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中印关系,似乎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中印关系,似乎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作者:周锡生 | 2018/11/27 9:31:24 | 浏览:1283 | 评论:0

中印关系,似乎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印度首都新德里,印度总理莫迪在红堡参加印度独立71周年庆祝活动

近日,中印两国高级官员在成都举行了边界问题第21次会议。这次谈判,可以说信息量很大。如: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之前,共同维护两国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双方就进一步加强边境地区信任措施建设、妥善管控争议和边界问题解决框架进行了深入沟通,达成重要共识,并各自提出了一系列积极和建设性的建议;双方同意切实将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贯彻到双方各个层级包括一线部队,进一步完善边境地区信任措施建设,继续加强涉边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等等。可能更意味深长的是这一句: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印关系的战略意义更加突出。的确,在世界“大变局”之下,印度如何选择,这对印度自身和中印关系,都至关重要。

世界大变局的浪潮冲击全球,影响了各国,扼守欧亚大陆东西两端之间海陆交通要冲的印度,同样经受着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双方向的冲击。历史与宗教,政治与经济,外交与军事,社会与文化,印度既在古老与现代间悄然变化,又在传统与信念中坚守。莫迪总理的“新印度”愿景,引领印度走向世界的广阔舞台,扮演与众不同的角色。

在国际舞台上,印度经常展示出低调、中立的形象,这是一种内敛,一种超脱,但更是一种智慧与策略。作为南亚次大陆头号大国和世界重要经济体,印度在世界风云变幻中保持自主与机巧,集中精力于自身耕耘,悄悄发展壮大实力,力争早日跻身世界五大经济体行列,对外不与任何一国结盟,不与任何一方走近,也不惧任何一方冷落,不怕任何一方抛弃。但在南亚,印度始终谋求说了算。

1

独立自主的平衡外交

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自独立以来,历届政府均强调不结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础,但印度始终力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施展能量发挥自身的作用。由于冷战时期长期奉行倾向苏联的政策,印度曾招致美西方的不满。从实际需要出发,印度谋求变化,与世界各大国平衡发展关系,推行全方位务实外交。

总体上,印度外交很活跃,却常常不露声色。这从近年来莫迪政府一系列外交行动中可看出端倪。

10月初,俄罗斯总统普京前往新德里,参加俄印领导人第19次年度峰会。在与莫迪总理紧紧拥抱后,两国领导人紧接着举行了两次长时间会谈,讨论俄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现实与未来发展。会谈后双方签订多份重要合作文件,包括两国在印度新建6座俄罗斯设计的核电站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印度不顾美国坚决反对,峰会期间与俄正式签署了价值50多亿美元的S-400型防空导弹系统采购协议。此外,两国同意在能源、航天、经贸等领域加强合作。

双方还高调宣布“将在不稳定的现状中建立多极地缘政治”,支持加强开放、包容、透明、非歧视和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阻止国际贸易关系破裂和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普京明确表示,支持印度发展。如果印度因美国制裁伊朗造成石油紧缺,俄将增加石油生产。印度80%以上的石油依靠进口,普京的表态,给印度吃了个大定心丸。

而就在9月上旬,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和国防部长马蒂斯双双访印,参加推迟了多次的美印外长、防长“2+2”会谈,深入探讨美印军事和外交合作。印度国防部长与马蒂斯签署了美印《通信兼容与安全协议》,为美国向印度出口加密通信安全设备和在印度武器装备上安装美军通信系统铺平了道路。此外,双方还同意2019年在印度东部海域举行首次海、陆、空联合演习。实际上,最近10年来美印一直在加深防务合作,美国已成为印度第二大武器卖主,双方已完成大约150亿美元的防务交易。

除俄美外,印度与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等东亚国家也都恢复或保持了密切往来。

2017年9月,莫迪总理到厦门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习近平主席与莫迪举行会晤。莫迪表示,印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确保两国关系稳定发展。今年4月,中印领导人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达成重要共识。莫迪表示完全同意习主席所指出的,作为拥有26亿人口的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个庞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印中是世界的稳定因素,两国的发展对世界有重要影响,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积极意义。除了加强双边关系,莫迪还表示印度支持全球化,支持维护多边体系,支持国际关系民主化。

