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内外互动
关键字  范围   
 
对未来10年世界大变局的10项预测
对未来10年世界大变局的10项预测
作者:金灿荣 | 2017/8/3 11:29:03 | 浏览:2168 | 评论:0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发表演讲,将未来十年的趋势归结了十个方面,其间金教授评论道“美国原来脾气挺好的,现在进入更年期了,以后中美关系挺难处的”,“至于日本,我认为它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中最难接受中国崛起的,它有心理障碍”,“第四次工业革命未来十年应该不会出现,还是在酝酿中”;及其“谁最难接受中国崛起?”……幽默犀利。

对未来10年世界大变局的10项预测

金灿荣:未来十年大国关系要比过去十年更复杂。

  我很大胆地选了一个大题目——“未来10年世界可能的大变局”,其实社会科学的预测功能比较差,主要还是做事后诸葛亮,把过去犯的错误和成功的经验总结一下,以便以后走得更稳。

  社会科学的预测跟自然科学比不了,但是既然我选了这个题目,我就大胆预测一下,因为总得有一个方向性的预测,然后大家可以进行批判,在相互批驳中可以找到某种靠谱的路径。

  为了简便起见,我就把所想到的未来十年的趋势归结为十个方面。

大国关系更加严峻

  首先,未来十年决定国际关系的还是大国,我觉得这是第一要素。

  从历史经验来看,大国关系对国际关系最重要,未来十年大国关系要比过去十年更复杂,这是一个大的判断。“大国”很难定义,我只是说从经验角度看,在我这里是指六个国家和国家集团,即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它的行动能力相当于一个大国)、日本、印度,但巴西没有算进来,虽然它的体量足以成为一个大国,但是很可惜,它的行动能力比较差。

  我个人认为,从客观的竞争条件来讲,中美印在未来十年应该会好于俄欧日。俄罗斯人口偏少,而且人口还在萎缩,虽然萎缩速度没有日本快。现在俄罗斯女孩一辈子只生0.67个孩子,日本也有这个问题,而且是绝对人口减少,去年减少了30多万人,所以从人口态势、资源态势,还有国家组织动员能力角度来讲,以上六家中美印态势要好一点。

  总体来讲,未来的大国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之间的纵横捭阖,相互参与应该是加深的。对中国来讲,未来中俄关系、中欧关系大致应该是稳定的,我们比较难处理的是中美、中日、中印三对关系。

  从美国角度来讲,未来随着中国力量更趋近,它会越来越紧张,然后对我们的反应会越来越不那么从容。我个人认为,美国这个国家在变,它现在进入更年期了,原来脾气挺好,还挺可爱的,很自信,总体来讲还是好打交道的,因为自信的国家会宽容、幽默。现在美国正在变得越来越敏感,喜欢听奉承话。

  至于日本,我个人认为它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中最难接受中国崛起的,因为日本有两个心理是别的国家没有的,一个就是对中国有愚蠢的种族主义,另一个是有非常深刻的犯罪感。过去一百多年,日本的工业化做得很好,而中国一再地拒绝工业化,导致的结果就是工业日本碾压农业中国。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从国际政治角度来讲是日本侵略中国,从历史角度来讲,其实是工业打农业。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日本跟中国对比,具备非常明显的全面的工业技术优势。这是个事实,必须尊重和承认,然后谦虚地学习改正。但是问题发生在下一个环节,日本的理论家、政治家、战略家错误地把这一段时间的技术优势解释成了日本文明对中国文明永恒的优势,这是偷换概念。进而有一些人比较恶劣,心也比较窄,就把它解释成日本人比中国人强。

  在这个过程当中,日本还编造了很多文化谎言,然后中国有些知识分子一百年来一直在重复这些谎言。比如日本人说中国人马马虎虎,说中国人不团结,一盘散沙,这个是很影响中国知识界、政治界的。

  日本今天已经开始面临困难了,因为日本拥有技术优势的前提是中国人拒绝学习,只要中国人开始学习,在技术上赶上他只是个时间问题。我们现在有几个东西已经赶上日本了,然后他们反而陷入了困惑之中,现在跟日本谈两个事他们是无法理解的。

  第一件事,他们原来觉得索尼是最伟大的电子帝国,应该是不可战胜的,但现在他们自己会说“where is Sony?”,索尼还在,不过已经成为我们华为的打工仔了,是配件供给商。

