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人造生命引发伦理担忧 美国国会举行听证会
人造生命引发伦理担忧 美国国会举行听证会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新华网 | 2010/5/27 14:59:11 | 浏览:2136 | 评论:2

  科学家在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本是件寻常事。但极少有人像克雷格·文特尔这样在发表研究后需要参加国会听证会,回答议员对有关研究成果所抱有的疑问。文特尔等人造生命研究专家定于27日在国会就引发伦理担忧的人造生命研究作证。

人造生命引发伦理担忧 美国国会举行听证会

担忧:流出实验室怎么办?

  文特尔率领的研究小组20日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首次培育出由人工合成基因组控制的细胞,从而向人造生命形式迈出关键一步。

  研究人员希望更好地了解驱动所有生命的基础机制并利用基因工程制造某些种类的细菌,用于生产燃油或消解毒性废物等。

  规范这方面研究属于美国联邦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职责范围。

  一些环保和伦理组织呼吁国会和联邦政府机构严格监管人造生命研究,确保用遗传工程学方法制造的生物体不会流出实验室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无从预测的破坏。

  文特尔认为不必担心他们的研究成果会危害环境,理由是一方面研究人员在培育由人工合成基因组控制的细胞时把细胞设计成离开实验室环境就无法存活的生命形式;另一方面,细胞本身无比脆弱,只要在遗传密码中出现一个极小错误,细胞就失去自我复制功能。

解释:一直注重伦理评估

  批评者反驳说,有证据表明,一些流感病毒的传播源于实验室。

  批评者甚至担心,人造生命技术可能用于制造生物武器。

  文特尔说,考虑到人造生命研究可能引发的忧虑,研究人员一直在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伦理中心合作。“我们做第一个实验前就要求做伦理评估,”他接受路透社电话采访时说。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西将就研究所与文特尔利用生物工程学技术合作开发流感疫苗作证;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所的基斯林将介绍制造微生物用于吞噬污染的研究;斯坦福大学农业专家德鲁·恩迪和生物伦理学专家克贝尼克也将出席听证会。

人造生物学前景广阔

  国会能源和商务委员会收到的听证会内容简介文件写道:“人造生物学应用前景广阔,涉及健康、能源和环境。”

  而且,大部分研究仍处于最初级阶段。

  路透社报道,文特尔与埃克森美孚公司共同投资6亿美元研究用海藻制造生物燃料,但这项研究眼下还无法带来商业利润。

  文特尔,素以擅长将科学研究运用于商业领域而著称。

  他说:“这样做有风险,但必须这样做。”

  他把这种经营模式比作拍电影。

  “如果拍出一部获奥斯卡奖的电影,就可能获得拍下一部电影的资金,”他说。

  路透社预计他在听证会上还会谈到人造生命研究以外的一些项目,包括利用研究船“魔法师二号”探索海洋中所有有机生物基因、研究人体内部和表面的微生物群系等。

“人造生命”令世界不安

  “人类是否可以扮演上帝的角色?”美国科学家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生命”,再次激起了这个古老的争论。对这一成果,有人看到未来解决食品短缺、能源危机的希望,但更多的人担心这打开了“潘多拉盒子”。

  有网民在《纽约时报》的报道后留言称,“这是继原子弹后人类又一个可以毁灭自己的发明。”

  近年来,随着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和基因工程等飞速发展,基因粮食和药物与人类越来越近,“人造生命”引发的有关伦理道德和人类存在的危机争论越来越激烈。类似于《生化危机》等描写人类几乎被自己制造的“非自然生物”灭种的影片在全球流行深深地反映出人类的恐惧。

“人造生命狂人”文特尔

  今年63岁的美国遗传学家克雷格·文特尔被称为基因研究急先锋、“人造生命狂人”,他总是走在时代的前面。

  1991年,文特尔就宣布开发出新的DNA测序技术。2000年,文特尔以及他创立的塞莱拉基因技术公司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相继宣布完成人类基因组草图。2001年,文特尔公布了绘制人类蛋白质组图谱的计划。

  2007年9月初,基因研究先驱文特尔再有惊人举动。他首次对外公布承载自己遗传秘密的、最完整的个人基因组图谱。

  同年,文特尔入选《时代》杂志“全球最有影响力百人”。

相关文章: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全球首款「代孕机器人」亮相 引爆争议 教会如何回应这场科技风暴? 2025-08-15 [320]
认知刺激与音乐刺激:预防痴呆症的潜力 2025-08-13 [281]
天津大学校友团队:实现人类与肠道工程菌远程“对话” 开辟肠道健康监测与疾病治疗新路径 2025-08-12 [420]
Nature确认:1/4肺癌患者没吸过烟,背后竟是它惹的祸 2025-08-05 [681]
美国家庭掀起了“麻将在手,健康常有”的潮流建议中老年人以麻将社交保持健脑防老 2025-08-05 [396]
日本厚劳省批准使用AI的医疗器械,可基于脑回路客观诊断抑郁症 2025-08-01 [812]
谷歌突然免费开放"医生级"AI!医院连夜抢装,医疗界彻底变天 2025-08-01 [1231]
9种看似在“放松”,实则让大脑越来越笨的行为 2025-07-23 [690]
JAMA子刊:睡前刷手机的代价!成人睡眠时长缩短、质量下降,夜猫子风险更高 2025-07-23 [1377]
北大医学专家胡大一:睡觉,一个让你延长生命的革命性新秘方 2025-07-23 [72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