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常委建议:“择优”留京,控制人口》,北京市人大常委通过专题调研,建议对所谓的“低端”劳动力实行强制退出机制,以此控制北京流动人口猛增的趋势,缓解城市环境资源压力。北京今后会变成只是精英们的首都么?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从今年5月起就合理调控人口规模展开了2个月的调研,并发表报告指出,北京市4年来流动人口共增加了151.8万,年均增长37.9万。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共有常住人口1972万,其中户籍人口1246万,登记流动人口763.8万,如果将驻京部队、散居人口和探亲旅游就医等人口计算在内,北京的流动人口将突破1000万。
鉴于北京流动人口猛增的趋势,北京市人大常委提出控制人口,缓解资源紧张、基本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压力的建议,即:在加大对高端人才引进的同时,减少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所谓的低端劳动力包括小门店、小企业、零散工种等。建议包括对上述产业从业人员实行强制退出机制,对具有稳定职业、连续居住的流动人口采取新的管理模式。北京理工大学经济教授、研究“中国问题学”的胡星斗教授认为,北京市人大常委提的相关建议是“历史的倒退”:“这个建议是不符合现代文明国家潮流的,我相信北京市人大不会通过这样的决议。虽然北京的人口已经接近或是超过了它的承受能力,要控制人口要通过调节全国资源,通过市场选择,人性化控制,不能通过强制办法。这是变相恢复收容遣送制度,变相剥夺人民迁徙自由的权利。”
支持减少北京对低端劳动力需求的代表之一是人大人口研究所的杜鹏教授,他的观点是:小门脸店铺的经营者如果离开北京,自然会回到原籍城市或是到其他城市从事同样的工作,以此达到分散人口的目的。中国经济网8月4日转载的文章也谈到北京市人大常委提出的减少人口压力的建议,其中做了一个“高考择优录取”的类比,这也是支持这一建议的人的论据之一:城市空间和资源有限,所以要“择优”留京。
“小小鸟民工热线”创办人、多年来几乎每天都与所谓的“低端劳动力”打交道的魏伟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对于低端劳动力的需求并不应由政府行为来干预:
“从公民社会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建议是不应该的。北京的各行各业,比如服务员,家政工作者,建筑工人,都属于低端劳动力,一个社会让哪种角色的人存在,我觉得社会有自我平衡的功能,用政府行为来干预我认为不太现实。”
北京市人大常委关于减少流动人口的建议只是提议性质,尚未通过也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但这一建议的提出已经引起媒体的关注和讨论。中国网8月4日以报摘的形式将中国大小报纸相关内容的讨论节选刊登,在编后语中写道:“北京不只是精英们的北京,这个城市今日的繁荣离不开每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劳动者,包括在某些人看来很‘低端’的岗位上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