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再证明,哪个国家最开放,哪个国家最获益;哪个国家最封闭,再强大也会衰落下去。”“中国要单边开放,即使美国、西方对中国进行封锁,中国也要对它们开放。”
面对百年不遇之大变局,中国要单边开放,即使美国或者西方向中国封锁,中国也应当向他们开放,不应当把自己封闭起来。历史上看,哪个国家最开放,哪个国家最获利;哪个国家最封闭,再强大也会衰落下去。我们现在提“双循环”,以国内循环为主是指中国的内部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并不是说外循环不重要。
我一直主张长三角、珠三角还是要以外循环为主。这些沿海经济区都是在改革开放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脱离不了国际市场,它本身就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当下的外循环并不仅是资本的问题,现在主要是技术的问题,而技术进步的本质就是开放。哪个国家如果封闭了,技术肯定会衰落。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现实,从近代以来,大部分的原创性的技术来自西方,这是个事实。所以开放就是为了保证技术。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思想一定要进入国际大循环。我现在担心的是,我们一些人里面,世界观里面越来越没有世界,很多人认为我就是世界,这肯定会衰弱。
那么我们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呢?一个是开放,另一个是市场。开放是什么概念呢?中国很多地方就是开放得不够,开放的深度不够,广度也不够。这两年我们实行金融开放,尽管有中美贸易冲突,但根据美国一家智库的估计,过去两年有六千亿美金流入中国金融市场,今年英国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估计前十个月有两千亿美金流入中国市场。这表明中国的开放开一个口、开一块新地方,就可以改变世界资本流向的格局。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中国的市场。我们以中产的阶层规模来衡量中国市场,现在中国中产的比例比美国小,美国的中产人数占总人口的50%,中国是30%,但我们有4亿中产,这个数量相当于美国的人口总数,而美国只有2亿多中产,中国的4亿中产消费能力不比美国的2亿低,因为我们的收入差异大。所以我跟美国驻中国的商会、美国驻香港的商会沟通,没有多少企业乐意离开中国。
讲未来,我们就要讲怎么开放的问题。最近中国加入了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我们对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也是持开放的态度。但RCEP跟TPP是两码事,RCEP主要是传统的关税,TPP则是标准。我们需要考虑中国如何在国际市场上通过开放影响国际标准,这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之前的开放是传统的贸易投资类的开放,那下一步的开放一定要思考贸易投资中国际规则的问题。如何制定规则?我觉得我们要有世界观、国际观,不能太自私,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是一个大国,所以要考虑到其他。
在贸易依存度方面,总体上来说因为中国现在市场大、经济量大,所以其他国家依赖中国多。但是要依赖多少才合适?像这次医疗物资,根据美方的估计,85%以上的美国医疗物资靠中国供应,美国97%的抗生素靠中国供应,这对美国来说会很难接受。所以我觉得中美之间,或者中国跟西方国家之间有些领域的贸易依存度下降一点,对各方都有好处。我们不能太民族主义地看问题,如果太民族主义地看问题就看不清这个世界是怎么运作的,就看不清我们以后怎么在世界上扮演一个领导角色。
现在中美关系的局势,我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会变,中美之间的问题不应是谁打败谁的问题,现在很多人整天想如何打败美国,美国也想如何打败中国,这完全是错误的。这两个大国,不会互相打败,这两个大国的问题就是和平共存的问题。所以我是觉得我们还是需要在这个时代,学会如何跟美国打交道。我们不能太骄傲,还是要谦虚谦虚再谦虚,开放开放再开放。