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陈十一、谢心澄当选2018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陈十一、谢心澄当选2018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8/2/11 12:12:05 | 浏览:1958 | 评论:0

日前,发展中国科学院官网公布了2018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名单,共有55位来自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新当选,其中中国学者共有15名,包括内地学者11位,香港地区1位和台湾地区3位。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每年增选新院士45至50名,院士必须由2名TWAS院士书面提名,既包括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也包括来自发达国家、但对发展中国家的科技事业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一般来说,必须是所在国的院士,才有资格成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的院士候选人。新当选的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将在第28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大会上正式就任。

今年共有15位学者当选2018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包括内地学者11位,香港地区1位和台湾地区3位。

2018年新当选TWAS院士的11位中国大陆科学家分别是南方科技大学陈十一北京大学谢心澄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张旭,北京大学龚旗煌,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周琪,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韩布兴,中国科学院大学郭正堂,江西农业大学黄路生,南京大学邹志刚,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刘云圻、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周向宇。

除了11位内地学者入选外,中国香港地区1位和台湾地区3位学者入选分别是香港中文大学张妙清;台湾医药大学李文华,台湾大学张美慧,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钟孙霖。

TWAS奖颁发给在科学研究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发展中国家科学家。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彦随与肯尼亚科学家共同获得2018年TWAS社会科学奖。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大兵获得2018年TWAS农业科学奖。

迄今,中国大陆共有TWAS院士226名,其中获奖科学家61名。此外,挪威科学家Nils Christian Stenseth是本国首位当选TWAS院士的科学家,TWAS院士来源国增加到97个。

陈十一、谢心澄当选2018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新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的中国内地科学家详细情况如下:

陈十一

陈十一、谢心澄当选2018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陈十一,男,汉族,1956年10月出生,浙江天台人,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1987年7月参加工作,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首批“千人计划获得者”,获国家特聘专家称号。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

1978年1月至1982年1月在浙江大学力学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7年在北京大学力学系学习,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87年至1990年在美国Los Alamos 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1990年至1997年任美国Los Alamos 国家实验室湍流与格子气研究研究组主任。1997年至1999年任美国Los Alamos 国家实验室非线性研究中心副主任。1999年至2002年任Johns Hopkins 大学机械工程系终身教授。2001年起任北京大学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主任。2002年至2005年任Johns Hopkins大学机械工程系系主任,曾任讲席教授。2005年6月至2013年7月任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2011年1月起任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2013年9月起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兼任研究生院院长。2015年1月,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曾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fellow;国家杰出青年基金(B)获得者,美国物理学会fellow,英国物理学会fellow,国际工学院院长联合委员会执行委员,美国物理学会流体力学分会国际委员会委员,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员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周培源数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力学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谢心澄

陈十一、谢心澄当选2018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谢心澄,1959年2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籍贯江苏常州。 1982年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同年通过Cuspea选拔考试赴美深造。1988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1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马里兰大学做博士后。1991年至2004年在美国Oklahome State University任助教授、副教授、教授。2004年至今任校董事会教授。2005年应聘为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研究室主任。2009年出任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主任。2010年成为中央“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011年出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电荷及自旋输运、低维量子体系、相关联电子系统。

主要工作成绩:从理论上得到了二维电子气在强磁场情况下的DOS和thermodymamic properties。从理论上确定了Anyou超导体里Roton的存在,使得Anyou超导理论更加完备。从理论上得到了一些Bilayer的量子Hall态,其中一些态以后得到了实验的证实。在量子Hall系统中,首次得到了许多低能的Collective modes,并成功地利用分数统能谱进行了分析。在量子Hall效应相变问题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相图。提出了KT相变在一些二维电子系统输运过程中的可能性。提出了一个新的droplet态和半经典渗透的概念去理解最近观测到的2D金属至绝缘体相变。

张旭

陈十一、谢心澄当选2018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张旭,神经科学家 男,1961年8月生,江苏宜兴人。1985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94年获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机理研究。系统性地研究了慢性痛的背根节和脊髓基因表达谱,发现了内源性钠钾泵激动剂等新的痛觉信息调控系统,为临床镇痛及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发现了伤害性感受神经元中阿片受体亚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吗啡镇痛耐受的相关性,拓展了受体复合体功能及药物研究方向。发现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3(FGF13)通过稳定微管调控神经元和大脑的发育,阐明了FGF13基因缺陷造成智力障碍的机理。曾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和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等。

龚旗煌

陈十一、谢心澄当选2018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龚旗煌,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籍贯福建省莆田市,中共党员,1985年7月参加工作,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1979-1983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生;1983-1989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硕博连读研究生;1989-1991年,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系博士后;1991年至今,先后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学院讲师(1991年)、副教授(1991年)、教授(1995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99年),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16年)。1988-1989年,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习;1994-1995年,作为前沿科学研究员,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访问研究;2008年,作为DAAD学者在德国维尔兹堡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科学学部院士,2007年和2010年分别当选为英国皇家物理学会会士和美国光学学会会士。

历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2009年11月-2015年7月)、北京大学发展规划部副部长(挂职,2012年3月-2014年3 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2015年7月-2017年10月),2017年7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担任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1年4月-2017年3月)、学术委员会主任(2017年3月至今)。

