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心的外曾祖父是將西學譯入中國的思想家嚴復、父親是報人葉明勳、母親是作家華嚴,她卻選擇當歷史學家,並成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所所長。昨天她帶著新書《上海繁華》回到台灣。
筆下寫盡上海華麗與蒼涼的張愛玲,外曾祖父是清末推動洋務運動的名臣李鴻章,張的小說也多以其家族人物為藍本。但家世同樣顯赫的葉文心不僅未在《上海繁華》提及嚴復,甚至不曾寫過與嚴復有關的文章。
「我反對祖宗決定論!」葉文心幽默表示:「我和祖先的關係很淡漠」。身為歷史學者,她認為,「子孫沒有特別發言的權利」,因為「歷史是有真相的」,研究者有「特別動機」是沒有意義的。
為什麼選擇研究上海?葉文心表示,近代上海是鴉片戰爭後,中西文化交流激盪的地方,「是研究近代中國的鑰匙」。
葉文心乍看和父母走不同的路,骨子裡卻是兩人的綜合。《上海繁華》對上海歷史地位與政治之間微妙關係的詮釋,也有父親剖析時事的敏銳。
葉文心透露,高中暑假在家窮極無聊時,總愛翻看父母的書櫃。母親愛看的西洋小說以及父親的近代名人回憶錄,她照單全收。考完大學後,她便填了歷史系當第一志願。
葉文心去年回福州探親,在父親的母校福建師範大學,找到父親1938年寫的學士論文,題目是「輿論的形成」。她驚訝於這篇論文的深度與廣度,「在那樣一個公共知識分子初具雛型的年代,分析中國知識界對輿論、公共空間與現代性的看法」,她希望有機會能出版這篇論文。
《上海繁華》以百貨公司、馬路等公共空間討論現代性在上海的形成。對於宣揚「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葉文心質疑「現代性對個人是幸福嗎」?「科技和城市計畫是否迫害了鄰里關係與人文精神價值」?她認為,兩代「上海繁華」的對照,將有助於對現代上海高速發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