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人在海外海外留学
关键字  范围   
 
小留学生与美国寄宿家庭合不来,谁的责任?
小留学生与美国寄宿家庭合不来,谁的责任?
作者:何璐 | 2016/11/3 3:03:10 | 浏览:2252 | 评论:0

小留学生与美国寄宿家庭合不来,谁的责任?

根据《2016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赴美留学的大潮已从本科、研究生提前到了中小学阶段,越来越多的小留学生选择在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就走出国门。2015年赴美中学生数量达到了2013年的1.5倍,中国已成为美国高中留学生第一大来源国。

赴美小留学生数量逐年攀升的直接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孩子需要住进美国人家庭。在美国,除了少数中国学生得以进入昂贵的私立住宿学校外,大部分的中国学生要不然就选择作为交换生去美国公立高中读一年,要不然就选择进入私立走读高中。而在未满18周岁的情况下,无论哪一种选择,学生都必须生活在当地美国人家里,由住家父母来做自己的临时监护人。随着低龄留学愈演愈烈,我们就必须面对一个问题:小留学生如何能与美国寄宿家庭和睦共处?

2015年,一篇名为《我的勤奋激怒了美国寄宿家庭》的文章曾在网上被疯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也是小留学生,由于文化和生活习惯等差异,她跟寄宿家庭之间积累了很多矛盾,自己也忍受了很多委屈,一点都不开心,最终不得不离开。事情发生后,很多人抨击美国家庭对中国小留学生的苛刻要求,也有人表示对当今的孩子很失望,觉得他们不懂珍惜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情商太低,不知道怎样和人相处等。从业于国际教育领域以来,我“领教”过了很多学生与美国住家的相处之道,感叹他们因家庭教育不同而在思想、行为、言语上呈现的巨大差异。每当孩子和美国住家由于细碎的生活小事而发生矛盾时,成年人总习惯性地将问题归结为孩子性格和情商的缘故。对此,我并不认同。这些来赴美就读的小留学生们就像一面镜子,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映射出父母家庭教育观念和水平的参差不齐。

适度降低对美国寄宿家庭的期待值

“我们孩子来美国后,要住大房子,家庭成员必须是白人,男女主人都是高收入才行”!“一定不能跟黑人住在一起”!“家里面养狗也不行,我们孩子受不了狗毛”。“每天都要帮我们孩子做饭,也要帮她提高英语”……

以上这些,只是我听过的家长所谓“合理要求”里的一部分。这哪里是在给孩子找寄宿家庭,这简直就是在美国找保姆!真是让人瞠目结舌。在美国,愿意敞开家门接纳国际学生的家庭基本都是温暖有爱心的。更有些住家,本身就热爱中国文化,喜欢跟中国学生交流。遇到这样的家庭是小留学生的幸运,也是家长的幸运。但是, 寄宿家庭并不是家长在美国的“代言人”,没有绝对义务和责任代替自己教育孩子,不应该对寄宿家庭在情感上产生“我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这样的诉求。

很多中国家长其实对美国社会了解甚少,却一厢情愿得觉得美国人都是住在大房子里的精英。这是很幼稚的。很多美国普通家庭的经济条件并不尽如人意。他们没有大房子,男女主人也不是高收入人群,并且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思想上也会相对保守。在他们看来,接纳国际学生入住就如同接纳一份工作一样,尽心尽力完成即可。对他们来说,保证学生人身安全和有地方住宿生活,就已完成了自己的责任。至于学生们是否能取得好的成绩,是否可以开心生活,就要看学生本人了。遇到这种情况,中国家长则须端正心态去正视,不应该感情用事对美国住家“发号施令”,更不应该丧失理智对中介机构“大肆施压”。否则只能适得其反,最终只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导致学生跟美国家庭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切记,只有理智的家长,才能有理智的学生!

