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樊代明:中国医学之怪状 - 头是苏联的,身子是欧美的,两只脚是中医的
樊代明:中国医学之怪状 - 头是苏联的,身子是欧美的,两只脚是中医的
2017/12/20 17:20:03 | 浏览:1590 | 评论:0

樊代明:中国医学之怪状 - 头是苏联的,身子是欧美的,两只脚是中医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樊代明。因题为《HIM 走向医学发展新时代》的演讲而成“网红”:“说医学就是科学,我坚决反对", "传统的生理学已经快摇摇欲坠,经典的病理学已经快土崩瓦解,大内科和大外科不复存在,医生离病人越来越远,本来是恩人般的关系现在成了仇人。这样的医学体系不改它成吗? “

现在中国的医学指南96%是从外国人抄的,

你拿这个看病能行吗?

中国医学现在是什么样子呢?头是苏联的,身子是欧美的,两只脚是中医的。

医学有三个层次:真、善、美!真——求真务实,用什么药治什么病,什么科学治什么病,这是最简单的;善——医生对病人的呵护,病人对医生的尊重;美——要把医术当成艺术来享受。

哈佛大学回来的博士,让他去会诊,结果他说他在国外学的一个分子结构,这个病人居然没有!

一个人有成千上万的细胞,一个细胞有成千上万的分子,每一个时间都在发生着动态的变化,如此构成的数据,究竟有多少?于是我做了一首诗:数据复数据,数据何其多。哪个更真实,谁也不好说!

人工智能再智能,也是人的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下棋赢了,那是它找的人不对,要是它找我,绝对赢不了我,因为我不会下棋!如果一个阿尔发狗摆在我面前,我首先断电,看你赢了还是输了。

我20 多岁的时候,100 个感冒我全都能治好,其实我不治它也能自己好!现在是别人治不好叫我来治,我也治不好,什么是院士,就是一个越来越治不好病的人!就是院士!

现在,地球变化太快,还有很多医学问题,我们找不到原因。比如,约1/5 育龄妇女该生生不出来,你一查,输卵管是通的,一切都正常,爱人还经常在家,但她就是生不出来。什么原因,不知道。

我们现在经常吃「洋鸡蛋」,「洋鸡蛋」与「土鸡蛋」相比,个儿比较大,蛋黄比较大,有的还双黄,蛋黄大,蛋清就少。你知道肿瘤细胞什么特点吗?个儿比较大,细胞核比较大,胞浆比例失调。你说洋鸡容易吗?它冒着风险,为大家下出一个又一个癌细胞,你吃,还是不吃呢?

传统的生理学已经快摇摇欲坠,经典的病理学已经快土崩瓦解,大内科和大外科不复存在,医生离病人越来越远,本来是恩人般的关系现在成了仇人。这样的医学体系不改它成吗?

西医治不好,就找中医,中医治不好就说中医不行。有个病人去看中医,诊断为胰腺癌晚期。我说,中医连胰腺都没有,怎么有胰腺癌?

数据高低能说明一个病吗?比如说我,我的血糖从来就是7 mmol/L,他们说6 mmol/L 以上就是高血糖,我就不降。因为我当兵的时候就是7 mmol/L,妈妈给的嘛,那时候幸好不查血糖,不然人民解放军丢了一个上将,我一直都是这么高,其他都正常,我就不降,现在大家都高了,说7 mmol/L 正常,我终于也回到了正常。现在我在这里口若悬河的演讲,关键是妈给我7 mmol/L 了!

警察可以凭经验辨认小偷,因为小偷看人的眼神不一样,总是低着头看或者盯着你看。世界上只有两种人这样看人,一种是小偷,另一种是偷偷的爱上了你,还是小偷!

针灸找不到经络就是没理吗?万一这个经络是电子流、离子流怎么看?如果这个经络是活着有,死了就没了,怎么看?如果这个经络瞬间形成,一旦完成就消失了,怎么看?这三条理论总有一条是正确的,说不定三条都正确。

现在治疗癌症都是以杀死癌细胞为目的的,怎么杀:外科医生挖肉,内科医生下毒,放疗科医生烤电,都是以杀癌细胞为主的。最后癌细胞活着,病人死了!我们都希望癌细胞死了,人活着!

