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大陆中产阶级的通胀焦虑 就是中国的焦虑
来源:南都周刊 | 作者:秦旺 | 2010/7/23 16:02:10 | 浏览:1591 | 评论:0

  当CPI突破3%的通胀警戒线时,中产们也许感受不到这一数字带来的生活压力。

  猪肉涨了,可以吃牛肉;大米涨了,可以买面粉;咖啡馆提价了,可以在家里喝;房价涨了,可以先租房。这些不过是“中产阶级的幻觉”,以自身生活体验,认为通胀无所谓。

  而如今,房租在多年稳定后也开始蹿升,根据媒体报道,一些城市的房租涨幅超过了20%,这个时候,中产们似乎一下陷入无处可避的境地。于是,曾经还可“隔岸观火”的中产们发现,这一轮通胀,火已经烧向了自己,CPI的上涨让一向对价格不够敏感的中产们开始觉得如此直接而沉重。

  如果像有的经济学者说的那样,未来十年,世界都将在通货膨胀中度过。我们该如何避免自己的资产不缩水?况且如今,错综复杂、内忧外患的经济形势下,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通缩的声音也在耳边响起。为此,我们希望从七位知名经济学人的分析中,勾勒出中国未来经济的脉象,通过梳理这一焦虑,发掘出真正的应对之举。

中产的焦虑正是中国的焦虑

  中产阶层的焦虑或许正是中国的焦虑。如今,中国经济站在一个尴尬的十字路口,或许我们应该梳理这种焦虑,从产生这些焦虑的元素中,发掘出真正的应对之举。

  就像本届世界杯决赛,西班牙对决荷兰一般,没有到加时赛的最后一刻,谁都不知道冠军的归属。而如今中国经济面临的局势,同样也是复杂得令人难以猜透,本来今年一季度中国创出了11.9%的GDP增速,人们还在担心中国的通胀压力,但随着欧元债务危机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人们担忧的焦点又开始转变成了通货紧缩。

  通胀压力不难理解,从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开始,全球经济都处于一个破产和债务上升的过程,这也导致了发达国家消费欲望的下降,从而对严重依赖出口高速增长的中国造成了致命威胁。

  于是,我们在2008年,发出令全球叹为观止的 “四万亿救市”计划,2009年开始,取消了信贷规模控制,让商业银行多出了9万亿新增贷款,甚至到今年上半年,仍然有4.6万亿的新增贷款发放。

  毋庸置疑,投资保证了中国的经济增速,2009年,中国GDP投资拉动率高达92%,比2008年上升了45个百分点,结果是“保八”成功,在黯淡的全球经济中独树一帜。

  不过,这造成的另一个后果是,中国货币数量增长,高于GDP增长20到30个百分点,这使得中国广义货币M2比GDP,在2009年年底达到创纪录的180%左右,这个数据远远超过美国的65%以及日本的110%。换句话说,中国用接近10万亿美元的货币,生产着5万亿美元的GDP,而美国只用 8.3万亿美元,就生产了14万亿美元的GDP。

  如此说明一个事实,中国发行了非常多的货币。而货币发多了,同挣了更多的钱,完全是两回事,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所说:“货币数量的急剧增加,只会引发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则会使物价上涨,中低阶层财富减少,导致人心不安。

两次恶性通胀

  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共发生过两次恶性通货膨胀。第一次是1988年。由于此前实行的财政“包干”体制,地方政府财政赤字不断扩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货币连年超发行,到1988年四季度,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为2134亿元,比上年同期上涨46.7%。

  加之当年又宣布实施物价改革,等于让此前中国压抑了几十年的消费需求,一下子敞开。想象有一天,你手上拿着比原来多50%的钞票,同时还能自由购买原本需要凭票证供应的商品,你会怎么做?自然,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全面抢购潮诞生了,20元的酒一下子涨到200元,人们纷纷抢购能买到的任何商品,连火柴和厕纸都供不应求。

  第二次则发生在1993年。当时,全国金融业一片混乱,一些银行把贷款额度全部发光,就倒逼央行要钱, 银行间也大举拆借资金,当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1%,到1994年中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竟达到了惊人的24.1%。

  今年5月,中国的CPI同比上涨3.1%,又一次超过3%的通胀警戒线。自2007年开始,中国结束了长达10年的“高增长、低通胀”局面,CPI以每年约5%的速度在上涨,那一年也是次贷危机发力的开始,正是在“救市”背景下,出现了大手笔刺激计划。

  这些多发出来的货币,大部分流入了基础设施、房地产以及汽车行业,通过拉升地产价格,加大石油消费,使得高企的房价和油价,成为增发货币的高能回收器,好处不一而足。

  从地方政府而言,此举无异于过新年拿“利是”。不仅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政绩工程名正言顺。进而让地方摆脱了实业不振、GDP捉襟见肘的局面,让土地财政这一“公私皆宜”的模式,正式登堂入室。

  一时间,各地的建设计划竞相以天价报出,西安才推出3000亿的建设规划,重庆就涨了一倍,最后湖北直接爆出12万亿的建设规划成为其中的翘楚。让人怀疑经济发展,只需要考虑的是胆量和气魄。

