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内外互动
关键字  范围   
 
《大国的兴衰》作者Paul Kennedy:中国崛起是否威胁美国第一的地位?
《大国的兴衰》作者Paul Kennedy:中国崛起是否威胁美国第一的地位?
2018/4/19 10:21:00 | 浏览:2767 | 评论:0

《大国的兴衰》作者Paul Kennedy:中国崛起是否威胁美国第一的地位?

《大国的兴衰》作者 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

《参考消息》专访了著名的历史学大师、耶鲁大学教授,同时也是《大国的兴衰》(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的作者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探讨:美国是否已经走向衰落之路?中国是否崛起威胁美国第一的地位?

以下为该访谈中的重点摘要:

1)500 年来大国兴衰的历史表明,大国相对的经济实力与地位,与其相对的军事实力或地位相关联,而大国之兴衰,最终、更重要、更具决定性的因素,是相对他国而言的经济实力:大国的经济基础决定和影响着它的相对地位。

在国际事务中,包括金融和技术实力在内的经济力量更加持久、更加重要,超越文化的理解与误解。

2)中国在过去 30 多年,经济不断增长。现在,到处听见人们谈论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对世界事务的影响。明智的人们会认识到,中国目前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力,其基础是它的经济成功。一旦中国经济停滞或下行,人们也会怀疑,中国在世界上相对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必将减弱。

一个例子是日本。从上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日本经济逐年增长,如果这一形势持续,日本将会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国。但事实上,《大国的兴衰》出版两三年后,即大约 1990 年,日本经济停止增长,并从那以后长期停滞,日本的国际影响力随之降低。

《大国的兴衰》作者Paul Kennedy:中国崛起是否威胁美国第一的地位?

从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持续停滞

3)一个大国,如果经济健康强劲,就会兴盛;如果经济软弱、停滞和受到削弱,就会出现问题,包括国内政治及国际,其在世界上的相对地位就会下降,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虽然就此而言,不同的大国情况不同,并且技术进步的优势、特定大国领导人相对聪明敏锐、大国的社会内在凝聚力,这些都很重要,但大国兴衰的主旨取决于:经济

4)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已经 123 年,如今正走向衰落吗?答案是「我们必须观望」。以美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要就此得出一个简单化的答案,极其困难。

美国经济的各类数据及迹象并存,既有创新和科技进步、就业市场的复苏,又有在全球市场的失利和退却,与中国、韩国、日本、德国的贸易逆差还将持续。许多迹象显示,川普宣布新的关税政策,不是在宣示美国的力量,而是在事实上承认美国人缺乏竞争力,反映出美国存在的巨大焦虑——不论投资比率、基础教育、医保总体水平还是技术培训,都显示出美国相对缺乏竞争力的迹象。

相形之下,上世纪 50 年代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执政时期,美国在这些方面远比当时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更加强大、更有竞争力。

《大国的兴衰》作者Paul Kennedy:中国崛起是否威胁美国第一的地位?

艾森豪威尔执政,开启了美国战后的黄金年代

5)「衰落的相对性」是一个重要指标,美国正走向相对衰落的观点,主要依据是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的份额愈来愈缩小。对美国领导人来说,主要挑战就是如何成功地、智慧地处理美国已经持续了快 40 年的贸易逆差及相对衰落。

特朗普能够领导美国战胜这一挑战,进而让美国「再次伟大?」「我们的领导人,从身体上、情绪上、从内心深处,没有能力没有耐心。他从不读书,就看福克斯新闻频道,不看其他新闻报道,早上醒来就想搞点事情。」

保罗·肯尼迪教授使用「愚勇」(foolhardiness)一词形容特朗普的执政特点,认为他「没耐心」「不稳定」,政策诉诸波动的情绪和本能直觉,「经常冒犯美国的朋友和侮辱美国的竞争者」。但特朗普执政「不会搞垮美国,因为美国太强大,太有应变能力。但是领导人的政策的确具有破坏性,使得我们生活在一个破坏性的时代」。

美国的相对衰落趋势,并非不可逆转。尽管未来 50 年,世界经济的总体趋势仍将是东升西降——亚洲和非洲经济份额相对上升,美国和欧洲经济份额必将相对下降,但以美国经济的多元和体量之巨大,也可能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遏制并逆转其相对的衰落。

