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陈春花:大学究竟学什么?
陈春花:大学究竟学什么?
2019/7/12 20:20:33 | 浏览:1135 | 评论:0

陈春花:大学究竟学什么?

相对于人的一生而言,大学四年的时光极为短暂,其间只能去探索人生的一小部分。但是这一小部分是极为特别的,决定着一个人人生的高度和广度。

我不喜欢现在的专业,感觉学了没什么用,也不利于就业,我是否应该换一个专业呢?

花老师:这是我常常被学生问到的问题,特别是近20年来工商管理教育非常热门,很多人都希望通过学习管理学来帮助就业。

其实,大学学习不需要为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做太多的考量。读大学应该是为你的一生负责,而不是为你的就业负责。

我是一个大学教师,同时又在农牧行业工作,大学时学无线电技术专业,毕业后却去社会科学系任教,之后转到工商管理学院任教,然后兼职到企业去承担一个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的角色。

人的一生也许会有多种职业选择的机会,也会在多个岗位上发挥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你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一定无法让你胜任你的职业,你需要不断持续地学习,才可以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具有持久性。

如果在选择大学时就和未来的职业挂得太紧,扼杀了自己对于自然界、对于社会、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那么大学学习实在是一件痛苦而无趣的事情。

没有兴趣是没有学习动力的,而且也不能够全面自由地发展,完全被职业束缚,四年之后你的状态才会更令人担心。

曾经看过陈志武教授介绍耶鲁大学的一个观点,印象非常深刻。

耶鲁大学对本科生的培养理念是:任何一个在耶鲁念完四年大学的毕业生,如果他从耶鲁毕业时,变成物理、电脑、化学或者是任何领域的专家,耶鲁会觉得那是一种失败,因为耶鲁不希望四年的大学教育是培养专家,让他们在某一个领域里面投入那么深,而忽略掉在其他广泛的做人、做公民、做有思辨能力的人的机会。

耶鲁有一门大课,叫做「大策略」,由两个研究世界史最出色的教授轮流讲,这是持续一年长的课程,是一种非常综合型的训练,讲到孙子兵法、管子经济、古希腊策略,等等。

在大学,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是对于各种知识广泛地涉猎,收获独立思考的能力、心灵的丰饶和心性的成长。当你已经在一个专业领域中,你是否可以面对事实,接受挑战,取得一定的成效,这在我看来也是心性成长的一部分。

2

我看到周围的同学很忙,有忙着考证的、考研的、参加社团的、实习的,我想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但总是内心焦虑,我该做些什么?

花老师:「忙」字,拆开来是「心」「亡」。如果心为物役,即使做得再多也依然会焦虑,而焦虑的来源可能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才想什么都做。

我不反对多方位培养自己,但是我会担心你没有独处的时间,没有安静地与自己交流的时间,没有学会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即使你驾驭了多个证书,参与了多个项目,培养了多样才能,你可能还是无法了解到你是谁?为什么而努力?你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什么才是你真正的幸福和人生追求?

不要太过急功近利,不要太过在意充满诱惑的机会,不要太过在意其他人的所得,回归到本心,安静下来好好阅读,好好思考,与图书为伴,与智者交流。

知识的获取有很多的途径,不读大学一样可以获取知识,但大学可以赋予人独特的精神特质,内在的韧性、美好的品性、广博的胸怀和丰富的想象力,这些将使你终身受益。

3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总觉得自己与理想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怎么办?

花老师:人总是会改变的。你可以在大学期间给自己一些设计和安排,比如每一个学年、每个学期或者每一天,去达成一些目标,不断地尝试和锻造,你会成为一个非常不同的人。

如果看不清未来的方向,就记住当前最重要的是什么,去做就好了。我是一个明确的行动派,一直主张无论是理论还是思想,必须付诸行动;无论是知识还是学习,必须转化为行动的结果。

理想永远是理想,现实永远是现实,理想不要迁就现实,只有真正面对现实的人,才有机会成就理想。我常常在不同的场合,要求大家把手举起来,我自己一句座右铭是「手比头高」。人的高度不是思想决定的,人的高度是双手决定的。

4

在大学,我们应该如何读书?

花老师:在管理学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我非常喜欢经典著作、前沿理论、优秀的企业案例,以及成功的企业领导者的传记和思想。你会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深入的研究,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如果你想探索多一点的东西,就需要培养创造性的思考能力,看山一定不是山,看水一定不是水。社会科学如果从学科的角度理解,可以用文学、史学、哲学的思维方式来表达,很多创造性的思维来源于对文、史、哲的理解。

虽然在今天,技术更具有时代性,大学生应该保持对技术和变化的敏感度,不过我还是很崇尚大学用人文或者社会科学的知识来培养人,培养人的人文精神与信仰。

5

我希望继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深造,对于做研究,您有什么建议?

