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内外互动
关键字  范围   
 
長在紅旗下的美國人陽和平:我是『雞蛋』 白皮黃心
来源:南方周末 | 作者:張哲 | 2010/8/12 8:40:17 | 浏览:2272 | 评论:1
美國人陽和平的父母被外界譽為「白求恩式的共產主義戰士」,母親寒春在中國養奶牛62年,父母在中國的理想和踐行孕育了他的精神河床。他在中國接受馬列主義,在美國接受西方主流思想,兩種思想老打架。

陽和平穿著短褲和白色跨欄背心,手裡拿著一把「癢癢撓」(不求人),鼻梁上的眼鏡就快要滑落到鼻尖上。他慢條斯理地說著帶京腔的中文,接受記者採訪。要不是大鼻子、深眼窩的「洋人」臉孔,他看起來和北京胡同裡的隨便一個老頭沒區別。

父母陽早寒春 60載紅色傳奇

儘管出生在北京,陽和平可是地地道道的美國人。

2010年6月8日,他的母親寒春在北京病故,享年89歲。而他的父親陽早在七年前過世。6月21日,兩位老人的骨灰被一齊撒在陝北定遠縣三邊牧場——這是在60多年前,他們為了追尋革命的信仰,最早來到的土地。

他的父母早在1940年代就從美國來到延安,開始了他們的「國際共產主義者」生涯。他們在中國養奶牛,研究農業機械化,也轟轟烈烈地學大寨,鬧革命,貼大字報,送子女上山下鄉,甚至在新時代,還給中央領導遞紙條「告狀」,反對拆遷,被人稱作「洋釘子戶」。

這一家美國人,以獨特的方式見證著新中國60年的歷史。

2004年,寒春獲得中國第一張「綠卡」;2009年,她還成為「感動中國」候選人。

對於很多媒體和中國友人送給他父母的敬辭——「白求恩式的共產主義戰士」,這幾乎是中國對外國人的最高禮讚,陽和平的反應則是,「說不上,沒必要」。

白皮黃心雞蛋 自稱大左派

實際上,他和他的父母一樣,常常緬懷毛澤東時代,而對當下中國的腐敗、崇洋、物質至上的現狀表示不滿,「我母親在最近幾十年裡,經常在一種失望的情緒中度過,非常痛苦。」

陽和平送走了母親寒春之後,與早已在國外定居的弟弟和妹妹不同,他說願意在中國一直住下去。

他說,「有些中國人是『香蕉』,黃皮白心;我是『雞蛋』,白皮黃心。」

陽和平毫不諱言自己是一個「左派」。

「我在中國接受馬列主義,在美國接受西方主流思想。兩種思想老打架,我困惑了好長時間……很多人都是從信仰危機的深淵裡爬出來,有人爬到左岸,有人爬到右岸。我爬到左岸去了。」

宋慶齡命名「和平」

陽和平今年58歲,在22歲前從未離開過中國。他的人生大致可以以1974年為界,前一段生活在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後一段則主要生活在資本主義美國。

三年前,陽和平還在美國特拉華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教經濟學,但他開始困惑,自己到底圖什麼?「也就是混飯吃。學校裡面沒人能溝通思想,而中國有好多有共同理想的人,有好多談得來的人……落葉歸根好像有點道理。」

他也曾諮詢自己的左派朋友、中國工人研究網的主編張耀祖,「我回到中國有用嗎?」張耀祖的回答也很乾脆:「反正你在美國對中國革命沒有用,對世界革命也沒用。」

加之母親寒春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他回到中國長居。他在對外經貿大學找到了教授計量經濟學的教職。

作為陽早和寒春的長子,陽和平是標準的「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

1952年,已懷孕7月的寒春應宋慶齡邀請,從陝北來到北京,作為美國代表參加亞太和平會議。隨後,宋慶齡替她肚子裡的孩子取名「和平」。

寒春還叫Joan Hinton時,她是美國一名年輕的核子物理學家,楊振寧是她在芝加哥的同學。作為「中子物理學之父」費米的助手,Hinton也參與了研製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曼哈頓計畫」。

