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科技前沿
关键字  范围   
 
MIT “暗黑版AI“ 现身引忧虑:作恶还是向善?
MIT “暗黑版AI“ 现身引忧虑:作恶还是向善?
2018/7/9 9:29:31 | 浏览:1285 | 评论:0

MIT “暗黑版AI“ 现身引忧虑:作恶还是向善?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出品了一个“暗黑版AI”,再次将人工智能的黑箱隐忧这个经久不衰的话题送上热门。据报道,实验室的三人团队联手创造了一个叫诺曼(Norman)的人工智能,与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惊魂记》中的变态旅馆老板诺曼·贝兹同名。

  名如其人。诺曼会以负面想法来理解它看到的图片。例如,一张在一般AI看来只是“树枝上的一群鸟”的普通图片,在诺曼眼中却是“一名男子触电致死”。

  团队希望通过诺曼的表现提醒世人:用来教导或训练机器学习算法的数据,会对AI的行为造成显著影响。AI会成为什么样,有时人类可能束手无策。

  TA们的偏见就是人类的偏见

  诺曼们从哪来?答案首先藏在数据里。

  人工智能识别出的结果不是凭空而来,是大量训练的结果。如果要训练AI某一方面的能力,比如下棋,就需要收集、清洗、标记大量数据供机器学习。如果用于训练的数据不够多,就会造成AI学习的不充分,导致其识别结果的失误。数据本身的分布特性,如偏差甚至偏见,也会被机器“有样学样”。针对诺曼的表现,创造它的实验室也指出,当人们谈论人工智能算法存在偏差和不公平时,罪魁祸首往往不是算法本身,而是带有偏差、偏见的数据。因为当前的深度学习方法依赖大量的训练样本,网络识别的特性是由样本本身的特性所决定。尽管在训练模型时使用同样的方法,但使用了错误或正确的数据集,就会在图像中看到非常不一样的东西。

  另外是算法本身的影响。这可能是无法完全避免的,由深度学习算法本身的缺陷决定,它存在内在对抗性。目前最流行的神经网络不同于人脑的生物计算,模型由数据驱动,和人类的认知不具有一致性。基于深度学习的框架,必须通过当前训练数据拟合到目标函数。在这个框架之下,如果机器要识别狗,它会通过狗的眼睛、鼻子、耳朵等局部特征进行可视化识别,而这些可视化特征却能给想利用深度学习漏洞的人机会,后者可以通过伪造数据来欺骗机器。

  除了人训练机器的数据本身有偏差以外,机器通过对抗性神经网络合成的数据也可能有问题。由于机器不可能“见过”所有东西(比如识别桌子,机器不可能学习所有长短宽窄各异的桌子),人也不可能标记所有数据。如果研究者输入一个随机的噪音,机器可以向任何方向学习。这是一把双刃剑,机器也可能合成一些有问题的数据,学习时间长了,机器就“跑偏”了。

  数据的均衡或可减少“跑偏”

  不少科学家以“garbage in, garbage out”来形容“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关系”。对机器学习而言,进什么就出什么。监督学习就是让模型拟合标签,比如训练者把帅哥都标记成‘渣男’,那么机器看到C. 罗,就会认为他是……”。人类本身就有各种歧视和偏见,用人类生产的数据训练AI,再批判AI不够正直良善,这么说有点危言耸听。

  偏见、刻板印象、歧视都是人类社会的痼疾,有些流于表面,有些深入社会肌理,无法轻易剥离。在这样的语境中产生的数据,携带着大量复杂、难以界定、泥沙俱下的观点。如果研究者没有意识到或着手处理这一问题,机器学习的偏见几乎无解。真正的“公正算法”或许是不存在的。

  在谷歌研究自然语言处理的科学家 Daphne Luong 表示,正确地校准标签对机器学习来说非常关键,有些数据集其实并不平衡,像维基百科上的数据,“他”(He)出现的次数远比“她”(She)要多。

  “数据的均衡”对人来说,不同人秉持着不同的价值观,但多听多看多受教育可以让人向良好的方向改进。机器学习也是如此。训练机器时,要注重数据的均衡,给它更多可靠的数据。研究团队成员具有多元的学术背景(如吸纳更多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学者加入)、性别、年龄、价值观,也可以帮助机器学习更加均衡,减少机器出现偏见、谬误甚至失控的可能。

  机器学习的模型本身也要有一定的防攻击能力,从技术上防止本身结构设计的漏洞被攻击,研究者可以使用各种数据攻击机器,训练机器的反攻击能力。

作恶还是向善,是人类的选择

  1942年,阿西莫夫在短篇小说《环舞》中首次提出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使人类受到伤害;除非违背第一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违背第一及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半个多世纪过去,人工智能在大数据的加持下迎来爆发式发展。某些专用型人工智能把人类智能甩在身后,人们开始担忧,机器伤害人类的那一天是不是不远了。

  因此有一种看法很主流——人类训练有意识、有自我觉知的人工智能是不明智的。开个脑洞,机器一旦发展出自我意识,要反向攻击人类,场面或许失控。

  前段时间,据路透社报道,韩国科学技术院的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正在研发适用于作战指挥、目标追踪和无人水下交通等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希望在今年年底前研发出基于人工智能的导弹、潜艇和四轴飞行器。此事引发学术界的巨大震动,抗议纷至沓来,并最终以院长保证无意于“杀手机器人”的研发并重申人类尊严和伦理收场。在美国,以“不作恶”为纲的谷歌也因与国防部的合作协议涉及“Maven项目”被推上风口浪尖,反对者普遍认为,识别结果完全有可能被用于军事用途,比如说精准打击。谷歌最终表示终结协议。

  相较于舆论环境的忧心忡忡,研究者对“技术向善”普遍乐观。他们认为把AI和“杀人机器”联系在一起,近乎“捧杀”,夸大AI能力之余,也引发不明真相的公众恐慌,无益于人工智能的发展环境。

相关栏目:『科技前沿
生产力!AI生产力!全新AI生产力! 2024-12-15 [54]
《2024 年人工智能现状报告》213页,深度剖析 2024-12-15 [50]
DeepMind发布报告:AI for Science的黄金时代已来 2024-12-05 [245]
刚刚,李飞飞创业首个项目引围观:单图生成交互3D场景,空间智能来了 2024-12-05 [193]
工信部:未来产业六大方向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领域 2024-11-06 [1024]
Gartner 公布2025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 2024-10-31 [1175]
这样图解Transformer应该没人看不懂了吧——Transformer工作原理 2024-10-16 [1561]
Nature:智能体涌现出语言 2024-10-16 [1515]
50个顶级ChatGPT论文指令 2024-10-10 [1811]
推荐五种简单有效的数据可视化方式 2024-10-10 [1341]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