过度骄纵无异于慢性毒害

在中国家长们看来,孩子只要成绩好,其他都不重要。所以,灯泡坏了,我们来换;衣服脏了,我们来洗。到有一天,小留学生们一出国才发现,自己要做很多从来没有做过的家务。因为在美国寄宿家庭里,做家务是孩子们的必修课——灯泡坏了,你得自己换;衣服脏了,你得自己洗。

Jose是我认识的一家美国人,家里寄宿了4位国际高中生,有中国人和韩国人。在Jose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天晚上大家要一起吃晚饭,交流当天发生的事情,然后学生们轮流洗碗、打扫厨房、倒垃圾。今年,Jose家前后已住过十几个国际学生,但这条规定却从未变过。我曾经跟住在这儿的中国学生Ken交流,他告诉我,正是因为大家每天都在一起吃晚饭、做家务,才让所有人活得更像“一家人”。大家分享生活中的喜悦和困惑,然后每个人都感到为这个“家”做出了一点贡献,彼此之间的感情自然也越来越深,“家”所带来的归属感也越来越强。

作为学生的“首席教育官”,如果您相信留学要趁早,那么请您也相信做家务要趁早的道理。对孩子过度骄纵会让他习惯依靠别人;纵容他们“只要学习好,一切都会好”,会让他们性格发展严重失衡。教会孩子们做家务,鼓励他们积极帮助美国住家,可以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让自己也在异国他乡建立起归属感。家务做的越多,人也会变得越勤快。毕竟,孩子在大洋彼岸不仅身体上需要一个能寄宿的地方,心灵上更需要一个安稳的“家”的概念。

家长素养的自我提升非常重要

在学生如此年幼时,便将他们送出国门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当孩子来到美国后,为了他们能顺利生活,很多家长就一头扎进工作里,忙得是不亦乐乎。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只要能保证孩子在前方不缺钱花就行了。但实际上,除了钱以外,与这些快速成长的孩子在思想上保持同样的步调才更加重要!

当小留学生们在异国他乡截然不同的教育体系里感受不同文化的冲撞时,如果家长们不能及时给自己“充电”,无法从精神层面与孩子产生共鸣,又怎么能保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协助他们更好适应美国社会和文化。就拿今年美国总统大选这件事儿来说。当孩子兴冲冲在电话里跟自己的父母讲起美国高中同学对大选的态度和自己的感受时,爸爸妈妈竟然都弄不清楚两位总统竞选人分别是谁或者有着怎样不同的立场时,孩子内心一定是失望的。这样长久下去,沟通就会由“主动”变成“被动”。

现在,电子产品的兴盛让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很多英文原版书籍,都有了中文翻译版本。平时工作之余,家长们多关注一些教育资讯,利用各种途径多读一些有关美国历史、美国社会文化以及美国教育专家撰写的如何教导孩子等方面的书籍,不仅对于自己知识储备的提升将大有帮助,还能在孩子与寄宿家庭生活出现问题时,从更加理性和客观的角度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打通思想上的“结”,协助他们更快走出负面和消极的情绪,从生活的细微之处获得正能量。不要忘了,即使远隔千里,父母们依然是学生们的“首席教育官”。家长的眼界开阔了,思维灵活了,内心也会更加笃定和自信,才不会当孩子前方遇到事情后就乱了阵脚、患得患失,也才能保证从后方将正能量源源不断输送给小留学生们。

总结起来,我认为,这些十几岁的中学生们,身体和心智仍然处在成长阶段,情感上对家庭温暖和父母关爱的需求实际上非常强烈,内心对自我隐私的重视和对陌生人的排斥程度都非常高。孩子们短期内很难融入美国寄宿家庭是正常的表现。毕竟,“融入”与“和谐相处”对于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成年人来说都依然是个难题,更何况小留学生们。

处在青春叛逆阶段的他们,有时候觉得自己天不怕地不怕,仿佛能够“独自行走天下”。然而,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一旦遭遇实际困难,他们发现自己还没有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就会变得很沮丧。与美国家庭一起生活时,一方面由于语言的关系他们总觉得自己寄人篱下、是个“外人”;另一方面,由于不愿让父母担心,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往往没有将真实的情况告诉爸爸妈妈。时间越久,内心就越压抑,从而更加自闭和孤立。