當美國將原子彈投向廣島和長崎之後,Hinton和其他一些科學家感到「靈魂被出賣」,她不能想像自己醉心研究的科學竟被用來製造殺人工具。

1949年,在掛著毛澤東和朱德油畫像的窯洞裡,陽早與寒春成婚。牆上掛著紅旗,繡著「萬里良緣,聖地花燭」八個大字。

出生40天後,陽和平就和母親一起回到了陝西西安的草灘農場。直到14歲之前,陽和平童年時光都在這裡度過。寒春說過,在陝北的日子是她一生中最快樂的。儘管物質條件匱乏,但精神很愉悅。「白天下地幹活,晚上理論學習,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在寒春看來,這是一種理想的社會模式,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沒有等級和壓迫。

1966年,寒春夫婦被調到北京。陽和平很快發現母親已參加了造反派組織,每天開批鬥會、寫大字報。但單位還要接待全國各地的「紅衛兵」,食堂人手不夠,於是陽和平就去食堂幫忙揉面做饅頭。他覺得這個活「特別有意思」。

做了幾個月的饅頭之後,陽和平找到了更有趣的事。他跟隨表姐卡瑪,還有幾十個北大、清華的學生,想踐行一個宏偉的計畫:從北京走到延安,再走到井岡山,然後走回北京。

可實際上,走到山西陽泉以後,陽和平和卡瑪就留了下來,在一座煤礦裡一待就是兩個多月,「參加革命」。

1969年,17歲的陽和平被分配到北京市光華木材廠,用熱壓機做膠合板、塑膠貼面板,正式成為一名工人。

「去」美國 不識米老鼠唐老鴨

陽和平對「文革」持肯定態度,因為在他看來,這是人民第一次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利,還在學習的過程,也難免會做蠢事、過激的事,而且「革命難免有犧牲」。

但他怕的是被隔離的孤獨感。「我在工廠裡,人家就說『內外有別』。每次開會都說,『和平,今天的會你可以不參加』…」中文講得再流利,也改變不了他大鼻子、藍眼睛的「外國人」刻板印象,這讓陽和平感到痛苦。

此時,陽和平的弟弟、妹妹都被送去了安徽茶場,「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他最好的玩伴之一,表姐卡瑪,卻已回到了美國。

對於孤獨的陽和平來說,卡瑪來信中對美國的描述,幾乎同1940年代陽早為寒春描述的紅色中國一樣充滿神秘色彩,煥發出巨大的吸引力。終於,在1974年,陽和平決定去美國,去看看自己父母的國家。

他特地跟記者強調,「那不能說是『回』,有來有去才叫回,那時候叫『去』美國。」

儘管有種種設想和心理準備,陽和平還是對資本主義美國發出驚歎。在舅舅的農場裡,陽和平對美國農業的機械化程度「震驚」、佩服得「五體投地」,他發現他舅舅居然一個人能管理1000多畝農場,有好幾台拖拉機、聯合收割機!

但很快,陽和平感到孤獨了。他聽不懂其他美國朋友們講的笑話,他沒有看過其他美國人在童年看的動畫片。「他們講米老鼠唐老鴨,我聽不懂,也不覺得好笑;我給他們講孫悟空,他們也不懂。」他的英文甚至也結結巴巴的,一張口別人就覺得他不是美國人。

帶著被孤立的情緒,陽和平有些生硬地強行讓自己融入美國社會。他先後在農場、修理廠、汽車廠各地工作,充分體會著「資本主義的剝削」。很快,他每個月大約可以掙到400美元,而此前在光華木材廠,他的工資是「38塊6毛1」。

想家——就是想中國時,他甚至特地買了一台收音機,就為了在晚上最安靜時,隱隱約約聽一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現在是新聞播報時間」。