周琪

陈十一、谢心澄当选2018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干细胞和发育生物学家 男,1970年4月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91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1996年获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细胞重编程与干细胞研究。在体细胞重编程的新方法创建与调控机制研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要细胞与动物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系统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曾先后创造了体细胞克隆大鼠、诱导多能干细胞小鼠,证明了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同样的发育能力;创建了北京干细胞库;发现了可以判断干细胞多能性水平的非编码RNA标识并研究了其调控机制;揭示了mR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修饰在细胞重编程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周光召基金会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2011)、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0)等。现任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韩布兴

陈十一、谢心澄当选2018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韩布兴,男,河北遵化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7年7月20日生。1982年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原河北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9至1991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1-1993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93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主要从事化学热力学与绿色化学的交叉研究,在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等绿色溶剂体系化学热力学、绿色溶剂在化学反应和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系统性成果。在 Science、Acc. Chem. Res.、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480篇,论文被引用10000余次,获国家专利30件,在重要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90余次。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Elsevier出版社J. Colloid interf. Sci.期刊终身成就奖,作为非第一完成人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现任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第三学部领衔委员(Division III, Titular Member)、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IUPAC绿色化学分会主席等,2007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担任Green Chem.期刊副主编,Chem. Sci.、ChemSusChem、J. Supercritical Fluids、中国科学(化学)等16种期刊的编委或顾问编委。

郭正堂

陈十一、谢心澄当选2018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郭正堂,1964年4月生于山西应县。1983年于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1985年于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获硕士学位,1990年于法国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巴黎第六大学)获博士学位。1996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新生代地质与古气候学研究,在风尘堆积地层学、古土壤与古环境等方面取得系统的研究成果。把陆地风成堆积序列从800万年拓展到2200万年;厘定了亚洲季风环境和内陆荒漠的起源时代,重建了早期演化历史,提出青藏高原在2000多万年前的隆升即已导致大气环流重组;发现了第四纪东亚季风极盛期与大洋碳同位素变化的耦合关系,揭示出冰期-间冰期旋回中两极冰盖存在不对称演化行为,提出更新世大气甲烷浓度变化的两半球季风和全球冰量交替控制解释。

曾任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古气候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古全球变化(PAGES)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亚澳环球环境大断面(PEP-II)国际项目共同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科学通报》副主编等。现任全球变化中国委员会古全球变化工作组组长;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土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副主编、《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编委(Editor)等。获首届全球变化科学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一等奖、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等奖励。

黄路生

陈十一、谢心澄当选2018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黄路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德国洪堡学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技部/江西省部省共建动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

黄路生1964年12月生于江西省上犹县。1984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1987获该校硕士学位。1988年起先后在俄罗斯、德国及英国等国家累计学习、博士后研究8年,1995年获俄罗斯国家农业科学院生物学专业科学博士(Dr.Sc.,正博士)学位。2002年2月-2004年2月在英国剑桥大学病理学系PI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作2年,任Research Fellow。2006年5月至2007年10月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做洪堡学者。2008年8月起任江西农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家猪的遗传育种研究。在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学基础及分子育种改良研究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系统研究了中国地方猪生长、抗病和肉质种质遗传特性,并阐明了中国地方猪棕褐毛色形成的独特遗传机制。全面系统地定位了养猪生产中主要经济性状的基因位点,并发现了决定猪外耳面积大小的数量性状因果突变位点。较早在国内开展了猪分子育种改良研究,系统地研发了用于种猪生长、肉质及抗病性状选育改良的分子育种专利技术,在全国生猪主产省份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邹志刚

陈十一、谢心澄当选2018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邹志刚,材料学专家。南京大学教授。1955年3月生于天津市,籍贯山东黄县。198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1986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6年于日本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能源与环境材料方面的研究。在光催化材料及其在能源与环境中应用的基础研究中,提出了调控光催化材料能带结构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发展了新一代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材料,拓宽了光催化材料的响应范围,实现了可见光下水的完全分解。通过构建纳米异质结光催化材料新体系,实现了光生电子和空穴对的有效分离,显著提高量子效率和光催化性能。发现了不同污染物间的协同降解新效应,筛选出可实际应用的高效光催化材料体系。模拟植物光合作用实现了利用光催化材料将CO2和水转化为氧气和甲烷等碳氢燃料,拓展了光催化材料的研究领域。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

刘云圻

陈十一、谢心澄当选2018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刘云圻,男,博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49年4月1日生于江苏省靖江市。1975届大学(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化学所工作至今。其中:1985 年至1988 年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进修;1991年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8年在美国东北大学进行访问研究;

刘云圻研究员主要从事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包括π共轭小分子/高分子,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以及这些材料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包括在发光二极管、场效应晶体管和分子器件。发表论文400余篇,引用7000余次,其中他引4500次,H因子45。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周向宇

陈十一、谢心澄当选2018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周向宇,1965年3月生于湖南省郴州市。1981-1985年在湘潭大学数学系本科并获学士学位,1985-1990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获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起在数学研究所工作,1992年9月起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98年9月起任该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2月至2012年6月担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所长,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

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8)、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1998)、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第八届陈省身数学奖(中国数学会)(2001),在国际著名数学中心俄罗斯科学院Steklov数学研究所获俄国国家科学博士(1998),并于2002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邀请报告。现任《中国科学》、《数学学报英文版》编委。

周向宇的研究领域多复变是基础数学的核心与前沿之一, 他在该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尤其是证明了扩充未来光管猜测,即:扩充未来光管是全纯域。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106]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421]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462]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88]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88]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543]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544]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541]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705]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9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