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监管,先拿五大巨头开刀!
民营金控胡作非为,现在终于走到了终点!
再见了,门口的野蛮人!
靴子落地,金控公司要加强监管!
5月22日,据彭博新闻社报道,知情人士称,中国监管当局拟定挑选包括中信集团、蚂蚁金服、光大集团、招商局、苏宁集团等在内的五家机构,作为金融控股集团监管首批试点。
这意味着本月早些时候报道的中国监管层正在着手起草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正在一步步的变为现实,可以预期的是,《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的出台之日,很可能就是上述监管试点的落地之时。
同时也意味着,一度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兴风作雨、胡作非为的“金控公司”要被系统地清算了!
时间倒回到5月7日,当天多家媒体都报道这样一个消息:
彭博新闻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国监管机构正在起草金融控股公司管理细则,将首次要求金融控股公司必须获得中国央行颁发的金融控股公司牌照,持牌经营,并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民营金控将是金控公司管理办法的重点规范和监管的对象。
首先解释一个概念,什么叫“金控公司”?
所谓“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所属的受监管实体至少明显地在从事银行、券商、保险、信托、基金等类别里两种以上的业务,同时每类业务的资本要求不同”。
简单点来说,所谓“金控公司”是指拥有两张或者两张以上金融牌照的企业。
中国金融行业有哪些牌照?
目前在中国需要审批的金融牌照主要包括25种:
只要能拥有两张以上的企业,就可以被称之为“金控公司”!
那么为什么形成这样一个个的跨行业的金控公司呢?因为分业监管!
在今年“两会”之前,中国的金融监管是分行业进行的。银行、保险、证券各有一个“监督管理委员会”。
分业监管的前提是分业经营,在过去很多年里,金融行业也分业运作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有牌照,就可以开展两种及以上的金融业务。
现在监管机构正在起草的新规,意味着这些金控公司即使取得了分行业的金融牌照之外,也必须重新获得中国央行颁发的金融控股公司牌照,否则就不能开展两项及以上的金融业务,也就是说银行就只能干银行,保险就只能干保险,银行有了保险牌照也不能开展保险业务!
问题来了,以前分业经营干的好好的,为什么要突然起草这么一份新规?
因为有些公司太大了,大到原先的监管文件,无法将它们完全覆盖了!
为什么选中这五家企业?
很简单,因为他们很大!
在此次选中的五家试点企业中,中信、光大和招商这三家都是大型央企(中信和光大归财政部领导,招商局集团归国资委领导),都是无可辩驳的大型金控,基本都实现了全牌照。
中信集团旗下拥有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信诚人寿、中信期货、中信保诚基金、中信金融租赁。
光大集团旗下拥有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光大永明人寿、光大兴陇信托、光大期货、光大保德信基金、大成基金、光大金融租赁。
招商局集团旗下拥有招商银行、招商证券、招商信诺人寿、博时基金、招银金融租赁、海达保险经纪;只是缺少一块信托牌照。
苏宁集团旗下拥有苏宁银行、苏宁消费金融、苏宁保险销售、苏宁基金销售、易付宝、重庆苏宁小贷、西安苏宁小贷。
而在这五家企业中,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马云的蚂蚁金服,来看一下蚂蚁金服的牌照情况:
银行牌照:网商银行
基金牌照:天弘基金、蚂蚁基金销售公司
保险牌照:众安保险、国泰产险、信美相互人寿、上海蚂蚁韵保保险代理、蚂蚁保保险代理
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宝
小额贷款牌照:借呗和花呗(重庆蚂蚁小微小贷、重庆蚂蚁商诚小贷)
征信牌照:芝麻信用
也就是说,蚂蚁金服至少可以开展7种以上的金融业务,事实上蚂蚁金服的业务远不止如此,在其他的某些领域,蚂蚁金服虽然没有获得牌照,但是一样通过曲线救国的策略开展了相同的业务。
例如:蚂蚁金服最近低调的注册了一家名叫三潭金融的公司。三潭金融就是想把传统的非标资产流转起来,也就是想把信托类产品标准化和交易平台化。
一句话,蚂蚁金服已经不仅仅是一家“金控公司”了,而是一个比央企中信集团业务范围还广的金融帝国!
据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白鹤祥在今年人大议案中引述的数据,截至2016年末,有近70家中央企业拥有各类金融子公司共150多家,有28家民营企业持有5家以上金融机构的股权。
在白鹤祥看来,这些非金融企业投资控股金融机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机构股权的多元化,增强了金融机构资本实力,但由于跨领域、跨业态、跨区域甚至跨境经营,相应的金融监管又严重缺失,从而逐步暴露出了较大的风险隐患。
简单点来说,这些大而不能倒的“金控公司”,缺少监管,一旦发生问题有可能引发非系统性甚至是系统性金融风险!
