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北大清华等70余位大学校长聚焦双一流大学建设  名单将由三部委确定
北大清华等70余位大学校长聚焦双一流大学建设 名单将由三部委确定
作者:史一棋 | 2017/1/21 14:25:59 | 浏览:1709 | 评论:0
  

北大清华等70余位大学校长聚焦双一流大学建设  名单将由三部委确定

近日,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70多所高校的书记校长齐聚2016大学校长论坛,围绕“坚持立德树人建设一流大学”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会上还发布了《2015—2016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位于排行榜前十。

  坚持特色办学,以立德树人为本,建设有国际视野的学术体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在致辞中表示,虽然大学的使命和责任越来越丰富,“但必须坚守的立身之本,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立德树人。”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乔建永认为,一流大学“主要看它能否长时间、不间断地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连续地产生对人类经济社会有深远影响的科研成果。”太原理工大学校长黄庆学认为:“我们必须把立德树人放到教书育人的中心环节,必须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用两个“能不能”形容世界一流大学,即“能不能培养出一流人才”和“能不能吸引一流学生之后通过培养学习成为一流人才”。

  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建设“双一流”的关键是什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强调要争取“四个一流”,即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大学是总目标,一流学科是重要条件,一流本科是根本,一流专业是基础。”

  “师资建设一定要有面向国际学术界的视野,还要具备有利于创新、符合创新规律的自动化体系”。内蒙古大学校长陈国庆从地方大学的角度讲述了探索建设“双一流”大学的经验。河南大学副校长张宝明也认为,应该利用自身的科研平台,进一步开放与国际著名大学的合作。

  “特色没有高低之分,特色就是一流”,吴仁彪坚持特色办学。黄庆学则对校长们提出了期待:“每一位校长都应该积极成为改革家。当然在成为改革家之前,还要努力成为政治家、教育家。成为这三‘家’,就是一个建设‘双一流’的称职校长。”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高校评估体系

  吴岩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是回归高等教育根本和本质的冲锋号。”

  在“如何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分论坛上,深圳大学副校长黎军认为:“人才培养,特别是一流本科人才的培养,应当作为一个高校的核心任务来完成”,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完全可以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

  针对所在学校现代医药、中医药、民族医药“三位一体”的格局,内蒙古医科大学副校长阿古拉强调:“大学一定要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任务,其他诸如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都应作为支撑,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高校在人才培养能力方面,有哪些欠缺和短板?黎军提到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政策导向问题,“如果没有好的政策导向,科研人员的精力有可能全部放在科研上,而忽略了人才培养这项核心工作。”为此她建议,将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的评估相结合,“比如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中,把教学、人才培养作为重要指标考虑进去。”

  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春光主张,人才培养应从教师和实践两方面入手,“我们过去的本科教育更重视理论教学,虽然教育部对各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各高校在实践教学这件事情上,做得还不到位,需要加强。”

  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云国宏则认为,人才培养的短板主要在于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及时对接社会需求。为此,内蒙古师范大学采取了四项措施: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围绕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两个核心问题,积极与企业、研究院所等合作,从课堂、课程体系、实践平台、服务对象出发,开展培养模式变革。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大力推动研究成果转化

  谈及大学创新,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李树忠表示,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科研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创新。所以,“我们的大学要守成,更要创新。”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朱健梅认为,一流大学有两个共性的特点,一个是顶级的师资,另一个是能够培养顶尖学生和进行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表示,要看大学及其培养的人才对社会、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作出的贡献。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张海兰提出“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阶梯式教育”的观点。阶梯式教育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针对新入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普惠式教育,主要挖掘创新意识;第二是精英式教育,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提供平台施展才华;第三是典型式教育,在学生有创业意识以后,给予扶持,将一些项目孵化出来。

  武汉轻工大学副校长侯永清的发言就如何为地方经济服务、做好科技创新的话题展开。他认为,作为地方高校要坚持应用导向,就要大力地推动成果转化,把成果和地方经济紧密结合起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论文要写在大地上”,要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提出我们的研究课题,然后产出订单式的成果。