如何在孩子来到美国以后,给予他们正确和必要的引导,帮助他们与美国寄宿家庭建立起信任,度过心理上的过渡期,是对中国家长处世智慧和教育能力的巨大考验。管理孩子在美国的生活,就如同管理一个企业一样,要“恩威并用”。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不包庇不纵容学生的错误行为,不掩盖不粉饰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同时,也要给小留学生们适当的自由,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去接触陌生的人和事。对未知世界不应该因恐惧而停滞不前,而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对世界产生好奇。永远都敢走在孩子前面,拉起他们的手,带领他们一点点淌过生活这条看不见深浅的河。即使偶尔弄湿了衣襟,也能做到不慌不忙。这样的家长,才能被称作合格的“首席教育官”,才能有底气让孩子加入“低龄留学大军”。

低龄留学成出国留学引擎 别让孩子成小别离牺牲品 

  近日发布的《出国留学发展趋势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出国留学生的结构正在发生快速变化,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低龄留学发展迅猛。然而,“小别离”风潮背后的隐患也随之而来,留学安全、无法完成学业、违反当地法规等问题都直接冲击着一个又一个以出国为赌注的留学生家庭。

  《报告》显示,不少国家都迎来了一大批中国中小学生。截至2015年11月,赴美就读的中小学生已经高达34578人,占在美就读的国际中小学生的52%,与10年前相比增长近百倍,并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比例。赴英留学生中,近两年赴英中小学阶段留学生的增长率远超高等教育阶段,中小学阶段中国赴英留学生较上一年度增长29.72%。占全英该阶段国际学生的20.9%,位居第一。

  然而,伴随着这股“小别离”热潮,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陈志文表示,家长盲目追捧低龄留学,导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无法完成学业的学生越来越多。

  如今无法完成学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被开除或劝退的学生显著增长,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并不是成绩不好,而是违反学校基本规矩规范的问题,包括学习考试舞弊,应当引起家长与学生的高度重视。送孩子去国外或不去都没有问题,只是个路径选择的问题。但无论在哪个国家,想要成为优秀人才,负担都会非常重,而且除了成绩要求要很高之外,国外对行为规范的要求比国内高多了。

  此外,社会舆论对西方教育普遍存在误解和过度美化、简单化的现象。国外教育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英国还在引进上海的数学教材和老师,美国大学录取的学生,一些最优秀的是出自中国高中的校本部,而不是国际部或国际学校,这也说明国外认可中国国内的基础教育。

  把尚未成年的孩子送出国,这对于孩子的心理也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非常特殊的时期,孩子们要在这个过渡期完成自我探索。这个时期面临的风险与其他任何一个时期一样大。青春期也是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慢慢开始形成的时期,这就意味着这时出国的孩子肯定比其他年龄段的孩子要担当更多的风险。如果在国外没有安排非常妥帖,我建议最好不要在初中出去。

  美国大学网总裁詹姆斯·沃夫斯顿(Jim Wolfston)说,学生到美国念书,得到第一流的教育,这对家长来说是好事。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孩子过早离开家,实际上也脱离了自己祖国的文化。“这就会产生文化冲突。这些中国学生来美国较早,可能对美国文化更了解,回到中国反而会觉得陌生。”沃夫斯顿说道,“是否进行低龄留学是一个家庭作出的慎重选择”。

  跨越文化鸿沟,对成年人来讲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尚未成年的小留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沃夫斯顿表示,留学生单单学习语言是不够的,语言背后的文化壁垒是更难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家长和小留学生共同克服。“是否早点出国留学,需要视个人情况而定。重要的是要看孩子的心理是不是很成熟,有没有激情和动力出国学习。家长不要逼着不愿意出国的孩子做他们不喜欢的事,这会很有风险。”沃夫斯顿表示。

叶雨婷、冯超、刘淑君)

海外独自生活的你其实并不孤独

  留学路的艰辛,

  大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漫长岁月里孤独的煎熬——“能出国,你一定很开心吧?”