今年7月,韩国总统文在寅对印度进行了4天3夜的国事访问,双方达成一系列合作协议,韩国三星将在印度扩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厂。

去年9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印度,宾主相谈甚欢,签署了15项合作协议,并发表联合声明。安倍晋三称“日本愿成为‘印度永远的朋友’”,莫迪则表示“相信日本和印度的关系将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双边关系”。

此外,印度早在1973年就与朝鲜建立了外交关系。今年5月,在朝美关系紧张微妙时刻,印度高官代表团时隔多年后访问朝鲜,并在职业教育、农业、制药、瑜伽等领域探讨合作的可能。

2

机巧中坚守“红线”

印度很清楚自己的地位、实力、优势劣势、利益诉求。面对世界的变化与变局,印度有自己的策略、分寸和时度把握,该出手时出手,该妥协时妥协,该低调时低调,一切从自身实力和实际利益出发。但对南亚地区小国,印度密切关注,施加影响,以形成和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对邻国巴基斯坦,一旦认定“触犯印度红线”便会果断出手。

印巴分治后,两国因多种原因纷争不断,结怨甚多,关系紧张。今年7月伊姆兰·汗竞选获胜出任巴基斯坦新总理后,印巴关系出现改善迹象,巴外交部称伊姆兰·汗正在“寻求重新启动与印度对话”,建议第73届联合国大会期间在纽约举行印巴外长级会谈。印度9月20日同意巴方提议,却在21日出人意料地宣布取消外长会。印度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巴基斯坦方面最近对我安全人员进行了残酷的杀戮,还发布了一系列印有恐怖主义者形象的邮票。”巴对印度的决定“深感失望”,认为印度指责“完全不能令人信服”。印巴关系将如何演变,人们只能拭目以待。

印度不愿被人认为是“穷国”。印度喀拉拉邦8月遭受严重洪灾,据报道洪灾造成400多人死亡或失踪,130多万灾民流离失所,印中央政府立即给该邦拨发60亿卢比的赈灾款,但当地认为这远达不到救灾所需。沙特阿拉伯等国积极表示愿意援助,当地灾民很是盼望,但被印度婉拒。印外交部发表声明称,根据“现行政策”,政府只能依靠国内力量进行赈灾,当局不会接受非印度裔人士、非印度背景基金会提供的境外募捐。对此,印度反对党国大党表示不满,喀拉拉邦地方党派领袖认为,中央政府拒绝援助是怕“伤自尊”。

《印度快报》称,印度早年没少接受外国援助,但2004年海啸发生后,时任总理辛格表示印度有能力应对灾难。辛格政府认为,要成为世界大国,印度需要在国际上改变“穷国”以及“负债累累”的形象。

3

古老与现代光影交错

中印关系,似乎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印度不仅有漫长深厚的历史积淀,更有独特的文明文化。在印度的现代生活中,融入了诸多古老的元素。了解印度的历史文化与传统,需要深入下去细细品味,慢慢体悟,才能有所感知。有人说,研究宗教历史、学习经济管理、从事金融服务、开发应用软件、研读外语文学以及有志影视传媒的人士,如果不到印度去考察体悟,将是一种遗憾。

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印度就有了人类居住。后来诞生了印度河流域古老文明,相继出现了十六雄国、孔雀王朝、笈多时代、德里苏丹国、莫卧儿帝国等闻名世界的古老文明、文化、朝代与帝国。

印度的古老文化与宗教密不可分。每个宗教都有它的信徒。整个印度次大陆,遍布无数美丽的庙宇、雄伟的教堂和宏大的清真寺,有香火旺盛的佛教寺庙,也有犹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在现今印度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历史文化、宗教、种族的势力与影响,都依然十分强大。以血统论为基础的印度种姓制度仍普遍存在,这也成为印度社会进步与变革难以绕开的坚固障碍。

