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社区报道
关键字  范围   
 
在美华人科技学者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正确规避风险和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美华人科技学者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正确规避风险和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来源:castusa-gny | 2019/6/15 10:48:34 | 浏览:2497 | 评论:0

在美华人科技学者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正确规避风险和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近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正在大幅加强对有中国背景的个人在从事科研各个领域的警戒以及执法强度。美国司法部负责国家安全的助理部长戴默(John Demers)表示,“盗窃知识产权严重损害美国公司和工人的利益。”而目前,这一领域已然成为在美及海归学者和科研人员的雷区。在此形势下,旅美科协大纽约分会专门访谈成美律师事务所陈勇律师, 帮助华人科技人员了解当前应该注意的美国商业机密法等相关的法律问题,以避免蒙受刑事风险。

颜为民 Q: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美国成美律所陈勇律师,谈谈在美及海归学者和科研人员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 陈律师您好,美国的系列举措,对在美及海归科研人员的实际影响有哪些呢?

陈勇律师 A:最近几年,不少中国背景的学者或者科研人员因涉嫌盗窃美国公司或者院校的商业机密面临美国政府,包括联邦司法部的刑事指控,有些更是被定罪沦为阶下囚。这些涉嫌商业机密的盗窃不仅是个人行为,往往还涉及中国公司。

而美国司法部近期更是发起了一项保护美国经济免受来自中国非法行为冲击的倡议,并声称要以此作为司法部的首要任务。

近期,还有一些有中国背景的学者,由于各种原因面临被美国院校或机构解雇并限时强制遣返。他们中有些没有向其供职的院校披露他们在中国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工作内容,以及他们在中国的研究经费或者薪酬收入。有些学者加入了中组部千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却没有向告诉美国院校,而美国政府认为这些都属于中国政府的科研机构,而不是单纯的民间机构和院校。还有一些则是因为本人和亲友在中国公司中持有或代持有股份,造成与美国院校或机构的利益冲突(conflict of interest),给了学校足够的原因解雇他们。

Q:当前,美国正在大幅加强对各个科研领域有中国背景的个人的执法强度。从轰动中美的郗小星案、陈霞芬案,到当下的华为孟晚舟案,是否是美国政府所释放的一个较为强烈的信号呢?

A:针对华人的经济间谍抓捕行动至少在15年前就已经开始,近几年引起学界较大震动的郗小星案、陈霞芬案,其所涉嫌的都是“经济间谍”和“窃取商业机密”。《科学》(Science)杂志在报道中更是相当直白地指出,从2018年8月开始,包括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内的多个美国政府下属科研机构正在对内部进行“大扫荡”式排查。其背后深层的原因,是美国政府认为华人在把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科学研究成果分享给中国政府。

另一方面,中国近年来因经济迅速崛起而不断在国际上呈现出强势的姿态。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正在偷走他们的未来,因此持续地作出强硬反击;而中国则认为美国正在处心积虑地遏制中国。在美国,一些智囊团提出的两国关系的重新定位和走向也助长了这种新思潮的滋长,因此导致美国朝野对华人开始产生敌对态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手握美国政府机构研究资源,或哪怕只是一些公司和科研院校资源的中国学者和科研人员都成为了美国政府的执法目标——尤其是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中组部千人计划等中国政府科研拨款中受益的科技人员。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5月23日的报道称,在NIH近期的调查中有大量来自中国的科研人员已经被标注存。

Q:  陈律师能否具体介绍一些近期发生的代表案例?

A:  最新的一个事例就发生在几周前。大约在5月16日,美国埃默里大学突然宣布关闭该校医学院人类遗传系杰出终身教授李晓江的实验室;并在一周内,就将李晓江和李世华夫妇及其实验室的多名中国学生解雇,并要求他们在30天内强制离境。埃默里大学医学院院长声称,解雇是由于李晓江和李世华夫妇没有充分披露来自中国的研究经费以及他们在中国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工作内容。

另外,去年12月21日,美国司法部向一位中国公民Tan Hongjin提起了刑事诉讼,指控他涉嫌盗窃涉及美国某石油公司的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商业机密。刑事诉讼书中提到,Tan在跨国能源公司Phillips 66工作。18年 12月12日,Tan向公司提交辞呈。之后在公司对他工作期间电脑使用记录进行例行审计的时候,发现Tan在辞职前查看并下载了大量公司研究报告等商业机密,而警方之后又在他的家中搜出了一个含有公司商业文件的U盘。另外,联邦调查局(FBI)探员还在Tan的工作电脑上查获了一封中文工作聘用函,显示中国的一家公司将在Tan辞职后聘任其担任能源新材料工程中心主任。

