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孙涤教授“明天会更好”系列短评(1-2)
作者:孙涤 | 2010/5/22 6:17:29 | 浏览:2047 | 评论:0

1、股市的 “明天”会怎样?

  虎年何以特别的吉利?除了引用《易经》里面几句话来佐证,就在于人们的信念:明天会更好。人类是唯一的物种,在本能之上要靠信念来求生存,去谋发展。小至一家一户,没有“明天会更好”的信念,妈妈不会这么辛苦养育孩子而爸爸也不会如此悉心教育他们;大到整个社会,正是有“明天会更好”的展望,才得以凝聚、积累、忍让,才值得和谐、谋划、探索。就是说,即使为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人类也必须达观和乐观。

  但何为“明天”,是次日?是下个月?是明年?是未来?甚或永久?雪莱之所以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之所以被人铭记,因为他道出了人的信念。万一他吟出了什么“秋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或“春天过去了,明年春天还会来吗”之类的,我们还能被感动吗?

  看来人们还真的乐于被“忽悠”,而且会积极寻求(相互)“忽悠”。然而,这并不等于说“忽悠”一概是积极而有益的。譬如股市,各类“大师”——不管来自业界、学界、政界、商界、灵界——的忽悠,就未必都是股民的福音。投资于证券市场,“明天会更好”往往是种一厢情愿,很可能有害。无论经验实证还是理论分析,恐怕只能够证明,“明天不确定”。

  “明天”至少不是“下一个小时”,要确定下一小时里股市会上扬还是下挫,全不可能。“明天”甚至不是“下一分钟”,你要是能够断定下一分钟的股市走向,在电子时代起码可以成功交易六次,杠杆足够加大的话,世界的财富就会“泵”到你一个人的口袋里!于是股市走势的“随机漫步”理论就发展了起来,任何对冲机会在“人际博弈”里只能是稍纵即逝。

  “更好的明天”也不会就在“次日”,西班牙的一个经济学教授(J. Estrada)小结了它的理由。他汇总了109年(1900-2008)美国股市的数据,指出股市的大幅波动发生在极少的天数内。这109年里共有29,694个交易日,但道琼斯工业指数全部利得有三分之二是其中的十个“好日子”产生的;更进一步,要是好运出奇你能避免其间十个“坏日子”的话,你的利得就能暴增三倍!想想看,这二十个交易日占总交易日不到万分之七,假如都叫你给预测准了,该有多神奇。反过来,万一你运气奇差,遇到坏日子给吓懵了,好日子来临之际还在傻眼的话,那么恐怕熬不过百年,早就出局了,或者109年之间已经死过了好几回!这个经验不妨称为 1-99的法则,比20-80的帕雷多法则可要厉害得多。譬如,你趴个一万元在标普指数股上面,1987-2007的廿年之间一动不动,可以增值为9.3万;但要是你错过了其间最好的三十天,那你的资产就只值2.8万,不过30%而已。

  “明天”也不是明年。就拿眼下的案例为证,美洲银行从2008下半年到2009年三月股价下挫了92%,在3月8日后到去年底却反弹了380%。 道琼斯工业指数去年上涨了18.8%,这是紧接大出血的2008年后的收复失地。2003-2007的五年的年平均收益率是12.8%,但2000-2009十年间的年均回报率是负0.5%;相比之下,“大萧条年代”(1930-1939)的年均回报率还只是负0.2%呢。虽说“罪过”爆发于2008年,它的种子却远在此前的繁荣期就已播下。

  “明天”是不是指“下一个十年”?把“明天”界定为下一个“十年”似乎是合宜的。每一个十年的波动很可观,十年里的某一年也可以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如2008年)。刚刚过去的十年,在美国股市是出奇的糟糕,不但和新千禧来临时人们美好的预测期待南辕北辙,而且是美国证券投资有史以来最差的十年,下跌了有11%。然而就在之前的十年(1990-1999),增长总额高达432%。但是,以“十年”来界定“明天”,有其主观上的需要:有哪个投资人能在股市里游走博弈超过若干个十年的?五十年不变,或是三十年后大变,对眼下的投资来说,恐怕意义不大,人们对百年之久的预测的兴趣是无法浓厚的。因此,对股市“明天是否依然爱我?” 的探询,似乎应该被诠释成我在今后十年内的投资策略应该如何设定和调整?

  上述的教益是,只有“少数的明天”会更好,而且我们不得不明白,任谁都不能告诉你哪个明天会更好。我们知道的是,市场涨跌不停,人的行为变动不居,企业有成败、行业有起落、国家有兴衰、世界有起伏。例如,美国股市在过去十年里跌了11%, 其间中国的股市涨了560%,俄罗斯的股市更涨了685%,黄金价格上涨了308% 而铜价上涨有269%之多。所以,问题更确切的提法,应该是“哪些在明天会更好?”

2、股市的6D困境

  “明天”的股市不可预测,还是谦谨一点为好,别老想着击败市场,“抄底”或“逃顶”那类的好事。若你真想要挑入市时机的话,恐怕是翻黄历也比听股评忽悠来得强,基于人们的信念——投资是一种信念游戏——除了自己之外,你至少再没别的对象可去抱怨了。

  不过有一点还须注意,就是不管明天的股市好坏怎样,你都得和其他投资人互动:整个市场的饼即使缩小,你仍旧可以分到更大的一块;反之,市场的饼扩大了,也不能保证不赔得光光的。证券投资之所以能风靡全球而经久不衰,在于它的人际博弈的性质,人们于是都有兴趣探询,“哪些在明天会更好?”

