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潘启雯:未来经济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
潘启雯:未来经济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
2018/1/18 3:04:51 | 浏览:2195 | 评论:0

潘启雯:未来经济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

     近年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技术及衍生项目已覆盖了全世界超过80%的互联网生活,诸如可穿戴技术、人机交互、情感计算、3D打印、编程教育等。毫不夸张地说,该实验室主任伊藤穰一每次开口,全世界精英都会侧耳倾听。最近,伊藤穰一与《连线》杂志特约编辑杰夫·豪合著的《爆裂: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中文版。

  作者认为,技术不论好坏,都将重塑未来社会生态和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那些遵循科技逻辑(或称“互联网思维”)的人,意识到我们正踏入一个被新规则、新科技、新思维掌控时期的人,都将在经济社会里抢占先机。

  第一条原则:“涌现优于权威。”当大量细微的事物通过简单的选择行为,如向左还是向右、买入还是卖出等,表现出远超个体能力的特性时,“涌现”便会发生。自然界中蚁群、鱼群、鸟群、蝗虫都显现出了“涌现”的内在特质。一元组织拥有比个体强大得多的能力和智慧:蚁群知道附近有没有食物,何时采取躲避动作,需要出动多少蚂蚁去寻找当天的食物或抵御攻击。人类大脑也是如此,以正确的方式将不太复杂的部分相互连成网络,便可涌现思考和意识。互联网为“涌现”提供了更多可能,从权威到“涌现”的转变将催生新智慧。

  第二条原则:“拉力优于推力。”所谓“推力”,指企业或组织用各种方式推销给你的东西;而所谓“拉力”就是自己有需求而主动获取。在互联网时代,分布式的、来自底部的主动需求,要比从上推下来的东西更有价值。对企业家来说,“拉力”战略利用创新带来的低成本,使沟通交流、原形设计、资金筹集和新的学习方法成为可能。信息和指令从权力中心推向边缘,资源将被“拉”到需要的地方,世界将从“资源储存”向“资源流动”转变。

  第三条原则:“指南针优于地图。”相比掌握详细的地形信息及最佳路径的地图,指南针是更灵活的工具,需要使用者发挥创造性和自主性找到自己的道路。

  第四条原则:“风险优于安全。”随着创新速度不断加快,要求创新者和投资者权衡现在就做某事的成本与此后再做的成本,那些能最深刻地理解这个公式的人将会最终获胜。

  第五条原则:“违抗优于服从。”探索、质疑、违抗……这种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方法帮助推动了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也改变了从制造业到安全产业等各行各业的发展轨迹。“没有人是靠别人告诉他怎么做而赢得诺贝尔奖的”,没有违抗就没有大发明,因为创造力需要摆脱束缚。

  第六条原则:“实践优于理论。”在节奏快变成新常态的未来,等待和计划的成本要比先实践后随机应对更高,商界把新尝试带来的“失败”看作一次廉价的学习机会。

  第七条原则:“多样性优于能力。”传统的管理实践经常会在“谁最适合做哪项任务”上大错特错。至少在纳米生物技术领域,将人才与任务匹配的最佳方式并非是让学历最高的人承担最困难的任务,而是要观察成千上万民众的行为,并确定谁最具备完成该项任务所需的潜质,领域差异往往使外行人更能解决难题。“多样性不仅仅是个基本准则,或者某些人力资源演示文稿中无关紧要的要点,它更是一个聪明的战略。”

  第八条原则:“韧性优于力量。”就网络安全而言,战无不胜的防线是灾难性的幻想,不断改变的、无法预测的防御措施才具有有效的防护力。

  第九条原则:“系统优于个体。”负责任的创新不只需要速度和效率,也要持续关注新技术带来的整体影响,理解人、社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谷歌在介绍其无人驾驶汽车时,强调汽车只是个“个体”,驾驶汽车的人工智能是“系统”,因此,传感器和软件都设计成能处理现有的道路设施情况,解决比如醉驾和帮助行动不便者驾车等共同问题,旨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真正的变化。

  在伊藤穰一和杰夫·豪看来,世界正处在根本结构性变革中。人类从根本上来说是具有适应性的,只是我们创造的社会更重视生产力而非适应性。“当我们为追求速度放弃跑鞋选择超音速飞机时,如果社会能经受住最初的爆击,我们可能依然发现,这架飞机上的风景正是我们所一直追寻的。” 美国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曾说:“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台湾学者潘光哲:为什么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热衷于改造国民性? 2025-09-15 [36]
AI教父万万没想到,前女友用ChatGPT跟他闹分手 2025-09-15 [31]
男生给导师申请3块科研经费,被学校退回,导师:写个三块钱,这弄个鬼的... 2025-09-15 [45]
富过17代,这个中国名门望族把子孙全送哈佛 2025-09-15 [125]
薛澜:AI治理并非创新对立面或附属议题,需要回归到全球合作轨道 2025-09-11 [153]
《时代》周刊发布AI影响力100人名单,4位中国入选者有哪些共同的管理逻辑? 2025-09-11 [479]
刘元春:“十五五”锚定三大主线,治理体系改革是内部结构转型的破局核心 2025-09-02 [2363]
黄奇帆的最新报告 2025-08-20 [1457]
当年大批乌克兰专家来华援建,如今状况怎样? 2025-08-21 [901]
哥大教授:美国的大学不扩招 2025-08-21 [73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