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广西南宁孔庙为当地幼儿园的孩子举行“开笔仪式”
26日,中国的网络世界里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崩溃——疯狂的报名者瞬间挤爆了剑桥通用五级考试的网站,网站直接瘫痪;北上广深等热门城市名额秒空,河北、山东、安徽等周边省市的考位也被跨省考试大军哄抢一空,到下午只有云南、贵州、宁夏还有个别考位……而抢到考位的一些家长据说蹲守在瘫痪的电脑前用了9个小时才缴费成功,剑桥通用五级考试的官网不得不发通知,延长付费期限。
这样的场面,让春运抢票也自愧不如。而这个考试并不是直接的升学类考试,只是可能成为部分学校招生的参考依据。尽管有经过招生大战的家长表示,该考试对升学没用,但依然不能阻挡家长们的疯狂。
毕竟,奥数培训比赛已经被禁止,为了进名校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这里所说的名校,远不止大学,学生们的竞争在初高中、小学乃至幼儿园阶段就已足够激烈。
在北京知识分子云集的海淀区流传着一个段子:一个家长问,孩子4岁,词汇量1500够不够?另一个家长回答,在美国够了,在北京海淀区不够。
其实,美国的情形也差不多,不同的世界有相似的焦虑。耶鲁人类学博士薇妮斯蒂·马丁讲述了自己的曼哈顿上东区育儿战争。她以亲身经历书写的Primates of Park Avenue(中文译版《我是一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真实地展现了上东区里的教育焦虑,幼儿园就面临残酷的选拔,学校内外阶级森严,光鲜亮丽的妈妈们背后是高度的焦虑紧张……的确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前不久曝光的美国史上最大招生舞弊丑闻,牵出30多位演艺和金融界名流家长,也包括中国“山东首富”支付了650万美元送女儿进斯坦福。
这些富豪名流不惜斥巨资通过代考、伪造学术背景和能力送子女进入名校,他们的教育焦虑一点也不比普通人少!
不管中国还是美国,不管穷人还是富人,曾经的“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早已渐行渐远。如今的家长们发现,孩子们面临的竞争之激烈远超自己当年。在经济条件大大提高,人们更加富足,有更多科技成果可以享受的今天,个体的压力不是减小了,而是相反大大增加了。这是为什么呢?
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解释了这一现象,他研究发现,地域、文化并不是影响父母育儿行为的关键因素,经济的不平等程度和教育经济回报率才是:在低不平等和低教育回报率的国家和时代,父母往往更宽容;而在高不平等和高教育回报率的国家和时代,父母可能会更专断,并更倾向于向孩子灌输出人头地的理念。这解释了“虎妈”型的养育方式为何越发流行。
“这世界就像一个剧场,当前排的观众站起来的时候,后排观众也不得不这样做。所以这个世界很难找到一个不焦虑的妈妈。”其实中国人,以及美国华人长期以来是“虎妈”式教育方式的获益者,但是当“剧院效应”无限扩大,每个人都站起来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后,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耗尽所有人资源的无限战争。
蔡元培曾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通过这样高强度的教育,我们在制造怎样的下一代?他们会成为怎样的人?一切教育归根结底要回到人的本身,既要应对外在世界的竞争性,也要呵护内心世界的完整性。
面对孩子,每个教育者、每个家长都应该思考,该怎样回答“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吗”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