  “我认为大学创新的重点和难点还是人的问题,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学者,这里的学者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一流的师资队伍,也就是现在的学者,另一个是一流的学生,他们是未来的学者。具备了这两条,我们才具备了建设一流大学的基本条件。”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校长姚德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讨论大学创新问题,他指出,让学生学会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方法,远比拿到学位证书更重要。

  在内蒙古财经大学校长杜金柱看来,创新是内生的,是革命性的,同时会增加新的经济价值。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要在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有所体现,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增加几门课的事情,而是要内化于心。
 
 

大学“双一流”名单将由三部委最终确定

陈少远

  备受关注的“双一流”实施办法终于出台。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25日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以“五年”为一周期的“双一流”建设将采取设立专家委员会,论证认定标准的方式进行遴选。

  《办法》指出,将支持建设一百个左右学科。对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高校也可根据自主编制的整体建设方案、分学科建设方案决定建设经费如何使用,但要经受中期和期末评价,出现重大问题者将被“调整出建设范围”。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是继“985工程”“211工程”后,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又一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此前中国实行的“985工程”、“211工程”等大学重点建设工程,将被统一纳入此范畴。

  2015年1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此前,相关部委曾表示,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将在2016年年内公布。

  根据《方案》部署,我国将“分三步走”统筹建设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第一步是到2020年,有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再至2030年,更多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第三步则是,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上述《办法》对于中国未来如何重点建设高等教育提出了具体支持方案。中国将按照“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两类布局建设高校,坚持“扶优”“扶需”“扶特”“扶新”,引导和支持具备较强实力的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差别化发展”。

  专家委员会“认定”谁入选

  《办法》提出,采取“认定方式”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

  具体方法为,设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由政府有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人员组成。

  该专家委员会将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要依据,参考国际相关评价因素,综合高校办学条件、学科水平、办学质量、主要贡献、国际影响力等情况,以及高校主管部门意见,论证确定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认定标准。

  在此认定标准基础上,专家委员会遴选产生拟建设高校名单,交由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审议确定。

  “以前的重点建设项目是由国家指定院校。”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张端鸿告诉财新记者,此前中国的大学重点建设经费通过专项拨付,使用不自主,绩效导向不明确。

  “此次重点建设工程的创新处体现在遴选方式采取了注重证据的循证决策和注重经验的专家判断相结合的方式。”张端鸿分析,今后这种方式将作为重点建设机制固化下来。

  根据《办法》,一百个左右被支持的学科,主要包括“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学科”,“关系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一批国家急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的学科”,以及要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高校经费使用自主权加大

  “《办法》的创新还在于建设经费整体下达,统筹使用。这部分钱下达高校后,高校拥有比较大的自主调配使用权。”张端鸿告诉财新记者,以后的“双一流”建设经费将不复此前的重点建设工程,需要通过专项预算方式支出,导致“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

  《办法》要求,列入拟建设名单的高校可自主确定建设思路和学科建设口径和范围,“合理选择建设路径”,并自主编制整体建设方案、分学科建设方案。

  “综合考虑各渠道资金和相应的管理要求”,在经费使用上,《办法》规定,入选高校可以5年为一周期,统筹安排建设和改革任务,设定分阶段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细化具体执行项目,并要提出系统的考核指标体系,“避免平均用力或碎片化”。

  对于大学对重点建设经费的使用,《办法》还要求有关部门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改革,在经费管理、科研评价等方面切实落实建设高校自主权。并要求建设高校完善经费使用管理方式,切实管好用好,提高使用效益。

  “增强了高校自主安排经费的能力。”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解读文章中指出,新的建设方案要求北大应“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精准支持”高校和学科

  《办法》提出,对于入选“双一流”的大学和学科,将创新支持方式,强化“精准支持”,综合考虑建设高校基础、学科类别及发展水平等,给予相应支持。

  其中,中央高校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支持;中央预算内投资对中央高校学科建设相关基础设施给予支持。

  而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范围的地方高校,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统筹安排,中央财政予以引导支持。

  《办法》还提出,地方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应通过多种方式,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大资金、政策、资源支持力度。建设高校也要积极争取社会各方资源,形成多元支持的长效机制。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106]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421]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462]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88]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88]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543]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544]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541]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705]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9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慕波:爬取7万条帖子  看看人们都是怎么吐槽相亲的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