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中国大讨论:东北往哪走?
中国大讨论:东北往哪走?
来源:usqiaobao.com | 2018/1/25 7:13:01 | 浏览:1453 | 评论:1

中国大讨论:东北往哪走?

作为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穿越高寒地区的长大高速铁路,“哈大”高铁为东北地区经济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图为2017年12月1日,辽宁沈阳,旅客在沈阳北站乘坐“哈大”高铁。(图片来源:中新社)

2018年伊始,东北的新闻便接二连三地涌出来,毛振华控诉亚布力管委会事件,游客雪乡被宰事件,以及此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团队推出的《吉林报告》,一度引发讨论热潮等。

近日,不少大陆媒体对东北经济展开了讨论。《南方周末》刊文《东北人闯关内》称东北人口迁移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差异;《南风窗》的文章《东北发展的真问题》中分析指出东北国企占比重过大,养老负担较重;

那么,东北人都怎样生活的?东北到底怎么了?东北经济的症结究竟在哪?

析因

“一定要跟着资本走”

东北人口迁移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差异

2017年12月6日,下午4时,哈尔滨天已全黑,只剩一轮硕大的圆月挂在松花江面上。江边的木兰县陷入沉寂,一家药店老板打算关门回家,“生意不好做。”老板嘟囔,一边与网民聊天。药店老板说,近五六年,他所在的利东镇,人陆续走了大约一半,只剩七八千,他的药品销售连同下降了1/3。因为天气寒冷,东北地区高发支气管炎、哮喘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卖药曾是门好生意。

最新一期《南方周末》报道,历史上,东北一直是人口流入之地,直到1950年代因为支援三线建设等,才流出了部分工程技术人员等。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迁移,是在改革开放之后。1980年以后的资料显示,关外移民出现大规模移民后的规律性回流,黑龙江和吉林的人口流入辽宁,辽宁再往河北和山东迁移。

彼时,辽宁因有吉林和黑龙江的人口替代,还是净流入,但吉林和黑龙江已经进入人口净迁出状态。“四普”期间(1985年7月至1990年6月),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人口净迁移率分别为1.31‰、-1.01‰和-1.43‰。在随后的国企改革浪潮中,东北人开始成批向长三角和珠三角迁移。

1992年,广东改革开放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这时,东北才迈出市场化的第一步。尽管东北工业基础仍在,但无论技术还是管理已经落后于国际市场。

王炎和是改革开放后主动“下海”的辽宁第一批官员。因为下海前分管经济,王炎和很早就觉察到了东北国企的变化。他所在的市,钢、铝、煤等各类资源应有尽有,但当时经济指标已开始下降。因缺乏技术改造,也不注重市场开发,上海宝钢等现代化工业企业兴起的时候,当地钢企随即丧失了市场竞争力。

那时,国企改革全面推开,东北大量小型国企被重组,剩余的一些大型国企也面临重重困难。王炎和暗下决心,“一定要跟着资本走”。实际上,国企改革最早是在上海开展的,而且很快就顺利结束。上海的国企主要是轻工纺织类,当时因为外资、合资企业已经大量存在,下岗的国企员工马上就被吸收了。

“但在东北不行。”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于潇说,东北还没有建立起新的产业,职工下岗比较多。为了安排再就业,于潇记得,如果一个家庭全部失业,地方政府至少要安排一个,哪怕是政府雇用,“所以那个时候,政府负担也很重”。

从这时开始,东北人口开始向长三角和珠三角迁移。“这些新的迁移点和东北没有任何历史上的人口关联。”于潇说,主要原因就是区域经济差异造成的。

现状

“雪鸟”聚集的“黑龙江省三亚市”

在黑龙江不到两个劳动力就要养一个老人

2015年,辽宁在改革开放后,也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净流出。也就是说,从吉林和黑龙江流入的人口,已经弥补不了从辽宁迁出的人口。据辽宁省历年统计公报,2015年末,辽宁省常住人口4382.4万人,比2014年减少了9万人。2016年末,人口继续减少4.6万人。

