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速连续6年下滑,原因是什么?
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速连续6年下滑,原因是什么?
2016/12/20 6:09:24 | 浏览:2299 | 评论:0

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速连续6年下滑,原因是什么?

中国是不是还可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这也是大家对6.5%指标关心的原因。对于中国经济下行的现状,世界经济整体下行是导致这轮中国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而展望未来中国经济,要先考察世界整体经济是否复苏以及中国国内经济内部的增长动力。现在世界的增长无非就三个百分点,我们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永远会是在30%,所以中国经济还会是全世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速连续6年下滑,原因是什么?

老师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作为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一员,参加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首届国家发展论坛,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全球变革时代的中国”。作为经济学家,我想跟各位谈的是全球变革时代下的中国经济发展。

  谈中国经济发展,不管是在国内还是海外,大家最关心的题目是我们能不能实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在2016年到2020年间,每年平均增长6.5%以上。6.5%以上的增长对中国来讲非常重要,这是关系到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国内生产总值能不能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我们的城乡居民收入到2020年的时候能不能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这对世界来讲也非常重要,因为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以后,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现在全球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中国是不是还可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对6.5%这个指标非常关心的原因。

  从2016年到2020年每年增长6.5%,跟我们改革开放以后,从1979年到2015年平均每年增长9.7%来比,已经向下调整了30%。照理说这个调整的幅度也不小,应该余地还是比较大,实现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可是大家为什么心里还没底。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经济从2010年以后,每年逐年下滑。大家知道2015年的增长速度是6.9%,这是从1990年以来最低的增长速度。而且这也是从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次连续六年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过去讲说平均每年9.7%的增长,当然每年之间都有波动,但是一般说经济下滑两年,最多三年,经济增长就会回升。从2010年到2015年已经连续下滑了六年,知道今年2016年前三季度的增长速度是6.7%,比6.9%又下滑了0.2个百分点。2016年现在看来增长的速度也就是在6.7%,还是继续下滑。

  在这种状况下,就像今天的介绍片里面所讲的,中国经济下滑的底部在哪里,会不会突破“十三五”规划所讲的6.5%?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为什么从2010年以后,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是逐年下滑的,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大家谈得非常多,中国作为一个转型中国家,一个发展中国家肯定有不少自己内部的问题,这些内部的问题包括我们的经济体制,比如说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还相当高,国有企业一般表现还欠佳,有不少人认为这是我们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另外,我们是一个转型中国家,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到位,固然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但是有很多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既然市场没有完全发挥作用,资源配置就会有问题,因此有人认为这是我们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

  另外最近谈的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这也是切实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就要付出代价。有人也认为这是我们连续第七年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我个人认为这些问题都实实在在存在,也影响到我们的经济绩效,但是要看中国经济就必须像今天论坛的主题,全球变革下来看中国经济。因为按照汇率计算,中国现在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PPP)的计算方式,今天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同时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的经济增长会影响世界,但同样也更重要的世界经济发展的状况也会深深影响中国。

中国经济下行更多是外部因素

  在分析中国经济从2010年以后逐年下滑的时候,我们要看看世界上其他国家经济表现怎么样。比如说在世界上跟我们同等发达国家的金砖国家,我们在2010年的时候增长速度是10.6%,2015年的增长速度是6.9%,但是巴西在2010年的时候增长速度是7.5%,2015年增长速度是-3.8%,跟我们一样下滑,下滑的幅度比我们还深。俄罗斯2010年的时候增长速度是4.5%,2015年增长速度-3.7%,跟我们一样下滑,下滑的幅度比我们深。另外一个金砖国家印度,印度2010年的时候10.3%,跟我们的10.6%在同一个水平,2015年的时候他的增长速度7.6%,比我们的6.9%好像高一点,但是他同样是从10.3%降到7.6%,态势跟我们完全一样。而且看印度2015年的7.6%的增长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两点因素,第一点就是他在2012年的时候经济下滑的幅度比我们深,我们2012年的时候是从2010年的10.6%降到7.7%,印度则是从10.3%降到5.1%,这有所谓触底反弹的因素存在。第二个是印度在2014年年底的时候调整了国民统计的方法,这个调整让印度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提高一个百分点。如果把这两个因素考虑进去的话,那么印度在2015年的增长速度也是在7%以下,跟我们完全一样。

