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李开复:在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我们如何更好地生存?
李开复:在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我们如何更好地生存?
2016/7/4 10:29:41 | 浏览:1915 | 评论:0

李开复:在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我们如何更好地生存?

AlphaGo击败人类,奇点正在来临?

  2016年3月,AlphaGo击败围棋手李世石,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人工智能的热潮。“人工智能是否将超越人类?”“奇点是不是即将来临?”“我们人类会不会毁灭?”成为当下科技领域极具争议的热门话题。在许多科幻小说的描述中,计算机、人工智能不但会有智慧,而且会有意识,它能够保护自己,因此就会伤害人类。大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也往往深受这些描述的影响。

  其实这些文学作品中关于人工智能的描述是一个假设: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它需要一些科技的革命。今天,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科学理论来做一个客观的、确定的判断。

  今天的人工智能,还欠缺很多人类所拥有的能力,比如计算机并没有自我存在的意识,也没有感情,更没有摧毁人类的欲望。当然,未来上述的情景可不可能发生?人工智能能否像人类一样感知艺术,欣赏音乐?我们不能排除这些可能性,也许五年后即会产生奇迹,也许还要等上一百年,也许永远都不会发生。与其大谈机器人将如何超越人类、取代人类、统治人类,奴役人类,还不如谈论一些更切实际的问题。

  今天的人工智能,再“智能”,也仍只是人类的工具。以AlphaGo为例,它是在人类的操控和指引之下,才学会了下围棋。今天人们在人工智能领域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是我们能不能好好地驾驭这样一个工具,而不是忌惮它明天就成为我们的主人。

人工智能的三大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通常可以分为感知、决策和反馈三个研究方向。感知就是看到、听到,即取代人类的眼睛、耳朵。当机器人看到一张图,就能识别这张图表面上显示的所有图像信息。在感知方面,人工智能目前可以做到语音、手势识别,未来类似技术也可以应用在安防领域。

  决策,就是判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于人工智能来说,体现在推荐买卖哪一支股票,推荐哪一个异性作为主人的交往对象,或者预测明天的天气会怎么样。再比如Google的自动回复功能就非常酷,如果你用Gmail,手机收到邮件之后,系统就会提示你,要不要这么回?当人们发送一封感谢信,系统就会自动写一个回复:“非常感谢你的来信,我非常感谢你对我的赞扬”。

  除了决策之外,也有机械的反馈,比如经常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机器人、无人驾驶。以无人驾驶的汽车为例,就是把各种不同的感应器全部安装在一个机器里,机器就能判断怎么开车。深度学习就是这样可以把不同的东西整合在一起做出判断。目前大众的视野都聚焦在家庭机器人领域,但实际上,人工智能首先会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再从工业走上商业,最终走向家庭,因为家庭的要求是最高的。目前的技术水平发展程度还不够,因此需要不断有极具商业价值的想法来推动技术的发展,最终进入到家庭应用中。这就是从决策到反馈的跃进。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势必会进入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李开复:在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我们如何更好地生存?

深度学习引爆人工智能大变革

  近几年,人工智能领域爆发出极大的潜力和发展,Geoffrey Hinton在2006年提出,深度学习是其中一个非常大的推动力。过去的机器学习其实仍停留在很浅程度的学习上,而今天的深度学习则给了计算机非常大的自我学习空间。

  机器能够从大量的样本中抽象出概念来,比如,提供给机器很多人脸图像,并且提供对应的每一张脸的姓名、性别和年龄,机器自己慢慢就会进行学习:原来眼睛、头发、眼镜是这么回事,进而慢慢提升其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海量的数据中理解概念,做判断、推测,最终作出很好的决策。

  深度学习到底价值在哪里?在深度学习之前,人类识别的能力接近95%,机器只有75%,如今,因为深度学习,机器的识别能力已经超过了人类,这就使得机器可以被发掘出很多应用,比方说在边防、安保领域,查看人跟身份证信息是否匹配方面,机器就做得比人更好。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十年之内一定会不断有人工智能促进的新的产业的形成。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上来看,金融、教育、医疗将会是未来三大重点应用领域。

  以金融领域为例,过去人们经常接到一些广告电话,推销客户并不感兴趣的金融产品。加入人工智能应用之后,人们可能只会接到正好推销你所需要的金融产品的电话。人工智能让公司能更准确地找到目标群体,也避免了用户被过分骚扰。

