大幅削弱的欧盟并不符合中国的经济和国际关系利益。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技术引进的来源地、重要的投资和吸引外资区域。欧盟解体对中国经济自然产生很大的冲击。从国际关系上,中国追求多极化的战略也受挫,中美竞争将少了一个第三方的缓冲和平衡作用。

  第三则是从中国崛起的角度来看,欧盟的解体则是利好。今天的西方,唯一能够挑战中国的手段和本钱就是其残存的价值观优势。2015年,英国BBC在采访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先生时问了这样一个挑衅性的问题:“英企能否反过来在中国投资建设核电站?”刘大使潇洒、痛快甚至毫无客气地反问了三个问题:“你有资金吗?你有技术吗?你有专家吗?”这样的问题一直都是西方质疑发展中国家的专利,现在则是中国在教训西方国家,而且教训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曾建立日不落帝国、直到今天仍然是世界大国的英国。这精彩的一幕,反映的就是当今国际经济现实,东西方力量对比。

  所以假如欧盟解体,陷入一片混乱的西方就丧失了在价值观挑战中国的能力,也丧失了它在世界上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中国将一骑绝尘。

  关于我们的进步和成就,一向内敛和自谦的中国人往往过于低估。在这里不妨听听当世最伟大的地缘政治家基辛格的评价:“回想起我第一次访问中国的时候,然后再看看今天,中国的巨变超越了人类极限,彰显了人类精神的巨大胜利”。

  当然,欧盟的解体对中国的崛起也有负面作用。欧盟解体后,全球就少了一个遏制极端伊斯兰恐怖主义的力量,欧洲的伊斯兰化将大大加快。那时中国就将不得不直接面对极端伊斯兰势力的挑战。这种前景是远比不上西方继续与极端伊斯兰势力的对抗和相互消耗。

  总而言之,精明的卡梅伦还是会赢得下半场的胜利,这出闹剧的始作俑者还是会笑到最后。欧盟解体之论只能是未雨绸缪。欧盟真正的挑战在于,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邦联可以长期存在:要么解体成为一个个的主权国家,要么统一成为一个国家。今天英国抓住历史机遇的果断出手究竟是欧盟之福还是之祸,那就只能由历史来检验了。

 

英国退欧,“权威言论”可信吗?

程实

宋鲁郑:不早不晚,卡梅伦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脱欧?

权威机构的研究思路存在局限,削弱了经济效应分析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随着英国退欧公投的日益临近,各大权威机构频频发布研究报告,对这一问题各抒己见。虽然细节上存在各种分歧,但从大方向看,“权威言论”更倾向于将退欧视作一种“非理性选择”。有意思的是,近来,民意调查的结果却愈发偏向退欧这个“非理性结果”。我们比较了当前各大机构的研究结论,梳理了不同阵营的观点清单,总结出英国退欧经济效应的关键分歧。分析发现,权威机构的研究思路存在局限,削弱了经济效应分析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通过识别这些局限,投资者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些权威言论,进而避免“身在此山中”的主观干扰,看清英国退欧的“庐山真面目”。

  自2015年3月以来,IMF、OECD、英国央行、英国财政部等主流机构相继发布研究报告,一致支持英国留欧。这些报告认为,退欧将在经济增长、不确定性、贸易环境、外资流动等诸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使英国和全球蒙受高额经济损失。当然,权威言论并非没有遭遇挑战,其他一些机构的观点就与之针锋相对。穆迪等中立机构提出,虽然英国退欧必然带来经济成本,但该成本并非不可承受;另一些支持退欧的经济学家认为,退欧的经济利益会超过经济成本,从而将带动英国社会福利的提升。

  研究结论的分歧源自研究思路的设计。从方法论角度深入剖析,支持留欧的权威言论并不可信,原因有三:

  首先,研究对于前提假设过于敏感。在以上各方的研究中,退欧后英国贸易环境的假设都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目前,退欧、留欧两方阵营都认为,退欧将对英国和欧盟的贸易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当前争论的焦点是:当失去欧盟后,英国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贸易是否能改善,是否能弥补甚至超过退欧的损失。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假设,直接导致了退、留两派分析结果的不同,进而成为了争论中的“胜负手”。

  对于这一问题,目前留欧阵营的意见是:英国与非欧洲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的贸易难以弥补退欧的损失。在经济测算中,他们一般假定,英国与非欧洲市场的贸易状况不变。对此,留欧阵营列出两点原因:一是,英国与非欧洲市场的贸易增长目前是缓慢的,即使未来出现结构性变化(例如签订新的FTA),也需要漫长的时间;二是,脱离欧盟后,英国在贸易协定中的议价能力降低,所以英国进入非欧洲市场的机会不升反降。

  与此针锋相对,退欧阵营的意见是:退欧后,英国与非欧洲市场的贸易将大幅增加,弥补并超过退欧的损失。对此,退欧阵营持有两点原因:一是,非欧洲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速更高且商品更便宜,能够带动英国的贸易增长,并改善居民福利;二是,摆脱欧盟贸易政策的种种束缚后,英国能够更加灵活、自由地与非欧洲市场进行贸易,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进入机会。

  对贸易环境的不同假设导致退、留两派的经济测算结果截然相反。退欧阵营的结果显示,退出欧洲越彻底,经济改善就越明显,因此WTO模式是最优的退欧模式。留欧阵营的结果则显示,任何远离欧洲的举措都会导致经济萎缩,WTO是损失最大的模式。两者的对比表明,当前各方的研究对贸易环境的假设非常敏感。一旦该假设不成立,其结论就将动摇。而这一前提假设又容易受到各方政治立场的主观影响。因此,即使各方的测算过程表面上极为严谨,其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依然可能存在隐性缺失。

  其次,重视总量测算,忽视利益分配。目前,留欧阵营的研究主要基于总量测算。其基本逻辑是先测算出退欧会导致多少GDP总量的损失,然后直接折算为人均或户均收入的损失,进而证明退欧的不合理性。这一逻辑潜在地假设了:留欧的收益(退欧的损失)是均匀分配给不同人群、不同阶层的。然而对照英国的现实,这一逻辑可能并不合理。

  通过对利益分配研究,我们发现,留欧的受益群体和受损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错配。以备受关注的贸易问题为例。在与欧盟的贸易中,英国长期保持服务贸易顺差(主要是金融服务)和商品贸易逆差。因此,留欧带来的经济收益,主要流向了服务行业,特别是高收入的金融行业。但留欧带来的成本,主要由中下阶层的产业工人和农民来承担。所以,留欧的收益和成本在行业和阶层间均存在显著的错配。这种错配,不仅会导致严重的收入不平等和社会分化,也会催生中下层人民的“被剥夺感”。当前民意调查显示,金融机构普遍支持留欧,而中下层民众则是退欧阵营的主要力量。这也验证了上述利益错配的格局。

  在利益分配的视角下,总量测算的说服力大打折扣。即使留欧的总收益大于退欧,也未必能在公投中形成优势。首先,在一人一票的公投中,人们可能更关注个人利益的得失,而非社会总体利益的增减。中下层人民为了维护自身经济利益,会更倾向于退欧。其次,在利益错配的格局下,留欧带来的总量收益越大,也说明其造成的社会分化越严重。退欧、留欧两个阵营的冲突也将越激烈、越难以调和。

  最后,金融市场波动未必发生。目前,众多研究认为:英国退欧作为欧洲一体化的重大倒退,会导致市场恐慌,从而引发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这一判断缺少历史证据的支持。回顾历史,每当欧洲一体化受挫,都会有声音预期金融市场将发生震荡,但是这些预言往往并未成真。