  这些金砖国家不存在我们所谓国有企业比重太高的问题,他们有的本来就是市场经济,像印度、巴西,有的是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已经进行了彻底的市场经济,他也不存在我们国内的这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但是他的经济表现跟我们完全一样,甚至比我们还糟。那必然有共同的外部性的问题,共同的周期性的问题。要证明我的观点最好的是看东亚这些所谓高收入、高表现的经济体,比如说新加坡,2010年的时候增长速度是15.2%,2015年的时候增长速度是2%。跟我们一样下滑,下滑的幅度比我们还深。中国台湾,2010年的时候增长速度是10.8%,2015年的增长速度只有0.7%,一样下滑,下滑的幅度同样很深。再看韩国,2010年的增长速度6.5%,2015年的增长速度是2.6%,同样下滑,下滑幅度比我们还深。这些是所谓高收入高表现经济体,我们一般讲的内部存在的这些体制机制问题他们都没有,但表现完全一样,并且比我们还增。分析下来肯定是共同的外部性的因素,共同的周期性因素。

  其实只要一分析,只要我们放眼世界也并不难理解,因为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在世界经济比重还超过一半的这些发达国家,他们的经济还没完全复苏。发达国家在过去每年平均的增长是在3%到3.5%之间,但是到2015年的时候危机已经过了七年。欧盟在2015年的时候增长速度只有1.3%,比3%到3.5%低了两个多百分点。日本固然有安倍经济学想复苏日本的经济,但是在2015年的时候他的增长速度只有0.5%。在经济增长速度慢的状况下,他的失业率就维持在高位,家庭的收入增长就缓慢,消费增长就恢复疲软。那这些发达国家他还是世界需求的主要来源,因此整个世界需求疲软。在发达国家当中美国的经济表现似乎比较好,但2015年的时候他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只有2.4%。美国的失业率似乎状况也比较好,现在达到跟危机之前的水平大约相当的4.9%。

  但是在考虑美国失业率的时候了解美国怎么统计失业率,美国是一个劳动者如果失掉就业,有一个月的时间不去找工作,这样的劳动者就算退出劳动力市场,他就不在失业统计内。因此要了解美国的就业状况还要另外一个指标的参考,就是劳动参与率。目前美国适龄劳动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比危机前低3个百分点,这些人他是有劳动能力的,但他为什么不找工作?因为找不到工作,干脆就不去找了。如果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美国现在的失业率同样是处在历史高位的8%到9%之间。在这种状况,家庭的收入增长,从各种统计指标来看,跟危机之前比较起来的话基本没分别。而且我们知道这次的危机在美国爆发,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家庭负债过重。在危机发生以后家庭为了修补平衡表,他在收入不增长的情况下还要省钱还债,因此这种情况下他的消费就非常疲软。

  这些发达国家的消费疲软导致整个世界需求疲软,我们知道在危机之前世界贸易的增长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两倍以上,但在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的经济增长率放缓,但是现在世界的贸易增长率比世界经济的增长率还低。那我们知道这当然就影响到每个像中国、像其他金砖国家,还有东亚,这些高收入、高表现,但是出口比较重的经济体的出口。那我们知道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三个组成部分当中的一项。以我们国家来讲,从1979年到2014年,我们的出口增长每年是达到16.4%,2015年的时候我们的出口不仅没增长,而且还下滑了2.8%。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出口增长下滑了7.7%。这种状况下当然影响到我们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投资增长,投资增长大家知道在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每个国家都采取了一些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启动需求、创造就业、稳定经济。我们国内有4万亿,但是其他国家同样是有或多或少的积极财政政策来支持投资,来启动需求,来稳定经济。但是这些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的项目,经过五年、六年、七年都已经过去了,但是国际经济还没复苏。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新的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的投资项目,那当然投资增长也必然下滑。以我们国家的例子来说,在“十一五”规划期间2006年到2010年之间,我们平均每年的投资增长是25.5%。在“十二五”期间2011年到2015年期间,平均每年的投资增长是18.8%,下降了7个百分点,而且在“十二五”期间是越往后下降的越多,比如说去年2015年,我们的投资增长只有10%,考虑到投资品的价格下滑这个因素,真实的投资增长也不过就12%,那跟整个“十二五”期间平均18.8%还下降了8个百分点。这种状况下经济增长当然会受到影响。在这种状况下,拉动我们经济增长的主要是靠消费增长,我们国内的消费增长状况还比较好,是因为我们的就业状况好,家庭收入增长的状况也比较好。以去年为例,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6.9%,家庭收入的增长是7.5%,高了0.6个百分点。在这种状况下我们的消费增长维持在8%左右,这也就让我们的经济增长去年还能够达到6.9%,其他国家他出口下滑的情形跟我们一样,投资下滑的情形跟我们一样,那收入增长比我们差,消费下滑的幅度比我们大多了,所以他们的经济表现就比我们差很多。

