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名华裔青少年在重庆学习传统文化(图片来源:中新网资料图)
【侨报12月12日“四合院”时评】10日,由中国智库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指出,在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现状不容乐观。随着大量传统村落消失,依附于传统村落中的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濒临灭绝。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传统村落数量10年内消失了90万个,相当于每天消失300个。照此速度,不远的将来传统村落将在中国消失殆尽。
与西方海洋文明不同,中华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而曾经遍布中华大地的村落更是“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由此形成了中华文化的根基。在今天看来,传统村落大都散布在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功能缺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较差,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也是传统村落渐渐“消逝”的重要原因。然而,这并不能成为否认其文化价值的理由,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就是要保住中华文化的DNA。
保护好古村落并传承好古村落文化,关键是要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均衡。目前在中国,很多地方都试图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对传统村落进行现代化“包装”,以此实现在开发中保护。然而,这种方法缺陷也很明显:过度商业化生产出的大量同质化商品反而加快了传统文化的消亡,同时,一些村落还面临环境破坏和污染的挑战。
要想化解“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对立难题,首先要摒弃传统村落正在出现的雷同化、商业化现象;其次不仅要保护好村落实体,更要保护好其中蕴含的“活文化”——既保证人在村中,又保证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与村落同在,不与现代文明脱节断链;既要高度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又要合理安排建设项目,科学整治村庄环境,使生活在传统村落中的农民能享受现代文明的生活。
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海外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英国有许多民间团体为此出谋划策;法国规定对古城区的建筑不得随意拆除,维修或者改建都要经过国家审定;日本政府则很少对传统村落大拆大建,而是在充分与民众沟通的基础上进行重点改造……
今天中国有不少有识之士正致力于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但他们的力量有限,要守住中华文化的DNA,需要中国上下更多的努力,也需要海外华侨华人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