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约车巨头滴滴接连发生安全事故、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身陷“性侵疑云”、阿里董事局主席马云宣布一年后卸任……近来,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频繁成为舆论焦点,而就在此时,一篇建议中国私营经济退出的文章在网络流传,引发热议。
这篇题为《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应逐渐离场》的网络文章,由自称“资深金融人士”的吴小平执笔。文中称,私营经济已初步完成了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历史重任,应逐渐离场。这一观点引发中国舆论哗然,也令外界对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困境和未来前景透露出些许焦虑。
私营经济任务完成?
在文中,吴小平认为私营经济的任务是“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已初步完成,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应逐渐离开。“下一步,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一种全新形态、更加集中、更加团结、更加规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经济,将可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中呈现越来越大的比重”。理由是“私营经济”即非公有制经济“是没有纪律的,是没有深谋远虑的,是不足以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竞争的”。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有意识的对围堵中国的情况下,如果不能集中国家力量,中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开放将面临阻力。
吴小平的这番言论,让人联想到今年1月网络流传的一篇来自知名经济学家周新城那篇《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文章思路几乎如出一辙。
同时,外界也关心这一“资深金融人士”究竟何许人,能如此“指点江山”。据了解,吴小平此前并不为人知,其在新浪微博上被认证为杭州一家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和“资深金融人士”;个人资料中,他还自称是“华尔街日报廊坊记者站记者”“中国妇女问题报道小组干事”。新浪专栏中,他说自己“曾参与创建中金公司零售业务及财富管理部,任执行总经理”。
发展民营经济是历史的必然
“民营经济离场论”一经传播,随即引发讨论,甚至有声音疾呼,现在的私营经济创造了中国60%的国内生产总值。让私营经济“离场”就是要让国家倒退到1978年之前物质产品极度匮乏的时代!大陆经济领域央媒《经济日报》指其文章“荒谬逻辑推导出的结论、自以为是的奇葩论调,在当前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大背景下,尤应引起高度警惕”,引来大陆多家媒体平台转发。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私营经济的历史几乎与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步,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从“等一等”“看一看”到严格保护,私营经济的发展轨迹,也折射在中国宪法的变迁中。1982年,在对“傻子瓜子”的非议声中,新宪法清晰写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明确了对个体经济“指导、帮助、监督”的方针。1993年宪法修正案中,用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国有经济取代了国营经济,国有企业取代了国营企业,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正式确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民营经济是在付出各种代价之后,做出的历史的必然选择。上世纪90年代,中国曾出现“姓社”“姓资”的争论,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清晰地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反复强调中国的改革就是要搞市场经济,也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中国民营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后快速发展壮大,从数据来看,当下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截至2017年底,中国民营企业数量超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165万亿元人民币,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超60%。
官方破解民营经济发展困境
近年来,“国进民退”(某些领域国有资产进入,民营资本被迫撤出)成为一个中国经济领域广受关注的话题。
一些统计数据称,近5年间中国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下行,2017年6月开始中国国有企业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开始超过私营企业。有媒体指出,小型民营企业目前受经济下行影响最大,中国民营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的发展陷入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困境。
此外,中国政府今年在经济和民生领域颁布了不少政策规定,涉及征税机制等方面的调整,让民营企业的支出因新政而加重,一些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会受影响,引来民间忧虑加深。
与此同时,中共当局也关注到了民营企业面临的生存难题。中国央行、全国工商联召开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近期提出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而8月20日中国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也指出要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健全激励机制,强化货币信贷政策传导,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附:
吴小平: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任务 应逐渐离场
在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私营经济已经初步完成了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历史重任。下一步,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一种全新形态、更加集中、更加团结、更加规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经济,将可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中,呈现越来越大的比重。
经过多年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左右,中国的私营经济已经丧失殆尽。但在当年底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做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从否定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的角度,再次重申了党对按劳分配制度的肯定态度,明确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一发展私营经济的理论政策。时间流逝,党的13大提出,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 97年的15大则强调,非公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语气再次升级。2007年的17大把私营经济的地位再推一把,认为公私经济地位平等,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进入到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已成为世界第一,但在大量高新技术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存在巨大鸿沟。考虑到老龄化、经济增长优势和资源禀赋,此时我国追不上,将来可能一直追不上。而且,国与国的竞争态势开始倒退向百年前的重商主义,美国等一批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有意识的对中国进行围堵,不公平的要求中国敞开市场,不合理对中国关闭市场,不友善的实施地缘政治威胁。此时,如果不能集中国家力量,完全让市场说话,彻底走经济自由化的道路,中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开放,将面临难以想象的压力、阻力。已经取得的优势和成果,也可能逐步丧失。
我们确实看到,在历史上,一战二战前后,面对优势对手的层层紧逼,苏俄、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发展经济都表明:一方面允许大规模私营经济存在,一方面要求他们高度围绕国家意志发展,紧密服从国家发展要求,是短时间内获得国家竞争优势、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不二法门。
谈起竞争,人与人、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国家与国家的竞争视野是不同的。面对当今国运之争,当前强国之战,国家必须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必须统筹发展,必须令行禁止。仅以社保入税为例,这一问题引发部分私营企业界的敌意和不满,但我们必须看到:统一标准、上下一致、执行有力的社保统筹,是中国面对“未富先老”的社会发展现状和落实“老有所养”的执政承诺的唯一选择。也是缓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长期执行后贫富显著拉大的必然选择。如果大家都执行不同标准,有好处就各种公关,没好处就四散奔逃,一旦补贴就各种集中,一旦真集中就哭爹叫妈,这样的群体是没有纪律的,是没有深谋远虑的,是不足以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竞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