  课业太难无人求助的无力感——“听说你们留学生随便混混就能轻松愉快地毕业啊,真羡慕你们。”

  目光所及皆是陌生的景色和人群,经历着语言不通的恐慌和尴尬——“国外东西很便宜诶,能不能帮我代购啊?”

  面对众人的误解和难以克服的诸多困境,你想过退缩,想过放弃,想过耍小性子撂挑子,结果颓废之后你还是记起了初衷,扁扁嘴没哭出来,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熬夜温书车轮战。只是有时候,你还是会暗暗地期盼着,假如有一个人能够帮帮自己该有多好,至少——不至于让你在购物的时候因为词汇量匮乏尴尬得满面通红,不会让你因为不了解当地文化习俗而说出了得罪人的话,不会让你在不适应homestay生活的时候只能继续忍耐……

  对于小留学生们来说,只身一人在海外留学的日子里,幸福感会变得特别特别简单:三五好友一起吃一顿正宗的中餐,特别难的那门课不但pass了还拿到了B,在学校里和当地学生成为朋友……

  假如,

  你所期待的这些,

  其实都是可以实现的呢?

  在美国的密尔沃基市,有一所威斯康星国际学院(WIA),在这里的小留学生们,过的是这样的生活:

  早晨被人从睡梦中叫醒后,和朋友一起享用过营养均衡的早餐,开往各个学校的萌萌的校车已经等在门口了!

小留学生与美国寄宿家庭合不来,谁的责任?

  和所有的小留学生一样,这些孩子们下午4点以前都在校园里,上课、自习、参加社团活动,有的时候还会参加体育比赛。

小留学生与美国寄宿家庭合不来,谁的责任?

  放学时间,依然由校车接同学们回到WIA。晚饭时间还早,不想立刻做作业?可以呀, WIA准备了各种娱乐活动给大家:柔道课、钢琴课、玩桌游或者健身……太难选了要不要抽签决定呢?

  18:00是晚餐时间,不想吃油腻腻高热量的美式晚餐?WIA早就考虑到啦。中餐大厨为孩子们奉上最地道的中华美食。

小留学生与美国寄宿家庭合不来,谁的责任?

  美高的课业不容易,吃饱喝足之后再不学习可不行了,19:00到21:00的两个小时固定自习时间,小留学生们会把白天课堂上攒下的疑问拿去请教WIA配备的辅导老师们。

小留学生与美国寄宿家庭合不来,谁的责任?

  10:30就是WIA规定的就寝时间了,熬夜打游戏可是不行的。孩子们大可以安心地做个好梦,WIA有巡夜的保安人员和24小时值班的StudentAdvisor(SA)守护着他们呢!

小留学生与美国寄宿家庭合不来,谁的责任?

  有温度,才是家!

  Emily:

  WIA二年级的学生Emily(化名)提到自己刚过来的时候的事情还有些失笑:“那个时候刚过来嘛,父母肯定是不放心的,然后像监视一样每天都死盯着我有没有好好吃饭按时睡觉认真学习,让他们不要担心也没用,听得多了就烦了……”作为负责Emily的SA,很快就发现了Emily提起父母的时候略微抱怨的语气,SA向Emily仔细地了解了一下情况,然后跟Emily的父母进行了数次沟通,SA表示,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不应该体现在控制上,而是要多关心孩子情绪的变化,孩子们都在逐渐长大,慢慢地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的。“之后,我爸妈再跟我联系的时候就不只是老问学习怎么样了,他们会更多地听我说,现在交流感觉舒服多了,出国之后,我跟父母都经历了成长,也更能相互理解了。”Emily如是说。