  先来看看两个卓有成效且为国人熟知的理财家的判断:PIMCO的格罗斯(Bill Gross)和GMO的格兰桑(Jeremy Grantham)。我喜欢他们的洞见和直言不讳,曾借他们的意见来壮过自己的胆,还打算以后常常引用他们。

  格罗斯对今后十年全球经济的趋势总体上是看淡的。他认为过去几年的折腾,搞得整个世界锐气大挫,修补起来非常费劲。政府和民间都会降格以求,接受一种“新标准”(New Normal),满足于较低的成长率和回报收益。假如在2000-2009年间对经济增长的期望是3%-4%的话,那么今后十年的预期就会满足于1.5%-2%。对投资收益的期望因而也减半,从以往的10%-12%降低为5%-6%。扣除预计2%-3%的通货膨胀率,实际的回报仅仅2%-3%而已。格罗斯对发达国家的前景也不看好,他认为在这些地区,组合投资的收益是为了保值,用来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要谋求发展,就一定得走出美国,进击一些新兴市场,比如巴西、中国、及其他亚洲的资本市场。他的理由是,这些新兴市场不但投资意愿强烈,财资也已经相当雄厚,这是发达地区在十数年前力求推动全球化的时候所始料未及的。

  相比之下,格兰桑对美国的状况要乐观得多。他不认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会有什么结构性的下降,而是相信美国股市仍能维持历史的平均水平(扣除通货膨胀后6%-7%的年增长率),要不能更好一点的话。他不同意格罗斯的“新的低标准”,反而认为美国的一些绩优大公司(约占30%)的前景甚好,能上层楼。在投资国际化的观点方面,格兰桑和格罗斯也大有出入。比如,他认为像中国一类的新兴经济,控制大于管理,社会-政治的不确定变数很多,随时有可能出毛病。格兰桑的见解是,在当今资本的全球配置新格局下,国际化虽然势不可免,但方向上还得周延考量。由于新兴市场发展前景迅猛,那里的公司股票的P/E比过高,并购对象的定价也趋向昂贵,都在导致风险。同时,格兰桑清楚地看到新兴经济(中国、印度等)迅速致富对资源的需求影响,他认为了包括各类金属、能源等商品期货的价格的上扬趋势是难以遏制的。

  看到两位大师在他们本行的判断上竟是如此大相径庭,教你不得不意识到,经济乃是人类的博弈,而不是什么严谨的科学。在两位的物理学大师之间,如此冲突的见解,只可能发生在哪个女孩子更漂亮些,哪首歌更好听点之类的判断上,而不会发生在本专业上。不过我想,格罗斯和格兰桑都得像任何具有求真务实精神的人一样,认同一些基本的事实。今后的十年,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将面对过去十年闯下的5D困扰(Debt、Deficit、Dollar、De-leverage、De-globalization,) 即怎样解决欠债深重、财政赤字、美元疲软、降低杠杆率、以及“去环球化”这五个方面的问题,得付出很大的代价。格罗斯的顾虑,从日本人修复企业的财务亏损状况,努力降低杠杆率几近二十年,但成效不大的历史来看,确有其根据。(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参阅《大衰退》,辜朝明著,东方出版社2008年)。至于美元的贬值,从美国民众沉湎于透支消费、福利薪酬高居不下、拒绝承担税负,而政府只能靠举债支出,以及受利益集团操控的情况来分析,不难明白这是迟早会发生的。

  同物流的环球化的趋势有可能式微恰好相反,投资金流的环球化将有增无减。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美国股市的波动和世界市场的波动可谓亦步亦趋,风险的正相关性高达90%,十年前才50%而已。因此全球范围内逐利而动,配置资本的动因非常强劲。事实上,依据MSCI的指数,全球的投资结构已变成了:42%在美国,45%在其他发达地区,新兴市场占了13%。对美国人来讲,(还是最大的“金主”,虽然越来越忽悠日本人和中国人来为他们的国债来买单,)他们钱财高达72%还是投在了本国的股市,这种状况在今后十年可望有很大的改变。无论格罗斯和格兰桑都认同这个趋向。

  国际的巨额资本要投向哪里?这可是一个大问题。在美国的理财界有人分析,过去十年间投资新兴市场中的拉美国家(如巴西)的回报,要高出东亚的至少两倍。亚洲市场的 P/E 比普遍明显高于拉美市场的,买的时候就不便宜,亚洲新兴国家的高成长因此未必能够带来高收益。这种貌似合理的分析是否站得住脚?我们下期来谈。

  如果说这一次金融海啸带来的市场崩塌能给世界些什么教益的话,那就是必须De-learning(“非学”,借用韩非子的用语):人们得摆脱牵强不实的经济理论和对人的行为的虚妄假设,这类观念假设有不少是在意识形态的局促里被硬挤出来的。摆脱谬误观念的纠缠和束缚非常之关键,缺少了这个“非学”的D,前述的5D困境仍将不断重演。

相关文章:『孙涤“明天会更好”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明天会更好”系列短评(9-10) 2010-06-17 [2928]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明天会更好”系列短评(7-8) 2010-06-13 [1958]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明天会更好”系列短评(5-6) 2010-06-04 [1809]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明天会更好”系列短评(3-4) 2010-05-27 [1812]
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5]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51]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8]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7]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22]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7]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4]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71]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7]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