印度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古老与现代、宗教与种姓、政治与文化、民族与传统等相互影响,使得今天的印度依然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首都新德里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首都不一样,它的繁华不是体现在建筑气派、商场林立、深宫大院,而是政治集中、人口多样以及多元宗教、复杂种族与多姿文化的共存与包容。新德里几乎见不到中国大都市那种连片的高楼大厦,也少有气派奢华的星级酒店,只有四处散落的普通民宅与楼宇。

当地人说,他们要把土地好好留存起来,慢慢开发,如果没有想好就大建,那是自找麻烦的愚蠢。从新德里机场驱车前往市里,你会看到沿途多元宗教文化元素的融合,现代交通与原始行动的混杂。街头有川流不息的机动车,也有赶着牛车的人群,还有头顶包囊的悠悠行人,秩序浑然天成,夹杂着汽车喇叭与牛叫声。

也许是因为气候炎热,印度人显得慢条斯理,说起话来还往往带着幽默、透出哲理。他们善谈,爱提问,聊起天来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仿佛无所不晓。但即使是操着英语,你也得慢慢听才能明白。印度的语言很庞杂,据说有约2000种,其中55种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学。拥有各自文学宝库的19种比较完善的语言,被定为印度的官方语言。

印度进入互联网较早,网站不少,且很多网站和手机客户端功能先进,页面时尚,界面清新。印度网民数量据认为位居世界第二位,但全国网络渗透率仅为35%。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大力推动数字化印度建设,但目前印度的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仍较发达,依然在发出主流声音。印度的报刊大多属私人和财团所有,目前有近百种文字的报刊出版。

4

印度的自信与自豪

很多印度人天生乐观,积极向上。对于人生的际遇与成败,他们有着自己的理解。也许正是这种民族特性,铸就了印度整个国家的自信与自豪。

确实,印度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印度扼守着欧亚大陆东西两端之间的海上交通,地理位置之利使印度在过去的商业海运、海上争夺和当今的国际战略与地缘政治、军事的博弈中,具有特殊的战略重要性,地位日显突出。

除了与开阔的两洋相连,印度还具备直接介入欧亚大陆的潜能。印度东部毗邻缅甸的崇山峻岭和丛林,北部和西北是绵延的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都是坚固的天然屏障,印度进可攻、退可守。有媒体因此推演,20世纪后半叶印度政府制订的“西攻、北防、南联、东向”的对外战略,正是对其固有地理逻辑的开拓与延续。

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世界和地区大国都力图与印度发展关系,美日更是提出“印太战略”,想把印度紧紧拴住。印度也将这种地理优势与地缘政治巧妙结合,发挥其优势,采取进退自如、攻守兼备的灵活战略与战术。印度尽管对“印太战略”显得比较冷淡,但并未表示要退出这一战略。

也许并不被人熟知,20世纪世界一些“伟大的经济学发现”,就诞生于印度大地:凯恩斯在这里写出了他的第一部货币需求理论著作,阿马蒂亚·森凭借其对1943年孟加拉饥荒的研究,赢得了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最近让印度人倍感骄傲的是,在第49届国际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上,印度学生代表队赢得5枚金牌,结束了在这个奖项中21年颗粒无收的历史。印度还在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荣获2枚金牌、2枚银牌,在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4枚银牌。

虽然印度面临存在大量贫困人口、基础设施落后、产业不够发达等现实问题,但也有人口多、劳动力充足、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等后发优势。从中长期看,印度经济活力充沛,随着政局的稳定,经济和社会政策不断调整,增长动力将随之被释放出来。

2014年5月印度人民党在选举中获胜,莫迪上台结束了国大党长期执政的历史,这位一再强调自己是“茶农之子”的新总理,给古老落后的国家带来新鲜和活力,他三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的经历,让印度人看到了国家创新变革的希望,也顺应了数代印度政治家希望把印度带入世界经济强国的夙愿。

