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袁钧瑛:美国科学院院士的科研路
袁钧瑛:美国科学院院士的科研路
2017/8/31 7:06:24 | 浏览:3098 | 评论:0

袁钧瑛:美国科学院院士的科研路

袁钧瑛,1958年出生于上海,是今年美国科学院当选的院士中唯一出生于中国大陆的科学家。她是世界细胞凋亡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细胞凋亡基因的发现者。

  初到纽约生活难

  当袁钧英第一次从空中俯瞰纽约哈德逊湾时,纽约以及后来毁于“9·11”事件的双子塔,这些和她后来研究了30多年的细胞一样,都是陌生而神秘的。那是1982年的5月。

  尽管哈佛大学还在放假,但袁钧瑛的博士生导师保罗·帕德森教授仍亲自去波士顿车站接她,并开车将她送到宿舍,还给她买了一盘盛着香蕉、苹果的水果盘和一份蔬菜沙拉作午餐。她就靠那一盘水果撑了3天。

  比蔬菜沙拉的挑战要严峻得多的,是美国博士生的课程。在研究原创性文献的过程中,袁钧瑛注意到,此前的学者只是观察到了细胞死亡,但并没有人研究细胞死亡本身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在疾病中有的应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而有的不应该死亡的细胞却死亡了?这促使袁钧瑛把“细胞死亡的机理”作为科研主攻方向。

  八年哈佛教授路

  在哈佛没有找到理想实验室的袁钧瑛来到了麻省理工学院鲍勃·霍维茨教授的实验室,跟着他进入了细胞死亡研究领域。在哈佛和麻省理工这两所世界一流的大学里,她得到了最严格的科学训练。在鲍勃领导的实验室中,袁钧瑛发现了线虫细胞的死亡基因,这是在所有的生物中发现的第一个控制细胞死亡的基因。

  1989年,袁钧瑛哈佛博士毕业后,正巧麻省总医院要建一个心脏研究中心,他们听说袁钧瑛有志于人的细胞凋亡机理的研究,于是聘请她成立一个实验室。

  3年后,袁钧瑛领导的实验室就发表了两篇重要的研究论文,其中一篇是《线虫的细胞死亡同源基因在调控哺乳动物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也引起了诺贝尔奖基金委员会的关注。当时,年仅35岁的她应邀去诺贝尔基金委员会的论坛作学术报告。

  1996年,她成为哈佛医学院的副教授。2000年升为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终身教授。仅仅8年,袁钧瑛就从一名助理教授升为终身教职的正教授,并且成了哈佛医学院第一位亚裔的女性正教授。

  奉献祖国促学术

  2012年,袁钧瑛接受中组部邀请,领衔组建了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并出任中心主任。“我希望能把我们当初哈佛神经生物系的学习研究氛围带到这里来,让这些从世界上顶级实验室来的年轻人能思维碰撞,激发出发明的火花。”她说。

  “如果要让我重新选择一遍学术生涯,我还是会选择研究生物医学。因为做生物医学领域的科学家实在太有趣了:你要发现一个别人没有发现过的有趣的问题,然后自己来寻找最合理的答案。就像大自然在森林里为人类预设了很多谜语,你先要在森林里找到谜语,然后再全力以赴地寻求谜底。当你历尽千辛万苦走出森林时,谜底就在前方闪耀,而这个谜底可以帮助到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所有人。”袁钧瑛说。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17岁高中生一战封神!推翻40年数学猜想,起因竟是一道选做题 2025-07-11 [83]
李迅雷:对下半年经济形势和市场的通盘思考 2025-07-04 [216]
为什么孩子“窝里横、外面怂”呢?了解美国心理学家依恋理论,你就明白了 2025-07-04 [306]
专家观点 | 美国文理学院:小而美,美在哪里? 2025-07-04 [188]
他19岁辍学,21岁成立非营利组织,用10年清理半个太平洋 2025-07-04 [189]
刘海影:作为保守主义的特朗普主义及其误解 2025-07-04 [176]
张维迎的种子! 2025-07-03 [232]
哈佛商学院专访Anton Korinek:未来2—5年内,AI可能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生产力红利 2025-07-03 [224]
孙明春:“稳就业”的多维内涵与综合对策 2025-07-03 [189]
凯文凯利:最新5大预言 2025-06-25 [46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为了在外太空住,人们都设计过怎样的房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