未来大量的工作都将被机器取代

  人工智能的兴起将带来巨大的商机。正因为人工智能发展得非常快,在很多领域,我们过去所熟悉的一些工作将有可能会消失。比如,成长为一个律师很困难,但做一个法务助手却很容易。成为一个医生可能不容易,但设计一款辅助医疗的工具却不难,这么做并不会取代医生,但所需要的医生和护士的数量却会下降。除此之外,还有交易员、股票分析师等依靠大量数据分析的工作,如果用机器来做可能效果会更好。

  因此,可以大胆地假设,未来带有“中介”或“助理”两字的工作,将会首先被“消灭”。很多重复性的、数据性的、客观性的,可以衡量的,可以计算出来的东西,也基本会被取代。10至15年之后,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工作可能被人工智能完成,或许过半数的人类可能都要面临工作部分或全部被取代。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却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使用机器人的成本越来越低,边际成本会不断地下降。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一年365天工作,他们不会罢工,不会抱怨,不会抗议,他们非常听话。谁能发明这些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谁就能从中获取非常好的利润,然后从资本雄厚的行业开始向落差最大的行业不断推广。

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但我们也必须认真思考,人工智能对人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机会和挑战?

  杰瑞·卡普兰教授的看法十分具有参考性:与其考虑未来人工智能会不会奴役人类,不如先考虑人工智能是否会导致未来10-15年大量人群的失业。诚然,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促进新工作的产生,但产生的工作肯定远远少于失去的工作,这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怎样能维持经济体系和社会状态的稳定?如何让巨大的失业问题不带来太大的社会挑战?这些议题是过去的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时代所没有看到的。

  卡普兰教授在他的《人工智能时代》中也提出了如何构建一个适用于人机共生的新生态:在这个生态中,机器人犯罪了,我们知道该如何去惩罚,也知道该如何让自己置身事外,不受牵连;在这个生态中,我们的企业、教育与个人知道该如何建立一个有益的绿色闭环,以帮助将近半数的失业人员再就业;在这个生态中,我们知道社会里企业的形态、竞争机制甚至社会保险制度会面临什么样的选择,又该如何做才能让社会经济良性运行。最终,在这个生态中,机器人做的将是机器人该做的,而人的价值自有它的去向。

李开复:在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我们如何更好地生存?

如何更好地在人工智能时代生存 

  面对未来,到底是乐观还是悲观?我个人的感受是50%对50%。50%的人也许非常同意卡普兰教授的看法,人工智能会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而且让我们从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做那些我们更有兴趣、有天赋的事情。只有那些重复的工作都被机器取代时,我们才会去追寻自己的内心,找到未来人类应走的方向。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问题值得重视:现在的年轻人在虚拟社会里长大,遇到工作不好找,金饭碗不存在,要成为顶尖画家、记者也太难时,很可能会选择躺在沙发上玩VR游戏,无所事事,而这将会是人类可能面临的非常不好的结局。

  我们是积极,还是消极地看待未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如何去做,如何教育下一代。过去,大多父母期望孩子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往往都是重复性的劳动。如果现在还这么去教导孩子,其实就等于害了我们的下一代,因为重复性的工作一定是最快速被取代的工作,并且,取代了之后就不再回来了。

  因此,父母们应该重视启发式教育,让孩子们找到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因为一个有兴趣的人,一个愿意在所做的事情中投入激情的人,是很难被机器取代的,这甚至可能是他唯一不被机器取代的道路。那些热爱作诗的诗人,特别会唱歌的歌手,或者非常有才华的科学家,他们会更好地开创各自的事业。

  此外,平衡我们自身感性和理性的思维也非常重要。过去50年里,很多人都是“被就业”,为了就业而选择读理工科或商学院,放弃了自己最渴望做的事情。事实上,华尔街过去的10年内,交易员就从10万变成5万,以后还会更少,许多其他的商科工科领域的职场情况可能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也许可以再考虑一下如何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对于那些真的对文科,对艺术更感兴趣的孩子们,父母也许应该更退一步,考虑更多的方向。

  当然,不论在任何领域,只有真的做到顶尖的人才,让自己的根基扎得很深很牢,才能让自己不被取代。

  最后,还是希望更多的父母以及更多寻找未来方向的人能够进一步思考,也许人工智能的崛起,是一个创新创业,产生商业价值的机会,但与此同时,它对我们个人的发展,下一代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发展的深重影响都将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深刻反思的状态。也希望我们今天关于未来的努力能让全人类走得更好!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100]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410]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450]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78]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78]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533]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530]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531]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94]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8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