不抓主要症状,头疼医头,脚疼医脚,20 多个学科医生都说跟自己的科室无关,所以都走了,我只能叫那个病人起来,为啥?都说你没得病,你躺在这里干啥?

现在有几个消化科的医生敢到心脏科去抢救病人,有几个心脏科敢到呼吸科抢救病人?都只能自己救自己的,对病人说:「你这个不是我的」,病人说:「那我是谁的」?

现在心血管一个科室200 多种药,肿瘤科1000 多种,药越多,越说明没有好药,好药一种就可以了。

各科医生都去看病,都说从自己这个角度加这个,虽然每一个角度都是对的,可是加在一起病人的肝受不了了。

藿香正气液还有一个功效,夏天来了,宝宝容易长痱子,如果痱子粉没用的话,滴两滴藿香正气液在洗澡水里头一洗,痱子就消了,宝宝还说爽歪歪,你管他是什么机理,只要有用就行了。

要记住一句话:If you want go fast,go alone,If you want go far,go together。你要想走得快的话,一个人走吧!但要走得远,得一起走。简言之:独行快,众行远!

 

演讲现场,掌声阵阵!

在这里我要纠正一个医生和病人的错误,医生说:有病就要治;病人说:病都是治好的。这是错的!人的疾病,三分之一不治也好,三分之一治了就好,三分之一治也不好。比如最常见的感冒,感冒是我们治好的吗?所有的感冒不治也好。人类7000种罕见病,到现在是没药可治的,只能终止妊娠。比如肿瘤占了人类1/4的死因,很多治了不如不治。

1、医疗的政策保障

新中国成立快70年了,没有一本“卫生法”,我们不能“无法无天”的干!

健康,包括医疗改革,我们的领导没有少讲,上上下下;我们的文件没有少发,大大小小;我们的试点没有少搞,星星点点。但是为什么总是不满意呢?因为“医改”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中国工程院组织了83位院士,近100位各部委的机关干部,1000位专家,深入到290个省市、乡村,还派到国外10个国家进行调研,形成了一个报告,最近上送国家。

我们提出的意见可能不完全对,但作为专家来讲,我们提出来五条:

第一条,卫生一定要立法。新中国成立快70年了,没有一本“卫生法”,我们是法制国家,不能“无法无天”的干,也就“无法无天”的被杀。

第二条,因为健康事业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个部委都在管,现在是“政出多门”,我们必须要成国家成立一个“人口大部”,由国家直接来管理,可能情况就不一样了。

第三条,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美国可以拿出GDP的17%来搞健康,我们现在是5%,能不能取一个中间数,比如10%或者11%呢?

第四条,一定要有个三方的监督机构,比如:人大赋予足够的权利,像中纪委监督党中央党政干部一样,这样来监管,他们究竟干的怎么样。

第五条,要有一系列的行动计划,我们大致提出六大行动计划,有效的推进工作的发展,比如说慢病防控等等。

2、医学研究

我们发了大量的科学论文,最后与治病无关,这样的医学研究,这样的医学教育不改行吗?

我们用解剖刀把整体变成了器官,用显微镜把器官变成了细胞,又把器官变成了分子,然后在分子之间不能自拔,有医生告诉我“我是个搞分子的”但是你搞了个分子和人没关系。难怪最近50年,诺贝尔奖资助的成果都是分子,没有人。这样下去能行吗?

我们不能永远在微观世界孤芳自赏,我们写了大量的科学论文,最后与治病无关。10年前统计了一个人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的101篇论文,到现在发现就1篇有用,剩下100篇都没有用。

我们传统的生理学快土崩瓦解,经典的病理学快摇摇欲坠,我们人体解剖,这么重要,已经后继乏人。传统的大内科、大外科,不复存在。医学与人文体无完肤,基础与临床隔河相望,医生离病人越来越远。我们本来恩人般的医患关系,现在成了仇人!这样的医学研究,这样的医学教育不改行吗?