憶述毛去世 他哭了

回憶之前58年的生涯,陽和平有兩次流出了淚水。一次是他講到父親去世後,母親寒春的孤寂,另一次是講到1976年時,他在廣播裡聽到毛澤東去世的消息。

此後,在1977年和1980年,他的弟弟陽建平、妹妹陽及平先後來到美國定居。

之後,他結婚、生子,並於1981年開始半工半讀上大學,一直到1987年畢業。他畢業後在中國停留了近十個月,卻發現中國有更多自己不能解釋的東西,於是他又回美國讀博。

拿到了博士學位,他卻依然難以完全融入美國。在貓王和鮑勃‧迪倫的年代,他不喜歡搖滾樂,聽到爵士樂更感覺像「拿指甲擦黑板的那種聲音,是一種折磨」。他同樣不喜歡美國的派對文化,偶爾陽和平也想在音樂中跳跳舞,可他似乎變成了一個羞澀的東方人,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舞動。

美酒加咖啡 老爸最愛

在資本主義世界中逐漸摸索生活的陽和平,回到中國後也與父母爭論各種問題,認為父母在有些問題上不夠開化。而父親陽早則半開玩笑地說陽和平是一個「小資產階級革命者」。

陽早和寒春此時已是農業機械部的副部級顧問,但依然固執地住在小王莊農場的平房裡,桌子是磚頭架起來的,沙發也早都壞了,坐著甚至會覺得彈簧有些扎人。陽早唯一有些「奢侈」的習慣,就是喜歡喝「美酒加咖啡」——他自己發明的,把二鍋頭、白糖和咖啡兌在一起的一種飲料。

他們很不能接受的是,對於當下的中國來說,錢似乎成為了唯一的標準和最重要的東西。他們懷念在之前革命歲月中,大家鬥志昂揚、工農一家、齊心協力的精氣神兒,似乎都不見了。

老媽80多歲還幹活

與此同時,陽早和寒春在中國越來越煥發出活力的30年裡悄悄地老去。他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奶牛場。小王莊牛場的獸醫金慶懷記得,寒春80多歲了還常常下地幹活。

中國工人研究網主編張耀祖剛認識寒春、陽早時常在思考一個問題,「革命和養牛到底有什麼關係?」後來他發現,「他們的革命不是喊口號、當領袖,而是常人也能做到的東西,在一點一滴的細節裡。」

陽和平的博士論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研究》在1997年通過答辯後獲得博士學位,他覺得自己與父母的觀念越來越靠近了,他說自己「堅定了」。甚至於,想到之前就「姓資姓社」等話題跟父母的爭辯,他有些慚愧。

陽和平在中國的這些年,寫文章、做講座,從自己的父母講起,講自己的思想變遷——從動搖到堅信。

如今是暑假,陽和平退了城裡的房子,住在母親樸素的平房裡,唯一顯得有點「資產階級情調」的,就是地上一隻臥著的花貓。

對於中國社會相當關注的樓市、醫療、農民工權益等問題,陽和平則乾脆說,「馬克思《資本論》裡描述的一些問題,比如工廠主對工人的剝削,簡直就跟現在中國有些情況一模一樣。」

他現在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我怕得病。因為我不會塞紅包,好多大夫不是治病救人……也怕吃東西。食品裡面給你添加這個、添加那個,水果、蔬菜怕有農藥,去飯館怕地溝油。過去有時吃不飽,但吃的東西是安全的。」

相关栏目:『内外互动
谁看透了美国大选?企业家为何赢了知识分子 2024-11-16 [76]
美国教育中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比较洞察 2024-11-16 [70]
当代人最稀缺的三种能力 2024-11-16 [72]
是谁让命悬一线的Tiktok 出现一线生机?他又是怎样影响特朗普的? 2024-11-16 [54]
伊拉克历史见证:搞个人崇拜的政府终将走上覆灭之路,家毁人亡 2024-11-16 [63]
一个最清晰的“MAGA”对华政策阐述 2024-11-16 [58]
人民才是老板 2024-11-12 [148]
特朗普胜选后,女性发起美版“四不”运动... 2024-11-12 [140]
以史为鉴,透视中美知识产权之争的现在与未来 2024-11-06 [310]
11个反直觉思维法则,能深刻改变你的人生 2024-11-03 [39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