  再一件事就是日本的高铁叫新干线,他们觉得我独步天下,我的高铁谁也不可战胜,现在他们清楚地知道中国高铁比他们好。世界上三大高铁系统法国、日本、中国,我们是最好的。

  中印关系以后肯定也是很麻烦,这是很现实的问题。然后在客观上,我们又是同时崛起,处于战略竞争态势。

“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正在变化

  第二个大趋势是世界格局的变化。在中国保持国内政治稳定的情况之下,我们的经济发展比大多数国家还是要快,在此基础上,我们综合国力会稳步提高的。因此我估计未来十年中国和其他大国应该是会拉开距离的。中国经济发展有一个诀窍,就是双轮驱动、双引擎,美国是单轮驱动,只有市场。

  总之,“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正在变化,这是一个判断,然后再讲具体一点呢,就是世界治理的主要平台以后将是G20,G7的作用会下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强大,由中国推动的一些新的国际机制将会更为重要。比如说亚投行、金砖银行、亚信会议、上合组织。

  另外,“一带一路”倡议,还有“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伙伴网络”等日后的影响也会变大。

中等强国作用更加突出

  第三个趋势是未来十年,我们对有些中等强国要给予更高的重视,因为他们发挥的作用会更大。在我心目中,未来特别要重视的四个中等强国有越南、印尼、伊朗、土耳其。

  越南的工业化应该会搞得不错,它是具备工业化能力的,而且人口基数在那里,工业能力也具备。印尼人口庞大,位置也很重要,随着中国崛起、印度崛起,它在这两个大国周边,这种外溢效应是可以受益的。

  还有伊朗。首先伊朗的文明悠久,文化底蕴非常棒。这个民族的人口和国土面积也不少,伊朗现在整体的态势还可以。

  最后就是土耳其,埃尔多安很有抱负,他想推行新奥斯曼主义,会给中东带来很多变数。

  其他值得重视的中等强国在我们周边的有韩国、缅甸、哈萨克斯坦,在美洲有墨西哥、阿根廷都算比较重要的,再然后就是埃及、以色列。

区域会更加分化

  第四大趋势是区域会更加分化,未来十年我推算北美和澳洲从国际关系角度来讲,会非常稳定。然后欧洲和中东亚,就是我们所在的地方,应该算次稳定,虽然这两个地方矛盾都很多,但是因为我们管理能力比较强。未来的中东肯定要比过去十年更乱,土耳其、伊朗会更活跃。

  非洲我认为可能会向好,情况会比过去十年好。当然,非洲还不具备在经济上自我发展,在安全上自我控制的能力,它需要国际社会的帮助。坦率来讲,非洲相对较好,中国的贡献肯定是第一位,中国真的给非洲带去了工业化。

  南亚地区未来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度,印度能不能把现在的增长势头保持下去,是不是能慎重地使用自己的力量,我现在还没有把握,但我认为印度以后还是有困难的。印度最大的困难还是社会需要改革。它需要社会改造、土地改革,这个实际上是很难的。

  印度还有一大挑战,就是让其新兴人口适合现代工业,现代工业人口需要解决三个变量,第一,首先人得有上进心,要有工作的愿望;第二,要有工作的技能,因为现在工作越来越复杂,必须会交流、懂技术、会管理;第三,要有工作纪律,人类的现代化从一个角度来讲就是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而效率提高有两个路径,一个是科技创新,另一个就是科学管理,科学管理要求接受分工的人要守纪律。印度能不能把它的年轻人变成符合这三个标准的劳动力很难说,它的宗教因素很重。

全球治理赤字

  未来十年的一个大背景是世界经济的动力还是不足的,世界经济特别好的时候应该是90年代,进入本世纪,动力开始变差了。我个人估计未来十年还是出现不了90年代那种动力了,整个世界经济动力是很疲弱的,这是一个大困难。然后,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之间会出现自由贸易和公平贸易的博弈,像中国、印度竞争力强,高举自由贸易大旗开放市场,但是发达国家却开始举起公平贸易的旗子,强调同等开发。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一个强调自由贸易,一个强调公平贸易,表面上是规则之争,实际上是利益之争,在国际规则后面都是有利益的。

  另外,过去30年全球化越来越快,一直在加速,未来十年全球化是会放缓的,倒不一定逆转。还有就是会出现全球治理赤字,全球化遇到的一些老问题还会在,比如贫富分化、资源不足、恐怖主义等。新问题比如网络问题、气候变化。新旧问题交织在一起,所以全球治理的需求是上升的,但是全球治理的供给下降了,为什么?因为全球治理原来是美国和欧洲在提供治理,现在他们两个老兄都是有心无力了,所以需求上升,供给下降,就出现了全球治理赤字,未来这个问题很严重,这也是逼着中国必须加入这个全球治理,因为我们不加入,自己的利益会受损。