  从这些因素来讲,六年的经济持续下滑,以及到今年经济还从6.9%降到6.7%,有相当大的因素是这些外部性、周期性的因素引起的。

特朗普上台,想学中国经验

  那么展望中国未来的发展,当然要看发达国家经济是不是会复苏,以及要看我们国内自己经济增长的动力到底怎么样。从外部来看,发达国家很可能陷入到一个现在国外经常在讨论的长期的停滞。为什么对外国可能会陷入到一个长期的停滞呢?因为我们知道一个国家要是发生金融经济危机,那么他一定是有内部的结构性问题。要进行结构性改革经济才能完全复苏。那么发达国家要进行结构性改革经济才能完全复苏,这是一个在发达国家内部也有共识的,在世界上大家也都知道的事实。可是发达国家他们从2008年危机到现在有七年的时间,每年都在谈结构性改革,但结构性改革一直落实不下去。最主要的是在发达国家的结构性改革内容是什么,是要减少福利,要金融去杠杆,是要政府减少财政赤字。那么减少福利就是要减少消费,减少金融机构的杠杆就是减少金融企业支持家庭的投资和消费,如果杠杆减少,投资和消费就会下降。减少政府的财政赤字,这是用来支持投资消费的,财政赤字减少,投资消费也会减少。而如果发达国家要推行结构性改革,那他必然要减少投资、减少消费,经济增长速度一定会往下去调整。但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已经非常低了,如果你要把经济增长率再往下调,失业率必然增加,失业率现在已经很高了,这种状况下从政治上面就很难去推行结构性改革。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他从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以后,到现在已经25年的时间过去了,他的结构性改革一直落实不下去。安倍上台以后提出安倍经济学想振兴日本经济,那么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第一是用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日本的汇率,第二是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启动国内的需求,第三是进行结构性改革。安倍上台已经三年了,前面两只箭都出去了,第三支箭还射不出去。所以发达国家很可能陷入像日本那样长期的经济增长疲软。

  那么现在美国特朗普上台以后,想学习中国经验。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说是美国的伟大复兴,他也学习中国经验,想用基础设施来启动国内的需求。那么即使他有这些政策,让美国的经济可能会好一点,但是美国经济只要稍微好一点,那美国就要加息,加息以后可能就导致其他国家金融经济上面出现很大的波动跟压力。

中国产业升级空间巨大

  所以总的来讲,我们要判断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总体来讲外部环境会相当不好。在这种状况下要谈中国的经济增长只要看中国内部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不是够。那么从内部的增长来讲,就是我们中央在几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的,要适度扩大总需求。但是我们国内跟国外比较起来的话,是在扩大总需求的时候可以结合着我们国内的结构性改革,大家知道现在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同时谈要全面深化改革。在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有五大内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我们完全可以在适度扩大国内总需求的时候,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内容当中的补短板结合在一起。而且只要从补短板结合在一起往前推进,那么也会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

  我们首先来讲适度扩大国内总需求有两部分,一个是消费需求,一个是投资需求。如果把投资需求跟补短板结合在一起,我们知道中国经济还存在着许多难题。一个就是说我们现在在产业上面果然谈有不少过剩,但是我们过剩的钢筋水泥、平板玻璃,都在中低端行业,我们还可以产业升级,而且产业升级的空间非常大。

  2015年的时候我们从国外进口的制造业产品就达到1.2万亿美元,这1.2万亿美元进口的制造业产品,它的质量必然比我们国内高,我们才会进口,或者是我们国内不能生产的我们才会进口。我们可以在这些产业上面去产业升级,要产业升级就要投资。