另一个案子发生在去年8月,“千人计划”专家、通用电气主任工程师Zheng Xiaoqing 在美国被捕,之后被美国司法部以“盗窃商业机密”的罪名指控涉嫌窃取通用电气的商业机密。起诉书提到Zheng曾经多次把通用电气的商业机密文件下载并进行加密处理,包括有一次,他把40份通用公司的设计与流程图纸加密打包后放到一张日落风景图的照片文件代码内,并将该合并的加密文件以发送“照片”的形式发到了自己的个人邮箱。这个隐蔽而复杂的操作过程就被事先安装在他电脑中的监控软件记录了下来。

更早些时候的7月,负责苹果公司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的华人工程师Zhang Xiaolang在机场等待飞往北京的飞机时被FBI当场逮捕。美国司法部随后对他以窃取商业机密罪提起了刑事诉讼。据起诉书称,Zhang在2015年12月加入苹果自动驾驶汽车团队,2018年5月,Zhang向苹果公司提出辞职,并表示他计划回国后去同样生产自动驾驶汽车的小鹏汽车工作。同样是在对他进行例行审计时,苹果的安全部门发现Zhang在辞职前“批量搜索和有针对性地下载了大量信息。”苹果公司随后又在Zhang的笔记本电脑里发现了大约40GB的可疑数据,其中包括一份长达25页的自动驾驶汽车电路板秘密蓝图。另外,公司通过调取视频监控发现,Zhang在离职当天从实验室带走了“电脑键盘,一些电缆和一个大箱子。”

Q:  陈律师你提及的这些案例中,这些科学家有的被捕,有的被遣返,他们究竟是触犯了美国的什么法律呢?

A:  像我前面提及的,很多被起诉的科学家涉及的刑事罪名是“经济间谍罪”和“窃取商业机密罪”。

Q:  那么商业机密又是什么呢?

A:  在美国,商业机密,或者叫“商业秘密”(Trade Secrets),从定义上说,就是那些不为公众所知、无法由他人通过正当方法轻易获知、其拥有人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保持其机密性,而且保持该机密可帮助拥有人获取竞争优势或经济利益的信息。简单来说,商业机密包括产品配方、技术诀窍、工艺程序等技术方面的机密,同时也包括客户名录、定价策略这一类经营管理上的机密。举个例子,可口可乐的配方就是一个著名的技术方面的商业机密。

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996经济间谍法案》(Economic Espionage Act of 1996,简称EEA),其中的“经济间谍罪”(Economic Espionage)和“盗窃商业机密罪”(Theft of Trade Secrets)通过刑事制裁的方式进一步强调了美国联邦法对商业机密的保护。根据EEA的规定,盗窃商业机密罪不仅仅制裁盗窃、非法取得和骗取商业机密信息等行为,该罪名还包括未经授权的任何传送商业机密的行为。

另外EEA也明确规定,如果明知商业机密是非法获取的,接受该商业机密也会触犯商业机密盗窃罪。所以企业在招募新员工时,需要注意“避嫌”,不接受新员工带来的前雇主的商业机密,更不可鼓励新员工去不当获取或转移前雇主的商业机密来为自己的公司牟利。EEA中的“商业间谍罪”的规定与“窃取商业机密罪”相似,但是打击对象更多是针对外国政府或外国政府控制的单位或公司偷窃商业机密的行为,惩罚力度一般也更大。

从你的问题稍稍延伸出去,在我们看EEA法条的时候还应该注意的是,在EEA或者说几乎所有刑法法规中,“企图”都可能构成犯罪。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某个人试图窃取商业机密,一旦他们为了这个目的采取了具体的现实行动,即使没有成功,在EEA规定下也可构成商业机密盗窃。

同时,美国刑法会惩戒合谋犯罪。也就是说,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人合谋盗窃或接受商业机密或合谋企图进行商业机密盗窃,在EEA的规定下,只要参与了非法获取商业机密的活动,即便并非“主谋”而只是起了协助作用(包括事前出谋划策),也可能受到刑事处罚。

Q:  陈律师之前还提到了大学教授被突然解聘并限时强制遣返的事例,那么如果作为大学教授,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A:  如果是作为美国大学终身(tenured)教授,他们和受雇于美国公司的科技人员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一般情况下大学和教授之间不是任意聘用关系(At Will Employment),所以院校对于他们的解雇一般需要经过一定的事先规定好的程序(due process)。面临解雇的教授应该及时咨询律师,在律师的协助下获得教授委员会(faculty senate)或是类似组织机构的帮助,要求校方提供清晰明了的证据,从而和校方进行具体的协商。

同时,学者和科研人员在受聘于美国院校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教工手册(faculty manual),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其中要格外注意,教工手册中明确规定了可以用来解雇终身教授的理由。可解雇理由中比较常见的一条是利益冲突(conflict of interest)——比如说,一个教授所在的美国大学把他们的一项专利设计授权给一家中国公司使用,如果这个教授同时是那家被授权的中国公司的股东,就可构成潜在利益冲突。

另外作为大学教授,尤其是从事科研工作的教授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研发工作通常以团队为单位;因此在研发过程中,教授们不仅要保证自身没有任何触及法律的行为,同时还有责任监督他的团队在工作过程中的合规。尤其是在这个中美关系的特殊时期,大学的教授们尤其要注意团队整体的和谐,避免因内部纠纷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Q:  在美科学家和科研人员要如何才能管理这类涉嫌刑事犯罪的风险?