更重要的是,有些庞大的“金控公司”,仰仗自己手中掌握的巨大的金融资本,在金融市场中胡作非为,将这些金融机构变成了为自己谋福利的机器,而民营资本所控制的“金控公司”则是其中的重灾区!
民营金控要重点监管!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再看一下今年一月份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权威访谈,其实大概就明白了!
人民日报:党的十九大对深化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也提出更高要求,下一步银行业改革方向是什么?
郭树清:通过这些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银行业的股本结构多元化已基本实现,国有银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五大商业银行全部实现整体上市,各类股东遍布海内外。
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的股权结构中民营资本占比分别达到43%、55%、86%。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规范的股东管理和公司治理没有同步跟上。既存在股东不作为、不到位,从而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也发生了少数股东乱越位、胡作为,随意干预银行正常经营的问题。
有的股东甚至把银行当作自己的提款机,肆意进行不正当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少数不法分子通过复杂架构,虚假出资,循环注资,违规构建庞大的金融集团,已经成为深化金融改革和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的严重障碍,必须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如果梳理一下,这段话的核心信息有三个:
1、现状:民营资本对金融的控制力太强,而且出了问题(提款机、利益输送等)
2、定性:这些乱象是“不法分子”所为,而且规模庞大。
3、处理:已经影响了金融改革和金融安全,要依法严肃处理。
平心而论,马云的金融生意做的很大,但是还算是比较规矩的,然而,有些“金控公司”做的太出格了,甚至已经沦为了某些个人的利益输送机器!
咱们就举一个例子:
2016年的宝万大战中,姚老板疯狂举牌万科,耗资430亿,钱从哪来的?
答案:几乎全是通过金融机构借来的!
这些资金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保险资金:
宝能旗下前海人寿的保险资金104.22亿元,其中包括万能险账户保费资金79.6亿元和传统保费资金24.62亿元。
第二、券商资金
宝能旗下钜盛华以自有资金约39亿元,以1:2的杠杆撬动券商资金约78亿元。
第三、银行资金
一方面,宝能通过引入建设银行理财资金约78亿元替换前期的券商收益互换等带来的资金。
另一方面,通过银行理财资金向自己控制的钜盛华增资。2015年11月,宝能出资67亿元作为劣后,浙商银行132.9亿元作为优先,通过华福证券、浙商宝能资本构建有限合伙基金,规模最终达200亿元。这笔资金通过增资、股东借款等形式进入钜盛华。此后,钜盛华用其中的约77亿元作为劣后,广发、平安、民生、浦发等银行出资155亿元作为优先,共计约233亿元。
整个举牌过程中,姚老板几乎没有花到自己的资金,虽然最终并没有获得万科的控制权,但是整个举牌过程浮盈近500亿。
今年4月4日,钜盛华九大资管拟清盘万科10%股份,仅这一次出售,浮盈就超过160亿元!
保险、银行、券商,本应该是为民众服务的金融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却沦为了某些个人提款机!
说得再严重点,部分民营“金控公司”正在肆无忌惮地洗劫中国经济、中国金融!
所以,现在对金控公司加强监管是现阶段金融监管的重点,而监控民营金控,则是重点中的重点!
下一个被收拾的会是谁?
既然有了试点,就会向全国推广,而中国的金控公司有100多家,如何在这100多家中选出最值得被监管的对象,对于监管层来说,本来也并不是一件易事,但是没想到却得到了神助攻!
去年7月份,《新财富》杂志追踪了全国近800家金融机构的股东情况,做了一份《民营金融权力榜TOP100》(数据截止为2016年年末)。
下图是具体排名(篇幅有限只选取了前29家):
枪打出头鸟,谁的排名最靠前谁就最值得监管(估计这些金融大鳄们恨死新财富了,没事搞什么排行榜)!
于是蚂蚁金服和苏宁就被选中了,接下的将会实现整个榜单的全覆盖!
结语:
在不久前的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讲了4句大白话,成了飞速流行的金融四原则:
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言外之意就是,不要奢望各种杠杆空转赚快钱,不要想着借新还旧无限拖延,不要想着投资利润留给自己风险留给债主,以后该破产就破产,做坏事的该抓就抓。
这四句话,现在回头来看,怎么看怎么像是在说这些庞大的金融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