科技与产业提升加速

  由于中国的加入,中国现在科研投入增加很快,我们差不多每年增加率都是15%,美国基本上是停滞的,特朗普还要削减,因为我们的增加,人类在科研投入上的总体资源投入是增加的,所以我个人推算以后新科技成果会增加,而且相当于多数产生于中国。然后会有新的业态,比如共享单车、淘宝、无现金支付。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未来十年应该还不会出现,还是在酝酿中。

  未来十年可能会渐渐地出现一个态势,未来主要由中美两家在竞争。我们人类能想到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有五个方向:新材料、生命科学、人工智能、量子和新能源。

  新材料,现在有一个新材料可能会产业化,就是石墨烯,特斯拉公司已经研究出一块石墨烯电池,充十分钟电可以让汽车开一千公里。

  还有生命科学的基因工程,人工智能AI,像AlphaGo比人还聪明。当然人工智能以后是很大的一个问题,涉及到社会学、哲学、伦理等问题。未来十年大家还是应该把人工智能当做一个可控的、新产业的增长点,继续开发。

  还有量子通讯和新能源,现在应该说,美国在这五大领域都是最好的,值得重视的是中国进入第二梯队,然后俄印,其他属于第四梯队了。

  第四次工业革命,肯定已经跟第四梯队没关系了。我估计,未来十年中国很可能在第二梯队把欧日甩在后面,于是形成中美在未来科技和产业中呈现双强竞争的态势。

新的国际竞争领域

  未来会出现新的国际竞争领域:网络、极地、太空、深海。因为我们人类开发的领域会增加,然后竞争领域也会增加,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陆海空,一定会在这四个方向展开新的博弈。

东西方内部政治稳定更加困难

  未来十年跟过去时十年相比,各国政治稳定都是很困难的,维持成本会变高。过去十年,大家应该有印象,是非西方国家困难一点,不太稳定。未来十年,我觉得西方东方都很困难。西方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主流分化,民粹和精英在分化,精英原来主导各种资源,但是现在从特朗普现象、英国脱欧可以看出西方内部出现了民粹和精英的矛盾,还出现了左右更极端化的矛盾。

  非西方国家过去十年不稳定,未来十年还是不稳定,因为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多,很多国家都在城市化,城市化本身会带来政治上的冲突,原来都是在农村,人群分散的,不太容易组织起来。但是,到了城里面,人的政治觉悟会上升,要求会提高,组织能力也会加大。城市化和现代化是必要的一步,但是从政治角度来讲,会带来问题。

  而且,现在所有新兴国家都面临中等收入群体这个问题。城市化、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教育普及这都是现代化必须做的,但是它都有各方面的压力。另外还有网络的影响,网络会带来两个世界,一个现实世界,一个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中的极端东西,会让人变坏。

双文明冲突

  还有就是文明冲突,它是以利益为基础,但是超越利益。未来十年就是在内部文明冲突和外部文明冲突中交织进行。内部文明冲突主要会特别集中在欧洲,欧洲集聚的难民越来越多,自然会引起欧洲主流社会的反弹,欧洲内部的文明冲突会变得很严重。美国也会有,但是它可控。

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严峻

  非传统安全问题在未来十年会比以前更加严峻。移民、难民问题会更严重,还有就是三种势力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依旧会存在,也许还要厉害一点。

  资源问题,我现在还不太好下定论,我只能说应该会有两个趋势同时并存。一方面,因为中国工业化、印度工业化,还其他非洲工业化会带来资源需求的上升,资源会变得更紧张;但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中国的技术进步,也有可能使资源问题得到缓解。这两股力量在竞争。

  未来十年我们人类控制气候变化还是挺关键的。如果我们共同努力能够实现经济增长,同时又能控制碳排放,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么未来控制气候变化就很有希望了。但如果做得不好,那以后可能这个问题会变得非常严重。

  以上就是我对未来世界十个方面的预测。

相关栏目:『内外互动
谁看透了美国大选?企业家为何赢了知识分子 2024-11-16 [71]
美国教育中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比较洞察 2024-11-16 [65]
当代人最稀缺的三种能力 2024-11-16 [65]
是谁让命悬一线的Tiktok 出现一线生机?他又是怎样影响特朗普的? 2024-11-16 [49]
伊拉克历史见证:搞个人崇拜的政府终将走上覆灭之路,家毁人亡 2024-11-16 [56]
一个最清晰的“MAGA”对华政策阐述 2024-11-16 [52]
人民才是老板 2024-11-12 [144]
特朗普胜选后,女性发起美版“四不”运动... 2024-11-12 [136]
以史为鉴,透视中美知识产权之争的现在与未来 2024-11-06 [298]
11个反直觉思维法则,能深刻改变你的人生 2024-11-03 [37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慕波:爬取7万条帖子  看看人们都是怎么吐槽相亲的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