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郭朝晖:大陆的产学研为什么总是捏不到一起
郭朝晖:大陆的产学研为什么总是捏不到一起
来源:ctex_guojiyewu | 2017/1/18 2:06:00 | 浏览:2382 | 评论:0

郭朝晖:大陆的产学研为什么总是捏不到一起

人们谈到创新,就谈产学研结合。但现实却是:产、学、研很容易形成孤岛,很难捏到一起去。国内很多行业顶尖的研究院所,虽然有着一流的人才队伍,却很少为企业做有用的事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在笔者看来,在“创新”同一顶帽子下面,各方的利益诉求和关注点完全不同,所以捏不到一起去。

科研单位理解的创新,是过去没有提过的概念或做法、所谓跟踪世界前沿。前沿意味着新颖,但前沿也意味着不成熟。从前沿走向成熟会有多大的差别呢?两者的差别不亚于能飞的玩具飞机和A380客机的差别、玩具航母和辽宁号的差别——功能是相同的,但实用性和相差很远。 从原型到成熟技术,中间要解决的问题非常非常多。我们常说,科技人员做事要坐10年冷板凳,就是要解决若干细节问题,以便把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稳定性提高、成本降低......这些都是看不见的、不易出彩却很重要的工作。

成熟意味着什么呢?成熟意味着能在市场赚钱,但成熟也意味着概念本身“不新颖”。不新颖就没办法写论文、就没办法申报项目。所以,新颖和成熟往往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在我国科研院校唯论文是举的背景下,只能做那些新颖而不实用的东西。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科技考核制度是“逼良为娼”,去浮夸、去吹牛。否则,很多人生存不下去。

企业理解的创新,是能够带来效益的创新。企业只所以关注创新、愿意为科研院所投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企业为什么不直接雇佣学校的老师而要三者结合?在笔者看来,本质上是为了省钱——创新的风险太大了,多数创新项目是失败了。如果企业自己雇人搞前沿性的研究,劳动力成本太高。科研单位有政府投资、有免费使用的学生,成本要低得多。所以,企业和学校合作的原因是为了降低成本和风险。为此,国外企业会花很大精力选择合作伙伴、并花力气来培育。而科研院所也会按照企业的要求来决定具体的研究细节。

但是,中国企业理解的创新,是立刻能带来效益的、无风险、少风险的项目。那么,问题来了:创新怎么可能“无风险、少风险”呢? 其实,中国企业所谓的创新,常常只是模仿、跟随、改进,甚至仅仅是学习使用国外的技术。风险自然小得多。并且,在全民追求创新的时代,我们都给这些工作带上了“创新”的帽子。久而久之,企业对创新项目的“不成熟”容忍度很低:因为比较对象是引进、模仿、改进,有的甚至仅仅就是学习。

从经济利益上看,这样做无可厚非: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能够便宜地获得技术,谁愿意多花钱呢? 如果是模仿、跟随、改进、学习,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比学校和科研院所更具有竞争力:因为他们熟悉企业设备、工艺,并有着更加丰富的人脉。

我们可以用一个比方来描述上述问题:科研院所的创新是“生孩子”、主要从国家政府拿钱;企业把采用成熟技术当作创新、是让“雇佣成年人”、是从市场赚钱。 但是,谁把婴儿抚养成干活的成年人呢? 谁都不去干:因为没有人出“抚养费”,也很少有人知道应该怎么养孩子、教育孩子。

中国的产学研总是捏不到一起来,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的创新很难有什么希望。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岭大科研 | 周敏教授团队解码美国“走线”群体生存策略:网络个人主义的功能与局限的剖析 2025-10-06 [49]
哲学家李泽厚:苏轼的意义 2025-10-06 [37]
李泽厚:我希望我们的作家不必太着眼于发表,不要急功近利 2025-10-06 [26]
古斯塔夫·勒庞:群体屈从于权威,却不怎么会为善良动心! 2025-10-04 [33]
管涛:三方面因素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 2025-10-02 [102]
古斯塔夫·勒庞:应试教育在社会底层创造了一支无产阶级大军 2025-10-02 [55]
易中天:没有信仰的人,该何以自处和处世? 2025-10-03 [65]
易中天:即将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人,学着做到这几点 2025-10-03 [67]
赵晓 | 从加尔文到柯克:信仰如何在公共领域活出来 2025-09-27 [272]
台湾学者潘光哲:为什么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热衷于改造国民性? 2025-09-15 [66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