  Jim

  “Jim(化名)刚来的时候,跟我们交流很难蹦出3个以上的单词,假如他是想有所保留,我们肯定持尊重态度,不过在同龄人中,像他这样一言不发的还是太少见了。”SA想多从侧面了解一下Jim,所以跟他父母也做了不少交流,后来发现,Jim的父母太忙了,又不善言辞,不太会表达对孩子的关心爱护,于是负责Jim的SA只能从和孩子相处的日常里来寻找突破口。好在孩子们对于自己热爱的东西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一次接Jim从学校返回WIA的路上,Jim突然指着窗外的一辆车主动开口问SA这是什么车。找到了突破口之后,SA从Jim的兴趣入手,找了一位学校的赛车手校友给Jim介绍关于汽车和赛车的事情,再辅以引导,虽然Jim虽然话依然很少,但是渐渐地,他已经可以和SA没什么障碍的交流了。

  Jason:

  是谁说的中国留学生不如本地学生了?Jason(化名)的履历可是会漂亮地打脸哦。这个未满16岁的少年在面试中的优秀表现让面试官很快放行,Jason(化名)就这么获得了前往多米尼克高中就读的通行证。WIA在接触之后也很快发现这个孩子出奇优秀,于是SA建议Jason跳过简单的课程直接去啃文学、历史这些“硬骨头”。十一年级结束,Jason的潜力完全被激发,取得了3.867的高GPA。你以为他只是个闷头学习的学霸?在多米尼克学生会换届选举中,Jason以高票当选为学生会会长。虽然父母对Jason很放心,不过在把孩子交给WIA之后,妈妈每个月还是会默默地关注着Jason的动态,每月WIA都会给每个孩子的父母发回一份关于孩子当月表现的月报,而Jason的妈妈会把每一份都收藏起来。

  这些故事,仅仅是WIA的众多小留学生日常的冰山一角,WIA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故事。留学之路固然艰辛,WIA的存在是希望帮助小留学生们分担一些难处,让他们在远离家乡的留学生活中能够感受到温情,能够笑容比眼泪多,而我们能做的,是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走向自己选择的道路。

  WIA——用心,才更专业

  从决定开办WIA到运营至今,其实碰到了数不胜数的困难,但是院长孙建国坚持了下来。历经两年半的准备去竞标(校址),结果因为民意反对而让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给孙建国上了一节很深刻的民主课:“在美国,Teenager意味着数不清的麻烦和调皮捣蛋,相当于一个负面词汇,对于附近的居民来说,把一群孩子弄到这里来,那不就是给自己找麻烦吗,这太疯狂了!”之后,又过了一年半,孙建国终于又找到了另外一个校址,从申请、宣传,到听证会、表决,期间他历经了多少困难,走过了怎样艰辛的路为小留学生们争取了这样一个安心学习生活的容身之处,旁人是无法想象的。

  而在种种困难面前,WIA所希望给孩子们提供的是一个小而全,让家长安心、学生安心学的Total-care全托模式管理,从衣食住行到学习辅导和课余活动,WIA可以给的是巨细无遗的关怀和照顾。因为用心,才更专业。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相关栏目:『海外留学
政策巨变!几百名留学生痛失身份!崩溃!冒雨上街高喊“不公平”! 2024-03-25 [41]
清华博士遭终身禁止入美,仅因一篇还在草稿阶段的论文? 2024-03-24 [39]
5月8日雅思单科重考大陆首发,2024雅思机考全面升级 2024-03-21 [72]
这9个国家留基委与新西兰的合作奖学金项目,了解一下(一)2024年国家留学基金委与新西兰-中国研究中心合作中心合作奖学金项目指南 2024-03-19 [54]
这9个国家留基委与新西兰的合作奖学金项目,了解一下(二)之新西兰梅西大学 2024-03-19 [41]
这9个国家留基委与新西兰的合作奖学金项目,了解一下(三)之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 2024-03-19 [50]
这9个国家留基委与新西兰的合作奖学金项目,了解一下(四)之新西兰奥塔哥大学 2024-03-19 [43]
这9个国家留基委与新西兰的合作奖学金项目,了解一下(五)之新西兰奥克兰大学 2024-03-19 [39]
这9个国家留基委与新西兰的合作奖学金项目,了解一下(六)之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 2024-03-19 [35]
这9个国家留基委与新西兰的合作奖学金项目,了解一下(七)之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 2024-03-20 [3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