最新一期《南方周末》报道,海南是东北老年人的养老胜地。在冬季来临前,他们成群结队飞往那里,租房或购买房产,甚至彻底移民。他们因此有了一个形象的称呼——“snowbird(雪鸟)”。

从2015年开始,海南省统计年鉴专门开始统计候鸟人口,当年的候鸟人数为115万。到了2016年,海南的候鸟人数已经超过121万,占海南省常住人口13.2%。

海南省卫计委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合作的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海南的“候鸟”中,北京和东北三省的占总数的53.9%。由于黑龙江人过于集中,三亚市又被戏称为“黑龙江省三亚市”。

多位受访者反映,早些年的时候,东北人和海南人常有冲突。比如在东北人看来,海南人做事闲散,像装修房子,就打个临时工,挣几百块钱,人就不来了,还有就是缺斤少两。而许多东北人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加上脾气暴躁,遇到这些情况,会直接开骂。

一位来海南做东北人早餐生意的长春人介绍,他家里有几百亩土地,已经租给了合作社。“北大荒已经不需要人力了,一台收割机一小时可以收割几十亩田地。”他说。

近年来,农业也在探索供给侧改革,以黑龙江为代表的农业大省亦在调整。张国宝说,黑龙江水稻年产量520亿斤,对中国粮食安全贡献巨大,但是如果水稻价格一斤差一元钱,影响就是520亿元。

迄今,人口流失的结果,从养老保险基金的数据可窥一斑。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此前对媒体表示,“黑龙江是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最困难的省份,抚养比是1.3﹕1,而广东最高是9﹕1”。

换言之,在黑龙江,不到两个劳动力就要养一个老人。吉林和辽宁的情况也不乐观,分别位列倒数第二和第五,抚养比为1.47﹕1和1.64﹕1。

中国大讨论:东北往哪走?

2017年11月28日,由黑龙江省旅游委主办的“冰雪之冠·畅爽龙江”2017黑龙江冬季旅游推介活动在“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沈阳举行。图为演员在表演节目。(图片来源:中新社)

争议

养猪场大举挺进东北,似乎预示着东北的另一个产业方向

产业留人VS继续减少人口

东北要不要留人,是存在争议的。

最新一期《南方周末》报道,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关于东北经济的论战发生了好几次,尤其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团队推出的《吉林报告》,一度引发讨论热潮。

《吉林报告》延续了产业留人的思路——以重化工为主导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非常弱,为了解决就业、利用劳动力资源禀赋,目前吉林省需要发展如轻纺工业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很快,同样毕业于北大的自媒体人塞冬,在其公号“黔财有话说”发布了一篇反驳文章,给不少公号带来了极高的阅读量,文章的标题叫做《关于东北,这里有一个颠覆式“药方”》。塞冬认为,让东北人像《吉林报告》里提到的湖北人和重庆人一样,走上制造业流水线是不可能的。虽然三省份的人均GDP均为八千多美元,但湖北和重庆两省市存在许多人均3000至4000美元的贫困地区,而吉林最差的地区人均也有5700美元。

养猪场大举挺进东北,似乎预示着东北的另一个产业方向。随着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引导生猪产能向东北4省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转移,至少8家上市猪企宣布了“南猪北移”计划。

与在南方不同,东北因土地广阔、粮食便宜等优势,猪企纷纷建立起规模化和自动化的养猪场。翟羽佳说,刚毕业的时候,养猪还是重体力劳动,一个月只能赚700块钱,很多人撑不住。现在一人能养2000头猪,月薪接近1万元人民币,另外公司全是年轻人,这都是他选择回到家乡的原因。

《北京晨报》报道,此外,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近日因为一则“投资东北”的微博上了网络热搜,“今天他们有了困难,大家都应该过去帮一!”在过去的几天里,他密集拜会东北三省的省委书记、省长,并承诺未来三年要在东北投资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京东内部人士称,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发展为东北振兴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产业发展新格局,是东北振兴的必由之路。”

