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探索过敏:生命早期接触无害微生物对免疫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探索过敏:生命早期接触无害微生物对免疫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2018/11/14 8:33:55 | 浏览:1417 | 评论:0

探索过敏:生命早期接触无害微生物对免疫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在二十世纪,人类的平均寿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大地降低了。这大大依赖于我们对付感染病的武器,包括用来做预防的疫苗、用来做治疗的抗生素,还有就是整体卫生条件的提高。

就在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在二十世纪急剧下降的同时,人类的其它一些免疫类疾病却慢慢增多了,比如各种让人讨厌的过敏性疾病,还有极难根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参见下图)。过敏是我们的免疫系统对无害的外来物质做出了过度的反应,而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对我们的自身成分做出了错误的反应。所以,这两类疾病发病率的上升,问题应该出在我们的免疫系统。

探索过敏:生命早期接触无害微生物对免疫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1950年到2000年各免疫类疾病的发病率演变图。感染性疾病直线下降(图A),而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则直线上升(图B)。图片来源:JF Bach,NEJM,2000:347:911-920。

那么一个有趣的问题是:过敏等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的上升是不是和卫生条件的提高有关系呢?

第一个在这个问题上做出研究的是英国科学家David Strachan。1989年他在著名的《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花粉过敏、卫生和家庭规模》的研究论文。在这项研究里,他调查了花粉过敏和十几种不同的环境、家庭或社会因素的关系。他的研究发现:在这些被调查的因素里,和花粉过敏最相关的是家庭的规模,也就是一个家庭里孩子的数量。他发现,一个家庭孩子的数量越多,那么这个家庭长大的小孩对花粉过敏的概率就越低。

探索过敏:生命早期接触无害微生物对免疫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家庭规模的大小和花粉过敏发病率呈负相关,这无疑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通过对家庭这一因素的进一步分析,David Strachan还发现:同样在一个大家庭长大的小孩,长幼顺序靠后的更不容易对花粉过敏。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有3个孩子,那么老大对花粉过敏的概率要大于老二,而老三对花粉过敏的概率最小。

那么,这一发现意味着什么呢?

David Strachan本人是这么解释的:一个家庭孩子越多,家庭卫生条件会越差,微生物在孩子间相互传播的概率也会越大。而孩提时代接触微生物将帮助我们抵抗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所以,一个家庭孩子越多,这个家庭的孩子得过敏性疾病的概率就越小。这个假设还可以用来解释一个大家庭里的孩子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按长幼顺序依次降低这一现象。

上面就是著名的“卫生学说”。大意是一个人在孩提时代接触的环境越干净,他(她)长大后就越容易得过敏性疾病。

这个“卫生学说”很快就得到了科学界的响应和认同,因为它能被用来解释不少现象。比如,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干净,但发达国家的过敏性疾病也高于发展中国家。再比如,城市比农村干净,但不少城里人过敏,而过敏病人在农村则很少见。而且,科学研究进一步发现,除了过敏性疾病,这个“卫生假设”还适用于多个其它免疫相关的疾病,比如狼疮、多发性硬化、I型糖尿病等多种自身免疫病。

要知道,现在全世界大约有10%左右的人患有各种各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则是更多。所以,是不是因为这个“卫生学说”,我们就要故意让孩子去接触脏东西呢,是不是应该不讲卫生了呢?

且慢,因为“卫生学说”只是一个假设。在它被证明正确之前,我们不能把它当成有效的理论来指导日常生活。

要证明“卫生学说”是一个正确的理论,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证明是否孩提时代接触微生物真的能降低上述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果是,又是哪些微生物?另一方面,要搞清楚孩提时代接触微生物能抵抗上述免疫类疾病的原理是什么?

