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研究:人类“永生”有望
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研究:人类“永生”有望
2016/7/7 22:09:21 | 浏览:2487 | 评论:0

国外的研究员想将人类的思维转化为虚拟实体,这样就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实现永生。

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研究:人类“永生”有望

你是不是想过自己死后是不是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是不是也幻想过永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变成现实。一个全新的概念“增强永生”(Augmented Eternity)能够将我们的永生的想法变成现实,我们的知识、思维和观点以数字的形式存在,甚至是部分印象记忆可以完全留存。

MIT媒体实验室和瑞尔森大学的研究员认为,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我们每天大脑产生的所有数据收集起来,将思维转换成虚拟实体,当个体死去之后,这个虚拟实体将会继续存在,甚至是还能够学习新的知识。

瑞尔森大学数字媒体中心的创新主管Hossein Rahnama博士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发布一篇关于增强永生的论文。Hossein Rahnama博士认为“通过把我们的数字身份永生,我的最终目标是打破生死之间的界限。”

Hossein Rahnama博士说到,“你的肉体会死亡,但是你的数字体将会继续存在并且继续进化,能够帮助他人和维护自己的遗产。”

其实这种想法并不新奇,很多科幻小说和科幻影视剧中都有过由此类似的情节。在过去的几年里,研究人员已经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系统分析了大量的数据、识别模式和是否能够做出预测。它可以让亚马逊或是Netflix推荐你想要买的东西或是想要看的内容。

Rahnama博士希望能够将类似的技术应用在“永生”之中。通过数字的形式将我们过往的记忆记录下来,他会创建算法让死去的人来回答我们问题,开创一个新的集体智慧的新形式。

“在30年或者40年后,我们就能够向死去科学家或是政治家提问了”,Rahnama博士说到,“想象一下,我们可以激活里根的数字体,问他怎么看待唐纳德·特普朗。”

事实上,让我们的思想在我们死后得到永生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想法。Google的未来学家Ray Kurzweil曾提出“奇点”的概念,认为人类能够把思维上传到电脑之上,最终实现人类与机器的融合。Rahnama的想法有所不同,但是,后果很可能是类似的。

Rahnama认为,其实这其中的科技非常容易,但是实现数字化需要一个灵丹妙药,需要克服围绕数据隐私的一些相当严峻的挑战,以及是否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选择你自己的数字继承人

Rahnama表示,由于当下低成本的数据存储、无处不在的互联网连接,价格相对便宜的计算能力和日益直观的人工智能技术,使得“增强永生”从技术上来看具有可行性。

想要实现“增强永生”的最大障碍就是收集足够的数据,能够得到所有的访问权限,并且能够保护这些数据。数据越多,这些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更加准确。为了能够让你的数字体得到永生,同时增强永生的机器需要大量且高度密集的个人化数据,才能保证预测的可靠性:所以你的公开言论、博客文章、社交媒体的文章、照片、短信和电子邮件、甚至你吃了什么早餐,这些数据都有增强永生有着很重要的价值。

千禧一代每天醒来就会浏览Instagram、Snapchat和Facebook等社交平台,所以Rahnama博士认为这些平台将会成为研究人员收集数据的重要地方。

Rahnama博士认为,“之所以在过去我们不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们不能获得足够的用户相关数据足迹,只有获得足够的数据才能实现这些复杂的语言。”60年后,千禧一代的后代世代的人都可能拥有万亿GB的数据。“你能用这些数据做什么?能否拿来这些数据,构建出足够的预测模型,从而确定一个数字继承人——一个能在死后代表你的东西?”

如今已经有一些行业上的专家通过法律文件开始梳理这些内容,并且向行业律师进行法律咨询。

Rahnama博士认为,未来的15年到25年,个人将成为增强永生的主流。但是问题在于,这些数据的拥有者是谁?要实现Rahnama的想法,用户必须对数据有完全的控制权,而Google、Facebook等公司或许不会合作。因此,“增强永生”项目也在激发人们对数据收集和控制的探讨。

“未来这个服务会成为主流,你需要一定的隐私性,你有权去支配制鞋内容,另外这些数据是你自己的财产,你可以将这些作为遗产,因此只有你自己和你信任的人能够访问这些数据。”Rahnama说道。

所以在某种程度来讲,Rahnama说,他创造的这个增强永生的项目,能够鼓励数据采集和问题控制的研究,但数据生成和处理暂未得到政策的支持。

机器人并没有灵魂

对于Rahnama的项目,人工智能专家表示了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对此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但也有很多人持有怀疑的态度。

Gartner的研究副总裁Van Baker认为,机器难以把握人类语言的精妙之处,无法辨识不同的情境,而且,人类通常是难以预测,不断改变自己的想法的。因此,即使你有了自己的数字体,那也只是一个肤浅的复制品。

Baker补充说到,人类如何回应取决于前后时间的推移,时间的变化会癌变人们的预知方式和想法。

Catalyst的高级应用研究科学家Jeremy Pickens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模式识别,而人类的经验无法归结为特定的模式。“我们真的只是一些可数的重复模式吗?或许我是错误的,但是,我觉得自己一直在不断变化……电脑需要生成它以前从未见过的新行为。”

他同时说到:“你也许可以建立一个差强人意的记忆机器人,但是增强永生的这个机器人永远不会有独立的意识,机器人是没有灵魂的。它会记得所有的事情,但它不会有想法也不会有创意,只是一个翻版而已。”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持有怀疑的态度,瑞尔森大学计算机科学部门的前主管Alireza Sadeghian表达了乐观态度。“如果我们能够保留爱因斯坦的数据,然后进行适当的培训,我认为如果我们有问题向它咨询的话,我们得到的答案可能会是非常准确的。我认为这样的系统用来保护我们的记忆是非常好的。”

他说,随着计算机能力的进化,认知科学的发展,Rahnama的想法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想象一下,你能够与早已离开人世的亲人进行交谈,就像人们访问逝去家庭成员的Facebook页面一样,”他说,“从技术本身以及它对人类的益处来看,这是一件非常每美妙的事情。”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近30年来,这5个癌症增长最明显!抓住癌症早期的5个信号 2024-11-06 [362]
新证据:长期喝酒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尤其是年轻人,不要不听劝! 2024-11-06 [342]
大选之际,华人女子非法入境美国被查出超高致死率传染病,民主党又添一债! 2024-11-04 [389]
严欢/石正丽团队首次提出人工设计病毒受体 2024-11-03 [427]
肥胖促癌的原因找到了!《科学》子刊:这种“酸”让肿瘤长得更快 2024-10-31 [495]
促氧化剂抗癌实锤了!科学家首次发现,维生素K3以独特的方式杀死癌细胞丨科学大发现 2024-10-31 [499]
哈佛博士生疯狂实验:一个月狂吃720个鸡蛋身体会怎样?结果大意外… 2024-10-31 [534]
几点睡觉算是熬夜?13万人研究提醒:不是11点,也不是12点,很多人搞错了 2024-10-31 [520]
免疫系统中的microRNA调控:历史与展望 2024-10-31 [313]
科学家借人类干细胞助猴子重见光明 2024-10-27 [61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