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金融海啸以来,全球各国不少政府基本上都采取短视的、以毒攻毒的、措施猛烈的救市政策,其作用可以让衰退的全球经济短期见底,但却增加了未来经济的不确定及潜在风险,用一个新泡沫掩盖旧泡沫。比如,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将基准利率由5.5%下降到接近零,觉得还不过瘾,还要采取“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即使是在中国,尽管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但中国并没有金融危机也没有经济危机,然而中国出台的财政金融政策比其他国家更为强劲,力度更大。
正是在各国政府的强有力的救市政策下,世界经济的信心在短期得以恢复,而没有让世界经济重蹈1929-1930 年大衰退的覆辙,从而使最近全球经济、股市及商品市场渐见起色。特别是美国道琼斯股市指数重新迈上万点大关;香港的恒生指数也创出了15个月以来的新高;中国A股2009年曾上涨了一倍以上,中国房地产市场更是创出了五百年世界史上奇迹;随着全球股市指数全面上涨的,金价、油价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节节攀升,美元持续下跌,世界看上去又步入2007年之前经济增长的快车道。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种假象,犹如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假象,是在用一种新泡沫掩盖旧泡沫。如果各国政府对此没有十分警惕,这些假象的背后是新的一轮楼市及金融市场泡沫吹大与破灭。
因为,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是20多年来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的短期行为政策、采取信用无限扩张的结果。尽管这种信用无限扩张的主要工具是影子银行,看上去即不是银行体系提供,也不是政府提供。但是,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影子银行的实质就是为了规避正式监管规则而由发起人设计的一套如何把信用无限扩张、无限创造流动性的市场安排。其目标就是通过信用的无限扩张来提高金融资产的杠杆率,过度地使用公共性的金融体系,从而为金融机构及当事人谋取最大的利润,并让这个信用无限扩张的金融体系的成本让整个社会来承担。看上去,这种以影子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是在不断地转移与分散风险,但实际上在不断地制造与放大风险。当这种风险的制造与放大到一个极限时,整个以影子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就突然间崩塌,金融海啸就袭之而来。
当前美联储的救市政策,并不是重新来建立美国新金融体系,并不是通过金融改革来改变以影子银行为主导的无限过度使用公共性的金融体系的激励机制,而是围绕着流动性救助为核心,希望向美国的金融体系注入更多的流动性,以此来化解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让既有的影子银行体系苟延残喘。美联储不仅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也直接向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比如,从2007年9月开始到2008年12月,美联储基准利率由 5.25%下降到零,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提供大量的流动性,以及创新了对金融机构非常规性的流动性救助工具和对金融市场的直接流动性救助工具。可以说,正是这些超常规的应对货币政策,从而使得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得以化解,美国金融体系开始稳定及信心得以恢复,没有让美国经济走向 1929-1930年那种经济大萧条之路。但是,如果这种信用扩张没有限制,或当市场流动危机得以化解时,不立即改弦易辙,那么新的泡沫吹大不可避免。因为,在这种融资成本低、融资易获得性及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一定会推高资产的泡沫。
同样,对于中国来说,本来就没有出现金融危机,本来就不存在流动性不足,但是,当政府信贷管制放开,立即让天量的银行信贷涌入市场。甚至默许不少商业银行突破信贷管理规则,采取对信贷员极端激励的政策,让银行信贷大量地流入各种资产,特别是流入房地产市场,从而促使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成倍地增长。比如深圳,今年的房价就上涨了一倍,从而制造出几百年难遇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繁荣。也让中国经济增长又回到快速增长的轨道。但是,即使国内一些城市的房价成倍上升、经济增长达到快速增长水平,仍然有人认为,当前的经济还是不稳定,面对的不确定性不少,因此,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要退出。但是,这种信贷无限扩张的态势,尽管短期内是能够推高资产的价格,可以让经济快速增长,但是泡沫吹大直到泡沫的破灭是不可避免。尤其是房地产市场。
因此,当前全球资产价格快速上升,金价、原油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汇率巨大波动,基本上是各国政府采取一系列短期信贷无限扩张政策的结果。如果各国政府不对现行的金融体系进行重大的改革,尽早改变这种信贷无限扩张的政策,那么这些信用无限扩张的政策又在制造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只不过,新一轮金融危机在什么时候爆发不确定而已。(易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