医学实现了科学化,但丢掉了人文关怀;

医学实现了现代化,但丢掉了先进性;

医学实现了国际化,但是丢了民族性;

医学实现了智能化,但同时丢掉了真实性。

你说医学还是医学,你说医生还是医生吗?

3、生活方式

人要有规律,12点还加班,那是谋财害命啊!

什么事情都有规律,人是整体,离不开天,一个是自然,一个是社会,人离不开自然。天冷了加几件衣服,天热了脱几件衣服,反其道而行之,吃再好的药都没有用。人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二氧化碳,而树正好相反,呼吸的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是氧气,你把树都砍光了,吸PM2.5还好吗?

不仅人是这样,植物也是这样:向日葵围绕着太阳转,含羞草白天合,晚上开,不然就含羞了。无论是西安的杨柳,还是北京的杨柳都是3月份发芽,管你有没有红头文件,管你有没有领导讲话,全世界的深海鱼都是那几天跑到长江里繁殖产卵,没有互联网通知啊。

人的24小时,12个时辰都是变化的,中午12点是午时,生命力最强,我们拿来睡觉。晚上12点生命力最差,死人最多。

我当住院医师时,我说12点吃完夜班饭,还要我值班。领导12点睡觉,让我们加班,那是要我们早死啊。

肿瘤为什么有的治得好,有的治得不好?因为肿瘤细胞每天开合几次,正常细胞也是每天开合几次,但是不同步的。你说你打针正好在正常细胞开的时候打,那不是谋财害命吗?

我们女孩子的月经一定是月月红,你说你一月几次红,几月一次红,你说你受得了吗?还有我们的试管婴儿,都是算好了一种,双胞胎啊!

另外,人是社会的一员,人与人之间导致相互猜忌、相互的设防,你说你会过的好吗?难怪《黄帝内经》,用30%写的是医学,剩下都在写其他的。现在写分子的不写细胞,写细胞的不写分子,写细胞和分子的又把人给丢了。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4、临床治病

人的疾病,三分之一不治也好,三分之一治了就好,三分之一治也不好。

在这里我要纠正一个医生和病人的错误,医生说:有病就要治;病人说:病都是治好的。这是错的!人的疾病,三分之一不治也好,三分之一治了就好,三分之一治也不好。比如最常见的感冒,感冒是我们治好的吗?所有的感冒不治也好。人类7000种罕见病,到现在是没药可治的,只能终止妊娠。比如肿瘤占了人类1/4的死因,很多治了不如不治。

医学只有几千年,人类已有几百万年,那以前人没有医学是怎么过来的?动物有医生吗?只有宠物才有医生。你看到过一个背着药箱的老虎到处跑吗?

有种能力叫自愈力,但是有医学之后,人体的自愈力大幅下降,一个小小的伤口都要化脓啊,都要用抗生素啊。总有一天人类无药可治。人总是要死的,人是老死的,有的是病入膏肓,但是我们还要治。老百姓一辈子存了那么点钱,都在最后半年被花光了。

所以一个又一个医学模式的出台,但是这些医学都是在局部的发力,要解决医学全局的问题可能不行。因为医学出来,科学还有很多很多比科学重要多的多的在里面,所以将来和一切和人体有关的知识都应该纳入医学,所以未来必然是“整合医学”。

5、医学分科

现在的医生分科越来越细,出现很大问题!

医学分科越来越细,现在走向了极端,那么我们有问题了。

我们过去给病人会诊,都是说人家得了什么病,现在全国医院会诊都是说人家得的不是什么病。我们给一个病人会诊,病人躺在这。这科医生说,这病和我们无关,那科医生说这病也和我们无关,二十几个学科都走了。

我跟病人说你起来吧,医生都说你没病,你躺在着干啥呢?现在病人病了到医院找不到合适的医生,其实是医生病了找不到合适的医生。所以综合医院急诊科,重症病人误死10%!所以现在什么是最好的医生?ICU医生是最好的,因为他什么都会,第二好的就是刚毕业的医学生,他刚学完什么都会!

所以我们要还器官给病人,还症状为疾病,从检验回到临床,从药师回到医师,要身心并重,要医护并重,要中西医并重,要防治并重。这样才叫医生,这样才叫医学。

6、医学生培养

现在兽医的分数线比医生高120多分?这不是胡闹嘛!

