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张五常:皇帝的新衣还要穿多久?- 宏观分析的失误(之一)
作者:张五常 | 2010/9/1 7:27:02 | 浏览:2408 | 评论:1

  尽管我不同意,经济学有微观与宏观之分。微观是指价格理论,别无其他。传统上,价格理论分析资源使用与收入分配,其广阔度通常止于市场。起自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不是指国家或人口的广阔度,而是着重于传统微观分析少注意的项目,例如国民收入、政府债务、调控政策、失业话题等。有些题材,例如国际贸易,是微、宏二观皆涉及的。

  二百多年前起自斯密的传统,资源使用属微观,收入分配属宏观,但他没有用上这些术语。凯恩斯重视失业与经济不景,宏观的范畴改变了。货币问题与商业周期的分析一般落在宏观的范围。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新制度经济学,今天搞得不称意的,属微观。如果我们不管不称意的一面,回复到六十年代的看法,这门「新」学问了不起。当时新制度经济学的出发点是从局限转变的角度看世事——我是这样看——其分析牵涉到的局限变化远超传统的微观与宏观分析,原则上这发展可以圆满地处理这二「观」有所不逮的话题。可惜当年持有这看法的行内朋友不多,而后来还坚持下去的只有几个。博弈理论与无从观察的行为术语引进得太多,坏了大事。

  我自己坚持的路向是清楚明确的,可惜不易走:真实世界的局限要调查得深入。范畴也清楚:理论主要是需求定律,把所有的局限转变阐释为价格或代价的转变,把所有约束竞争行为的安排处理为合约安排。这样,无论宏观、微观、货币观、政治法律观等话题皆可通过这范畴作分析。局限转变是真实世界的事,要有充分的掌握;需求定律要运用得老到。因为局限转变可以翻为价格或代价转变,这范畴属价格理论。不容易,局限转变的掌握往往是艰巨工程。可幸操作熟习了会容易一点。世事重复,经验可教,有解释力的经济学要讲年岁。

  历来不用传统的宏观分析,但回顾以往三十年,自己写下的「宏观」推断可真不少;也有好些没有写下来,只是对朋友说了。比他家的推断较为准确吗?读者可自行判断。我不走传统宏观分析的路,因为我认为这分析有严重的失误。

  凯恩斯——尤其是凯恩斯学派——对世事的解释力弱不是我首先提出的。上世纪六十年代不少学者注意到。当时他们要发展「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学」,是大话题。没有大成,可能因为「微观基础」掌握不足。局限的转变坐在办公室内不容易猜中;需求定律不是简单的学问——读者可参阅拙作《科学说需求》的神州增订版。

  让我分点说说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的不足处吧。是当年的「宏观」,我没有跟进后来的发展。认识几位新宏观的主将,但没有跟进他们的学问。比我知得多的同学要看看本文提出的「宏观」失误是否还存在。

(一)储蓄与投资不是两回事

  凯恩斯及其学派把储蓄与投资看作两回事:前者是漏失(leakage),使消费减弱因而导致不景及失业;后者是注入(injection),因而增加经济活力。该理论说,一个经济的意图储蓄量与意图投资量在边际上相等是均衡点。这分析说,虽然可以观察到的储蓄与投资难分,但意图的可不一样,后者只能在均衡点上相等。

  跟凯恩斯同期的费雪,在他的经典《利息理论》中,含意着的是储蓄与投资永远是同一回事,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看,不分什么意图什么不意图。他没有言明,是我反复重读得到的结论。费前辈之见:收入消费后余下来的是储蓄;今天不消费改作明天才消费是投资。换言之,费雪的储蓄是今天看收入不消费余下来的,投资是今天余下来的用作明天的消费。二者是同一回事,只是时间的角度不同。因为投资一定要让时间走一程,利息于是出现。利息一方面是投资的回报,另一方面是提前消费之价。

  弗里德曼曾经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不少朋友认为深。当时我接受了费雪,加上自己的阐释,认为浅。弗老问:一位仁兄花巨资购买了一幅油画挂在墙上,是消费呢,是储蓄呢,还是投资?我的答案三者皆是,只是消费那部分通常不大。油画挂在墙上,每次观看或让亲友欣赏是消费。原则上该画作可以租回来,付出的租金是消费。不租,自己买下来,挂在墙上,每天放弃了的租金收入,或放弃了的利息,是消费。余下来的画价所值既是储蓄,也是投资。储蓄与投资皆可赚可蚀,该画价的上升是投资或储蓄的回报。当然有机会亏蚀,但收藏艺术作品的人一律希望其价上升,或希望在通胀下保值,消费只是放弃了的利息。拥有该画作的物权带来的满足感有其所值吗?当然有,但任何储蓄或投资或多或少会带来类同的满足感。我认识一些朋友喜欢天天在家中算身家,或数着自己拥有的钞票为乐。这些行为也算是消费。

  把钱存放在银行是储蓄,但也是投资,有利息的回报。银行一定要转贷出去给其他消费者或投资者才可以不亏蚀。银行不付息或负利率的情况出现过,但那是起于货币政策有所失误。把钱藏在家里,放在床下底,不用,称作贮藏(hoarding)。这是最接近凯恩斯学派的「漏失」概念。同样,我的母亲二战逃难时携带着一些黄金,不到危难之际不用。这样的行为是购买安全或购买保障,像上文的购买油画的仁兄那样,利率的放弃属购买保障的消费,贮而不用的属储蓄,也是投资。

