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为什么成功的总是“边缘人”?
为什么成功的总是“边缘人”?
来源:matrixpartnerschina | 2017/1/29 6:10:40 | 浏览:1520 | 评论:0

为什么成功的总是“边缘人”?

为什么成功的总是“边缘人”?

边缘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对什么他都不信以为真,不认为本来就应该那样,什么东西他都会保留一个质疑的、侧目而视的姿态。--作家严歌苓

为什么成功的总是“边缘人”?


有一种人,他们站在群体中,却不属于任何群体。他们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思考,往往有着难以定义的个人色彩,往往被视为“格格不入的边缘人”。


他们看起来总是奇怪的,因为缺乏“被标签化”的特质,他们看起来离公认的成功人士所有需要的充分条件非常遥远。然而吊诡的是,许多看起来不怎么样的边缘人,恰恰最终颠覆了世界,比如你们都很爱的乔布斯……


“边缘人”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提出,指的是对所处的社会群体参与度不完全的人,在“内部人”看来,他们特立独行,让人难以捉摸,边缘人在各个方面都脱离主流社会群体方式的人。他们因为难容于世,故而生活往往容易惹来非议;因为少人理解,故而内心彷徨不安。


在硅谷,如今车库里诞生创业公司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然而,在1976 年,所有人包括创业者自己,都看不起在车库里创办的公司。


如今的美国,印度工程师已经非常常见了。但时间往回推,他们也曾有过无法融入的窘境。谷歌现任CEO皮查伊现在是全球薪酬最高的高管之一,他今年2月拿到谷歌发出公司有史以来价值最高的股票奖励——1.99亿美元的受限股(按当日市值计算)。皮查伊出生于印度,且家境贫困,据说他刚去美国念书的时候,甚至连书包都买不起。


这样的名单,我们还能非常容易地拉得更长:Adobe的CEO山塔努·纳拉延/思科首席技术官帕德马锡·沃里奥/德意志银行联席CEO安舒·贾恩/百事可乐公司CEO英德拉·努伊……


Paul Graham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这么一个现象,许多创始人因为自己是“边缘人”而无比的苦恼:


为什么成功的总是“边缘人”?

很多创业者,已经有了一家真正公司该有的东西,比如设计不错而且性能优良的产品,你会觉得,他们本应更加自信才对,事实却不是这样。我见过很多创业者,他们创造了能够改变世界的产品,但却为「我没有漂亮的商务名片、我的办公场地看上去很low」这类的琐事而焦虑。而这个过程,很多创业者也都经历过。

为什么成功的总是“边缘人”?


我们想说的是,不要被看似正确的集体认识所束缚:伟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伟大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的;伟大的艺术品不必追随潮流,他本身就能引领潮流。


许多时候,伟大总是来自于边缘人物,他们所代表的不屈意志与行动,恰恰是诞生新事物的起点。那么为什么成功的总是这些边缘人?


“边缘人”的视角


好的想法往往是边缘人想出来的,因为他们从来不在任何一个既定的“圈子”内。所以当视角由外向内投射,往往能照见内部精英看不见的地方。边缘人总是不停寻找前进的缝隙,因此他们有勇气break things,对于行业动向有更加敏锐的感知。


《广告狂人》的男主角唐 · 德雷柏,脱胎于现实人物 乔治 · 路易斯——美国历史上最有天分的广告艺术家。1931年,Lois出生于希腊移民家庭,从小因为长相和语言问题被其他小孩取笑,因为那个时期WASP(安格鲁撒克逊裔美国新教徒)是美国的主流,抗争与融入是边缘人Lois一生都在追求的东西。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传统的解说式广告一度在美国市场占据统治地位。当时有一大批欧洲现代派人士移民美国,带来很多先进观点,Lois率先察觉到他们的可贵之处,所以在广告中加入大量新鲜、人性化的宣传词,从而做出了许多深入人心的广告。


这个“广告界的莽夫”、“麦迪逊大道上的疯子”在25年的创作中,完成了13224个作品。他挑出其中的260个创意,写出了“大众传播学的《圣经》”——《广告的艺术》。作家海勒评价说:“他的创意总是出其不意,充满了叛逆,但反而更能打动消费者心理。”


对于拥有安全感的内部人,他们有着既深且重的枷锁,他们在意内部的认同,在意同行的审视,在意的东西如此之多,以至于他会选择大家都熟悉的方式工作,试图去讨好所有人。但大家都满意,并不能自然而然地等同于杰出,甚至有时候意味着平庸。


“边缘人”的冒险


边缘人另一个成功的原因他们“一无所有”,所以不会患得患失:反正没有什么可失去的,那不如去拼,去冒险,大不了清零重来;而内部人士则会被名利所累,他们无法接受衣冠楚楚的精英范儿零落成泥。