我们中国医学从以前的跟跑到现在的并跑,那我们中国的医学未来一百年能不能领跑?医学要是想站在世界的顶峰,一刻都不能少了它的新思维。

为什么现在天气预报老是出错,就是逻辑思维出现了问题。一个老农民从外地回来说,今天晚上必然下雨,结果下雨了,他说他就觉得天气很闷。你说他懂科学数据吗?但他能抓住真理。再比如,蚂蚁搬家,蚂蚁一搬家就下雨,你说蚂蚁懂什么科学数据,但是它们掌握真理。

所以医生都是需要高智商的,在国外都是读完大学才允许读医学院的,按照我们现在就是读完清华北大,才能读兰州医学院。而我们现在高考750分,他考个360就混进来了。你说以后你找他看病能行吗?一个智商比你还低的医生能看好吗?

如果我们培养不出来好的医生,或者说医生只能看病,看不了人,这又是怎么样的?

7、说好医生标准

能处理例外和意外的医生是好医生,剩下的都是跟着吃饭的!

科学是必然性但医学常有偶然性。科学是强调百分之百和百分之零的结果,而医学是不一样的,从百分之零到百分之百任何的可能性都可能存在。所以我们总是出现例外和意外。所以什么是好医生?就是能处理例外和意外的医生是好医生,剩下的都是跟着吃饭的。

我们用科学共识形成指南,但不能以偏概全。我们现在医生都用指南给你看病,所以你要特别的小心。

指南是什么,指南是老医生总结的,只能覆盖80%,还有20%覆盖不到。还有我们现在中国的指南4%是中国人的材料,96%是从外国人抄的,洋人吃羊肉、喝洋酒能和我们一样吗?现在指南都到8版了,我说7版就可以了,他说7版有错,6版有错,5版有错,1版全是错,那你拿这个看病能行吗?指南只能供我们参考!

医学并不等同于科学,医学不止是科学,还有比科学更重要多的东西。我们只能以科学的理论帮助医学,但不能束缚医学,我们用科学方法研究医学,但不能用之误解医学,我们用数据助诊疾病,但不能用着取代医生。

我们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过去是传染病,现在是非传染病;

过去是营养不良,现在是营养过剩;

过去是年轻性,现在是老年性;

过去是生物性,现在SARS、禽流感越来越多了,是环境性、社会性;

过去我们能治就治,治不了就死了;

过去简单,现在变成了复杂;

过去是早期的,现在变成晚期的;

过去是单器官的,现在是多器官的;

过去是器质性疾病,现在是跳楼的越来越多;

过去是我们治好了病就算了,现在我们还要保健康。

所以医学的形式在短暂的时期内发生了如此深刻的变化,都发生在我们身上,你说我们抓住那么点科学够吗?如果还这么做,我们将出现很多大碰撞。

樊代明激情演讲:千名医生欲罢不能

『延伸阅读』

四位院士力挺中医:中医解决了很多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能把老祖宗的东西丢了!

樊代明:说医学就是科学,我坚决反对

来源:节选自《医学争鸣》

导读:希波克拉底说过“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了解一个患者,比了解一个患者患什么病重要”。若抽去了人的本性,医学就失去了灵魂;若抽去了人的特性,只剩下其中的科学,那就成了科学主义。

1、医学是什么

从40年前学医时,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但一直未得满意答案。说医学不是科学,一是我不愿、二是我不敢、三是我不能。但要说医学就是科学,这是我坚决反对的。

医学与科学相当于两股轨道上奔驰的列车,宽度、材质、动力模式、速度都不一样,一列不能涵盖一列,一列更不能取代一列。尽管时有交集,但通过交点或交接地带后就需要在各自方向上继续奔驰,最终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人类利益服务。

2、数据分析,对医学来说,还远远不行

一个人的细胞数远远超过上万亿,每个细胞又由成千上万的基因、蛋白或代谢物组成。人体就像一个黑匣子,任何一个小问题、小刺激都会导致人体做出系列复杂的反应,这种反应超过平衡的极限就会生病。