聚焦

经济落后是误解 调整结构系关键

人均GDP在中国属于中上游水平 近年中央给东北政策十分优厚

关于振兴东北的讨论太多,很多人认为东北经济很落后,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东北只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了,但东北的人均GDP在全中国属于中上游水平。

最新一期《南风窗》报道,中央从2003年开始提出要振兴东北,并在2004年推出了十年规划。在2014年总结东北十年发展的时候,东北三省的GDP平均增速依然在中国四大板块中是最快的。虽然近年增速迅速下滑,但根据2017年的统计数字,2016年,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的人均GDP分别位于全国第12、14和22名。

说东北发展落后了,都是相对的。首先是和它之前相比,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一直在中国遥遥领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甚至一度占到全国的90%。直到现在,在全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多年之后,东北城镇化的水平依然高出中国水平约三个百分点。其次是和广东等在改革开放之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比,东北的发展似乎太慢了,在全国的排名不断下降。

就是说,东北的整体经济水平在中国来说并不算落后,为什么会成为关注的焦点?张国宝在2017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到:东北经济最根本的问题,是东北的经济结构。东北的经济结构问题更突出,所以东北面临的问题也更严重。

这些年,中央给东北的政策十分优厚。2015年财政部首次公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理分布图中,东北三省获得的转移支付近 6000亿元,约占当年转移支付10.9%。中央每年给东北的转移支付数额一直在增长。2016年4月,中国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时间,实现全面振兴。2016年到2018年,还有《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司长周建平曾透露,这轮振兴计划的投资额为1.6万亿元,围绕三年滚动计划,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约130个重大工程项目。

中国大讨论:东北往哪走?

近年吉林辽源走上转型发展之路。这个东北著名的“煤城”,正逐步摆脱“黑色束缚”,变身“袜业名城”。(图片来源:中新社)

出路

国企占比重过大 养老负担较重

找到东北经济转型的突破口,才是讨论振兴东北的意义所在

那么,东北经济结构为什么如此难调整,到底是什么在阻碍东北的进一步发展?

最新一期《南风窗》报道,东北有很多不适合市场经济的政府行为。即先给出很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前来投资,等投资到位开始工程建设后,这些说好的政策便开始打折扣,有些承诺更成了一纸空文,让企业家苦不堪言。到一个地方投资,本来就要承担市场的风险,若在此之外,还要承担政府行为的额外风险,企业很难做起来。

也正因此,在关于振兴东北的讨论中,不少人对东北的社会文化多有诟病,认为这些当地的风气、观念是造成东北现状的根本原因,但其实这是本末倒置,这样的批评对东北是不公平的。

2016年4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已经对东北给出了清晰的诊断: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仍然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科技与经济发展融合不够、社会保障和民生压力较大、思想观念不够解放……显然,东北的问题是整体的问题,单独讨论任何一个领域都没有意义,片面的指责更于事无补。

东北是中国经济转型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既是产业结构单一问题最严重的地方,又是市场经济观念最淡薄的地方,在国有企业比重过高等种种现状之下,如果东北经济能够成功转型,那整个中国经济转型成功便不是问题了。找到东北经济转型的突破口,这才是讨论振兴东北的意义所在。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惠誉太会戳痛处了! 2024-04-15 [105]
重磅!中国高校职称评审小同行评价研究报告(2023)发布 2024-04-14 [51]
揭秘清华近2年留学去向! 2024-04-10 [144]
985高校副教授非升即走失败,留给我们7大教训! 2024-04-06 [215]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已是一个假故事 2024-04-02 [156]
中国国安部:警惕!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调查咨询活动暗藏国家安全风险__ 2024-03-29 [303]
财政部对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 2024-03-29 [186]
2024年“老人年龄标准”公布,超过这个年龄,就可被叫老年人了 2024-02-04 [356]
450万考公人数捅破天,他们中间出不了马斯克,也不会有包青天 2024-03-20 [239]
320张老照片:看中国女性百年变化史 2024-03-09 [41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Yuehui Zhou说:留言于2018-02-05 21:57:19(第1条)
东北的繁荣至关重要。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