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微信诈骗手段花样不断翻新,使纯净的正常新闻受到重创。几年前统计,超过三成网民有过被骗经历,现在有七成人在不知不觉、真假不明的情况下转发微信消息。使得人人受害,人人又在微信中害人,危害现状再日益严重。据调查显示,无论是网络中介、还是网络购物,养生保健、微信拉选票、微信“钓鱼”微信“淘宝”、微信赌博、微信涉诈,微信炒作各种形形色色的新闻消息、传播封建迷信色彩扰乱视听的欺骗、骗人的广告,以假乱真,以至真假难辨。如果再不加强管理,净化微信,微信将在人们心目中失去信任。
手机微信是新时代、新科技象征性产物,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快乐,拉近了世界的距离。可是,“微信族”遭遇诈骗的几率和风险正在显著增加,微信的信息真假难辨,防不胜防,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感。有人说,网络、微信把人们的距离拉近了,可是,不知为什么人与人的信任程度越来越差。过去“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开张”的时期已过去,传销似乎消声灭迹。可是,手机微信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缺乏信任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讯工具。因此,要防范网络微信诈骗,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问题,正影响着我们的现实生活。
近来,国家对微信信息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整顿,可是面对十三亿的人口的大国,手机占有概率70%,面对这样庞大规模新型微信传播平台影响着每个人。如今,世界之事通过微信一时可以掀起千层浪,健康、医学信息、开办各类学习班、养生之道,已经风起云涌,真假会议通知、人物介绍,教授专家、名人轶事,花边新闻等,是眼花缭乱。今天可以新闻热炒,明天辟谣甚至批得是体无完肤。
微信是一种新型新闻媒体平台,而且在微信平台似乎每个人都能充当着记者和媒体人,都有书写和转发的权利。自媒体的出现,一时制作的比正规新闻媒体快捷、便利、花样品种多,不需要任何部门审核,可以随时都能在微信中发行传播,在社会流通。传统的新闻媒体,现代的官方新闻网站,知名的新闻社、电视台,广播电台、杂志社等发出的正规新闻已经受到极大的冲击,还背负着新闻的真假认同和非议。据了解,微信人群大都关注视觉敏感的标题,内容重点,哪里还有人仔细关注是正规新闻或是小道消息,这给有机会利用新闻在微信中炒作和大做文章。
手机微信是新时代微信新闻的窗口,应该给人们带来脍炙人口的信息。微博信赖、渊博信义,微信可信。不能成为真假难辨传播是非不清、不可信服的微信新闻。净化微信:否则微信真的失信。
让“微信失信”者付出代价
男子声称没钱坐车,主动将晓玲(化名)加为微信好友,并承诺回到柳州马上还钱。晓玲没有想到,男子得到100元钱资助后,转身就把她的微信拉黑。微博上,有网友反映曾在南宁地铁站有过类似遭遇。南宁市公安局地铁分局民警表示,凡是遇到求助人员,最好的办法是帮助报警,或者引导求助者到附近警务站(室)求助处理。
钱到手立马微信拉黑,借同情之心来骗取他人钱财,此举不仅是对他人爱心的践踏,更是典型的不诚信行为。现实中,类似这种借助微信行骗的不诚信行为时有发生,除了假装大学生求路费,还有微信转错账给他人,对方不愿归还,并拉黑玩失踪。至于各种微信推销的商业失信行为,发生的情况更多。
上述种种失信行为,虽然形式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借助微信这个信息工具。面对频频发生的各种形式的微信失信行为,上当受骗者的损失往往难以追回,让人倍感无奈和无力。如此,不仅污染了网络生态,而且助长了失信者的嚣张气焰。面对微信失信行为,我们不能总是让失信者逍遥法外,必须要让失信者付出代价。
既然如此,治理微信失信行为,执法部门需要加大执法力度。作为微信运营方有责任,共同来治理微信失信行为。比如,假装大学生求路费,钱到手后立马微信拉黑的男子,微信运营方应将男子真实信息提供给相关部门,然后,通过个人征信系统对其进行失信惩戒。
当下,公民个人信用建设正在推进完善,一时失信会给以后生活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譬如,留下信用污点,买房、买车难贷款。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得不偿失。这样才能戳到微信失信者的痛处,让每一个人不敢再借助微信行骗,不把法律法规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