想诊断疾病,需要医学数据分析,但必须是扎实可信的数据,而且需要稳定可靠的分析模型才能获得可靠可重复而令人信服的结果。这对于科学来讲可能已足够了,但对医学来说,还远远不行,因为即使这样的结果,还需要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来解读分析和判断。我们只能用科学的方法来利用数据,尽可能地逼近医学的事实,但绝不能直接与医学的事实画等号。

最近几十年,临床医学的发展有两个最受瞩目的方面,科学或基础医学的成果用到了临床领域:一个是检验医学,一个是影像医学。一个从细胞深入到了分子基因,一个从一维发展到了四维影像,从而使医学诊断水平大为提高。然而,这也引发了大量年轻医生难以抑制的依赖性,严重影响到高水平医学人才的培养。

“数据复数据,数据何其多,哪个更真实,谁也不好说”。

这往往是临床医生每天碰到的真实现状。因为数据不是人体,数据不是疾病,数据不一定是诊断证据,数据也不一定是治疗效果。数据可能反映事实,也可能偏离事实,从而误导医生的判断。用科学的技术得到的数据多数是瞬间的、直接的、生理的、客观的……而医学实践遇到的实况却是长期的、间接的、心理的、主观性的……二者相差甚远。

数据分析的结果和事实之间可能存在偏差,这些偏差有可能是人为造成,也可能是系统偏差,例如有人发现喝咖啡与胰腺癌发病之间高度相关,可能是胰腺癌的病因。但深入分析发现,对照组中有很大一部分病人患有胃溃疡,是因为怕病情加重,几乎不喝咖啡,所以,二者其实并无关系。

由此可见,我们把两种相关的就叫做因果关系,这在科学上可能是合理的,但在医学上那会犯很多错误或很大错误。

3、若抽去了人的本性,医学就失去了灵魂

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说过“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了解一个患者,比了解一个患者患什么病重要”。若抽去了人的本性,医学就失去了灵魂;若抽去了人的特性,只剩下其中的科学,那就成了科学主义。

疾病可引起病人各种不舒服的感觉,如痛、麻、痒、胀等,这也是病人求医的动机。但是,由于各种生理和心理因素,同一刺激在不同病人身上的感受和忍受程度是不一样的,这是病人的主观感觉。

不同人的主观感觉差异是很大的,几乎每一个人在不同生理状态对各种不舒服的感觉都是不同的,比如战士在战场上受了重伤,却毫无知觉,继续冲锋陷阵。又比如同是急性阑尾炎,绝大多数人表现为转移性右腹部痛,但婴幼儿的表现可能是啼哭,拒奶甚至嗜睡,老年人对疼痛感觉迟钝,甚至化脓穿孔、生命垂危还感觉不到疼痛……主观感受有时是因人而异的。

你也许经常会听到医生说,如果不发生变化或治疗显效的话,你的情况会怎么样。乍一听来,这对病人好像不可思议,甚至怀疑医生的能力或者给自己留有后路,其实病人是按“科学”的规律在思维问题,而医生在按医学的规律在思维、在回答病人的“科学问题”。

而医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包括对疾病的认知,对病人和疾病的态度,对预后的预测及与病人的交流能力等,都会影响病人的预后。

在临床上,有很多病人喜欢找教授专家看病,因为他们更相信教授专家的诊治水平。而年轻医生与科主任说同样的话,病人则更愿意相信科主任的。

听说有一个牛皮癣的患者,10个医生给他开的都是同一种止痒药,可只有一个开的有效,就是病人信任的那一个。这就是俗话说的“信则灵”。其实这完全是心理作用。这也提示我们,医生除了能用好药,开好刀,治好病外,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希波克拉底说“医生的法宝有三样:语言、药物和手术刀”。他把语言放在了第一位。目前医疗环境,医患关系紧张,其实有很多都是由于医生的沟通和少数病人的心理障碍造成的,解决这道难题的根本办法是医生要将生理与心理整合成双刃剑,才能在复杂的生理与心理疾病的处理中游刃有余。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5]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52]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9]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8]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24]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9]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5]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73]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8]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慕波:爬取7万条帖子  看看人们都是怎么吐槽相亲的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