  第二个基础设施,这些年我们的基础设施确实做了不少,跟其他发展中国家比较起来我们的基础设施也比较好,但是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国内的基础设施还有非常多的缺口,比如说大城市内部交通非常拥挤,就代表我们交通当中的地下交通还是严重不足。另外,今年六七月份下了几场大雨,全国有1000多个城市淹水,代表我们地下管网不足。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投资的地方。

  第三个是环境,这些年经济发展快,但是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严重,像今天北京的雾霾,要推行绿色发展,那当然也同样是要投资的。

  第四个是城镇化,我们现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56%,发达国家他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80%,所以我们还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民要进城,要住房,农民要进城就必须提供公共服务,这些都是要投资的。

  而且这些投资不管从经济回报和社会回报来讲都非常高。这是在看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跟外国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最大的不同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疲软的时候也应该去搞投资,但是发达国家的产业已经在全世界最前沿,当他有产能过剩的时候很难找到投资机会,即使有3D打印、电动汽车,一两项投资不足以拉动整个经济,但中国可以产业升级的空间非常大,外国的基础设施普遍都有了,无非就是老旧一点,老旧基础设施的投资是挖个洞补个洞,效率不高。发达国家环境普遍好,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也完成了,所以发达国家很难找到好的投资机会,我们还有很多好的投资的地方。

  投资需要钱,钱的角度来看的话我们也是相对有优势的。我们现在中央政府跟地方政府积累的财政赤字占我们国内生产总值的57%,当中17%是中央,40%是地方。那么发达国家或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他们政府积累的财政赤字普遍超过100%,就代表我们财政政策可利用的空间比其他国家要大得多,可以用一些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撬动投资。不仅是说政府的财政状况相对好,我们的民间储蓄还占到国内生产总值将近50%,这在全世界是属于最高的国家之一。所以可以用政府的钱撬动民间的钱投资。第三个是投资的技术进口机器设备原材料,我们要外汇储备,我们到现在还有3万亿多一点的外汇储备,在全世界还是最多的。所以把这些有利的资源用起来,我们该可以保持适当的投资增长率,这一点是中国跟其他发展中国家最大的不同。其他发展中国家跟我们同样有好的投资机会,但他可能财政状况不好、民间储蓄太低,或者是外汇储备不足。

  所以在这种状况下,我相信我们可以保持一个合适的投资增长率,有了投资增长率就会创造就业,就业就会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就业好的状况,家庭收入的增长也会比较快,有了比较快的收入增长就支撑消费增长会比较好。那么投资跟消费都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我相信我们可以达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平均每年6.5%以上的增长。

  而且从补短板的投资作为切入点,那么也会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因为补短板的投资就要钢筋,要水泥,要平板玻璃,我们现在产能过剩主要就是那几个部分,投资增加了、需求增加了,过剩的产能就减少了,那要去产能就容易了。

  从去杠杆的角度来看的话,现在杠杆率最高的也就是在产能过剩严重的那些地方,如果需求增加了,价格就会上升,企业经营状况就会好,企业赚了钱就会还钱,那杠杆率就会下降。所以去杠杆的任务也就比较容易完成。再来就是库存,库存主要是房地产库存。那房地产的需求很大的程度决定了家庭对未来就业跟收入增长,如果就业跟收入增长好,对房地产的需求就多,这种状况下库存就会减少。所以,我们可以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前提下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的经济增长质量会提高。

  所以一方面6.5%以上的增长目标能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的目标也就能够实现。维持6.5%的增长,我们现在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占全世界的比重是15%,6.5%的增长代表每年对世界贡献一个百分点的增长。现在世界的增长无非就三个百分点,我们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永远会是在30%,所以中国经济还会是全世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谢谢各位。

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速连续6年下滑,原因是什么?

