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让多种细胞任意“编队”,长成迷你生物组织
让多种细胞任意“编队”,长成迷你生物组织
2018/10/5 16:43:39 | 浏览:1482 | 评论:0

让多种细胞任意“编队”,长成迷你生物组织

  气流辅助异质螺旋微球类器官的成型工艺

让多种细胞任意“编队”,长成迷你生物组织

  3D打印的螺旋异质凝胶微球

        3D打印活体器官的梦想尽管遥远,但人类正向它一步步逼近。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贺永教授课题组发明了一种新型生物3D打印方法,能够操控不同种类的细胞形成特定结构的微球,进而长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组织。相关论文近日作为封底文章刊登在《SMALL》杂志上。

        这一方法将为体外重建类器官、开发更为高效的器官芯片、实施更有效的细胞治疗等提供有效路径。

“模型”很多,至今无法植入

        如果有一天,人类能够自由制造人体“零件”,更换器官就像更换电池一样方便,器官移植的来源就不再成为问题。但要真正实现活体器官的3D打印,路途还是有点远。

        在3D打印的“初级阶段”,人类已经能够精准地打印牙齿、骨骼等组织结构相对简单的零部件,并应用于临床。颅骨损伤的病人,也可以通过3D打印头盖骨实现整形。如果要把打印目标扩展到人体所有“零件”,挑战就大多了。

        首先,你要保证人造器官能够适应人体的力学环境,不能太硬、太软或者塌陷;其次,器官要能够存活并发挥特定的功能。比如,尽管3D打印的心脏“模型”已经很多,但至今没有一个真正的3D打印心脏能够成功植入生物体。

        “我们试试能否先实现一个小目标,打印生物活性的微组织。”贺永说。

        天然的生物组织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比如血管是由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组成的复杂结构。平滑肌维持了血管的弹性,内皮细胞分泌生长因子防止血液凝固。“如果要‘打印’血管,就需要将不同的细胞打印到一起,形成特定的结构。”贺永说。

靠一股气流,三维结构在微小空间成型

        三年前,课题组开始了尝试。他们将不同的细胞分别用水凝胶包裹制成“生物墨水”,在一个微流控芯片喷头的控制下,一点点“吐”出多组分细胞微滴。

        “用这台机器,我们‘打’出了血管化的骨组织。”贺永说,他们第一次用两种分别混合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的“生物墨水”,同步打印出了带螺旋形的微球。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内皮细胞会形成血管化细胞。经过几天实验室培养,呈螺旋形血管化的成骨类器官就形成了。

        用这种方法,实验室还做出了玫瑰花、螺旋状微球、太极等造型的颗粒,直径在200微米左右。总之,可以操纵细胞形成特定的“队形”。

        “生物墨水”的组分之一水凝胶是有名的“软”物质,要对这么软的材料进行精准操控,是一项颇为艰巨的挑战。课题组用一阵“风”巧妙解决这个难题:在一股微气流的吹动下,喷头吐出的液滴不会马上落下,而是会旋转起来,此时再根据数学建模控制不同组分生物墨水下降的方向,就能形成精致的立体结构。这个过程,有点像我们在转动的蛋糕模具上裱花,让不同细胞形成特定的立体“编队”。

        “这一技术的精度可以达到单细胞分辨率。”贺永说,与现有生物制造方法相比,其特点是首次实现了在微小空间内三维结构的可控成型,为体外重建复杂类器官提供了新思路。

有望应用于器官芯片、细胞治疗

        我们可以构造出具有活性的迷你生物组织,用于药物筛选的器官芯片。”贺永说,另一个用途是细胞治疗。当前细胞治疗的一大难点在于直接注射的细胞容易被自身的免疫细胞吞噬,因此只对某些特定的疾病有效。“我们或许能打印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微球,细胞抱团在血管中行进,就不怕被吃掉,而且一到目的地就可以马上发挥作用。”贺永说。

        这项研究在医学上非常有意义:目前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干细胞培养出各种类型的细胞,但接下来,我们还需要让这些细胞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之间有丰富多样的连接方式,它们并不是‘一锅粥’,因此,怎样让细胞形成不同的层次、组织甚至器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近30年来,这5个癌症增长最明显!抓住癌症早期的5个信号 2024-11-06 [364]
新证据:长期喝酒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尤其是年轻人,不要不听劝! 2024-11-06 [344]
大选之际,华人女子非法入境美国被查出超高致死率传染病,民主党又添一债! 2024-11-04 [391]
严欢/石正丽团队首次提出人工设计病毒受体 2024-11-03 [429]
肥胖促癌的原因找到了!《科学》子刊:这种“酸”让肿瘤长得更快 2024-10-31 [497]
促氧化剂抗癌实锤了!科学家首次发现,维生素K3以独特的方式杀死癌细胞丨科学大发现 2024-10-31 [501]
哈佛博士生疯狂实验:一个月狂吃720个鸡蛋身体会怎样?结果大意外… 2024-10-31 [536]
几点睡觉算是熬夜?13万人研究提醒:不是11点,也不是12点,很多人搞错了 2024-10-31 [522]
免疫系统中的microRNA调控:历史与展望 2024-10-31 [315]
科学家借人类干细胞助猴子重见光明 2024-10-27 [62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