做到了上面两点,我们就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然后才可以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

先说第一点,大量的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一些非致病性的微生物(比如一些无害的细菌和寄生虫)的确能够帮助我们防止或抑制过敏等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这些对我们有益的微生物主要分布在两个地方。一是在我们说生活的环境里,这比较容易理解,我们所生活环境(空气、土壤、饮食、和日常接触的器物等)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其中绝大多数对我们是无害的。二是在我们身上,包括我们的皮肤表面,和身体内的各种粘膜表面(比如消化道、呼吸道等)。这些有益的微生物能够影响到我们的免疫系统,从而帮助我们抵抗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上面说到一些无害微生物对我们的免疫系统有帮助,那么有害微生物呢?有害微生物在让我们生病的同时,是不是还能像无害微生物一样帮助我们的免疫系统呢?答案是否定的,接触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没有这个功效。

正是因为接触无害微生物能帮助我们抵抗过敏和自身免疫病,再加上接触有害微生物对上面的两类疾病没有帮助,科学家对“卫生学说”进行了修改,把它修改为“老朋友学说”。之所以叫“老朋友学说”,是因为那些无害微生物和人类一起共同存在的时间更久一些,算是我们的老朋友;而有害的微生物和人类共同存在的时间一般都不长,算是人类的新伙伴。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的免疫系统和那些“老朋友”因为长期共存而共同进化、相互适应。一旦离开了这些“老朋友”,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出现免疫紊乱并增加免疫类的疾病的风险。

接下来说第二点,既然接触一些对我们无害的微生物的确能帮助我们抵抗过敏等免疫性疾病,那么这其中的机理又是什么呢?

虽然在这个问题上科学家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但有一个原因(很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在生命的早期接触无害的微生物会帮助我们的免疫系统学会耐受,也就是说学会不要轻易做出反应,尤其是不要轻易对本来无害的外来物质或我们自身的成分作出反应,从而降低过敏和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但是随着人类现代化的进程,相比于传统农业社会,我们现在生活方式(比如职业、饮食、休闲方式等)和生活环境(比如城市化、卫生条件,工业化产品和污染)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这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决定了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作为这一改变的后果,免疫系统和一些无害的微生物的亲密接触被人为地隔离了。因此,我们的免疫系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紊乱,因而对无害的物质和自身的成分容易做出反应,并进一步导致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如果免疫系统自己会说话,它可能会这么抱怨:变化太大,我不习惯。

综上所述,过敏等免疫类疾病的发病率的增长主要不是因为卫生水平的提高,而是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这些改变影响我们所能接触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决定了我们身体内微生物的组成,并最后影响到了我们免疫系统。

所以,“卫生学说”并不准确,而“老朋友学说”则更加合理,因为它更好地解释了过敏等免疫性疾病越来越多这一现象。

当然,导致现在小孩越来越容易过敏现象的还有一些其它因素(比如过敏原越来越多),但“老朋友学说”里提到的“因为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影响了我们所接触的微生物的变化”应该是主要原因。那么这个“老朋友学说”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一些什么样的指导呢?

因为知道了其中的原理,所以做出相应的改变无疑能有所帮助。有些东西是我们无法或很难改变的,比如城市化,我们不能重返农业社会。但有些依然是我们可以做出调整和改变的。一方面,我们可以给小孩接触一些无害微生物的机会。这里包括顺产(顺产过程中胎儿能从母亲产道获取有益微生物)、多在室外活动和运动、多与其他小孩接触、早进幼儿园,以及不要对日常生活里接触的东西过分消毒等。另一方面,在饮食和服用药物上需要注意,因为这些能够影响到我们身体内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包括不要过度使用抗生素、尽量母乳喂养、尽量食用未经精细深加工的食物等。

最后需要强调一点的是,“老朋友学说”里指出的是在生命早期接触无害微生物对我们的免疫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所以上述措施需要及早采取,否则将为时已晚。

(商周)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为什么时下中国很难出现真正的哲学家 2024-11-16 [88]
诺贝尔奖院士工作站介绍 2024-11-16 [71]
《乡下人的悲歌》读书笔记 2024-11-12 [179]
简单直接:特朗普当选,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这几点 2024-11-12 [198]
特朗普大获全胜,说明美国人对政治正确已经深恶痛绝 2024-11-12 [155]
也许特朗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看到他们想让你看到的特朗普! 2024-11-12 [159]
特朗普胜选演讲里特别感谢的这位女性是谁? 2024-11-12 [154]
全世界都在蹲特朗普曝光萝莉岛大瓜 2024-11-12 [172]
任正非最新讲话:世界走向人工智能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2024-11-06 [327]
中国教育正走向恶性循环 2024-11-06 [36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