  四十多年前弗里德曼告诉我,不少人奇怪地在家中贮藏着很多钞票。这种行为,如果只在今天的发展中国家出现,我会说贪污是原因。弗老当年说的是美国,那是四十多年前,不知今天这样的行为是否还普及。我不怀疑有些人不相信银行,有些人数钞票为乐,但更可能的解释是四十多年前有钞票在手使用时最方便。

  我认为凯恩斯及其学派把储蓄与投资作为两回事看,主要因为不同的投资对就业与物品产出往往有着很不相同的效果。购买土地是投资(也是储蓄),但如果购入土地的人不动土,只是持着土地等将来,对就业半点贡献也没有。很多投资(储蓄)事项对就业与产出的贡献不大,这些贡献的大、小分歧项项不同,可以有很大的变化,说之不尽。

  引起混淆的关键似乎是:当经济不景,或前景不明朗,或有战乱的恐惧,很多人会避去投资于产出或增加就业的项目。他们会偏于转向不事产出物品的投资,因而减少工人就业的机会。自卫的行为可能被凯恩斯学派视作储蓄的意图增加,投资的意图减少。这看法不对,因为只是改变了投资(储蓄)的性质。另一方面,说「自卫」的行为会导致消费下降却没有错。从交易费用的角度看,前景不对头时较多的投资者会采取自卫行为,因而增加失业的看法是不大正确的。正确的看法,是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投资于物品产出不容易脱身而拿回自己的投资。转向较为容易脱身回本的项目,对就业与国民收入皆不利。这可不是因为投资的意图下降了或储蓄的意图上升了。

  我认为起自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是受到上述的误导而得到储蓄与投资不同的谬误。然而,当我说一个经济的前景大势甚佳时,人民会转向增加就业产出的投资,却不是一个有一般性的规律。十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大势很不错,收藏品之价急升。是的,十年以来,在北京的拍卖行拍出的古书画之价不少上升了逾百倍!这种收藏行为是物品产出为零的投资,举国的人一律这样做是会一起饿死的。

  如果本文解释的是对——意图储蓄量与意图投资量相等的均衡观点是错——整个宏观分析的理论架构会塌下来。我认为该均衡是一件皇帝的新衣,不知还要穿多久?

(宏观失误之一,未完待续)

附: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107]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425]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465]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92]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91]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548]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548]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545]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709]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9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孙立新说:留言于2010-09-07 15:34:40(第1条)
“宏观分析的失误”的失误-与张五常先生商榷
孙立新
张五常老师最近在博客上连续发表文章,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评析,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是,不客气地说,张老师的文章有太多的逻辑和方法错误,以及更多的对宏观经济学的误解和非难,我们来一一指出。
(一)首先,在张先生的“宏观分析的失误(一)”中,张老师着重批判了凯恩斯的一些概念和方法。我想问的是,张先生刚刚在《凯恩斯的无妄之灾〉〉一文中说自己看不懂《通论》,又怎么可以批判自己没弄懂得理论和方法那?试问张先生何以批判?以何批判?
(二)在“宏观分析的失误(一)”中, 张先生一再以费雪,弗里德曼的理论和观点来批驳凯恩斯的观点,试问难道费雪和弗里德曼的理论和方法不是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么?虽然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分支出现在《通论》之后,但不代表宏观经济学思想在1936年之后才有。从亚当斯密之后,所有的大经济学家都对宏观经济学的思想方法有所贡献。最重要的是,凯恩斯学派只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学派之一(虽然是最重要的),即便凯恩斯的理论和方法有瑕疵和失误,也不能就此否定整个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因为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早已发现了这些缺陷并采用货币主义方法来补足,用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的思想方法去批判另一个分支的思想方法来证明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思想方法是错误的,岂不荒谬?逻辑混乱如此,难以想象此文出自大家手笔!!
(三)储蓄和投资是否相等,要看前提和定义。在一个封闭经济体内,均衡的投资和储蓄理论上当然相等,但是在开放经济体内二者大部分时间不等。意图投资不等于实际经济体内实现的投资,同样意图储蓄也不是实际的国民总储蓄,说二者不等有什么错误?这和费雪的观点并不矛盾,因为费雪说的是实际发生的投资与储蓄。二者的不等或者不均衡所导致的消费或投资的不足或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正是经济波动的原因之一。
(四)在“宏观分析的失误(二)”中,张先生批判了均衡分析方法,尤其对均衡的概念提出质疑,这当然是值得经济学人思考的问题,但是均衡的概念和方法是整个经济学从新古典主义(马歇尔)之后的基本分析方法,而不是宏观经济学的独特方法,如果是错误也是整个经济学的错误而不是宏观分析的错误。事实上对均衡思想的和方法的质疑在经济学说史上从来没有间断过,只是从来没有成为主流。
(五)在“宏观分析的失误(二)”中,张先生对Hicks 所引进的IS-LM分析框架进行了批判,但是别忘了,该框架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今天只有经济系本科的教材用这种方法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这是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早已过时。自从动态经济学方法出现后,该方法基本被淘汰,新凯恩斯模型既结合了微观经济学基础,又吸收了新古典主义均衡理论,货币主义理论以及动态经济学方法。看看近20年的经济学主流杂志,还有几篇宏观经济学学术文章用IS-LM框架,基本没有。动态多变量模型早已取代了静态模型,凯恩斯学派已经发展了, 而张先生对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的认识还停留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水平,以此来批判宏观经济学?这好比用一个人儿童时期的幼稚和失误来批判其已成年的思想行为,合理乎?公平乎?我们不得不发出感慨,廉颇老矣!
(六)张先生在文中所举的例子确实说明了经济学在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上的无力,今天的经济学发展也难免方向不明,有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但是在批判之前,请充分慎重的做好自己的功课!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