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2020/9/26 14:51:39 | 浏览:1695 | 评论:0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有一次,我在讲座中征集大家对未来教师的愿景与想象。

有位老师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未来教师就是他现在这样。

全场哈哈大笑。我觉得特别好,这位老师不仅特别自信,而且活在当下,把未来的模样照进了现实,现在就活出了未来感。

此刻就奔向未来。

此后,我又征集了更多的想法,并把大家的想法汇聚在一起,反复迭代,大体总结了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并在每个趋势下尽可能地提供相关的技术工具助力,给你提供新的支持与启发。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和孩子们一起拥抱新技术,不仅仅是和用孩子们熟悉的新技术,也需要大胆地面向真正具有变革性的技术,也需要面向技术真正带来的重大转变。

面向全球的沟通、交流与协作,就是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新可能。我们也需要拥抱这部分新技术。Google、Facebook、Youtube、Twitter都需要我们去尝试去接触。特别是Youtube,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解决问题和思考的途径。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仅仅可以搜索信息,还可以搜索视频。这种方式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教师是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学习是教师唯一不变的属性。


如果教师不学习,那又怎么理解学习,怎么设计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呢?

教师的学习不仅仅是让自己知识丰富,更是让自身处于一种学习、创造、探索的状态,这种状态会感染每一位学生。

于此同时,教师在新时代下,更不是孤立的,而是跨班级,跨学校,乃至于跨文化的群体组织。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空间与时间的概念需要打破,工具已经准备好了。

无论哪一个,都为你的新设计创造新可能。

而且,你是否发现,这些工具几乎是免费的。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从仅仅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底层的回忆与再现,技能与概念,到不断深入的解决问题、思维迁移。

教师更像是学习设计师。

“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核心素养,激发内动力,学习任务也是评价任务,识别学习过程,这些都让教师变得更有味道,更专业,更有创造力。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虚拟与现实,生活与学习,教师引领学生进一步地使其交织在一起。让思考与探索没有边界。


生活的问题,多学科跨学科的问题,在虚实结合之间找到纵向深入的切口。

看得更多,想得更深。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一个人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但是,这种看似矛盾的思维模式无法通过言语直接教导传授。必须通过设计“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没有标准答案又有限制条件的开放项目“,不断让学生亲历这种探索的过程,搜寻对立与模糊的观点争论,在不断求真求善求美中前行。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不仅限于这些新的创造形态,更重要的是我们完全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各种各样协作,创造,表达的工具,也只有当技术工具更丰富,学生们才能够不断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习的过程也是分享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更是创造的历程。

杨晓哲:未来教师的七个趋势


七个趋势

  • 和孩子们一起拥抱新技术

  • 借助互联网成为终身学习者

  • 构建多元的渠道与空间

  • 设计学习的过程

  • 在真实与虚拟中,探索世界,找到自我

  • 引导学生多维度地解决问题

  • 使得学生们多样化分享与创造成为新常态

不仅限于这七个趋势,

我们不仅看见趋势,

更像文章开头所分享的那位老师一样,

未来的趋势就是你现在努力的这般模样。

因你看见

所以存在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27楼的血色遗书:985夫妻用生命叩问的环保真相 2025-06-25 [165]
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再读格雷厄姆 2025-06-25 [126]
朱镕基之子清华演讲:犀利点评当前中国问题(深度醒脑) 2025-06-21 [219]
胡志华:国际供应链智能化趋势对我国影响及应对建议 2025-06-16 [307]
扎克·迈耶斯:全球监管合作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25-06-16 [297]
斯坦福教授大卫·拉伯雷:美国高等教育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但也正如此,才取得了成功。 2025-06-11 [438]
梁文道:我们需要怎样的政治共识? 2025-06-03 [831]
经济学的四次革命 2025-05-28 [827]
《思考,快与慢》:一种不怕任何事的顶级思维 2025-05-28 [855]
教育资讯 | 纽约时报:美国教育体系的政治异化与改革突围 2025-05-27 [98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