《大国的兴衰》成书于上世纪 80 年代,但到 90 年代,民主党总统威廉·杰斐逊·克林顿(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执政时期,美国经济就曾因科技领先连年较快增长,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相应回升。

大国的兴衰是相对的,对大国兴衰的思考和分析应当加以条件限定。就目前而言,长期趋势似乎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将没有过去的高,如果以经济和军事指数衡量,美国可能失去世界第一的位置,但美国不会因此失去大国地位,仍将在国际事务中极具影响力,因为它内在实力和资源规模非常巨大,特别是它能够调动的各方面资源非常丰富。

《大国的兴衰》作者Paul Kennedy:中国崛起是否威胁美国第一的地位?

克林顿执政时期,科技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

6)中美关系「极为重要而复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中美是世界「国家丛林中两头最大的大象」。两个大国的领导人传递给世界的讯息,可能会被其他许多国家效仿或利用。

他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一方面,将美国与其他国家经贸关系过分简化,将其当成有形的货物交易,视之为非输即赢的棋类游戏;另一方面,其中的政治考量大于经济考量,缺乏对中美关系复杂性的策略。

对从中国进口产品大规模加征关税,对美国的经济地位来说,弊大于利;对中美相互理解来说,也是件糟糕的事情。

《大国的兴衰》作者Paul Kennedy:中国崛起是否威胁美国第一的地位?

两国领导人传递给世界的讯息,对世界影响很大

7)其实更重要的因素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美国朝野不断兴起风浪的新一波「中国威胁论」,如今中国频繁成为《经济学人》等英美报刊的头条或者特刊焦点。

这让他想到,百年前德国崛起时,在大英帝国的报章上、在当时所谓爱国民粹团体的政治议程中,也充斥着「德国威胁论」,因而产生这样一句俗话「满脑子德国」(Germany on the brain),如今也可以说「满脑子中国」(China on the brain)

8)目前美国朝野对华舆论的确过度夸张渲染,走得太远、调门太高。那些民粹主义、咄咄逼人的反华辞藻,并没有数据作为支撑,令美国担忧的某些事情也还没有发生。

这些夸大其词的论调,没有抓到中国的弱点。

他指出,对很大一部分国际社会来说,中国被描绘成一个过于高大的巨人。但与此同时,许多明智的中国人会说,我们实在并没有这么强大,中国有很多自己要操心的内部问题。「中国所有这些担忧可能都没有被(中国威胁论者)提到,那么中国所有威胁也就可能被夸大」。

《大国的兴衰》作者Paul Kennedy:中国崛起是否威胁美国第一的地位?

由于发展不平衡,中国存在严重的贫富差距

他说,和展望美国的相对衰落一样,在谈论中国和亚洲的崛起时,也同样必须使用条件限定。

中国人也是人,也有可能摔跤,中国也像日本一样,已发现保持经济增长的难度。他说,我们应谨慎使用预测性语言。截至目前,最大的风向标是:中国经济将继续相对增长,即便不像以前那么快,相对于美国仍在增长。

要警惕选择性使用事实进行偏颇论证的习气,谨慎辨析观点背后的事实,「我们能制造各种数据显示中国有 50 英尺(约合15.24米)高,也能制造更多数据显示中国只有 4 英尺高(约合1.22米)」。

《大国的兴衰》作者Paul Kennedy:中国崛起是否威胁美国第一的地位?

相关栏目:『内外互动
全靠中国,新加坡如今已经暴富到让人高攀不起 2024-03-26 [148]
苏联乌托邦的遗迹 2024-03-26 [57]
这些撩到的心颤的照片,怎能不爱! 2024-03-26 [42]
哈耶克的四大原创思想——纪念哈耶克逝世32周年 2024-03-23 [114]
进化论漏洞百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信? 2024-03-23 [87]
分享10种实用的网络图绘制方法 2024-03-22 [74]
美到极致的摄影作品 2024-03-20 [252]
抖音和TikTok有什么区别? 2024-03-18 [171]
线性代数的历史 2024-03-11 [199]
当代人为何爱无能,又性饥渴? 2024-03-08 [34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