 

相关评论:读懂中国经济的过去与未来

钱颖一

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速连续6年下滑,原因是什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是要继续开放,把激励搞对,让市场起作用。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中国经济的过去、思考中国经济的未来: 经济增速下降的基本原因是正常的,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报酬递减规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是要继续开放,把激励搞对,让市场起作用,而结构调整是结果。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是创新,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就是改变生产方式,产生新产品,它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最终力量。

中国经济的过去

  我这里说的“过去”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的37年。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经济的起点非常低,是封闭的计划经济,经济结构严重扭曲。30多年来,中国从低收入迈入中等收入,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有类似变化的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之前也有,比如东亚的若干经济体。但是,由于中国是人口大国,所以中国的变化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是之前这些国家和地区完全不可比的。

  我1981年离开清华出国,1981年中国的GDP是美国的6%。2015年,也就是34年之后,中国的GDP已经是美国的60%。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相比,从6%到60%,对世界经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虽然中国经济总量现在占全球13%,但是在全球的经济增长部分中中国占到30%左右,这更说明中国的增长问题现在是全球的增长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经济学家有很多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是我提出的问题是:究竟哪些因素是改革开放前后最大的不同?在我看来,从经济学原理看,有两类原因:一类叫作“开放”,一类叫作“放开”。

1、开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抱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就非常积极地推动国际化、全球化,表现在要积极“入关”、“入世”。那时候是发达国家积极推动全球化,而发展中国家普遍比较抵制全球化,而中国是唯一的例外,原因是之前中国深受封闭之害。

  开放的含义非常之广,绝对不是简单的贸易。资本的流动、技术的流动、想法的流动,都是开放的结果。

  •   首先,开放改变了激励。中国开放后首先发现的是周边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与我们有类似的文化,类似的历史,但发展得这么快。这样的潜在竞争压力,改变了所有人的激励。
  •   第二,开放改变了市场的边界。初期的来料加工,后来的加入世贸组织,都扩大了市场的边界。
  •   第三,开放改变了生产方式。

  这点对中国特别重要,因为我们有两个特点,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完全具备的。一是我们的赚钱动机特别强,二是我们的学习能力特别强。什么东西别让我们看见,一旦看见,我们一定能做得比别人都要快,还要便宜,还要好。

  所以我们从开放中受益的程度最大,也就不奇怪了。激励的作用、市场边界的扩大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都是开放带来的。我们还谈不到直接的创新,先把别人的创新拿过来用,同样有巨大作用。我前面说的三条经济学原理,在开放里面都体现了出来。

2、放开:把激励搞对

  放开是指国内改革,有两个基本要素,对应我前面讲的两个经济学原理:第一是把激励搞对,第二是让市场起作用。这也是与改革前相比的最大不同。当然改革前后也有很多相同的部分,但是我更关心区别。

  把激励搞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农村改革。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一个最清晰、最简单的社会实验。在几年的时间内,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人,粮食产量大增。这里面有两个激励:

  一个是价格激励。大家可能不一定知道,当时国家把农产品价格提高了,现在容易忽视这个原因,但是不要忽视价格激励。

  第二是制度激励,就是家庭联产承包制,即“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这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作为“剩余索取者”带来的激励。

  另一个激励的例子是区域间竞争带来的激励。虽然有争议,但是仍然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中国非常重要的特色。这在小国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小国只有国际竞争。只有在大国里面才有众多地区,有地区之间的竞争。在中国,区域间竞争突出体现在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就产生了发展地区经济的激励。

  但是并不是说改革中所有的激励都搞对了,或者一次就搞对了。比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成功之后,曾经出现过把承包制引入城里,引入国有企业。后来发现企业承包不像农村家庭承包那么简单,出现了“包盈不包亏”的现象,带来了企业管理者行为的扭曲。这时候就提出了产权、股权激励、公司治理等问题,直到今天也都没有完全解决。同样,地区间竞争也带来地方保护主义等扭曲。所以,把激励搞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放开:让市场起作用

  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讨论短缺的原因,答案是生产太少了。学习了经济学原理之后,我们就知道短缺的第一原因是价格控制。当你放开价格之后,短缺就消失了。反过来,当价格被限制上涨的时候,就一定会出现短缺。比如,当你看到医院排长队的时候,你就知道这里面的价格是有问题的。

  我们现在对一些农产品有补贴,而这种补贴就造成了扭曲,带来了效率的损失。所以让市场起作用,我们既要看到市场起作用时带来的好处,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扭曲时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市场分为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总的来说,我国的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放开先于资本市场。在资本市场,过去几年的重大进展是利率市场化,它消除了一个重大的价格扭曲。但是,资本市场的放开不仅是利率的市场化,还取决于一系列监管制度。在这方面,发挥市场在资本配置方面的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结一下这一部分:

