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社区报道
关键字  范围   
 
加州理工诺奖得主David Baltimore教授:基因疗法将改变未来
加州理工诺奖得主David Baltimore教授:基因疗法将改变未来
2017/1/31 2:40:59 | 浏览:2757 | 评论:0

加州理工诺奖得主David Baltimore教授:基因疗法将改变未来

诺奖得主大卫·巴尔的摩纵论崛起中的生命科学:
“基因疗法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医疗手段,可以攻克人类重大疾病,特别是遗传缺陷造成的众多疾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加州理工诺奖得主David Baltimore教授:基因疗法将改变未来

“基因疗法将改变未来” ——诺奖得主大卫·巴尔的摩纵论崛起中的生命科学

“基因疗法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医疗手段,可以攻克人类重大疾病,特别是遗传缺陷造成的众多疾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卫·巴尔的摩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这种方法治愈了很多罹患遗传疾病的儿童,取得了令人惊讶的结果。可以说,基于基因的治疗手段将改变未来世界”。

受主办方中国科协邀请,巴尔的摩以联合主席的名义,出席了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承办的“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他与其他9位诺贝尔奖得主、3位世界粮食奖得主和3位沃尔夫农业奖得主,共同见证了这场世界生命科学的盛宴。

基因疗法最可能率先突破

巴尔的摩是美国著名生物学家,曾担任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他还是脱氧核糖核酸重组技术的先驱。1975年,他与其他科学家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又在1999年凭借对病毒学、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研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在今天的主题演讲中,巴尔的摩用“获奖超过45年”对早年的成就开了个小玩笑。他说:“生命科学的未来是年轻人的,我的很多中国门徒都回到这里,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他认为,相对于西方已经连续几个世纪的研究,“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开展几十年就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世界生命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科技日报记者追问,究竟“哪个生命科学领域将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并对人类健康做出重大贡献”时,巴尔的摩毫不犹豫的说:“基于基因的一系列治疗方法,会像IT技术改变全球人类生活那样,在未来极大地改善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别怕新技术带来重大改变

此前,科技日报报道了首例“三父母婴儿”的诞生:来自美国纽约的新希望生殖中心的华裔医生张进和他的团队,利用纺锤体核移植技术,将母亲和捐献者卵子中的细胞核先移走,再将母亲卵细胞的核注入捐献者卵细胞中,用获得的新卵子与精子受精。利用这项新技术,张进团队在没有破坏胚胎的情况下,成功让一对约旦夫妇在墨西哥生下了一个健康男孩。经评估,目前该男孩身体状况良好,而此前这对夫妇的几个孩子都因遗传性脑病夭折。

对于这个里程碑式的技术,巴尔的摩认为“非常棒”。他表示,这就是基于基因疗法的重大突破。但很遗憾,这种技术并未获得美国法律的保护,基于宗教等因素,已在英国获准的类似方法被认为存在伦理和道德风险。

在生命延续和法律禁令之间,巴尔的摩明确表示选择前者。他说:“对任何技术进步的法律禁令都是有问题的,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不认为这类技术存在什么道德伦理问题,可能因为它是全新的,所以有些墨守成规的人不愿正视它,这不利于推进科技进步和法律完善。”但他同时强调,“在推进新技术应用的进程中还需小心谨慎”。

多学科融合应从大学做起

为期三天的大会设有66个分论坛,内容几乎覆盖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结构生物学、神经科学、合成生物学、纳米生物技术、感染与免疫、细胞成像等。受邀作主题演讲的,还有多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生命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学科前沿技术的融合,如何跨学科开展技术融合以促进生命科学的进步?

对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巴尔的摩很有话说:“我十分同意你们的观点,其他学科如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特别是电子工程和化学工程等的学术成果,都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不同学科的学术训练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学科融合有利于生物学领域诞生新成果。但是,目前的大学教育仍然把学科分的过于清楚,生物学、工程学、化学……各有不同的教育体系,这种状况应该有所改变。”

近些年来,生物学与以往已大不相同,科学家已能绘制人类基因组,众多动植物包括细菌的基因组绘制工作也陆续完成。

“随着一幅幅基因图谱的展开,越来越多的谜团浮出水面。新问题环环相扣、相互影响,我们对生命的理解还远远不够。因此,生命科学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共同探索答案,而这正是现代科学很重要的一部分。”巴尔的摩如是说。

相关栏目:『社区报道
哥大、布朗交了!常春藤最敏感数据被特朗普政府获得 2025-08-13 [399]
资讯|海外人才来沪工作,这三类证件需要分清 2025-08-13 [269]
十年内,每年将有1000多万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就业难度达到“地狱级别” 2025-08-13 [8824]
弹尽粮绝!陶哲轩自曝遭资金断供,美顶尖数学圣殿IPAM命悬一线 2025-08-13 [215]
深入AI行业18个月,我看到了一个令人绝望的未来 2025-08-13 [726]
Hinton预言成真,美国大学生掀起本科辍学潮!月入万刀修马桶,不怕AI裁员 2025-08-13 [1205]
ChatGPT用得太多,他们得了精神病 2025-08-12 [212]
全球第一所AI大学免费读,时代的羊毛来了 2025-08-05 [372]
美千名教授及六位诺奖得主联名信警告恢复“中国行动计划” 2025-08-01 [424]
陈岳云教授应邀出席世界文明论坛和金融文化论坛 2025-08-01 [38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为了在外太空住,人们都设计过怎样的房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