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得承认,中国的生活质量差了些,尤其是在污染严重的一些城市。
作为一个普通百姓,踏出国门时,感受到的差距全在细微末节方面。因为,老百姓所关心的,也就是身边这点事儿,这些舒心了,生活质量也就高了。
其次 是水。在欧美国家,从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可以直接喝,不用担心细菌的侵袭。可我们的水,一定要煮开了才能喝。可别小看这一点,水的净化不是高新科技,中国 的自来水厂也可以做到。其实,我们好多地方的水出厂时也达到了饮用标准,但运送水的管道年久失修,把净化好的水进行“二次污染”。要把整个系统修缮,需要 政府相当的投入;反观德国一些城市的下水道,是俾斯麦时代修建的,至今依然通过它给市民运送自来水。这就是差距。
水和空气,是最基本的生存要素,这两方面的差距,实际上过度执著 于GDP导致环境被毁坏的后果,也是现代化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好在,政府 早已意识到这一点,把环保指标也纳入了官员们的考核体系。
环境 存在差距是个社会问题,可以逐步改变,但生存状态的差距就更大了。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受社会状况、工作情况、收入水平、家庭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求一 个食不果腹的人天天快乐有些勉为其难。我的感觉是,无论是有钱人,还是没钱人,老外生活的比中国人开心。我喜欢欧洲的家庭作坊式的小餐馆,一个人,要杯咖 啡,和老板(或老板娘)闲聊几句,看到他们那发自内心的笑容,开心极了。可在国内,找不到这感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从机场打车回家,由于路途不够远, 司机拉长了脸,有的还指桑骂槐,自己不高兴,也让打车人的不舒服。最近一次,带着老婆孩子,拉着箱子,在机场打车,愣是一次次被拒载,我看着第三个要拒载 的司机,说,给你100,拉不?45的路,花了100,终到家。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跟在一位欧洲绅士的后面,他开门后,会顺手扶一下门,一般来说你不用担心被门磕到,这意味着生活质量;拿着中文的记者证,到博物馆告诉 管理员“我是记者”,他不会通过检查记者证的公章来验证真伪,这意味着生活质量;吃东西不用担心毒大米、毒粉丝,这意味着生活质量;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半 夜两点钟乘坐地铁回家而不用担心安全,这也意味着生活质量。
欧洲的发达国家,有着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大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在柏林,失业者也可以拿到1000欧元左右的“新水”,比北京的白领收入还要高,他们快乐、开心,生活质量高,似乎是天经地义。然而, 即使和不如中国富裕的国家比,我们也有差距。
中国驻摩洛哥大使程涛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前曾在线讲解非洲的情况时说,非洲总体上来说,人民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他们许多人活 得很潇洒。父亲很少为儿子发愁,更不会为孙子发愁,今天不会为明天发愁,更不会为后天发愁,他们就是要过好每一天。
程大使认为,拿中国人跟他们做一比较,中国人不苦,但是很累。有 钱的人为了花钱很累,没钱的人为了挣钱也很累,当领导的累,被领导的也累,当父亲的累,做儿子的也累。
累,也是现代化的代价。韩国迈进现代化的几十年,整整一代人付出 了健康作为代价,男性平均寿命不过50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打工者还是工人、白领,许 多人都透支自己的健康,为了医疗、住房、教育等必不可少的开支而打拼。
中国的生活质量世界排名第几?美国旅行杂志《国际生活》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生活质量指数”,法国在综合评比中连续第二年高居榜首,而中国在195个国家中排名116位。 不知这几年是有所提高,还是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