  回顾中国过去30多年的增长,经济学家看到有三个因素是改革前后最大的不同——开放,把激励搞对,让市场起作用。由此我们看到,可以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来解释非常复杂的经济现象,在这里就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当然,这还不能解释全部细节,但是确实能够解释相当多的部分,特别是核心部分。

中国经济的未来

1、经济增速新常态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最明显的标志是增速下降,2015年降到了7%以下。关于中国潜在增长率的争论有很多细节,经济学者观点不一致,中间相差一个百分点,两个百分点,甚至三个百分点。我今天不对这中间的差别做解释,而是想说,基于经济学原理,大家有不少共识。

  这个共识就是资源的稀缺性与报酬递减的一般规律。由此推出,一个国家的潜在增长率与该国的人均GDP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所有的国家都一样,没有例外。正是因为穷国的潜在增长率高于富国,所以就会出现追赶效应。如果我们把人均GDP的水平分为低收入、低中等收入、中等收入、高中等收入、高收入,就可以大致对应潜在增长率为高增长、中高增长、中增长、低中增长、低增长。当然这是潜在的增长率,并不意味着一定可以实现,实现是需要条件的,比如改革开放就是重要条件,和平环境也是重要条件。

  不过,从这里我们马上就可以推导出,拿中国的增长率与美国的增长率去比较毫无意义,因为不是在同一个发展阶段。同样,拿今天中国的增长率与今天印度的增长率去比较,意义也不大,因为印度的人均GDP相当于20年前的中国,即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类似的,拿今天中国的增长率与20年前中国的增长率比较也没有什么意义。

  2015年中国的人均GDP为8000美元,是美国的1/7。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PPP),中国的人均GDP是美国的1/4。但是,无论是用汇率衡量,还是用PPP衡量,中国在今天的人均GDP仍然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说中国是中等收入国家,是恰如其分的。这也说明,中国的潜在增长率,虽然不如印度了,但是比发达国家要高得多。

  这背后的原因是报酬递减规律,是资源的稀缺性。人口结构是明显的因素。劳动力是一个稀缺资源。中国从2011年起劳动力占人口比例开始下降,从2012年开始劳动力绝对数开始下降。所以,仅仅看人均收入与美国的差距还不够,还得看其他资源的限制,比如人口结构就是一个重要的限制。中国今天与日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口结构是不同的。这从可观察到的数据,比如工资水平增长上,就可以看到。

  过去几年中国的工资增速超过GDP增速,使得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当然是从很低的水平开始上升的。这在全球是非常独特的,因为在其他几乎所有国家,近年来劳动收入占GDP比重都在下降,资本收入占比则在上升。为什么中国与众不同?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口结构的变化。

  再看整体的投资回报率。在2007年之前,我们的投资回报率比较正常,但是自此以后就一直在下降。这背后的原因包括市场中的扭曲严重,比如过剩产能等。当然,根本原因还在于体制改革没有到位。这些都是造成报酬递减的因素。最后反映在整体效率的下降,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

  用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来看增长:短期是刺激政策,它直接影响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中期是结构性改革,它影响供给侧,影响市场效率;长期是创新,它改变生产方式。下面我着重讲中期和长期这两个方面。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现在讨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多,但是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我们容易把结构性改革等同于结构调整。结构性改革不等于结构调整。结构调整的主语是什么?如果是政府,是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来调整,那就是计划经济的思路。计划经济下叫有计划、按比例,比例就是指结构比例,如果结构比例不对,就要按比例来调整。

  结构调整的主语如果是市场,那么结构调整就应该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不是政府调控的工具。这里的关键是要区分机制与结果。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运用刚才讲的经济学原理,就是继续开放,把激励搞对,让市场起作用,就是要纠正激励扭曲,纠正市场扭曲。究竟什么是合适的结构比例?这要根据经济发展阶段,根据国内经济情况,还要根据全球经济情况共同决定。这不是我们看比例能看出来的。

  这个话题因为篇幅所限不能具体展开。但是我想说,哪怕运用一点点经济学原理的基本知识,我们就能分辨出正确的思路与不正确的思路。这里既有理论问题,也有政策问题。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结构调整之间的重要差别,是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髓的起点。