  但是,资本的本质是“唯利是图”,在出口依然疲软、内需未见起色的情况下,房地产只能继续狂飙突进。其中,北京在原有均价1万多的高价上,今年3月间,一路飙升至3万元左右,房价远远超过纽约的曼哈顿和东京的银座。

  于是,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新政出台,房价过高地区停止发放第三套房贷,二套房贷首付必须超过50%。而就在业界热议楼市拐点是否出现时,北上广深四城市房租价格又出现大幅上升趋势,打破了中国以往房价高涨,而房屋租金保持稳定的局面。

硬币的两面

  以前买不起房,最少还可以租房,但现在城市的中产阶级,以及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切切实实感受到生活压力。与此同时,中国充裕的廉价劳动力,经过多年无限量供给后,终于在老年化的阴影下,看到“刘易斯拐点”的临近。

  “刘易斯拐点”在经济学中,指的是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这将直接引发劳动力成本提高,近来,富士康加薪,东南沿海大规模的民工荒,以及各地最低工资标准调高等一系列事件出现,使中国又多了一道难题——未来几年劳动力成本上涨也将成为通胀压力。

  屋漏偏逢雨。年初刚经历了西南大旱,夏季又遇到了南方暴雨,中国夏粮连续6年增长后首次产量下降,反映到菜市场上,则是各种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最后,输入性通胀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缓解。今年初,随着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国内煤炭、钢铁、金属价格上涨,一季度中国工业品价格同比涨幅达到40%。

  于是,在2009年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持续上扬的住房价格,在劳动力成本变得高昂,在粮食和能源因为各种原因大幅上涨的背景下,人们加重了中国进入通货膨胀的心理预期。如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所言:未来十年,中国都将在通货膨胀中度过。

  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二季度以后,中国GDP坚挺的高增长速度突然遇到了挑战,各项经济指标先后出现下滑:贸易顺差下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下滑、资产价格走低、发电用电量、交通运输等等指标开始徘徊不前。

  急转直下的局势,原因在于当前急剧恶化的全球经济形势,随着希腊政府破产而引发欧洲债务危机,人们担心全球经济再次触底。事实上,欧美消费实力的萎缩,已很难让中国制造重振信心。

  因此,中国经济很可能从“过热”变为“过冷”,也意味着中国眼前的挑战不是通货膨胀,而很有可能是通货紧缩。

  在如此复杂局面下,6月底7月初,国务院9天内四度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也说明了高层对当下经济的忧心。在G20峰会全球重申经济低谷危险的背景下,调控政策变成了——“应重视宏观调控的松紧搭配,力促总量平衡和结构转换”这样意味深重的语调。

  事实上,中国宏观经济调整面临着很多“非此即彼”就可作出决断的选择题,到底是控房价还是保“支柱”,是保增长还是控通胀,是保增长还是调结构,是提高居民收入还是增加国家、企业收入,是扩大赤字还是增加税负, 货币应当收紧还是宽松。

  这些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答案,高层的政策也越来越审慎。这让中产阶层陷入了越来越大的焦虑中。

  如果不是通胀,而是通缩,是否宁愿让资金躺在银行的账户上,也不要以高风险进入股市和理财产品市场,来博取并不一定能得到的高收益呢?又或者应该精打细算,严阵以待,防止通胀通缩并存下的滞涨,那样面临的很可能是大规模失业和减薪。

  这类似于《等待戈多》这样的后现代多维解构状态。

  之所以要重视中产的焦虑,乃是因为中产阶层是社会稳定的润滑剂,也是社会消费的主力人群。当中产阶层花费太多的钱用于食品、房屋、教育和医疗支出,喝咖啡、旅游和消费高档商品的需求,就将退居二线。当中产阶层消费能力持续受到损害,劳动阶层的储蓄又贬值的环境下,恐怕扩大内需的政策不仅难以实行,社会矛盾也将日益尖锐。

  这就是当下大家为什么会纷纷寻求“内心安全感的追逐”。从这个角度说,中产阶层的焦虑正是中国的焦虑。如今,中国经济站在一个尴尬而又危险的十字路口,理智的做法是不该坐等“戈多”到来,或许我们应该梳理这种焦虑,从产生这些焦虑的元素中,发掘出真正的应对之举。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上海比北京文明,但不及北京有文化 2024-11-06 [296]
破“四唯”、“五唯”后,评职称变简单了吗? 2024-11-06 [274]
新中国75年出国留学大事记(1949年-2024年) 2024-10-06 [916]
现存的国自然基金申请书的歪风邪气有哪些? 2024-09-22 [302]
35岁副教授:科研没劲,不如当官 2024-08-27 [529]
被“双开”的李佩霞, 揭开了女官员群体的一个内幕 2024-08-25 [488]
中国最早的人是谁?云南元谋人?北京人?其实都不是!因为专家说...! 2024-08-20 [625]
大学生最佳就业城市排行榜出炉,杭州排第三,南京排第八,第一名真的实至名归! 2024-08-21 [609]
被官媒点名批评的4所大学,毕业证形同废纸,每年大量学生被坑! 2024-08-18 [288]
高校每次改革从不触碰行政人员,只拿教师开刀! 2024-08-18 [30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