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NIH公佈了2017“NIH Director’s New Innovator(DP2)Award”,55名青年科學家獲得該資助,入選者將獲得5年共150萬~200萬美元的資助。由於該項NIH的資助的對象主要為年輕的科學家,項目數量非常有限而且力度比較大,故有美國“傑青”之稱。
在所資助的青年PI中,女性約佔40%,也有不少年輕華人面孔,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入選的華人女性PI數量要佔優(下圖)。為了加深國內同行對美國“傑青”華人獲得者的瞭解,BioArt整理了相關信息與大家分享。BioArt也祝願這些華人在今後科研生涯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Xiaolu Ang Cambronne,德克薩斯奧斯汀分校助理教授。哈佛醫學院Wade Harper實驗室博士,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Richard Goodman實驗室的博後。目前申請的經費主要用於研究線粒體NAD+與人類健康。
Zhifei Chen,特克薩斯農工大學副教授。本科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物理系,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獲得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洛克菲勒大學博後,博後期間主要從事高通量篩選小分子化合物治療丙肝病毒。目前主要從事抗病毒感染相關研究。
Jingyi Fei,芝加哥大學助理教授。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專業,在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獲得博士學位,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博後。目前從事RNA修飾相關表觀轉錄組研究。
Bo Li,北卡教堂山分校助理教授。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專業,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哈佛醫學院博後。目前主要從事抗生素合成相關研究。
Lingyin Li,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專業,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獲得化學博士學位,哈佛醫學院博後,博後期間主要從事腫瘤生物學和天然免疫相關研究,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運用化學生物學的方法治療腫瘤和自身免疫病。
Hao Wu,賓夕法尼亞大學助理教授。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系,後在UCLA孫毅教授實驗室獲得博士學位,博後期間在哈佛大學張毅教授實驗室從事表觀遺傳學相關研究。目前主要主要運用單細胞基因組學和表觀基因組編輯工具研究表觀基因組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關係。
Huanghe Yang,杜克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本科畢業於鄭州大學化學系,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碩士,華盛頓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博士,UCSF博後。目前研究生物膜離子和脂質的轉運。
Yuebing Zheng,德克薩斯奧斯汀分校助理教授。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科學與力學博士,UCLA博後。目前主要用交叉學科多種方法研究細胞內受體配體的相互作用。
美國“傑青”項目簡介:
The NIH Director’s New Innovator(DP2)Award initiative supports a small number of early stage investigators of exceptional creativity who propose bold and highly innovative new research approaches that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oduce a major impact on broad, important problems in biomedical and behavioral research. The New Innovator Award initiative complements ongoing efforts by NIH and its Institutes and Centers to fund early stage investigators through R01 grants, which continue to be the major sources of NIH support for early stage investiga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