  就性质而言,最相似的历史案例为1992年“英镑危机”。1992年9月16日晚,英国宣布退出欧洲货币体系。此后,英镑出现了大幅贬值。但是,英国和欧洲各主要股指并未出现大幅下挫。其中,法国CAC40指数、德国DAX指数在17日后保持了近一周的平稳趋势;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从16日起一度呈现上涨趋势。

  就时间而言,最接近的历史案例为2005年法国否决《欧盟宪法条约》。2005年5月30日凌晨,法国内政部宣布,《欧盟宪法条约》在法国29日举行的全民公决中遭到否决。这使得该条约的批准进程受阻。但是,欧洲股市并没有应声下滑。法国CAC40指数、德国DAX指数、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均保持稳定,并总体呈现上涨趋势。

  因此,可以推断,退欧事件本身并不必然触发股票市场的剧烈波动。关键在于投资者如何解读这一事件。例如,“英镑危机”前夕,英国和德国经济走势出现严重背离,英弱而德强,所以英镑与德国马克之间的固定汇率是不合理的,难以维系。当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后,英镑大幅贬值,恢复到与英国经济相匹配的水平,德国货币政策对英国经济的干扰也被削弱。因此,当“不合理制度联系”被打破,投资者认为这是一个利好消息。此后,英国股市呈现了稳步的上涨趋势。这一现象的逻辑可以概括为:英德经济走势背离——制度联系不再合理——打破制度联系——形成利好消息。

  对于本次退欧,各关键要素均已具备,相同的逻辑可能再次实现。第一,英国、欧元区经济走势背离。自2013年中旬以来,英国经济增长逐渐复苏,而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形成了英国强、欧元区弱的局面。英国经济增速不仅高于欧元区整体,也高于欧元区的领头羊德国。第二,制度联系不再合理。虽然英国和欧元区不再有货币制度联系,但是通过欧盟,英国和欧元区依然在财政、贸易、移民等方面保持制度联系。在经济走势背离的情况下,英国和欧元区的种种诉求均发生矛盾,联系不再合理。欧元区在财政预算、贸易政策、金融监管、移民问题等方面对英国经济形成拖累。这也解释了为何本次退欧的矛头直指这四个方面。第三,打破制度联系的契机出现。本次退欧公投将为打破上述“不合理制度联系”提供途径,有望使英国从欧盟的种种束缚中得到解放。如果上述的逻辑实现,那么本次退欧可能不会对英国股市产生负向冲击。相反,投资者可能会视其为利好消息,甚至会推动英国股票市场上涨。因此,资本市场震荡也不是绑架英国留欧的可置信理由。

宋鲁郑:不早不晚,卡梅伦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脱欧?

宋鲁郑:不早不晚,卡梅伦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脱欧?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孙立平: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岔 2024-03-26 [97]
对话古生物学家:《沙丘》的沙虫有没有地球版 2024-03-26 [28]
方绍伟:为什么秦晖的文化观念是错的? 2024-03-26 [71]
杨培东院士,最新Nature Catalysis! 2024-03-26 [26]
诺奖得主MacMillan最新Science:SH2自由基分选实现醇-醇交叉偶联 2024-03-26 [23]
室温超导“造假”论文是如何登上《自然》杂志的? 2024-03-25 [93]
俞敏洪丨让孩子用脚步丈量真实的世界 2024-03-25 [247]
北大教授尹保云 | 中国思想界的两大鸦片:“西方没落说”和“文明无优劣” 2024-03-25 [246]
赵鼎新:撤了 2024-03-24 [164]
张鸣:当心国学是国渣! 2024-03-24 [10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郭加科说:留言于2016-06-15 00:22:51(第1条)
文中分题目:“如果问英国退欧公投闹的究竟是哪一出?答案很简单:国家利益以及卡梅伦的个人利益。”
下文哪里有关于英国国家利益和卡麦伦的个人利益,哪怕一句话??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