A:  首先无论是受聘于科研院校的教授学者,还是供职于有关公司的科学研究人员,在开始任职或工作前,都必须了解自己的法律责任,必须仔细阅读雇佣协议以及员工或教工手册,上面通常都会有关于知识产权归属权,商业机密的保密责任以及公开潜在利益冲突等责任的有关规定。另外,很多公司和机构对员工能否兼职也会有比较详细的规定。一般来说,公司和雇员之间的合同文件中都会明示:员工在工作期间创造出来的任何与公司业务有关的知识产权(包括商业机密)都属于公司。员工如果私自使用、转移、或不当向第三方披露该知识产权,就可能侵犯公司的商业机密。

还有,在工作期间要尤其注意“看不见的界线”。许多情况下,公司或是科研机构的敏感信息和商业机密都可能会存储在特殊的服务器或者物理隔离区,有时需要特殊的密码才能访问。在访问或接触这些文件的时候,就要特别留心是否有警告信息。如果是和自己工作研究的内容不直接相关的信息,即便没有警告信息,自身也没有不当动机,接触这些敏感文件本身可能也会被认为侵犯了公司的商业机密。而对于需要密码才能访问的文件,千万不要向同事借密码私自访问。为了避免误解或“秋后算账”,接触或访问这类文件之前需要征得主管的书面同意。

就像我前面说的,雇员在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设备上是没有隐私权的。在雇员就职期间或者离职时,雇主都有权对雇员电脑进行合理审查。在雇主怀疑雇员有不当行为时,他们可以在不告诉员工的情况下(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在工作场所内或工作设备上秘密监控雇员行为。

在需要更复杂的调查手段时,雇主甚至可以报告给FBI。FBI不仅可以用很多技术手段进行秘密调查,而且可以合法设计“圈套”, 比如利用卧底的线人诱使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FBI的卧底探员可以假装成潜在天使投资者与涉嫌偷盗公司商业机密的前员工或者员工接触,从而调查他们在试图创业的时候有没有盗窃商业机密的行为。FBI可以为了调查案件耐心卧底数年, 收集到让被告难以为自身辩护的罪证。而在EEA刑事案件中,被告很难用执法机关不当“钓鱼执法”作为辩护。

提醒:学者或科研人员一旦被捕,或者哪怕只是进入刑事调查阶段,即便之后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洗脱了冤屈,” 有很大一部分人也不可能再被原来的单位聘用,甚至会因为曾经遭遇的指控很难再去从事相关的职业。以美国华裔水文学家陈霞芬面临的遭遇为例,即便检察官在开审前一周主动撤销了对她提起的所有指控,然而留给陈霞芬的,却是高昂的法律费用和职业生涯声名扫地。

 因此,对于所有在美及海归的学者和科研人员来说,任何一点不当举措,在这个敏感时期,都可能使你成为联邦政府的调查对象。最重要的是,在美学者和科研人员对于任何可能涉及商业机密法的行为,一定要第一时间咨询专业的美国知识产权以及白领犯罪辩护律师,寻求法律支持和保护,从最大程度上尽可能地避免涉嫌刑事犯罪的风险。

最后,祝愿所有的在美科研人员与学生,都可以正确规避风险,保护自身合法利益。顺利在美国完成科研事业与学业。

相关栏目:『社区报道
大学教育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 德莱塞维茨 2024-11-16 [52]
特朗普宣布获胜|丁学良教授分析:世界将巨变 2024-11-12 [154]
毁掉的一代:极左意识形态下的美国大学 2024-11-12 [130]
佐治亚理工大学撤出中国,夹缝中的中外合办大学感到寒意 2024-11-06 [310]
周敏博士名列2024年世界顶尖华人社会学家榜首 2024-11-06 [314]
82名诺奖得主就美国大选发布公开信 2024-11-04 [368]
加州数十间银行被盗,原来南美职业大盗偷豪宅只是副业 2024-11-04 [339]
德州真牛!新规:医院看病要查身份,非公民账单,直接找联邦要钱! 2024-11-04 [341]
给你开个眼,美国左疯性别 2024-11-03 [399]
驻美大使馆发公告:华人用美金换人民币成功后,中国账户遭封禁 2024-11-03 [39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