花老师:研究首先要关注的是从社会价值贡献角度来思考研究问题。我始终认为,中国管理学者应该贡献两个价值,其一是研究内容可以指导实践,其二是可以总结提升为理论,与国际对接和交流。所以研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满足规范+创造价值

做研究要先符合「世俗」的标准,即掌握研究方法论。只有在共同的规范上,才能相互交流,别人才能看懂和认可你的研究。

掌握了研究范式之后,要给自己一个更高的标准,就是创造价值。我提出过一个观点:「界定问题,优于选择方法」。如果你选择的是一个不证自明的观点,那么再多的数据、再复杂的论证都是徒劳。而这个是当前研究中常常出现的问题,绝对的规范,但无用的结论。研究最重要的一点是界定问题。

2.选定目标+坚定不移

你一旦选定了一个研究点,不要犹豫,要一直跟踪,哪怕是十年甚至更久。做研究坚持很重要。

3.没有窍门+发掘乐趣

研究是没有窍门的,只有「多读、多看、多思考、多训练」,这是一个很笨的方法。爱因斯坦也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为什么研究要有趣呢?是因为研究者要通过研究感受到乐趣,才可增强坚持下去的内驱力。对学生来说,建议去选择被肯定和接纳的期刊,然后不断提高自己的标准,随着你的水平不断提高,你会觉得非常开心。我必须承认,在一个人还没有修炼到一定境界时,外部检验和激励还是非常重要的。

4.广泛交流+善用「求助」

做研究不是闭门造车,我们要有相对宽一点的人群交流。研究很多时候是需要被激发出来的,一个人冥思苦想有时候反而陷入困境。

「求助」是我推荐的一种快速提升的方式,一定要多向同行请教,请教的前提教条是能够分享自己的研究,这样会对你视野的扩大和前沿问题的把握有很大帮助。

同时建立交流的圈群时,要明确自己的价值,就是说你在交流圈中也要有价值贡献,这样的交流会让你的交流更加稳固,你的研究提升也会比较快。

研究能力的获得,很像打开一扇心窗,这扇窗必须是自己由心推开,在心外,没有人可以帮助你。也正是这样的特点,一旦掌握了研究方法,拥有研究能力,在你面前,就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

6

大学需要为踏入社会做哪些准备?

花老师:大学是个体转向社会化的最后一个受教育阶段。大学毕业最大的意义在于,你由一个学习者,转变为一个能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与实际成效的创造者。你需要具备以下四方面的能力:

第一,学习生存的技能,知道这个社会最有价值的领域和方向是什么。

一方面,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掌握专业的知识与工具方法,可以安身立命、探索未来。另一方面,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可以应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处理复杂的现实关系。

第二,内化社会文化。

环境是多变的,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环境,最好的办法是改变自己。如果用开放的心态接受变化,那么环境变化只是一个因素,你可以将任何环境的变化转化成自己的每个成功的因素。

我曾经与管理硕士班的同学讨论当今管理的困境,有人说困难在于环境的多变、政策的多变、员工素质不高、文化糟粕根深蒂固……但是纵观历史,优秀的管理者总是可以理解并且超越环境,在诸多不利的因素中找到方法。

以「心定」去单纯地做事、单纯地应对变化,沿着自己对规律的理解,找到成功的轨迹。

第三,认识自我。

树立信仰、培养确信的能力。信仰就是一个人所认定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确信让人具有内心的稳定性和内在的定力,让我们真正懂得如何树立明确的价值判断。

一个具有信仰的人,他可以很好地接受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情,他可以很明确地以自己的信仰做出判断而不至于迷茫和混乱。信仰至少包括三种类型:人生信仰、政治信仰、宗教信仰。而在三种信仰中,所历练的都是如何让自己确信并超越困顿。

很多人在面对竞争、变化和复杂性时,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潜力,并非能力不足,也不是知识不够,而是缺少内在的驱动力、韧性,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渴望。

第四,承担社会角色。

一个人在社会当中的角色是非常多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血缘的角色,也就是你在家庭中的角色。对于在血缘中的角色,根本就没有对错,你除了责任之外什么都没有。

第二个是职业的角色。不管你在任何的职业阶段、任何领域发展,都可以创造出价值贡献。一个优秀的人,总是能够持续地完善自己的行为,以比别人更高的标准行动。一个永远追求卓越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第三个是社会人角色。如果去观察那些取得成就、发挥作用的人,就会发现他们所拥有的是不局限于专业的能力,拥有的是去做事情的能力;他们所拥有的并不局限于专业知识,而是拥有与人合作、寻找成长的知识;他们所拥有的并不局限于技术,而是拥有了理解人性与激发能量的热情;他们所拥有的并不局限于对于自己的自信,而是拥有对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所达成的自信。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98]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403]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443]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73]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74]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528]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526]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526]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89]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8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