莫迪执政以来,既传承印度古老文化传统的精华,又懂得国际资本的需求与运作,更重视底层民众的期盼。他从发起“厕所革命”开始,向历史与传统问题开刀,朝现代经济科技奋进。2016年底,印度推出舆论轰动的“废钞令”,2017年7月1日起,正式推行全国统一的“里程碑式”意义的商品服务税法……几年来,印度的制造业、科技,特别是以服务业为主的贸易,借助政治稳定和政策改良创新,得以迅速增长。印度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重要的出口国,是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印度的“宝莱坞”成为了南亚、中东、非洲国家追星族们的向往之地。

今年6月,莫迪不无自豪地向世界推销印度,称印度是世界上对投资者最友好的经济体之一,一个“新印度”正在崛起。“印度已成为世界主要的经济增长引擎”。印度中央统计局8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达8.2%,是世界主要国家中增速最快的经济体。IMF预测,印度将于2019年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当前,特朗普政府四面出击的贸易政策,也给印度带来新机遇。世界多个跨国企业和制造业巨头最近纷纷将工厂搬迁至印度,韩国三星宣布在印度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厂。

但印度经济不是没有软肋,如能源短缺,印度80%以上的石油依靠进口,是伊朗石油主要进口国之一,美国针对伊朗石油出口的制裁将在11月5日起生效,印度面临美国的压力。此外,今年以来印度卢比贬值幅度较大,并在9月突破了它自己设定的1美元兑70卢比的心理大关,由于对美元贬值和国际原油价格高企引发输入性通胀预期,10月5日卢比汇率一度跌破74卢比兑1美元,创下历史新低。随之而来的,是印度外汇储备下滑,财政赤字增加。10月初印度央行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印度经济有增速放缓的趋势。

5

大选前政坛亦不平静

印度明年上半年即将迎来新的大选。自独立以来,国大党共有7人先后担任印度总理,时间长达30多年。成立于1980年的印度人民党在1996年的大选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但当时仅执政了半个月,直到2014年莫迪竞选获胜才真正掌舵印度。为迎接明年的大选,国大党已将英迪拉·甘地的孙子拉胡尔·甘地推为党主席。国大党希望以此给这个老政党带来新活力,争取更多年轻人的支持。

有分析认为,莫迪以其政绩和精明强干,已经形成强势地位,能对其构成挑战的政治对手不多。但印度政坛向来错综复杂,这几年比较平静,大选前会否风波再起也难断言。在全球波诡云谲的浪潮下,夹在两大洋之中的印度也难独善其身,这势必会对盘根错节的印度政治、社会生态产生影响。

法国媒体9月22日的一则报道在印度政坛掀起波澜,将莫迪卷入舆论漩涡。该报道称,法国前总统奥朗德爆料,两年前与印度协商36架阵风战斗机采购合同时遭到新德里施压,要求法国政府与印度富商旗下的信实防务公司签约。国大党趁机对莫迪发起猛烈攻势,称这笔交易不透明,当事人“涉嫌贪腐”。一些小反对党也加入了声讨莫迪的行列。尽管有关方面否认此说法,但事件仍未平息,是否会影响明年的大选还有待观察。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上海比北京文明,但不及北京有文化 2024-11-06 [358]
破“四唯”、“五唯”后,评职称变简单了吗? 2024-11-06 [337]
新中国75年出国留学大事记(1949年-2024年) 2024-10-06 [920]
现存的国自然基金申请书的歪风邪气有哪些? 2024-09-22 [308]
35岁副教授:科研没劲,不如当官 2024-08-27 [531]
被“双开”的李佩霞, 揭开了女官员群体的一个内幕 2024-08-25 [493]
中国最早的人是谁?云南元谋人?北京人?其实都不是!因为专家说...! 2024-08-20 [630]
大学生最佳就业城市排行榜出炉,杭州排第三,南京排第八,第一名真的实至名归! 2024-08-21 [614]
被官媒点名批评的4所大学,毕业证形同废纸,每年大量学生被坑! 2024-08-18 [294]
高校每次改革从不触碰行政人员,只拿教师开刀! 2024-08-18 [30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