3、经济发展新动力:创新

  创新被上升到国家战略,特别是“双创”的提出,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创新从过去的从上到下,扩展到从下到上。这两类创新在世界各国都存在。从上到下是利用国家的力量,在美国也有,比如造原子弹,比如登月。

  但要是从数量和影响范围来讲,历史证明,还是从下到上的创新更为根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费尔普斯(Edmund Phelps)的书《大繁荣》,就专门记录了西方国家中草根创新的历史。其实,“双创”也是基于哈耶克关于分散信息和分散知识的使用。

  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北京海淀中关村清华科技园,就是一个在创新领域非常令人瞩目的地方。清华经管学院在2013年4月创办的“清华x-空间”(清华x-lab)就在这栋楼隔壁的B座。创新是增长模型中唯一的变量,具有如此大的潜力,也具有如此大的不确定性。

  它让你对很多问题的回答都充满了多种可能。比如我们经常问,世界上的资源能支持中国这样的大国崛起吗?能像美国那样每家都拥有汽车吗?我们的思路是在给定现有技术下的思路。给定这些技术,你可以说中国这么多人,每个人能源消费这么多,是不可能承受的。但是这里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创新。

  创新可以节省能源,创新可以不使用传统能源。再比如,我们问经济增长对公平的影响是什么?创新到底是使穷人受益多,还是使富人受益多?在过去这一百年间,我想创新使得穷人生命的延长远远大于富人生命的延长。创新也使得智能手机这一在几年前还是很贵的产品变得如此便宜,不仅中国的一般百姓,而且包括非洲的穷人,都能使用。

  感谢我们的创业者、创新者,能用1/10的价格,或者1/6的价格(人家是用美元标价,我们可以按同样的数字用人民币标价)生产出来。所有这些都使得创新的成果不仅仅由少数人享受,而是更多人可以享受。

  关于创新,我讲两个看法。

  第一,如果相信经济学原理的话,就要相信创新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中有不同的意义。

  我们可以把经济体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发达国家,它们处在技术前沿,唯一的增长模式就是靠创新才能维持经济增长。第二类是穷国,它们远离技术前沿,但可以靠模仿,靠资源动员来获得高增长。中国在过去的30年,印度在今天,都是这种情况。我想强调的是,还有第三类,即中等收入国家,也就是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

  中等收入国家既不同于发达国家,也不同于穷国,它们处在中间状态。一方面,相比发达国家,资源动员还有空间;另一方面,相比穷国,创新变得更加重要。中国目前就是处在这一中间阶段。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判断,但是会帮助我们找准自己的方位。

  第二,创新在中国有一个特殊的优势。

  创新通常强调从0到1,但最近我在几次讲话中都强调从1到N。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N在中国是个巨大的力量,N是近14亿。二是从1到N并不只是简单模仿,中间有很多学习中的创新。中国很多成功的新经济中的企业,就是从1到N过程中创新的典范。

  这就是我用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来思考中国经济的未来。经济增速下降的基本原因是正常的,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报酬递减规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是要继续开放,把激励搞对,让市场起作用,而结构调整是结果。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是创新,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就是改变生产方式,产生新产品,它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最终力量。

  最后我想借用凯恩斯的这段话来结束本文:

  经济学研究似乎并不需要任何极高的特殊天赋。与更高深的哲学或纯科学相比,经济学不是……一门极其容易的学科吗?它是一门极其容易的学科,但这个学科中很少有人能出类拔萃。这个悖论的解释也许在于杰出的经济学家应该具有各种罕见天赋的组合。

  他应该同时是数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他必须懂得符号,并用文字将其表达出来。他必须用一般性来深入思考特殊性,并同时触及抽象与具体。他必须根据过去、研究现在、为了未来。没有人的本性和人的制度会超出他的考虑的范围。他必须既是有目的的同时又是超脱的,要像艺术家一样超然而不流俗,但有时又要像政治家一样务实。

  这段话概括了凯恩斯对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期望。理解经济学原理,就是让我们能够用非常根本的、简单的原理来理解那些非常高深的学问,并且解释看上去非常复杂的现象。它既是容易的,但是也需要各种天赋的组合。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5]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51]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8]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7]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22]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7]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4]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71]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7]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