被誉为亚洲剧场导演之翘楚的赖声川,是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戏剧博士,当他从美国回到台湾时,面对的是因为戒严政策而荒芜如沙漠的文化市场,相声艺术销声匿迹,民众根本不知剧场为何物。他在一所刚成立一年的艺术大学里任教,却连教材也没有,台湾本土也没有戏剧作品可供分析。除了一身戏剧才能,他一无所有。这样的窘境里,赖声川在自己的家里成立了“表演工作坊”,他做导演编剧,妻子是制作、行政,带着没有接受过相声训练的演员,创作出《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戏剧艺术在台湾活了。


赖声川是相声艺术的门外汉,台湾曾是戏剧的荒漠,他作为一个边缘人行走在边缘之上,尽管一无所有,但拼一拼,就有了后来的《桃花源》、《宝岛一村》、《如梦之梦》……


昔日的成功、他人的赞赏,某种程度上来看不是蜜糖,而是脱不下来的红舞鞋。对待生命不妨大胆冒险一点, 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边缘人”的弱小与抗争


作为一个行业的边缘人,能够获得的资源和帮助是十分有限的,很多时候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个使,但这并非一件完全的坏事。因为这样你就有机会事必躬亲,学习每个环节,从而提升自己。也只有你可以清楚知道要如何实现自己的想法,与其让别人搞砸了你的事,不如自己亲力亲为。


而内部精英则会逐渐进入管理层,他们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分配工作任务上,为下属提供帮助,监督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但是做好工作的能力不是人人都有,如果遇到了比较糟心的员工,管理层的精英们还要为之弥补过失,疲于应对,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并非精英们希望见到的。


戴尔·齐胡利曾经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玻璃艺术家,但是他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吹过玻璃,因为这些事情会有助手替他做。但助手不是他,艺术创作也不能由别人代为实现,所以他已经很久没有值得称道的艺术作品问世。


精英们渐渐远离了原本擅长的事情,也没有时间去思考和创造。


边缘人的成功很难用什么定义来框住,因为他们身上最大的标签就是没有标签。即使你觉得自己符合边缘人的某些特质,也不能保证你一定会成功。Paul Graham针对边缘人给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小建议”。


关注新事物和被忽视的东西


精英成为精英,因为他们深知自己擅长什么,所以尤其专注和用力。这也意味着他们忽视了专业以外的事情。要避免以卵击石的悲剧,边缘人应该寻找这些精英们忽视的事情,还有新生事物,趁内部人还未回过神来,迅速成为专家。很多内部人觉得不行,或者不重要的地方,就是边缘人成功的机缘所在。因为你解决了精英都做不到的事情。


模仿“精英们”好的地方


我们崇拜那些已经成功了的精英,自然而然想要模仿他们,想知道他们每天工作几小时,是喜欢晨跑还是夜跑,工作的时候会不会骂脏话……若是奉乔布斯为教主,就学着他在公司里武断专行?若是羡慕Richard Branson缔造的维珍帝国,就学他玩世不恭?


尽管模仿是一种快速进步的学习方式,但是真的没有必要连缺点也学啊。精英并非圣哲,他们身上有的是原装的缺点,成名后养成的恶习。因为家大业大,所以才能无所谓。但是边缘人不行,这些缺点会导致事业在刚起步时就倾覆。故而模仿精英们好的地方就行了,没比要学缺点。


Try it!


尝试做点什么,是边缘人最大的力量。这种试探是出于好奇心,是你自己决定要做些什么。从兴趣和爱好出发做事情,就不会有“我在完成工作”这种消极的心情,拖延症也奇迹般地治愈了。


Paul Graham说,“像许多20多岁的年轻人一样,我曾经把时间浪费在‘我该做些什么’的焦虑上,但实际上我应该少花点时间去犹豫和焦虑,而是应该多去尝试一些真正有意义的的事情。”


为什么成功的总是“边缘人”?

既然人生是冒险游戏,那就坚持下去。每一天都是最美好的祝福,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礼物,我永远不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哦,至于疤痕、骨折、四肢酸痛和偶尔发作的疼痛嘛,我认为这些只是温柔的提醒,生命非常宝贵,也许我比自己想承认的还要脆弱。--探险家贝尔·格里尔斯

为什么成功的总是“边缘人”?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为什么时下中国很难出现真正的哲学家 2024-11-16 [68]
诺贝尔奖院士工作站介绍 2024-11-16 [53]
《乡下人的悲歌》读书笔记 2024-11-12 [147]
简单直接:特朗普当选,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这几点 2024-11-12 [166]
特朗普大获全胜,说明美国人对政治正确已经深恶痛绝 2024-11-12 [128]
也许特朗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看到他们想让你看到的特朗普! 2024-11-12 [132]
特朗普胜选演讲里特别感谢的这位女性是谁? 2024-11-12 [124]
全世界都在蹲特朗普曝光萝莉岛大瓜 2024-11-12 [140]
任正非最新讲话:世界走向人工智能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2024-11-06 [291]
中国教育正走向恶性循环 2024-11-06 [331]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