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加州华裔教授王永雄、孟懷縈、馮又嫦、翁玉林等當選台灣中研院士
2010/7/9 7:52:56 | 浏览:3976 | 评论:0

  中研院舉行第29次院士會議,選出18名第28屆院士,包括數理組院士9人、生命科學組5人和人文及社會科學組4人,其中國內外學者各半。

  人文及社會科學組的新科院士,4人都是國內學者,分別為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梁其姿、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榮休研究員何大安、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邢義田和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黃樹民。

  受矚目的是,今年共有4名女性當選院士,包括梁其姿、台灣大學化學系教授王瑜、美國史丹佛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孟懷縈、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地球及行星系教授馮又嫦,創歷年紀錄。

  剛出爐的中央研究院新科院士名單,加州南灣有兩位學者上榜,分別是王永雄和孟懷縈。兩位都是數理組院士,兩位都任教於史丹福大學。 史丹福統計系教授王永雄(Wing H. Wong)目前正在北京,參加中國的統計學先驅人物許寶騄(P. L. Hsu)紀念國際研討會。

  「統計學可說是中國的寶貴傳統之一,在海峽兩岸都受到重視。」王永雄說,他在統計學上有好些師長、同儕,以及以一些數學專業的師友都已是台北的中研院院士,「能夠和他們同樣成為院士,至感榮幸。」

  史丹福電機系教授孟懷縈(Teresa H. Meng)也是數理組的新科院士,她只有49歲,成為今年最年輕的中研院院士,今年產生四位女院士,孟懷縈是女性又最年輕,受到媒體的重視。

  孟懷縈來美國於柏克萊加大取得電機博士後,被史丹福延攬任教。孟懷縈獲得美國國家工程院士是在2007年春,比中研院士還早了三年。 孟懷縈特別的是不只教學作研究,另外也創業。1999年她拿教授年休,在那特別的一年,她自創公司Atheros Communications,這家無線網路公司在聖他克拉拉,已上市。

  2002年,麻省理工學院史龍學院評選她為「年度創新企業家」,以及具有遠見的執行長獎。 工程界浩瀚,院士專長細說起來,難免讓一般人覺得深不可測。不過,就像美國國家工程學院給孟懷縈的讚詞和肯定語,她的專業和民生其實息息相關,那就是讓無線上網更有效率、收費更低廉而更普及。

  於柏克萊加大任教的華裔氣候專家馮又嫦(Inez Fung)獲選中央研究院新科院士。與中研院合作密切、曾多次造訪台灣的馮又嫦表示,晉身院士令她感到光榮。她也期待未來繼續在氣候系統特別的台灣,擔任科學顧問。

  馮又嫦生於香港,高中畢業後移居美國東岸,在麻省理工獲得學士和博士學位,能閱讀中文並說流利的粵語。她是柏克萊加大地球和行星科學系教授,並擔任「柏克萊環境學會」主任。她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最著名的成就是運用海洋、隕石和大氣層的數據建立地球氣候電腦模型,用來模擬從遠古到未來地球氣候的變化。

  在柏克萊教書11年的馮又嫦在獲選為院士之前,已經為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擔任顧問多年。過去幾年數次訪問台灣,每次的經驗都很美好。國語不靈光的她說:「我可以靠字幕看台灣的新聞,只要人家不跟我講國語就好。」

  從事氣候相關研究超過40年的馮又嫦表示,台灣是亞洲大陸沿岸的大島嶼,具有獨特的氣候系統。島上一邊乾燥、一邊潮濕,天氣變化迅速。有些年大颱風水災,有些年卻缺水,對科學家來說是很有趣的研究對象。

  馮又嫦的傳記「預測地球的未來」(Forecast Earth)是專門為中學女生設計撰寫的「走進女科學家的世界」(Women's Adventure in Science)系列叢書之一。該系列由10位女性科學家的成功故事,引發女孩對科學的學習興趣。馮又嫦相當興奮地指出,自己的傳記已譯成中文版本發行。

  馮又嫦表示,自己移民美國並沒有語言或文化上的隔閡。美國在學習和探索上的自由風氣讓她如魚得水。數學中要求精確的美感,讓她對科學深深著迷。她在麻省理工時期曾學習中國科學,研究中藥和風水等東方技術背後的科學內涵。

  馮又嫦認為自己「中西合璧」的文化背景對氣象科學家的工作很有幫助。她說:「香港是一個有雙重文化的地方。我小時候白天在教會學校用英文上學,下課回家和祖母一起用中文閱讀佛教書籍,這種成長過程讓我能夠了解不同的觀點。」

  馮又嫦說:「我現在的工作需要與超級電腦操作者、詩人和各種領域的專家溝通,不同背景的人都會有不同的觀點。氣候是全球性的議題,科學家也要了解全世界人類不同的需要,才能解決氣候問題。」

加州理工學院教授翁玉林對當選院士很意外。專長地球晚景變遷和氣候變化的翁玉林說,地球末日還言之過早,但節能減碳一定要立即開始。
 
翁玉林祖籍浙江溫州,赴美國柏克萊加大攻讀工程物理學,後於哈佛大學取得物理學博士學位,隨即在哈佛擔任研究員和講師,1977年後至加州理工學院服務至今,主要研究興趣在行星大氣、行星演化、大氣化學、大氣輻射、天體生物學及地球的變遷。2004年獲美國太空總署頒發傑出科學成就勳章,以表揚他在太空科學的成就。

翁玉林說,華裔在海外傑出成就者眾多,對被選為院士很意外。擔任中研院天文所顧問,並建立全球晚景變遷研究所的翁玉林說,台灣20年前開始隨著經濟起飛發展科學,介紹新技術和研究課題,發展很好。和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同姓的翁玉林也說,希望有機會碰面。

翁玉林說,最近流行的末世預言,及2012世界末日等災難電影內容都沒有科學根據。二氧化碳的增加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趨勢,200多年來地球有發生變遷,但不會突然世界末日。地球不會在幾年內發生變化,要有重大變遷也是100年後。目前中國和台灣許多天災其實都是人禍,是破壞水文和生態的結果。

對近年的氣候變異,翁玉林說,主要和海洋變化有關,但天氣變化和股市一樣上上下下,很難估計。人類自發明溫度測量儀器以來才100多年,但地球確實比之前暖化不少,根據趨勢應該會越來越暖。由於工業革命以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不斷增加,情況不能再繼續,必須尋找包括太陽能、風能等替代能源。這就像生病要在初期就醫治,不理睬不處理只會更嚴重,尤其二氧化碳會在大氣中好幾百年,就算現在立即停止排放,也無法消除。

目前科學家也致力如何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融入海洋中,像是利用採完的油井存放二氧化碳等。 對外太空是否有生物,翁玉林說,自己曾發現太陽系以外的行星有水,大氣層中有水就可能有生命。外太空就像佛教講的大千世界,豐富多彩。地球目前面臨的嚴峻問題還是要靠「第二次工業革命」,發展乾淨能源。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5]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51]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8]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7]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22]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7]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4]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71]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7]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为了在外太空住,人们都设计过怎样的房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